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玄心宗的修道之法,每想要前进一小境自是困难,而想跨一大境,其艰难程度又要高出何止十倍。
当今玄心宗内只有云虚真人和云空真人二位的修为已达炼虚合道境界,灵界修士尊称二位为地仙,其余六位真人还都是处于炼神返虚境界,世称道尊。要知他们可都是苦修了两三百年的高人,几十年也没再精进一步,由此可见成仙之艰难。
玄心宗收徒不分年龄,二代弟子中常明子拜在云虚真人座下,入门比云寒真人还要早,是以道行之深堪比这几位真人。常平子、常风子是云空真人的门徒,列入门墙之时也只比上一代中最晚入门的云阳真人晚了十余年,所以能突破到分神境也在情理之中。
常柔虽是云寒真人的弟子,和常明同属一辈,但年龄相差的确太大,修为也相去甚远。她资质极高,可以说是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但道行也只是在神游境而已,而从灵寂境达到神游境,她耗费了将近二十载的时光。
第十二章 玄心(上)()
终南山脉位于灵界中部地带,绵延几千里,汇聚了诸多山川地脉。终南山居于当中,集诸脉灵气于一身,乃是修道之人梦寐以求的洞天福地之一。
由于终南山脉灵气充足,是以众多灵禽异兽藏于山林之间,更传说深山之中隐有许多洪荒异种,上古奇兽,日夜吸天地灵气,聚日月精华,道行深厚,连修行的高人也不敢轻易招惹。
终南山上峰峦起伏,古怪崎岖,云雾相连,近于海岛。白鹿玄猿时隐时现,青狮灵猴玩耍山间,道道清泉自峰上而下,清流溪涧映带左右,山林中青松绿柏色翠入眼,奇花异草香馥淡雅,云雾缭绕,氤氲叠嶂,鹤唳冲霄汉,鸾翔映云霞,有如仙境一般。
终南山主峰名曰太玄峰,高达三千丈,仿如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之中,险峻至极,终日为云雾遮挡,不见其面目。
修道大宗玄心宗便是立足于终南山,其主殿玄心宫便是建在太玄峰顶,接天之处。
玄心宗历史悠远,建宗已有万年之久。据宗内典籍记载,开宗祖师本是一读书人,偶入秘境,无意中获得一卷无名经书,乃是一位已经成仙升天之人所留下的法门经卷,所载内容便是修道成仙之法,玄妙非常,益用无穷。
那读书人得此奇书之后立时被其吸引,终日不食不寐,参经据典,修习此道,因有大智慧,苦练甲子有余所学大成,有神鬼莫测之能。那读书人便自号玄心子,寻至灵界终南山开宗立派,收徒传法,名为“玄心宗”。
四百年有余,玄心子终于参破天机,得证大道,成仙而去,留下妙枢心经三卷,道藏万千,后人得益良多。其弟子中也有能人,万年以来又出了几位得道成仙的高人,是以玄心宗在修道界一直屹立不倒,是名副其实的正道大宗。
玄心宗最近一位飞升的高人是第三十一代宗主羽阳真人,尽管近七百余年无人修得飞升之果,但是根基仍在,时有高人出山领袖群雄,其实力不容小觑。
当今宗主为云虚真人,修道三百余载,功参造化,法力通玄,百年前已是窥虚境道尊,传闻如今已是洞虚境地仙,有飞升之望,又有慈悲心肠,乃世间绝世人物,灵界无人不知。
玄心宗虽是大宗,但收徒极严,非资质绝佳者不能列入门墙,因此门人极少,不过个个都是才情俱佳的人物,大多在修行界享有名声。
太玄峰下方圆千余里均属玄心宗的地界,灵界修士是不能随意进出的。
此时终南山中的山腰处有两人顺道而上,往那太玄峰行去,正是常柔和小六二人。只因小六和婴儿的身体对于修士来说太过虚弱,不适于飞行,所以常柔只能慢慢的行走,这一路行来,耗去三月有余。小六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尽管艰难,但他没有半点怨言,有幸能拜在仙人座下,就算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自上次婴儿被人抢走一个之后,常柔便多了些小心,只因这两婴根骨实在是出类拔萃,修士出手抢劫也在情理之中,一个宗门的兴盛与否,有的时候就凭借那一两个惊才绝艳的天赋异禀者的引领。
自从人间界进入灵界之后,常柔更是谨慎非常,一路提防,再不离开婴孩的身边,一直到进入玄心宗的地界,常柔才彻底放下心来,灵界虽大,修士万千,但还没有几人敢到终南山来放肆撒野。
一路上走走停停,所见之景色让小六大开眼界,他常居东海并未见过多少高山峻岭,当他站在太玄峰下仰望那被云层遮掩的峰顶之时,心神便被震住,这等巍峨高山是何等壮观,那磅礴的气势直令小六想起海上的滔天巨浪,都是一般的慑人心魄。
终南山的瑰丽景色又是极其秀丽,简直让小六有些流连忘行,直叹原来灵界风光竟是如此令人神往。在他看来,这终南山上的绝美境地,只有说书人口中的蓬莱仙岛上的景致能与之媲美了。
山路崎岖,又极为陡峭,待二人上得峰顶,又过了三日。
从峰下上来,常柔一直用自身真元为小六和婴儿驱寒保暖,护住他们的心脉,又用法器为他们护体,阻挡高空罡风,直到走近玄心宗山门处,这才得以改变。
说来也很奇怪,那太玄峰的山脚下树林郁郁葱葱,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大的灌木逐渐减少,过了山腰之后,只剩松柏还能生长,待到云雾之上,便是终年不化的积雪,不见草木。
而在这玄心宗的山门前,却又现春意,抬眼向上望去,自山门以上绿意盎然,仿如山脚处,直看得小六惊奇莫名。
他又怎会知道,这太玄峰顶,玄心宗山门以内布有众多法阵,能聚天地元气,可改自然之力,是以峰顶四季如春,可避炎炎夏日,不见秋风冬雪。
而这众多法阵组合起来又构成了乾坤玄心大阵,乃是开山宗主玄心祖师布下。他参阅仙人遗迹,结合自身通天手段,方布下这玄奥阵法,祖师留言是说若有人侵犯玄心宗,门人不敌的情况下,尽可发动此阵,必能尽歼来敌。
至于其威力究竟如何,倒是无人得知,尽管万年来倒是有过厉害修士到此处生事,宗内高人却能抵挡得住,这阵法也从未发动过,所以就算玄心宗门下弟子也不知这乾坤玄心大阵是否真的存在,外界总有传闻这或许只是玄心宗用以震慑宵小的计谋也说不准。
这一路小六已经见过许多奇事,自觉见识大增,但当他站在了玄心宗山门前,却无法自抑,就像几个月前见到常柔玉手掐诀引来天火般,再次呆立当场,脑中只剩空白。
眼前的情景,任何人见了都会震撼不已。
两根白玉圆柱高达十丈,通体晶莹,柱身刻有旭日东升之祥图,华丽非常。白玉圆柱顶端横跨一块方形玉石,长七丈,宽一丈,同样晶莹剔透,表面宝光异彩,上书三个醒目古篆:玄心宗。
这便是山门。
山门后是一块巨大的圆形广场,地面全为青玉铺就,毫光毕现,亮可照人。
广场左端边缘处生长着一棵参天大树,高有百丈,腰身之粗至少需二十成人牵手相连方能环绕,也不知是何品种。树上枝干长向大多向广场外侧,枝干巨大,树叶繁茂,终年常青,直可遮天蔽日。众多灵禽栖身树上,鸣叫不止,有如仙音,饶耳不绝。
广场右端边缘处立有一块巨石,通体黑色,体积庞大,乍一看去略有些突兀。巨石表面可见淡淡凹槽,似是用利器凿出,不过因为色调太过黑暗,看不真切。巨石右下角立有一块玉碑,上书“试剑石”三个大字,想来便是指这块黑色巨石了。
广场对面正中央连着白玉长阶,椅靠山体斜而向上,长二十丈,高一尺,隐隐有宝光溢出,光辉淡然。从小六站立之处望去,长阶密密麻麻好似通往天庭,数不清有多少级,看得他眼睛都有些花了。
长阶尽头处的峰顶仿佛被利刃削平,站在下方只可见一条白线,不知峰顶情形如何。
由广场向上,每上升十丈就有两条支路与白玉长阶左右相连,通往山峰两侧,便是玄心宗的门人平日所居之所,只是峰回路转,被山体遮挡,看不见那清幽之处。
山门以上皆被氤氲雾气笼罩,时有异兽灵禽怡然而行,看在眼里,确如仙山宝境。
就在此时,峰顶处传来一声沉闷钟响,穿透所有雾气云层,直达百里之外,回声缭绕不绝,玄心宗上下无人不知。钟声传入耳中,动荡心神,处于呆滞状态的小六顿时清醒过来,只觉头脑清爽不少。
晨钟暮鼓,扣人心弦。
那才那记钟声还在山中回荡未绝,又是一记钟声从峰顶传来,接连响了九记,引得群山轰鸣,回音激荡。
钟声绕耳,小六感觉这比运功三十六周天之后还要舒畅百倍,耳聪目明,浑身轻盈,舒服得只想呻吟,没想到这钟声竟有这等妙用。
常柔听得峰顶响了九记钟声,脸色一动,心想今日回来竟然得逢如此重要日子,面容间略有喜色。
当小六还陶醉于钟声之时,忽然看见白玉长阶的两旁多条支路上陆续的走出几十道人影,想来应是玄心宗门下弟子。这些人或穿道袍,或着俗衣,皆手捧法器,踏上白玉长阶便拾级而上,直往峰顶而去。
看那些弟子碰面也不交谈,行色匆匆,步履轻快,也无人招呼山门前站着的常柔和小六二人,似是峰顶有何大事发生一般,才如此匆忙,转眼已被雾气遮挡。
小六心中奇怪,如果紧急为何又不驾起法器直接飞行?
常柔也不停顿,拉起小六便踏进山门,横穿广场也随在那些人之后拾阶而上,一步一步的行走,朝峰顶钟声响起之处行去。
第十五章 议世(下)()
尽管常柔年龄不算大,可在玄心宗却是二代弟子,在修行界的辈分之高实在是难以想象,这也是别人不敢招惹她的缘故之一。加之云寒真人将神兵承影传与她,可见对她是疼爱万分,不仅使她实力大增,别人就算实力比她强但也会顾忌三分。
只常平、常风二人的进步,也足以让云虚真人欣慰了,不算已达炼神返虚境的弟子,这三十年间又添三位道尊,另有二人或在二三十年内有望再上层楼,全宗的实力自将大增。
云虚真人稍微想了想,又向云寒真人问道:“常柔境界如何?”
云寒真人答道:“常柔在二十余年前突破了灵寂境而进入神游境。如今真元稳固,气海满盈,只需多加打磨,想来突破至化神境是水到渠成。”
云虚真人闻言说道:“她修行不足八十载便突破至神游境,这份资质实在难得,想来也不至辱没了承影宝剑。”
听到宗主称赞自己的爱徒,云寒真人心中自是欣喜,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就在这时,云虚真人却是面容一整,随即说道:“此次出关之前,我用七宝金钱起卦问事,但见那卦象平和,诸事皆祥,想必我宗近年必定兴盛,心中自然欣慰。正到我准备拾起七宝金钱之时,哪知中间三枚金钱无故碎裂,一断为二……”
听到此处,其余七位真人皆尽动容,十四道目光同时望向了居于上座的云虚真人,一脸的惊异之色。
云虚真人仿如没有瞧见,而是继续说道:“我心中惊讶之余,连忙细察,之后才发现此卦并非大吉,而是吉中带凶,但具体会凶到什么地步,奈何我修为不足,实在看不透彻,若是师尊仍在世,必能解我心中困惑。”
各位真人闻言皆脸色凝重,太清殿氛围一时压抑至极。
云阳真人开口说道:“方才在玄心宫外,我听师兄说灵界或将再起风云,我还以为是师兄为了激励我宗门下弟子勤加修炼道法,而故意这么说的,原来真有其事?”
云虚真人微微一叹道:“此事的确不假,是以我才邀各位师弟师妹一同进殿议事,就是为了寻求一个万全之策,就算到时天下果真将乱,我宗也好有个准备,方可相机行事,确保祖师传下的万年基业不致毁在我辈手中。”
众真人又是一惊,云寒真人立刻问道:“师兄,难道真有如此凶兆会影响我宗基业?”
云武真人随即说道:“我宗立派万年还从未遇到过能危及基业的大难,此次即使凶兆显现,当也不至于会有如此严重吧?”
云空真人接过话头说道:“事无巨细,只有做最坏的打算,最万全的准备,才能将损失减至最小。”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云虚真人又说道:“你们也莫惊慌,那卦象并非是大凶之兆,只是太过蹊跷,我又无法看透而已,但据我所能,也可知一二,那卦象虚虚实实,吉凶各异,我等只要准备充分,想必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众人知道云虚真人的起卦占卜阴阳,窥探天机之术在灵界久有盛名,当年师尊也曾说过他于此道天份极高,现在既然连他也无法完全破晓卦象之秘,那其他人自然也就更没办法了。
其实他们都是道行深厚的高人,又何尝不知天机最是难测,而且变化多端,又有谁真能完全知晓未来的命运?能窥测其中一二,预知部分天机,有时间能准备一番,已是万幸之事了。
沉默片刻之后,云阳真人首先沉不住气了,开口问道:“天机如此难测,我等也仅是知道有大事发生,但当今天下平静已久,我宗也山门清净,那凶兆不知何时何日应验,又如何预防?”
各位真人都是面色严肃,这个问题的确是无人能够解答。
云虚真人叹了一声,这才开口说道:“处变而不惊方是我等修道之士本色,上听天命,下体天心,不论将要发生何事,我们都以平常心面对即可。你们也大致注意一下,如果发现有何异变,当立即通知我,我们一起商议决定,我宗山门立此有万年之久,所传弟子也不是畏难之辈。”
其余真人皆供手称是,然后大殿之内又恢复了安静,不过氛围沉重了一些。
也不知过了多久,云武真人开口说道:“我回忆方才常柔师侄所说,这才想起那日我与玉皇宗明寿真人在东海天涯峰上论道,我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