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珍玩-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村窑是从唐到元的一个窑口,活跃期主要是宋代,属于磁州窑系,位于中原禹州,算是北方很有特点的一个民窑。”

    宋代扒村窑出来的东西,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很浓郁,有别于其他的宋代瓷器。就比如这梅瓶上的龙,虽说形象很生动,但是却更接地气,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当然了,既然是民窑,出来的东西也是参差不齐。但是带“正八”的梅瓶和白地黑花的梅瓶,一般是扒村窑的精品。“去年,一件品相完美的白地黑花的北宋扒村窑梅瓶,拍了三百万。这件比不上那件,但也是精品,上拍到一百万也有可能。”唐易解释道。

    “噢!”张路连忙又问道,“这正八是怎么回事儿?”

    “这北宋时期,扒村窑梅瓶上的字很多见,有直接点儿的,比如‘酒海醉乡’,梅瓶本来就是装酒的嘛。也有这种高深一点儿的,比如‘正八’,这是个佛教用语,指‘八正道’,大体意思就是至涅槃之境的八种方法。”唐易又解释道。

    “我明白了,出于对‘八正道’的一种仰视,所以带有‘正八’字样的梅瓶制作时肯定要更加用心,所以大多是精品。”文佳接口道。

    “是这个道理。你们看,这老板是个大行家,捡不着什么便宜。”

第947章 用来拍卖() 
唐易解释完,便提高了声音,“走吧?再去别的店转转!”

    “这位先生,不忙走。”老板听到了这句话,却一边说,一边走上前来。

    “您还有什么指教?”唐易应道。

    “我看您是行家,不妨实说。这件梅瓶,虽说是好东西,但是现在玩瓷器的,有钱的主儿玩青花和彩瓷的多,没钱的吧,多进些小年份的东西。而且不是行家也不会买这梅瓶,您要诚心想要,我可以再让点儿。”

    唐易一想,本来想在开店时搞个助兴拍卖的民国大赏瓶,被洪波砸了,还真是缺一件像模像样但又不是价儿太高的东西!这梅瓶,是北宋的东西,如果再把价儿压到合适,也不是不能买。

    “您这么有诚意,我也不能说不要。不过,这还得您出价儿,一口价儿,合适我真拿走。”唐易笑眯眯看着老板

    这老板年纪不小了,又是行家,看人极准,看得出唐易确实能拿。但是这价儿却不好开。因为他也看得出,唐易似乎是可拿可不拿,拿不拿,全在他出的这口价儿上。

    这东西,他来得还真不高,是从一个老户家里收来的,还真是当普通民窑的东西忽悠来的。不过老户毕竟是老户,没能彻底看穿,但是对年份却有点儿谱,而且看出他想要。最后,是八万块钱拿下的。

    古玩行东西的叫价儿,那是一门学问,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如果唐易是个棒槌,这东西老板指定会喊个天价,蒙着就蒙着,蒙不着正好不啰嗦,把人支走。

    但是他看出唐易懂行,所以刚才开的价儿,是比拍卖价略低的价儿。

    这上拍卖价,通常是要比古玩市场的成交价高上一些的,但却往往又是行里一个常用的衡量标准。

    老板现在有点儿犯难,叫高了吧,怕唐易走人,叫低了吧,自己不甘心。

    “这么着吧,五十八万,讨个好彩头,我发你也发!”老板最终说道。

    唐易说一口价儿,当然不会真的就听一口价儿、不合适掉头就走。他笑了笑,能叫五十八万,说明这瓶子老板是捡漏来的,要是实打实来的,来价儿怎么也得四十万往上。

    看起来,五十八万比四十多万也赚了一笔,但是在古玩行里,账不能这么算。这利,基本能比赚吆喝强点儿。

    不过,唐易倒是想,五十八万当做新店开张的起拍价儿还挺合适,“这样吧,这东西如果我猜的没错,您是捡漏来的,但捡漏靠的也是眼力,不能不给您这个眼力钱,打个对折,四十万,我够实在了。”

    “您怎么称呼?”

    “我姓唐。”

    “唐先生,我服您,拿走吧!”老板没再啰嗦,立马招呼伙计,“给唐先生装好!”

    伙计收拾着东西,唐易就手用手机转了账。“唐先生是北方人?来杭城公干?”老板闲问了一句。

    “我和这位张先生在杭城开了个木业中心,您要是需要家具什么的,可以联系我们。”唐易没说古玩店的事儿。

    张路笑着递上一张名片。

    “阁宝多?”老板看了看张路名片上的字样,敲了敲脑门,“哎呀,您莫不是唐易唐先生?北方圈里盛传的唐眼?”

    “除了他,谁还有这样的眼力,你这店里,就这件扒村窑他一眼看上了!”张路得意洋洋。

    “失敬失敬。”老板说着也拿出一张名片,恭敬地递给唐易,“我说呢,这个年纪怎么会有这样的眼力,幸亏唐先生只是来杭城开木业中心,要是开古玩店,那我们可得没饭吃了啊!”

    唐易接过名片,有点儿尴尬。林娉婷捂着嘴偷笑。

    其实老板说的都是场面儿话,古玩店一大片,多个阁宝多根本是无所谓的事儿,但唐易一开始没说古玩店的事儿,这一下子抖出来了,是有点儿尴尬。

    “配合木业中心,倒也可能开一间小小的分店。”唐易接着说道。

    老板一听,也有些尴尬,“呵呵,不会也在这个古玩市场吧?”

    “那倒没有,在古玩城,临着木业中心,还是以木业中心为主。”唐易说完,看到梅瓶已经转起来了,立即拿了起来,“那咱们再联系?我先走一步。”

    “那好,唐先生咱们常联系!”老板将他们送出了店铺。

    走出了店铺,张路笑道,“这东西是不是想用来搞助兴拍卖啊?”

    “是啊。”唐易道,“起拍价儿就定五十八万吧!”

    “哎?”张路突然大叫一声,“特么的!我刚想起来,洪波这小子,还没赔咱们钱呢,就嗝屁了!”

    “行了,人家都搭上一条命了,这亏没法找回来了。”唐易摆摆手。

    几个人又转了一圈,唐易也没看到太合适的东西,净给他们当解说员了。这古玩一行,入了门之后,想进阶,真得有个高人指点,张路和文佳这一趟收获不少。尤其是文佳,结合古玩的一些个东西,对法器的理解同时也跟着上了一个台阶。

    “走吧,该去逛逛地摊区了吧?”张路提议道。

    这时候,已经9点多了,地摊区最热闹的劲儿已经过了,他们走到地摊区,虽说人还是不少,最起码行动比较自如了。

    走着走着,张路隔着五六米看见一只硕大的将军罐,着急往前奔,一不小心蹭了一下旁边一个摊位放得比较靠外的一只铜塔,所幸铜塔比较重,只是晃了晃。

    这摊主是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见张路连句话也不说,叫道:“瓜娃子,注意点儿!”

    这大汉长得很粗犷,声音却很秀气,听口音,是天府省人。唐易立即说道:“不好意思啊,他有点儿着急了,我代他道个歉!”

    唐易这么客气,而且铜塔又没事儿,那摊主也不好再抱怨,瞥了一眼张路,“干么子这么着急,看上啥子好东西了?”

    此时,张路已经扳着将军罐看了起来,唐易瞥了一眼,“没什么,一件民国仿康熙的青花将军罐,他喜欢这类东西。”其实,唐易估摸着张路现在还没看出来是不是民国仿的呢。

    “啊?”摊主看着唐易,不由张大了嘴巴。

    而唐易此时,也盯住了这摊主身子旁边的一件东西。

第948章 十二生肖() 
摊主之所以惊讶,自然是因为唐易隔着五六米,居然能一目了然地断代定】>≥巧了,他认识那个摊子的摊主,也知道这件将军罐是摊主刚收上来的,的确就是民国仿康熙,因为仿得还不错,那摊主一直当真康熙卖呢!结果人家一眼就穿了!

    行外人听,有点儿玄乎,其实,一点儿都不夸张。华夏这么大,隔着几米,一眼就能瞅出瓷器新老的高手,多了不好说,但找出几十个人来一点儿都不难。无他,唯熟。

    只不过唐易的确是更高一筹,直接把年份和特点定的更准罢了。

    不过,层次这个东西,也是很难逾越的,就这大胡子摊主,平时是很难真正接触到这样的高手的。

    而唐易盯上这位摊主的东西,是一件三彩陶器。

    这陶器,大约四十公分高,是一个“人物”,身穿华服,拱着手,站得正,一脸严肃。

    不过,身子和服装是个“人物”,脑袋却是个狗头。

    “您拿那个陶俑我看看?”唐易掏出烟来,递给摊主一支。

    摊主接过烟,将东西搬到唐易面前,这才点上了烟。刚才唐易不经意间便露了一手,让他很佩服,“这是我从老家带来的,正儿八经的老东西。”

    “唐三彩?”林娉婷看这个陶俑很有意思,“这不是人模狗样,衣冠禽兽吗,哈哈!”

    “这不是唐三彩,对吧,老板?”林娉婷问了,唐易自然得答,但是他还摸不准摊主是不是真的摸透了这东西,虽然这东西主要就是产自天府省。

    “没错,您的眼力没错!这是宋三彩,包老包真!”摊主立即张口。

    唐易接着对林娉婷说道,“你听这位摊主是天府省口音,这类宋三彩,的确是在他老家最为多见。”

    到了宋代,瓷器得到了大展,所以陶器越来越少,大部分人知道唐三彩的多,知道宋三彩的少。其实陶器这东西,直到今天也不是没有。就说三彩陶器,除了唐三彩,还有宋三彩、辽三彩、金三彩,甚至明三彩,不过不那么出名就是了。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制胚所用的矿土是个关键。宋代开始,磁石矿土开始推广,这比陶器用土更细腻更耐用,自然而然瓷器开始取代陶器。

    不过,三彩陶器也有个特点,就是可塑性更强。所以三彩陶器的艺术气息更为浓郁。

    三彩,指的是釉,不过是低温釉。是经过两次烧制的,第一次烧胎,然后根据纹饰填入彩色釉,接着再烧。

    “宋三彩?和唐三彩有什么区别?”林娉婷的确没听说宋三彩。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釉色。唐三彩吧,主要就是黄绿白褐四种主色,宋三彩多了艳红、黑色,你看这狗脸,就有艳红。再就是宋三彩还多了一种青翠的颜色,有人叫翡翠釉,你看这个袍子的这个位置,就是翡翠釉。”

    摊主一拍巴掌,“哎呀,您真是行家啊!我只知道是宋三彩,就我们天府省出这个,可没您知道得这么详细!”

    “也不是就天府省出,宋三彩主要是从天府省出来的,但是其他地方也有。而且还有更高级的,宋代德州窑出过一种和瓷胎相仿的三彩人像,比天府省出来的更精细。”唐易笑道。

    两宋时期,中原一代那是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天府省呢,居于西南,天府之国,安定富裕。这个天府省的宋三彩,算是对唐三彩的一种直接继承。

    本来,唐三彩是贵族陪葬的东西,但是在唐末到宋,天府省因为安定富裕,三彩陶器逐渐成为老百姓的陪葬品。于是大量制造,而且艺术性得以不断强化,出现过一段鼎盛期。宋末到元,天府省经济受到冲击,三彩陶器的质量每况愈下,直至消失。

    “我就是不赚钱也得卖给您!”摊主摁灭了烟头,“说什么来着,叫货卖与识家!”

    唐易哭笑不得,心想我还没说要买呢!扭头一看,张路还在折腾那件将军罐,文佳到一旁看一串老玛瑙珠子去了。看来对这个都不感兴趣。

    他想了想,“可惜你这就一件啊。我看这造型,恐怕不止一件吧?”

    “行家就是行家,我给你说,我有一套十二件!”摊主道,“不过这东西个儿有点儿大,所以我只拿了一件出来。”

    一听一套十二件,自然都就明白了,这是穿着衣服的十二生肖。

    兽人身,华服肃立,既结合了生肖的情况,又是对某些衣冠禽兽的一种暗讽。这种民间艺术,仔细想想确实也挺有趣的。

    “老板,你就算拿一件,你也拿个龙啊虎啊的大生肖出来,怎么弄个狗头的?”林娉婷忍不住笑问。

    “嗐!我这也是一时的想法,就像你开始说的,觉得这个人模狗样,就拿了!”摊主看着唐易,“您要是要,得跟我去取一趟,还得找个托运的,十二件可不少!”

    唐易看了看摊主,心想这人适合摆地摊么?这一没说要,二没谈价,这点儿事儿看不出来?

    其实,这摊主要就是因为彻底被唐易说的内容给折服了,这东西他赶了仨周末也没卖出去,更别说遇见分析得头头是道的人了。可不好卖吧,还占地方,他租了个一居室,很不方便。

    所以,他是真想卖给唐易,没打算赚多少。

    “你打算怎么卖啊?”唐易见摊主兴冲冲,也不好太拂他的兴,便问了一句。

    “我这是两千一件来的,一共两万四,因为要求免损,保价,运费还花了好几百呢,这么着,您给三万,其实就是半卖半送了!”摊主说着“半卖半送”,还兴冲冲的。

    唐易一听,知道这摊主没说谎,这东西的品相还不错,三千一件都不一定好收,何况还是成套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搁平时唐易也是不会收这些个东西的,但现在杭城的店面开张肯定缺货,收了倒也可以。

    “好吧,你都这么实在了,我跟你去一趟,不过我先得转转,下午来找你怎样?正好你收摊一起走!”唐易说道。

    “行,我给你留个电话!”摊主掏出了手机。

    留了电话,唐易道了声再见,扭头,却现张路似乎和那个将军罐的摊主吵了起来。

第949章 节外生枝() 
上前一听,原来就是在“民国仿”问题上争执起来了。

    本来呢,是仿的你不要就是了,没什么可吵的,可张路他还想要,民国仿康熙的精品好歹也是件玩意儿不是?

    可这摊主一是不让价儿,这没什么,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二是咬住是康熙的东西,这也没什么,谁会不往好里说自己的东西呢?

    但是,他还顺嘴说了张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