《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八百里加急的信件,按理说冯盎和尉迟恭是不能看的,他们也确实没看,因为送信的人是冯家的家将,见到冯盎自然一一禀告了。

    冯盎很谨慎的问了家将许多遍,得知罗窦各洞的叛乱确实被李宽平定之后,冯盎陷入了沉思。

    “楚王殿下这不是抢俺的军功吗?”尉迟恭捶胸顿足,然后看向了身边沉思的冯盎,“老冯你说咱们是不是班师回朝啊!”

    冯盎觉得尉迟恭说的就是废话,叛乱都平定了,不班师回朝还能做什么,难道还带着两万大军去岭南游玩不成,所以他吩咐大军返回长安城。

    七月初,长安城渐渐变得炎热了,心中郁闷的陈咬金带着儿子在冰店中消暑,刚坐下还没两分钟,一匹快马便从冰店门口飞驰而过。

    扬起的沙场飘到了盛着刨冰的碗里,飞到了他嘴里,吐了两口口水,刚想喝骂便听到马上之人传来的声音,“岭南大捷,罗窦叛乱平定。”

    陈咬金也不骂了,长叹了口气,不知是在问着桌上的儿子还是在问自己,“征突厥没咱老程啥事,现在平定岭南叛乱也被尉迟老黑给抢了,咋啥好事都落不到我程家头上咧?”

    “父亲,这事不对啊,按照时间来算,尉迟伯伯才离开长安十几日的时间,此时应该尚在去岭南的路途中。”程处默听到自家老爹的抱怨,沉思了片刻,提醒了一句。

    经过大儿子的提醒,程咬金也反应过来了,心里暗暗算了算时间,大军确实尚在去岭南的途中,既然不是朝廷的大军那到底是谁平定了罗窦的叛乱呢?

    程咬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冯家,因为在岭南只有冯家才实力平定罗窦的叛乱。

    当程咬金认定是冯家平定叛乱之时,只见小泗儿笑意连连的走进了冰店,大笑道:“刚在城中听到了消息,家主平定了岭南的叛乱,这是大喜事,今日凡是打着楚字旗的食铺所有费用全免了。”

    小泗儿的话音一落,众人都傻了,能在打着楚字旗的食铺用饭的人哪家会缺少吃饭的钱,他们不在乎那点饭钱,他们在乎的是刚刚离京才两个多月楚王竟然平定了岭南的叛乱。

    待众人回过神来,冰店炸锅了,程咬金还有些不敢置信的看了眼自己傻掉的儿子,随后朝着小泗儿看去。

    程咬金,小泗儿是认识的,也明白程咬金的意思,朝着程咬金点点头,“此次平定岭南叛乱确实是家主联合冯家所为。”

    听到小泗儿的话,程咬金不由的再次将目光转向桌上的儿子,感叹着,“同样都是儿子且年岁相仿,咋差距那么大咧?”

    有同样感慨的不仅是程咬金,还有宫里的李世民。

    其实,程咬金那话很没道理,毕竟李宽又不是他儿子,这怎么能比较?不过李世民发出这样的感慨就很正常了,说到底李宽也是他亲生的,倒不是李世民不满意自家的儿子。

    毕竟,太子李承乾现在处理政事还显得稚嫩,但能将心思扑在政事上,李世民是满意的。

    魏王李泰小小年纪便展现出来不凡的才学,李世民也是满意的。

    在众多儿子中,除了李愔越来越混账之外,几乎所有的儿子都是让李世民满意的,不论才学如何,至少做到了兄友弟恭。

    能做到兄友弟恭便让李世民很满意了,毕竟大唐的皇帝只有一个,以李承乾现在的状态,李世民对李承乾还是抱着很大的期待的。

    当年他为了皇位、为了自保杀了大哥囚禁了父亲,但他却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学他。

    可惜,他自己越来越满意的儿子们终究还是比不上李宽的。

    不提这些年李宽送了他多少份大礼,才刚到岭南又送了他一份大礼——平定了岭南叛乱。

    想到李宽,李世民初始接到捷报的欢快消散了,看着龙案上的八百里加急,他犯难了,信件上写的很详细,从李宽何时到达的罗窦到何时从罗窦返回闽州,中间发生的所有事都详细记录在册,甚至有夸大李宽功绩的嫌疑。

    正是因为这些功劳让李世民犯难了,李宽是因为什么被贬,那是因为得罪世家,虽说是他利用的李宽,但是世家之人记恨的人是李宽,他是为了保护李宽才将李宽贬到岭南的,现在召回李宽与没贬谪有什么区别呢?

    至于李宽对他的不敬,他对李宽的怒气,他对岭南的忧虑,这些都是旁枝末节,他没放在心上,自从李宽走后他便一直安慰自己说他是为了保护李宽才将李宽贬到岭南的。

    假话说多了,李世民渐渐的认定了自己的做法就是保护李宽,所以现在想要召回李宽是不可能的,但是李宽送他这样一份大礼,他又不得不赏,至于该如何赏赐就让李世民犯难了。

    而且从他内心来说,他还是希望李宽回长安城帮忙的,但是一想到那些世家之人会跳出来反对,李世民也无奈,思虑了良久,李世民笑了。

    他想到了该如何赏赐了。

    :。:

    wxi7

第326章 各方反应() 
一场战争的胜利,代表这有有死去,也代表着有人因为军功萌妻荫子,因功受封,至于受封什么,还是要朝堂商议,所以在接到大胜消息后的翌日早朝,李世民让众臣提出如何封赏李宽。

    当然,李世民也没忘记顺嘴提了一句让李宽返回长安的建议,一来他真心想要李宽回长安,二来他也想试试世家之人还剩下多少反抗之意。

    事实没出他所料,他的提议遭到了世家群臣的反对,理由很充足,平定岭南的叛乱确实是大功一件,但是李宽无旨调动万人大军,有功也有过。

    世家出身的朝臣抓住这一点,否定了李世民的提议。

    按理说,李宽无旨调动上万的军队形同谋逆,世家出身的朝臣也想给李宽扣下一顶谋逆的帽子,但是现在却不能提谋逆大罪,只能说有过,毕竟李宽刚刚平定了叛乱,李世民现在处于高兴的状态,他们可不想再触霉头,所以他们的要求不封赏不论过,功过相抵。

    功过相抵是不可能的,诚然李宽离开了长安,他却依旧是有一批盟友的,李道宗、王珪等人自然是希望李宽回长安的,再加上李世民也有意封赏李宽,所以李世民提出的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两方阵营之人无话可说。

    这个折中的办法大体上还是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只是将李宽从郡王升到了亲王而已,只要不会长安城,世家之人便很满意,要知道他们这些日子一直受李世民打压,若是再加上李宽回长安城,他们想要抗住两人的压力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要知道李世民现在所用的办法可算是借鉴的李宽方法,而且李宽去岭南可说是他们一手促成的,他们可不会认为李宽回长安城不会报复。

    李渊也挺满意李世民的封赏的,在他得知李宽平定了叛乱之后一直心有忧虑,要知道当初可是费了老大的劲儿才将李宽送去了岭南,没想到刚到岭南不久便立下大功,若是回了长安城所做的一切不是都白费了吗,好在李世民忍住了,没有召回李宽。

    要说不满意的人恐怕只有万贵妃了,朝廷的封赏还没有下来之前,他们便从小泗儿口中得知了李宽在岭南平定叛乱,一心想着李宽能凭借此功劳回来,可是当宫里的小黄门来找了李渊之后,万贵妃便不开心了,因为她从李渊口中得知了李宽这次的大功劳竟然只是进封爵位而已。

    至于尚不知道最终结果的小胖子他们现在正处兴奋之中,完全没有一点失落感,上课之时都是带着笑容的,下课之后也是欢声笑语,整日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的。

    “小叶,你说这次二哥立下这么大功劳应该能回来的吧!”小胖子的笑脸变了,显得有些不太开心。

    “哈哈,当然了,大唐就没有立下功劳不受赏的先例,这次二哥肯定能回来。”杜小叶大笑,随即见小胖子的脸色疑惑道:“二哥回来你不高兴?”

    杜小叶有些怒气,问话的声音不由的有些大了,正在谈论的同窗们情不自禁的看向了小胖子,随即一想,众人大笑出声,小胖子的情绪他们能理解,毕竟李宽回来了便多了一个管小胖子的人,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谁又会希望多一个管住自己人呢!

    明白众人的笑中之意,杜小叶依旧不能理解小胖子的心态,要知道杜如晦现在的病情有了一点起色,可都是因为李宽的方子和调理办法,在杜小叶心里唯一能治好杜如晦的病症的人只有李宽,若是李宽回到长安城能让他放心不少,而小胖子的作为又怎能让他笑得出来。

    明白杜小叶的想法也明白大笑之人的想法,小胖老气横秋的叹了一口气,辩解道:“你们知道什么,算算年纪,二哥只比我们大一岁而已,二哥今年才十四啊,他已经立下多少功劳了,现在又带着将士平定叛乱了;而且我还听说二哥手下的士卒已经有万余人了,他已经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了,可是咱们呢,至今却寸功未立,想要立下功劳还不知什么时候啊!”

    经过小胖子这一解释,众人沉默了,想想也是,差不多的年纪可是落差却太大了,他们不会因为这样的落差对李宽有其他想法,只是在为自己前途迷茫而已。

    “等你们完成学业之后自然有你们立功的机会,大唐开国才十几年而已,所需人才不知凡几,岭南、凉州、蜀地等等,这些地方需要的人才太多了,有你们展现抱负的时候,以后的大唐就要靠你们这些人来建设咯。”进课堂的李纲自豪的笑了笑,不管怎么说,在李纲心里还是认为李宽是他弟子的,弟子能有此功绩确实值得他骄傲,所以他笑的开心,“况且你们找谁比不好,非要找宽儿啊,难道你们认为自己能比得上宽儿?”

    扎心了,李先生。

    前一句话让小胖子他们恢复的笑容,是啊,大唐现在尚需要的人才很多,咱们可都是人才,总有展现抱负的机会;听到最后一句,众人纷纷朝着李纲翻白眼,谁和二哥(小王爷)比了,那根本就是一个怪物。

    经李纲这么一说,众人的再次恢复到之前脸色,脸上满是笑容,听课比之前更加认真了。

    在弘文馆上课的房遗爱却没有以往的那般认真。

    弘文馆同样是大儒教导,还是孔颖达这样的大儒,学识不说比徐文远优秀但也是不差的,可他总觉得在弘文馆学到的知识比不上桃源村,所以他平时虽有认真听课,但给人的感觉却没有专心致志,而今日尤为明显。

    只因他从李恪口中得知了,李宽不能凭借此次立下的功劳回到长安城,他也得继续留在弘文馆进学。

    好不容易挨过了一天枯燥无味的学习时间,房遗爱回到房府却没有久留,从马厩中牵扯了一匹良马,翻身上马,马鞭一挥,胯下的大马吃痛,朝着桃源村的方向狂奔而去。

    :。:

    wxi7

第327章 人老成精() 
七月的天,黑夜来的迟,从房府到桃源村还能看见落日的余晖,夕阳映红了半天天,悬挂于地平线上,太阳鲜红,它的光却不知被谁掠去了,不在耀人眼目,而是变得十分柔和,像似江南水乡的少女温存、恬静。

    在夕阳温馨的光辉里,勤劳淳朴的桃源村庄户踏着艰辛,肩头上扛着沉重的犁耙,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家的小院走,夕阳的赐给了他们圣洁的光辉,脸上带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因为他们认为那个带着大家致富的庄主要回来了。

    农家小院中升起了一道道的炊烟,妇人们开始做饭了,今日的饭食比以往要好许多,因为她们想庆祝,庆祝庄主这次的胜利,高兴跟随庄主去闽州的丈夫不久之后便要回来了。

    院中半大的孩子正和着鸡鸭的食物,口中咯咯的喊着,家中的鸡鸭飞奔乱跳的啄食着主人投喂的晚饭,像似看见了主人的笑脸也跟着高兴一般。

    暮色渐临,一阵阵晚风带走了一天的暑气,四五个十几岁大的孩子在李府的小院中仰头望天,却不是在欣赏天边的夕阳美景。

    “房俊,你真能确定二哥此次不能回来吗?”杜小叶依旧不愿相信,平定叛乱多大的功劳啊,仅仅是从从一品提升到一品便算是赏赐了,这平定叛乱的功劳也未免太廉价了。

    “此事是从三皇子口中说出来的,应该不假。”房遗爱很确定,但随即一想,李恪也可能是道听途说,他认真的想了想接着说:“要不我立即回府问问父亲?”

    要说封赏,李恪还可能不太清楚,毕竟李恪还未参与朝政,但是房玄龄必然是知道的,毕竟平定叛乱的功劳怎么也得朝臣商议一番,而且真如李恪所言那般,李宽进封王爵,必定是要经过中书省的,作为中书令的房玄龄是最了解情况的。

    “你小子不用回去询问了,宽儿确实不能回长安。”不知何时出现在几人身后的李渊突然出声。

    “太上皇,这究竟是为何啊,二哥此次的功劳难道还不能回长安城吗?”小胖子不懂,如此大的功劳竟然只是进封便了事了,要知道二哥的王爵本就是陛下无故削去的。

    没错,在小胖子的心里,李宽的王爵是李世民无缘无故削去的。因为在他看来,当初李宽提出亲手照顾小安平的要求并不过分,而之后李宽不愿意说出蝗灾的治理办法也不过分,毕竟办法是李宽想出来的,愿不愿意说那是李宽自己的事,结果却还是被降爵了,所以小胖子不懂了,不懂李宽这次立下了大功为什么还是不能回长安。

    至于世家,小胖子也考虑到了,但是他却没把世家放在心里,毕竟尚未出任为官,他的年纪还不足以明白世家是怎么的一股力量。

    听到小胖子的问话,李渊摇了摇头,没有继续和小胖子他们谈论李宽会不会回京的话题,抬头看着渐渐沉下的夕阳,看着岭南的方向,叹了口气,“你们这几个小子别担心宽儿了,有这个担心的时间还不如用心学业,以后才能帮上你们二哥,进去用膳吧!”

    就在李府用饭的时间,坐了一天班的房玄龄也回到房府,总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到底是少了什么,他又说不上来,直到用饭的时间,在饭桌上没有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