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了,休息一会儿吧,等天亮我们再做具体打算!”文佳见唐易出了神,出言道。
众人坐下,唐易点了一支烟,理了理思绪,把刚才的想法说了出来,当然,他说的不能太玄乎,强调了是一个梦。
文佳这才明白,唐易刚才沉思不是因为这一切太过匪夷所思,恰恰相反,而是推断出了一种原由!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这种古代法器,本身就充满了玄妙!”
高太明也点点头,“既然出现这个效果,恐怕真是这样。”
孙晓伟事发之后才睡醒,一开始听得云里雾里,这时候也算听明白了个大概;“我说,人家养鸟的,随身提溜个鸟笼子;你这带着个手镯,养了一个聻,还是‘仙聻!你这事迹,够写一本‘仙聻奇侠传’了!”
几人本来神经绷得有些紧,孙晓伟这一说,都不由得笑了起来,缓和了不少。
看了看时间,距离天亮还有三四个小时,几人便商量好,一人值班,其他人睡觉,轮流进行。
天亮的同时,雨声竟然也开始渐渐停了,几人都简单洗了把脸,吃了些面包、肉干之类的东西,便开始商量着进洞的事儿。
“这下,洞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孙晓伟不放心,反复问了好几遍。
文佳道,“避尘悬火阵已破,石牛石鼓已碎,鬼邪也已经散去,就算有事儿,也顶多是洞内宝物自己形成的阵法。宝物一般不带邪异,就算成阵,问题也不大!”
高太明点点头,“进去吧,没必要再考虑太多了!”
拿起带来的简易折叠梯,高太明第一个爬上了洞口。孙晓伟、唐易依次跟上,文佳最后一个垫后。
几人来之前的准备十分充分,进去的时候,头上都带上了强光矿灯,手里还备有手电筒。洞内的光线一时间十分充足。
与外面潮湿的环境相比,洞内居然很干燥,不是一般的干燥,几人身上的湿气,不一会儿工夫就没了!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洞并不深,深度也就是七八米,不过高度不低,约有五六米。观察洞壁,大体也能看出,本来应该是一个天然山洞,只是稍微进行了人力加工。
洞内地面很凌乱,大多是一些人的骸骨,应该是张储带来的藏宝之人。还有一些类似动物的骨架,应该是虎鸾食后所留。
因为太过干燥,并没有什么异味儿。
就在的洞口一侧,贴着墙壁是一副巨大的鸟类骨架,推断身形和鸵鸟差不多,但是腿骨偏短,翼骨则要长很多!想必这应该就是虎鸾的骨架!洞里没有疑似粪便类的东西,虎鸾喜居宝穴,却从不在穴内排泄。
走到里侧正中,他们看到了地上的碎石块,还能看出有一只“牛角”,应该就是石牛石鼓碎裂而成了。
这些碎石块的正前方,赫然就是此洞的关键之关键!不过,却就这么摆放着,并没有刻意隐藏,也看不出什么机关。
摆放的,是三个玉石类材质的龛状物,颜色不一,形制各不相同,上面的东西也不一样!
第756章 九龙权杖()
龛这个东西,通常指的是类似“阁子”的结构,一般用来供奉东西。⊙頂點小說,比如厨房有灶龛,供奉灶王爷,有的商铺里还有壁龛,用来供奉财神爷。佛龛神龛则更为多见,因为供佛供神的多嘛。
既然用龛盛放,那就有供奉意思,最起码,也有敬重、抬高的的意思在里面。
最中央的龛,体型最小,更像是一个精致的亭台,是和田青白玉制成。和田青白玉白度不够,但是玉质一般极佳,油性十足。当年可是兵荒马乱,能弄到这么一块上好的和田青白玉,已经实属不易。
青白玉的“亭台”里面,则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小盒子,一看就是足色纯金打造,十厘米左右见方。盒盖上没有锁扣,像是上下合上的,不过仅能看出一条不明显的痕迹,贴合十分紧密。
左侧的龛,更像是一个有后壁的托盘,直径不小,半米多。颜色也很缤纷,红黄绿白都有,白底儿为主,后壁绿色较多,上面点缀了一些黄色红色纹饰。
这“托盘”是独山玉质地。与和田玉一起,独山玉,岫玉,蓝田玉,号称四大名玉,都是以产地命名的。当然,后面三个无论是玉质,还是市场行情,都比和田玉逊色不少。不过,所谓的逊色是总体来说,任何一种玉石,其中的极品,都是不便宜的。
“托盘”上是一个木制的方形大盒子,灰绿质地,金丝闪动,一望而知,是金丝楠阴沉木做的。
独山玉产自中原省的独山,阴沉木在天府省也多有产出。这两样东西的产地,算是都在张献忠曾经的势力范围之内,不难搞到,这“托盘”和盒子,形制也都很大,盒子一尺见方,是顶板抽拉结构。
而右侧的龛,更像是一个花篮,只不过上下变化不大,底座更粗大一些。高约两尺,直径约有十厘米。
这个“花篮”的材质比较名贵,是鸡血石的。而且,本身进行了镂空雕刻,大部分没“血”的地方都挖掉了,勾连形成了缠枝花卉的图案,血色牡丹,富贵的本体,却是妖娆的颜色。
鸡血石与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并称“四大国石”。目前来看,产地很多,像巴林石的产地,也有鸡血石产出。不过始终是以昌化鸡血最为有名。
鸡血石一般用来制作印章,这么大一条鸡血石,又是冻地儿,颜色鲜红,虽然不是满血,却因材就血进行了巧雕。单是这一个“花篮”,放到今天,也是价值不菲。
“都说大西王张献忠有钱,还真是不假!而且还不像暴发户,这三样东西不仅材质好,工艺也特么这么精良!”孙晓伟嘟囔了一句,眼睛却盯着“花篮”里插着的一根“棍儿”。
这根“棍儿”,确切地说,是一根权杖,也是三样东西中唯一没被装起来的东西。这东西也不好装,太长了,少说也有一米二。
权杖本身是乳白发黄的颜色,上下两端都包了黄金,上面的杖首较大,呈现扁圆,流线下箍。下面的杖底,则是简单就着权杖本身的形状封上了黄金堵头。
这权杖不细,直径大约有五六厘米,本身的质地似乎就有螺旋纹路,像是一股股交织在一起。也有一些雕刻,但是没破坏本身的形状。
“能拿吧?”唐易问了问文佳。
“我觉得没事儿。”文佳盯着这根权杖,“这是什么材质的?象牙?”
唐易从“花篮”里抽出权杖,这是一整根材料做成的,上面雕的是五爪龙!数了数,一共是九条!
“这是一整根材料。你见过这么长、这么直的象牙?”唐易掂量了一下,的确是骨牙质地。
“看起来就是骨牙类的东西,不是象牙又是什么?难不成是骨头?也不像!”文佳又看了看孙晓伟和高太明,这方面,他的确不如这三个人。
“九龙权杖!”孙晓伟从唐易手中接了过来,“这的确是一整根,不过只是其中一段,而且从粗度来看,不是根部取材。”
文佳更迷惑了,什么东西能长出这么长这么细的牙或者骨头?
“想不到张献忠还能弄到这样的东西!也许,就是觉得稀罕,才做成权杖吧!”唐易深吸了一口气,五爪,九龙,他的野心不小啊,这是想一统华夏,问鼎神州,最终呢,却死于乱箭!
高太明也被这权杖吸引,和孙晓伟一起盯着看了起来。
“行了,别卖关子了,赶紧告诉我!”文佳伸手在唐易眼前呼扇了几下。
“角鲸听说过吧?这就是它的角!”唐易笑道,“当然了,说是角,只是因为长得像,其实是过度生长突出唇外的犬齿,最长能到三米多。”
“角鲸?华夏周围海域没这东西吧?”文佳皱眉道。
孙晓伟插话道,“的确没有,这东西主要是在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寒冷海域,而且喜欢深层潜水,很难捕获。我是没听说华夏古代还会出现这东西!而且以当时的条件,就算外国人也很难捕获,有可能是自然死亡或者搁浅什么的。”
“当时兵荒马乱的,张献忠怎么会弄到这东西?”文佳接着问道。
“这怎么说?好几百年前的事儿!不要说他了,历代皇宫里也没听说有这东西!历史,本来就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也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事儿!国家为什么设立征集办?因为实物比文字记录更可信!”唐易笑着看了看孙晓伟和高太明。
“得,通过解释角鲸牙制权杖,你顺带说明了我们工作的重要性,谢谢啊!”孙晓伟呵呵一笑,掏出一支烟,递给唐易:“还有俩盒子,还是得以你掌眼为主!”
一向不多话的高太明突然很认真地说道:“我终于明白蒋主任为什么力排众议,让你俩来了!一个玄门高人,一个眼力无敌!”
“过奖过奖!”唐易拱拱手。
“好说好说!”文佳点点头。
“行了,别喘了,二位,先看哪个盒子?”孙晓伟赶紧打断。
“金盒!”这下子,其他三个人几乎异口同声。
第757章 西王之宝()
金盒放置在居中和田青白玉的“亭台”之中。±頂點小說,居中的东西,肯定是比较尊贵,一侧没有装起来的九龙权杖都这么稀罕了,那这金盒里的东西肯定不一般。
别看只有十厘米见方,但既然是足色纯金,那分量肯定不轻快。
唐易双手把牢,拿起直接放到了洞内的一块比较平整的石头上。
“我说,不会有什么机关吧?”唐易盯着金盒问道。
“金性偏软,要是有机关,也得是铁盒。”文佳笑了笑,“而且就张储天师的手段,绝对不屑于去费力在盒子上设置机关。”
唐易点点头,也不再多想,直接开盒。出乎唐易的意料,虽然顶盖看起来结合得十分紧密,但是拔起却十分容易。
金盒里,是一块暗龙纹黄绸包裹的东西。
“应该是玉玺!”唐易看了看形状,断然道。这暗龙纹的黄绸,可不是一般的东西,除了皇帝,谁也不敢乱用,而且多用来包裹皇帝的信物。结合鼓起的形状,应该就是玉玺。
解开黄绸,果然就是一方玉玺!
玺这个字,表面上是印的意思。但是自秦朝之后,有了特定的指代,那就是皇帝的印!不是随便一方印就能叫玺的。
张献忠算是当过皇帝。虽然有点儿勉强,但是人家建国称帝有地盘又有年号,这一点不能否认。就在清军入关那一年,张献忠在蜀都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
这玉玺,是用和田黄玉制成的。
和田黄玉的珍稀程度,比和田白玉要高,而且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不过,这个说法很多人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个说法,专指籽料。
质地好的和田白玉籽料虽然很珍贵,却并不难见到;但是,原生的和田黄玉籽料,那就非常少见了,尤其是色如蒸栗的极品颜色,市面上很难见到。偶有出现,也是天价。
不过,这方玉玺的所用的和田黄玉,是山料,也就是玩家嘴里常说的黄口料。
黄口料和真正的原生黄玉籽料相比,除了质地,最大的问题就是颜色很少有“正”的,多在黄色之中微微带点儿草绿的颜色,也有极少数不显绿意的,但是却又会有点儿发白,有点儿黄白的颜色。
黄口料的产地也都在和田附近,主要是若羌和且末。
这方黄玉的玉玺颜色还算不错,黄色比较浓重,不过不可避免的还是有绿意透出来。质地却是没的说,异常细腻油润。
“有意思!”孙晓伟看着玉玺,“这钮算是个什么东西?”
玉玺上方,一般都会有钮,简单来说就是个鼻儿或者把儿,其实用意义很明显,但是就玉玺来说,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用意义。
玉玺以龙作钮为多,虎钮也曾有过。不过,之前说过,李渊的祖父叫李虎,避讳之下,唐代不再用虎妞。而在唐代以后,玉玺开始规范,基本都统一成龙钮了,只是制式略有不同,什么蟠龙、云龙等等。
但是这方玉玺,却用了虎身龙头的造型,昂首蹲身,气势非凡。
这种奇怪的造型,猛一看像个麒麟,但麒麟的尾巴和蹄子,与老虎的尾巴和脚爪自然不一样,所以能很轻易地认出是虎身。
唐易笑道,“张献忠有个外号,叫做黄虎,看来他自己很满意。这玉玺用了黄玉,玺钮用了虎身,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可毕竟还得有点儿皇帝的派头,又雕了龙头,亏他能想的出来!”
“这种拼接组合自古就有,麒麟不就是各种动物拼凑起来的么?”高太明道,“看看印文!”
这方玉玺,说实话,属于形制偏小的,也就是八厘米左右见方,或许当时兵荒马乱,找不到大块美玉良材吧。
相对于玉玺而言,这块不是很大,可比之普通印章,就大多了,四个阳文小篆很清楚。上面的印泥本就不多,而且已经彻底干了。虽然是反过来的字儿,但是这几个字都比较常见,唐易还是很轻松地认了出来:
西王之宝!
“他不是都称帝了么?为什么不用代表国家皇权的大西之宝?”文佳有些不解。
“呃。”孙晓伟挠了挠头,仿佛不知道该怎么说。
唐易笑了笑,“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大,我们得尽快离开这里,我简单说吧。皇帝的玉玺一般来说,不止一个,作用也不同。这个‘西王之宝’说简单点儿,就是代表大西皇帝张献忠的私印。至于你说的‘大西之宝’,你这么想想就明白了,难道你听说过明朝有‘大明之宝’,清朝有‘大清之宝’的玉玺吗?”
“至于你说的代表国家皇权,其实自古以来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传国玉玺。”唐易加快语速,“这个东西只有一个,开始于秦始皇,历代君王手手相传,也是历代被争夺的对象!”
“噢!”文佳道,“这个我知道,不就是和氏璧打造而成的么?号称方圆四寸,五龙为钮,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据说是李斯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