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珍玩- 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邹豪点了一支烟,“唐先生,让您见笑了。”

    唐易笑了笑,“邹总啊,其实在古玩行里,打眼和入局,确实不容易避免。打眼之后,最起码长了见识。现在,你对元代鎏金铜像,特别是水月观音的认识,可以了吧?”

    邹豪点点头,“那倒是。”

    “这样的局,只是让你在钱上吃亏,有的局,下手更狠!”唐易说道,“不过,在局里,古玩只是一种道具,最可怕的不是古玩,而是人心。”

    “听你这意思,有的局是闹人命出来了?”戴利问道。

    “和闹出人命也差不多,总之是往死了整你!”唐易看了看邹豪,“既然邹总今天说了这么多,我也说一个我听说过的局。入局的人,可比邹总要惨多了,而且眼力很高。”

    这个局,是唐易听父亲唐中峰说的,十几年前的事儿了。

    说的是在山州,有个某大型单位的二把手,特别爱好古玩,尤其是瓷器,在山州行里的眼力是有一定口碑的。这个人当年只有40岁上下,这个年龄就干到大型单位的二把手,可不是一般人。而且,这个单位的一把手马上就要退了,他当老大的可能性很大。

    姑且就称呼他为“二把手”吧。这个二把手,当时特别痴迷哥窑。这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闲暇时间几乎开口闭口都是。平时呢,也喜欢逛古玩市场。十几年前,古玩市场方兴未艾,假货的比例也比现在少一点儿,二把手功力不弱,还捡过几次漏。

    有一次他逛古玩市场,听一个店铺老板说,最近山州出了一件雍正仿哥窑胆式瓶,地摊上被人捡了漏,几百块钱就买走了。

    说起这哥窑,都知道,五大名窑之一,宋代哥窑那是实打实的重器珍品。哥窑在明清多有仿制,基本就是瓷都出来的。其中,以雍正一朝仿制水平最高。

    因为雍正朝的哥窑瓷器,是大名鼎鼎的唐英任督陶官,进驻御窑厂着手烧制的。而且集聚了大量名家名匠,刻意仿古,精工细作。

    虽然和宋代哥窑那种自然的美感仍是无法相提并论,但雍正仿哥窑,放到今天来说,是古人仿古人的精品,也算是相当难得。

    二把手听了之后,心痒难耐,一心想找到这件雍正仿哥窑胆式瓶。就不停在圈里的人当中打听,也让这个店铺老板多留心。

    没过多久,这个店铺老板还真联系他了,说打听到了,是一个做仿古家具生意的人买了,这个人虽然懂行,但不算是特别喜欢瓷器。当时就是觉得好看,又不贵,才买了。

第1090章 彻底玩残() 
就这么一来二去,最后,二把手还真和这个买了胆式瓶的做仿古家具生意的货主联系上了。

    这个货主,自称是南方人,在山州跑家具生意,平时也喜欢古玩,不过对瓷器不算很痴迷。用他的话说,捡漏纯属运气好。

    二把手自然想试着提出要买下来,便提出请货主吃饭。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是在一家饭店的包间。货主“够意思”,把那件雍正仿哥窑胆式瓶拿来了。

    二把手仔细看过,得,真是雍正仿哥窑的精品,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他有眼力,也懂行。心里知道,想买真的宋代哥窑,那一辈子也未必有机会。现在这个机会,已经算是难得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把手席间提出了要买这件胆式瓶。

    货主犹豫了一阵子,说这东西太难得了,虽然自己不收藏瓷器,但是总不能这么匆忙做决定,得给他点儿时间考虑一下。

    这说得合情合理。二把手也没法儿勉强货主吃着饭这就卖给他,便同意了。

    觥筹交错之间,二把手给货主讲了很多关于哥窑的知识,听得货主也是很佩服,两人最后是一副很投机的样子。

    过了两天,货主给二把手打电话了,说同意卖给他了!

    而且价儿并不高,二十万!当年二十万虽然也不算小数目了,而且当年这样的东西价儿比不了现在,但也真的算是一个低价了。

    二把手一开始是有些怀疑的,怎么开这么低的价儿?这可是在确定了是真品的情况下!

    但是货主解释说,一来他本来就是捡漏,二十万几乎就是白赚,二来认识二把手这个朋友很高兴。还有一点呢,他做仿古家具生意,希望二把手帮着招揽些客户。

    这么一说,二把手就差不多信了。那时候转账没这么方便,货主同时提出,一定要现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才踏实!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二把手想想便同意了,就让货主容他几天,好准备钱。

    交易的时候,还是在饭店包间。二把手可不是邹豪,眼力在这儿呢,交易之前又认真看了一遍,没错,还是那件真品,也没新毛病。

    交易就这么完成了!

    “难不成是玩了一手仙人跳,脖子上架刀,货款两空?”戴利听到这儿,忍不住问了一句。因为之前已经说了是做局,现在这么顺利,戴利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了。

    “要是那样,二把手不还只是损失钱么?有什么狠的?而且还可以报警!”唐易笑了笑,继续往下说,

    交易完成之后,二把手相当高兴,这东西放在家里,没事就欣赏欣赏,别提多美了。

    好事成双,这时候,那个大型单位的一把手因病提前退了!上级部门决定任命二把手升任一把手,简单走了走程序,这任职公示就贴出来了。

    公示期七天。七天一过,就会正式下任命。

    出事儿就出在公示期里。这天就在单位,办公室里来了外省某地级市的警察。直接要找的就是二把手。

    一开始,警察客客气气,但是问明白了情况,从二把手家里找出了那件雍正仿哥窑胆式瓶之后,就没那么客气了,戴上了手铐,直接押走了!

    这简直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怎么回事儿?原来半年前,外省这个地级市的博物馆里,一件雍正仿哥窑胆式瓶被盗了!这件事儿当时警方就介入了,但是却一直没破案。十几年前,网络没现在这么便捷,这个案子,在当地知道的人不少,但远在山州这边,二把手还真就不知道。

    前两天,有人通过匿名电话打到了当地公安局,称山州的这个二把手手里有这么一件!

    这一对,东西对上了,正是博物馆失窃的那一件!

    这事儿,倒是能说清楚,二把手把经过说了说。警方立即就去追查这个做仿古家具生意的人。

    人找到了,但是人家矢口否认,而且拿出了另一只雍正仿哥窑胆式瓶!说二把手是和他电话联系过几次,还吃过两次饭,想买他的哥窑胆式瓶,但是他很喜欢,不卖,此后再无联系!

    这一只新拿出的雍正仿哥窑胆式瓶,经专家认定,是现代高仿!可是做仿古家具的人说,管它是不是现代高仿,反正是地摊上几百块买的,就是觉得漂亮,喜欢,所以不卖!

    二把手傻眼了,这才明白,自己掉进了一个局!做仿古家具的人没了嫌疑,但是二把手麻烦了,这可是涉嫌收赃销赃!除了这个做仿古家具的货主,还有谁能证明?

    而且当时是在包间里现金交易,银行倒是能证明二把手取过二十万,可去向没人证明。他和货主通电话、吃饭,想买胆式瓶,也能找到证明,可人家都承认,就是不承认卖出去了,还拿出了手里的“胆式瓶”!

    警方倒是负责,又找了当时介绍两人认识的店铺老板,结果人家也只能说过程,二把手和这个做仿古家具的具体怎么交易的,他也不知道!

    这件事儿,警方最后没有冤枉他,经过对他全面的调查,确定他不知情,不是故意收脏。最后东西扣下,人放回来了。但是始终找不到盗窃嫌疑人,他得随时配合接受调查。

    但是这调查期间,来回折腾了一个多月。二把手这七天公示期,是在外地局子里过的。这下子不要说提成一把手了,原单位直接下了开除决定!

    等他回来了,什么都定局了。这个二把手,彻底被玩残了。

    “谁做的局,不难判断了。”唐易最后道。

    确实不难判断,这个大型单位的人,谁就此得利,成了一把手,那么,谁就最可能是这个局的始作俑者!

    这个局有碰巧的成分,因为这件东西是个关键,不知道做局者是怎么得到的,但是他肯定知道了是赃物,恰好这个二把手又喜欢哥窑。做局者就费尽心机,做了这么一个局。二十万倒不是重点,重点是一把手的位子!

第1091章 做局吃瘪() 
这个局,可比邹豪遇上的局要凶狠得多。当然,做局者胆子也很大,这个局涉嫌被盗赃物,玩不好,就彻底搭进去了。不过,他玩得很好,这虽然不至于要了二把手的命,但也够狠的。

    当然了,这个局,不是纯粹的古玩行的局,只是借助古玩这个道具。

    所以唐易说,这个局里,最可怕的不是古玩的真假,而是人心。

    本来,不管哪一行,都可能透射出人性里丑的一面。但是在古玩行里,不管是鉴定还是买卖,心理较量的色彩更为浓重,在各种利益面前,人心的险恶更容易延展出来。

    这个局说得邹豪一个激灵。

    所幸,他遇上的,都是冲着钱来的,要是有生意上的对手或者其他方面的仇家,利用他喜好古玩的特点,来一个狠局,那岂不是玩完了?

    听了这个局之后,他心里舒服了不少。对唐易的敬重,也多了几分。

    “古玩行里,做局使诈的事儿着实是听得不少了,人心不古啊!”戴利叹息道,“其实,在古玩行里,关键是认对了朋友。这对的朋友,不光是眼力,人品还得靠得住!比如认识了唐先生,就是我的福气!”

    “戴老板抬举了。”唐易连忙摆手。

    因为邹豪喝酒不少,菜也吃得差不多了,戴利便让服务员撤了酒菜,上了茶水和一些点心和干果,喝喝茶,放松一下再走。

    唐易也没意见,本来他打算吃完了饭就回山州,现在稍稍休息一下也好。

    喝了一会儿茶,邹豪的酒醒了点儿,戴利笑道,“我给你们讲个做局的人吃瘪的事儿吧,老听买家吃亏,别扭!”

    邹豪一听,“好啊。”

    前几年,戴利特别爱去山州的文化市场,那时候唐易还是个学生呢。

    文化市场靠北墙的一条小街,是生意最好的一条小街,这条小街和从南边进来的那条路的拐子路口角上,是个好位置,这个位置,是一老头儿一年轻人,叔侄俩一起摆的摊子。

    这叔侄俩,老头儿有点儿眼力,年轻人脑瓜儿灵活,挺会忽悠,经常蒙外行赚钱。

    而且,他们一旦来了件新东西,喜欢找托儿。来个托儿,拿起东西点评一番,然后装模作样地讲价儿,最后摊主死不落价儿,托儿放下东西走人。

    就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其他逛摊的知道有这么件东西,同时价儿是什么情况,多少钱买了不亏。

    这在行里,有个专门的说法,叫做“顶货”。不过,一般人“顶货”,通常得是件像模像样的东西,然后找来的出价的人,起码得是个行里的熟脸儿。“顶货”为的是卖出高价。

    这叔侄俩呢,“顶货”顶得通常都是假货,而且找的托儿也都是些杂七杂八的货色。

    不过,有一次戴利逛摊儿,遇上了一件真东西。

    虽说是真东西,不过不算是什么名贵的东西。是一件紫砂壶。

    这是一件民国初年的紫砂壶,当时那侄子正在和托儿掰扯。不过,掰扯的价儿并不高,两千。那侄子认准了这个价儿,不松口。那个托儿呢,表面上没讲下来的样子,最后撂下一句,“如果有盖儿,两万我也买,就走了。”

    当然了,戴利当时不知道是个托儿,事后才琢磨明白的。

    戴利上手一看,这壶的确是没盖儿,不过壶身挺完整。虽然戴利的眼力不是什么一流水准,但是这壶是件开门的东西,而且又不是名家之作,看着是没问题。

    算是中规中矩的一件东西,买来喝茶还真是挺不错的。虽说没盖儿,但是后配个盖儿也行,反正装茶水的主要是壶身。

    就这么想着,戴利就想买下来了。

    讲来讲去,最后一千八拿下了。戴利还算比较高兴。这把壶,如果是带盖儿的完整品,虽然到不了那个托儿说的两万,但是七八千可差不多。当然,古玩这东西,缺了残了就不能这么论价儿了,但是起码戴利心理上不觉得亏。

    货款两清,戴利拿着壶准备走人的时候,好嘛,来戏了!

    只见那个老头儿忽然掏出一个壶盖儿,摆在了摊儿上。

    戴利上前拿起一看,嘿,和自己这把壶怎么感觉是配套的?接着又把壶拿出来,把盖子往上这么一盖,严丝合缝!再仔细看形制、工艺、包浆,它就是这把壶的盖儿!

    戴利当时还笑着说,“你说你们爷俩儿,跟我开玩笑呢这不是!得,我再加俩钱儿,把这壶盖买了?”

    “你能加多少?”老头儿问道。

    “加五千吧!”戴利算是比较爽快了。

    “开玩笑呢?我这壶盖,少了一万不卖!”老头儿正色道。

    “哎?我说,你俩玩我呢?这是一套!壶身和壶盖分开卖?合着壶盖比壶身还值钱?”戴利一时有些气恼。

    “我怎么知道是一套,那壶是我侄子收的,这壶盖是我收的,他卖他的壶,我卖我的壶盖,什么叫拆开卖?你说话注意点儿!”老头儿一脸严肃地说道。

    戴利明白,这是入了局了。怪不得这俩人把壶卖得便宜了!在这里等着呢!

    这一手,古玩行里不是没有,通常就是成对的东西先把一只卖出去,另一只陡然提高价格,利用的就是买家求全的心理。不过这壶和壶盖,比一对东西更拿人,一对只买一个,它好歹是完成的,勉强能欣赏、能玩儿。这壶没了壶盖,后配一个,心理那就别扭大了!

    既然戴利已经把壶买了,这是要吃定他了!

    戴利一时生气,“那算了,我不买这壶盖了!”说完,就走了。

    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