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地中海沿岸也有狭窄平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还有一个由于断裂陷落而成的死海。
中东地区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米特人的一支。
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
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即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
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
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
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以实玛利,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阿拉伯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穆罕默德创教初期,犹太人和基督徒对他采取敌视态度。随着穆罕默德追随者不断增加,阿拉伯骑兵也开始对外扩张。7世纪时伊斯兰教分裂。拥戴穆罕默德后裔的人和接受哈里发代表真主的人逐渐形成“什叶派”和“逊尼派”。
18世纪末,随着拿破仑入侵奥斯曼帝国(最后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国家),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列强(基督教世界)也开始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和属地,建立殖民地。
19世纪,由于伊斯兰教在各类社会冲突与社会变迁中(主要是帝国主义对伊斯兰世界的侵略与掠夺,即对伊斯兰国家的殖民化与半殖民化),逐渐引发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革命运动。
华皇指示的建立阿什哈巴德直辖市,和向中东地区销售武器,都是针对英国人的。
由于华国突然性的夺取了西伯利亚和中亚省,大大削弱了沙俄的实力,同样也将沙俄的兵力逼的更加集中在欧洲一块,沙俄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万大军还是能够掏出来的,虽然被华军赶走,但是影响力还在,政治上,军事上,华国就不能单独考虑英国,还要考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沙俄帝国,甚至要考虑奥匈帝国和德国,法国,等列强。
这也是为什么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对于华皇要接人中东问题而担忧的原因,华国的实力,跑到这座世界政治军事的中心大舞台上表演,实力肯定是不够的,这就对技术的要求,太高了。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
中东的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斯兰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不一定是阿拉伯国家,也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斯坦、马来西亚这样的其他民族国家。
其民族分别是波斯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普什图人、马来人。
阿拉伯国家是以阿拉伯族为主体的国家的总称,包括沙特、伊拉克、利比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大部分是伊斯兰国家,但也有不是的,比如黎巴嫩就是以基督教为主,但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
在西方文艺复兴的影响下,由马丁·路德发起的16世纪基督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教会分裂出新教。基督新教的改革运动同时,也是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间,新教强调通过深入教徒的现世生活去请求上帝的救赎。新教这种对世俗行为的鼓励,使得人们在追求商业利润时解除了犯罪感,使得商业资本主义的各个运行领域都有了宗教的最后依据。
在一战中,西方国家本身是与阿拉伯诸国结盟以对抗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奥斯曼帝国。
中东阿拉伯人的建国理想(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国家)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
阿拉伯人试图摆脱土耳其人统治,在大叙利亚建立阿拉伯国家(自古以来,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被视为一个整体)。
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中,在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自身利益将叙利亚分割成四个区域。
二战后,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建国,彻底粉碎了他们的梦想。
同时,伊斯兰社会不断受到西方基督教世界文化的侵蚀,西方资本主义所倡导的人文主义、宽容、自立、科学、理性和民主等一整套文化价值体系缓慢影响着伊斯兰世界。
这一点,从饮食文化上就可以看出来。
现在,中东地区的形势是,大部分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英国和其他列强在积极渗透。
华皇问道:“你觉得阿拉伯菜怎么样?”
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一怔,搞不懂陛下是什么意思?怎么忽然问起吃菜?点头道:“不是很喜欢,也不是很讨厌。”
【1215 阿拉伯晚餐】()
华皇少有的幽默了一下,说着说着,居然拍了拍巴掌。
王占奎急忙进来,“陛下。”
“让厨房弄几道阿拉伯菜。”华皇道。
“是。”王占奎请示道:“放在哪里用餐?陛下。”
“就这里。”萌总裁回答道。
“好。”王占奎答应着,赶紧去安排。
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好奇的看了看华皇,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忽然要吃阿拉伯菜。
等到几个美女秘书在准备华皇的晚餐的时候,萌总裁又决定到大厅和大家一道吃了。
“我觉得还是到大厅比较合适一些,这件事情,关系整个华国,听听众人的看法也不错。”华皇站起身来,似乎,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就是他的一个普通下属。
整个过程中,华皇完全没有亲热的意思,这让开始有点紧张的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又有点不甘心的感觉了。
女人就是这样,之前她感觉的到陛下对她比较好,但是一直没有打开心结,毕竟接触的少,要和一个九岁的男孩‘在一起’,正常年纪的女孩难免都会紧张。
但是在中亚省工作,之前又在华皇身边工作了一阵,现在再次来到华皇身边的这么一小阵,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已经完全打开了心结,认可了华皇,认可了自己就是陛下的女人这件事情了。
这个时候,华皇又不表示一点,自然会让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略有不甘心。
这样的感觉不止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有,其实赵青萝也有,华皇的女人其实并不多,华皇对于女人,也没有刚刚重生的时候那么的热衷了,有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和洁格格,再加上李泰熙,三个女人其实已经足够满足华皇的性需求了。
加上这段时间一直在忙华国外交的事务,华皇哪里会将心思放在这些事情上面?
中东地区的菜式是以阿拉伯的菜式为代表,扩散到了其他的国家,所以从整个中东地区来看,菜的味道都十分相似,即使是在一个国家内,也不会出现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菜式。
阿拉伯菜中比较有名的菜式有油浸秋葵、油浸青豆、油浸番茄欧洲节瓜等,从菜式上不难看出,中东人喜欢用橄榄油来烹调食物。
因为黎巴嫩菜崇尚天然和健康,所以,中东人在菜式里不仅用大量的橄榄油,同时还会用新鲜的柠檬汁和大蒜作为调味,几乎所有菜都是以此作为基底进行烹饪的。
在烹调方法的选择上,黎巴嫩乃至整个中东都喜欢用无烟烧烤的方式进行烹调,他们认为这样子既能吃出肉的香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分的污染。
中东口袋面包是中东特色食物,受地域影响食材上结合了东西方的米面文化,加上当地独特的大饼,在主食的选择上更为多元一些。
而且所有中东饮食都离不开米类、麦类、豆类和羊肉。
麦类的生长源于中东,最常用于制作面包,还有阿拉伯人餐桌上常见的大饼。
中东酱料式冷菜是中东特有的食物,华皇第一次见到时,还以为是豆腐脑一类的食物,然而浅尝一口却充满无限的惊喜。
用鹰嘴豆做成的豆蓉,加上芝麻糊、盐和柠檬汁等调味,滴上新鲜的橄榄油,搅拌均与,看似样貌平平,却让人回味无穷,口留余香。
在中东,人们还喜欢用开心果来作为甜品的配料之一,开心果味做成的冰淇淋,开心果搭配的各种甜点等,随处可见开心果的踪影。
“看一个地方的政治,文化,经济,先看他的文化。”华皇微微一笑,“想要快速拿下殖民地,是不太现实的。印度那种战斗力为零的地方,英国人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完全殖民印度。再瞧瞧葡萄牙,从明朝到清朝,几百年才殖民了个澳门。还有香港,在清末那种环境里,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英国也用了几十年才殖民香港。所以,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下一个殖民地,其实是很困难的。在过去很难,我们要搞就搞得是经济殖民,要比直接殖民强多了,被搞的那些国家,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所以啊,如果想要稳扎稳打的拿下一片殖民地,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陛下说的是。”说话的是出访团中的伍廷芳。
华皇这次带的出访团,人数并不多,除了轩悦武所带的二十多个北重的工程师,之外就是十来个外交人员,其中是以伍廷芳为首的,属于华国外交部。
华国外交部在本国的反而没有在外的大使级别高,像是李鸿章,现在全权负责华国外交,等于是外交大臣了,而欧洲主要由曾纪泽负责,美洲主要由陈兰彬负责。
华国由于是新兴的国家,国内可以慢慢的培养自己的体系,但是对外事务上,还是用了一些清廷遗留下来的外交官员。
伍廷芳1842年7月30日,生于新加坡,后随父回国居广州。
13岁时曾被绑票,逃脱后只身赴香港圣保罗学院求学,接受了六年的西式教育,5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求学期间,与黄胜—起创办第一家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又协助陈蔼亭创办《香港华字报》。
1862年,担任香港高等法院译员。
1864年,与何进善牧师的长女、何启之姐妙龄女士结婚。
1870年,由高等法院调任巡理厅首席译员。
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斯满后取得大律师资格。
1877年2月返港,是获准在英国殖民地开业的第一位华人律师,同时又被港府选任为考试委员。
李鸿章深感到对外交涉人才的短缺,1877年10月6日,天津海关道黎兆棠将伍廷芳引荐给李鸿章,经过虚衷询访,李鸿章发现伍廷芳正是“物色数年”而未得的人才,当即决定将之延入幕府,以便“遇有疑难案件,俾与洋人辩论。凡折以中国律例而不服者,即以西律折之,所谓以彼之予刺彼之盾也”。
对外事务算是熟悉,因此李鸿章将伍廷芳推荐到了华皇的身边。
在原本的历史中,也算是一个外交风云人物了,华皇比较熟悉的唐绍仪现在还是赴美的一名留学生,后世知名的顾维钧,还没有出生呢。
华皇其实对于外交人员不是很考究,有点学识,脑子清楚就可以了,后世喜欢谈论这个是卖国贼,那个是卖国贼,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在满清背景下!现在是华国的背景。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西北邻中亚和西亚,能抵地中海。全国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库什山脉横陈境内,是中亚与南亚间的重大障碍。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华皇看了伍廷芳一眼,将话题转向了正题,找众人一起吃饭,就是为了说中亚省阿什哈巴德作为华国第一个本土之外的直辖市的事情,还有介入中东地区,为华皇的中东联邦组织计划做准备的事情。
自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建立从北非到印度的势力范围带,将侵略矛头指向阿富汗。
而野心勃勃的沙俄为南下印度洋,夺取暖洋出海口,也对阿富汗垂涎三尺,南下的沙俄与北进的英国为阿富汗而摩擦不断,阿富汗由此成为英俄争夺的主要目标。
现在俄国被华国替换了,但是这一地区的局势仍然很复杂。
【1216 中东联邦】()
华国现在面对的问题是要同强大的英殖民者争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
英国不惜三番五次出兵阿富汗,从1839年开始,就连续对阿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但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抗击下,入侵者碰得头破血流,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兴都库什山成了英殖民者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一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839年。19世纪30年代,阿富汗经旷日持久的封建割据和内战,终于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统一了全国。
这时,已控制了大半个印度的英殖民者为把阿拉入其军事同盟,不断对阿进行间谍活动。
沙俄也加紧对阿渗透,并骗取了阿统治者的信任,使阿倒向了沙俄。英随即以“俄国威胁”为幌子,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决心出兵阿富汗,推翻阿亲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权。
华国虽然意外的取代了沙俄在中亚省的掌控,但是沙俄的势力仍然存在。
在兵力不济,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华皇要保证中亚省的安全,还要想办法同英国人争夺中东地区的霸权,这是有点着急了。
但是华皇没有办法,如果不是在欧洲的外交接连碰壁,寻求和平的途经被堵死,华皇也不会走这一步,现在,华皇等于是要公然挑战英国的霸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