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处于勒齐斯坦沙漠东北端海拔1000米的绿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坎大哈的大部分居民是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也有少量俾路支人,人口约21万。坎大哈最初为亚历山大大帝所建。1221年曾遭蒙古人破坏。14世纪又遭帖木儿破坏。1522年纳入巴布尔统治。1747年成为杜兰尼王朝的首都。
普什图人是阿富汗斯坦的主体民族,亦称“阿富汗人”,居住在巴基斯坦西部的约上千万人,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16%,又称为“帕坦族”。
阿富汗斯坦东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民族。操普什图语,他们是阿富汗斯坦的主体民族。在“阿富汗人”这个词泛指在21世纪初阿富汗斯坦地区任何民族之前,阿富汗人是普什图人特有的名称。
普什图人认为他们起源于阿富汗斯坦,是一个共同祖先的後裔。有些部落是在13到16世纪由阿富汗迁往巴基斯坦的。
普什图人务农、放牧、好战。多数部落是定居的农民,既耕种又从事畜牧业。有些则是迁移不定的牧人及马帮。大多数人都愿意服兵役。据估计在阿富汗斯坦的普什图人口约750万人,在巴基斯坦有上千万人。他们组成约60个部落,大小不同,重要性迥异,各占一方。
普什图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一帕米尔类型。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支,受印度语族影响较大,有很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也有某些古伊朗语特征,普什图语用阿拉伯字母书写。
阿富汗斯坦普什图人分为杜兰尼人和吉尔扎伊人两大支系,其中又分若干小部落和部落集团,首领称王。
1747年杜兰尼部落首领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建立了杜兰尼王朝,一度形成庞大的军事帝国。
此后,杜兰尼人一直在国内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在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也保留着民族部落组织残余。其中又分为尤素夫扎伊人、阿夫里迪人、莫曼达人、阿拉克扎伊人等十多个族系。普什图人的祖先为公元前后几个世纪从中亚迁移到兴都库什山脉以南的游牧民族。10~11世纪时,一部分普什图人开始转为农耕。
阿富汗斯坦普什图人中约五分之一仍从事季节性游牧经济,多数人从事灌溉农业。巴基斯坦普什图人多为半农半牧的定居农民。
伊斯兰教传入前,普什图人主要信仰佛教和拜火教。约在公元9世纪的时候,一个名叫伊本·卡拉姆的穆斯林开始传播逊尼派教义。后来,他成为阿富汗伊斯兰教卡拉米叶派的奠基人。此后,伊斯兰教在大城市和商业中心开始传播。
15世纪,赫拉特已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阿富汗斯坦和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大多数属逊尼派的哈乃斐学派。逊尼教派实际上是国教。
在西部地区也有少数信奉什叶派的普什图人居民。在巴基斯坦的大多数普什图人也信奉逊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学派,部分人信仰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普什图人信仰虔诚,严守伊斯兰教义和习俗。
巴基斯坦的山区里分布的这些部落可以说是“国中之国”,对于封闭的帕坦人,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对于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太直接的影响;部落里的人几乎都是依照自订的法律与传统生存。
所以,王大山最初对于不动用武力而进入这一地区,不抱任何的希望,但是在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的支持下,王大山也改变了看法,认为试一试,未尝不可。
塔吉克人自称“托吉克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使用塔吉克语(东部波斯语),有文字,信伊斯兰教,多为逊尼派(礼拜制度讲究很高,有的派别以宗教主宰生活),部分属什叶派(世俗生活为主而兼顾宗教),分布在阿富汗斯坦、中亚的伊朗语族居民。
塔吉克人指传统上的一个定居民族,他们之中住在塔吉克和乌兹别克的那一部分人,使用塔吉克语,这种语言是波斯语的一种方言;另一部分住在阿富汗斯坦的人们,操达里波斯语。
塔吉克人是中亚定居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这种文化在史前时期从伊朗高原传播到大约自海至华国边界这一片地区。
他们聚为村落,居住平顶房屋,房屋以泥土或石块砌成。他们种植小麦、大麦、黍类,耕地有灌溉之利。
塔吉克人的城镇沿商路,通波斯、华国和印度,因之城镇形成商旅中心。后来突厥人西迁,进入塔吉克人的居住地区。
塔吉克人虽然仍保持其波斯语,但在文化上却已突厥化了。
大多数塔吉克人是逊尼派穆斯林,但有少数居住偏远山区的人们,则属于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王大山在地图上标示出塔吉克人的主要分布区域,“塔吉克人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其远祖可追溯为公元前10世纪前后来自欧亚草原的一些使用伊朗语的部落。这些部落在中亚地区的阿姆河流域、泽拉夫尚河和卡什卡达尔河流域、费尔干纳盆地和中亚以南的地区,与原先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夏人、粟特人、帕尔坎人(古费尔干纳农民),以及在中亚北部和东北部游牧的塞种人结合逐渐形成塔吉克人。”
“他们跟我们华国素来有渊源。公元前2世纪,月氏人来到大夏地区,在月氏人的民族成分中即包含有塞种人的因素。塞种人的一个分支即贵霜人曾建立强大的贵霜国。4~5世纪时,由于贵霜国的衰落,导致埃夫塔利特人入侵,后者曾建立过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到6世纪,随着突厥汗国的崛起,突厥人的成分日益增多,从10世纪末起,他们在中亚地区的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优势,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突厥化过程。许多塔吉克人被同化,但是,波斯语始终保留着,而且还成了突厥人统治地区的一种国语。”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道。
“这是最让我头痛的,一大堆的区域,民族,宗教,我估计阿富汗人自己可能都分不太清楚,我这都是根据统计局给的情报重新标出来的,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大概弄清楚了一点。”王大山苦闷道。“如果是面对像英法这种的,单一的军队,还简单一些,最怕面对这种没有形成国家的地方。”
过去,平原地区的塔吉克人主要从事农业,多靠人工灌溉,兼营园艺和畜牧业。农业以种植棉花、小麦、大麦、大米、马铃薯为主。农具十分简陋,如铁铧木犁、用树枝编的耙、自制的锄头和镰刀等。
“尽量不要牵扯到民族之间的冲突中去,要坚持华皇陛下的尊重民族,尊重宗教信仰,维护地区和平的宗旨,就不会有事。”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这样说,“不管是普什图人,还是塔吉克人,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我们都尊重。”
张浩波和高谊通都点头道:“明白。”
“你们的所有行动,如果不是来不及,都要经过我,随时保持电报联系。来不及的情况下,可以动用武力,以保护自身安全为主,我们的向导精通他们的几个民族语言,这个不用担心。”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继续吩咐道。
张浩波和高谊通将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的嘱咐一一的记下来。
“你们到坎大哈外围的时候,看看是谁在占领,如果是阿富汗人,就进入,并且和他们的默罕默德雅库布汗保持联系。如果已经是英国人了,也进入,不过,只是保护大使馆。”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吩咐道,“看清情况,如果华国商人的安全无法保证,你们可以全部撤离。”
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不赞成撤离,不过没有说什么,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是最高行政长官,而且,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的想法更加安全。
【1365 张浩波和高谊通】()
中亚省统计局少校特工张浩波和华军第五野战师第二旅二团的团长高谊通,当天就带着两百一十多人的队伍出发了,这只是一支小部队,所有人却都是精干的,全部是三年以上的老兵,参加过鄂木斯克会战,参加过中亚省驱逐沙俄军队的战争,甚至有的人,还参加过华军入关,推翻满清的战役。
部队清一色的骑兵,战斗力肯定没有问题,只是人数太少。
英国在阿富汗的正规部队达到了十五万,英国在印度还有五万多驻军,同时英国在阿富汗的印度胁从军也达到了30万人!
阿富汗本地民兵更是达到了120万左右,只是镰刀弓箭,到底不能在正面战场同英国人对抗,双方争夺坎大哈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一会儿是坎大哈在英军的手中,一会儿是坎大哈落入阿富汗军队的手中。
所以在部队出发之前,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才会告诉张浩波和高谊通,如果坎大哈在英军的手中,要他们只照顾大使馆和华国商人就可以了,如果坎大哈在阿富汗人的手中,就要尽力去影响默罕默德雅库布汗。
他们从赫拉特出发,前往坎大哈,很快就到了赫尔曼德河流域,如果这里都是华军的控制区域的话,实际上,华军的这支特种骑兵部队,有三天的时间,就足以到达目的地,不过,这一次情况不同,所以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作为他们的最高行动指挥官,并没有规定他们具体的到达时间,只要人平安就行。
“注意警戒,这一带随时会碰上阿富汗的军队。”张浩波对身边的向导,也是华国统计局的特工马哈茂迪道。
马哈茂迪是华国在1874年招募的,在华国统计局已经六年多了,受训五年多,任职一年。
华皇从1872年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招募特工,总数有四万多名,华国统计局的海外特工总数20万,其中超过十分之二的人是外籍特工,外籍特工也为华国的对外刺探情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哈茂迪对于阿富汗的情况特别熟悉,但是他不是阿富汗人,而是阿拉木图那边的人,在受训期间就被多次派往阿富汗一带实地训练,对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印度这边的情况都很熟悉,去年被正式任命到中亚省统计局,现在是上尉特工,这是很高的军衔,换做军队中的话,等于是营级干部了。
马哈茂迪点头同意了张浩波的话,“头说的很对,这里是要小心了,有密林的地方,都有可能碰上阿富汗的游击队,游击战争,并不是华国的受创,只要是弱小的军队碰到强大的对手,无一而足,都会采取游击战术。”
听了两个人的话,高谊通警惕的四处张望,他是这支军队的最高阶军官,但是由高级特工来带领,所以,他在这支小部队中,要听从张浩波的话。
“我看,先停一停,等前面的侦察兵回来了,再前进吧,情愿慢一些。”高谊通建议道。
“也好,就按照高团长的意思办。”张浩波点头道。
部队停了十来分钟,前面的侦查骑兵返回,果然发现了阿富汗人的踪迹。
“看来我们进入赫尔曼德河流域之后,就已经有人盯上我们了。”高谊通对张浩波和马哈茂迪道。
张浩波道:“说不定,我们刚刚出赫拉特的范围,就已经有阿富汗人盯着我们了,我们有特工,他们也有特工,虽然没有我们这么的专业,却不代表没有。”
马哈茂迪点头道:“多半是这样的,不然,我们这一路都没有看见阿富汗人,是很奇怪,我看,他们多半想在这里设伏。”
“告诉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站长这里的情况,并且通过话筒喊话,告诉他们我们不是来和阿富汗人敌对的,我们是要到坎大哈去保护我们的大使馆。”张浩波对马哈茂迪道。
“是,头。”马哈茂迪答应着,猫着腰到前面去对着密林喊话,他相信阿富汗人如果在这一段设伏了的话,一定能够听见。
“朋友们,我们是华军,不是来和你们敌对的,我们只是要到坎大哈去保护我们的大使馆,我们只有两百人,相信你们都看见了吧?”马哈茂迪用纯属的阿富汗话大声喊道。
喊了有好几分钟,密林一点回音都没有。
马哈茂迪对张浩波道:“这样怎么办?也不知道他们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是还在我们的附近,还是走了?”
“不要开枪,慢慢前进。全部下马。”张浩波对高谊通道。
高谊通点点头,对身边的军官轻声道:“通知下去,大家慢慢前进,特别注意警戒,千万不要随便开枪。全部下马前进。”
就这样,部队都下马了,众人端着总裁1878式步枪,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步枪,亦步亦趋的,一个人跟着另外一个人,紧张的在这阿富汗的山地中行走。
嘭,一声弓箭脱离弓弦的声音,打破了紧张的气氛。
瞬间有几名战士中箭倒地。
“快隐蔽!”不等高谊通喊话,这帮久经沙场的老兵就纷纷喝着找地方隐藏。
以华军的素质,不可能遭到近距离的埋伏,对方是从山头一下子窜出来的,呜呜泱泱上千号人,一个个戴着头巾,一看就知道是阿富汗土著人。
“原地还击!”张浩波对高谊通道,这个时候要撤已经来不及,这帮人的弓箭也不是吃素的,尤其在老林子里面,威力并不比华军的总裁1878式步枪要差到哪里去。
“原地还击,给我狠狠的打!”高谊通大声传令。
砰砰砰砰砰砰。
这股部队虽然人数少,但是是老三师的精锐,哪个不是百发百中?
一轮密集的射击让从山下冲下来的阿富汗人一排排的倒下,土著打仗就纯靠勇敢,哪里有现代作战的意识?刚才也就是占着先手的便宜,如果被华军提前知道他们要动手,华军一个都不会死。
不到五分钟,一千多土著就死了大半,剩下的二三百人哪里见过这种火力攻击?连同伴的尸体都顾不上,就在首领的号声指挥下,没命的往山上逃。
“追不追?”高谊通一肚子的怒火,死了几个弟兄,虽然不全是他自己团里面的手下,但是华军之间亲如手足,只要是穿着华军军服的,有一个死了,所有人都会同仇敌忾。
张浩波道:“别追了,追上去也杀不光,免得引起更大的误会。”
“都已经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