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十三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问十三剑-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孟不凡道:“是我救了他,但把他抚养长大却不是我。”孟不凡说完,坐到易身边,把陈奇这十八的情况简单的给他讲了一遍。

    “我义兄和嫂嫂在天之灵要是知道了他们的儿子现在还活着,并且练就了一身武功,一定可以含笑九泉了。”易天虎感叹道。

    陈奇道:“干爹,我想去祭拜我父母。”

    易天虎道:“这个肯定是要去,等雨停了我就带你去。”

    陈奇点了点头。

第12章 祭拜双亲() 
大雨下了半日,终于停了,山洪在雨停之后也慢慢减弱,最终消失。

    雨刚停,陈奇就要易天虎带着他去祭拜父母,那时山洪还没有退去,易天虎和孟不凡好容易劝下,现在见山洪退尽,陈奇又要去。

    “奇儿,现在天色将暗,虽然山洪没了,但雨后的山路泥泞不堪,我们也没准备祭拜用品,等明日再去吧。”孟不凡劝道。

    “是啊,我们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我也非常想现在就去把你的消息告诉你的父母,但我们也得看情况,如果现在去,到地方天也黑透了,什么也看不见,你怎么祭拜?现在跟我回寨子,寨子离这里不是很远,路也好走些,回去我们准备祭奠用的物品,明日我再带着你去,我们隆重的祭拜你的父母。”易天虎也劝道。

    “是啊陈奇,你就听师父和易大叔的吧。”孟小凡也劝道。

    陈奇在劝说下,放弃了现在就去祭拜父母的想法,虽然他迫切的想去,想去看看那个自己出生的地方,想去看看埋葬着父母的地方,但他也知道孟不凡和易天虎说的都很对,既然要祭拜父母,那就要正式的祭拜,所以他向孟不凡和易天虎点了点头。

    易天虎见陈奇同意了他的意见,就招呼众人,带着那几只活物,趁着天还未完全暗下来,踩着泥泞的山路向寨子走去。

    到了莺歌寨,易天虎吩咐其他寨民把活物还回主人,随后又并安排了几个人去准备明天祭拜用的物品,这才带着陈奇三人回到自己的家。

    到了易家,易天虎把陈奇他们介绍给自己的妻子,易妻知道义兄夫妇的儿子还活着,甚是高兴,激动的热泪盈眶,好容易才平复下来,赶忙去准备晚饭。

    晚饭在非常温馨的氛围中进行。吃过晚饭,大家坐在一起畅谈。易天虎有一子一女,女儿年方十八,已经出嫁,儿子虽然只有十六岁,但已经跟着易天虎的大哥易天雄在军中待了两年。

    谈到很晚,易天虎安排孟不凡师徒去客房休息,自己则在另一间屋子陪着陈奇。陈奇睡不着,易天虎便给他讲他父母的往事。

    虽然睡下的很晚,但次日清晨,陈奇还是一早起来,洗漱完毕,开始打坐练功,他把云汐心法运行完一个周天,正好易妻也把早饭准备好。

    吃过早饭,易天虎叫上几个寨民,抬上祭拜用品,带着陈奇和孟不凡师徒,出了莺歌寨,向埋葬陈奇父母的地方走去,易妻也同行。

    由于昨日降了半日大雨,山路甚是泥泞,将至午时,众人方才在易天虎的带领下到了地方。

    此处已完全看不出曾经是个村庄,而是和旁边的高山连在了一起,成了山体的一部分。由于年数已久,上面已经长满了各种树木、花草。

    “奇儿,就是这里。”易天虎道,“你们这个村子本就不大,这座山被雨水冲下半个,把整个村子深深的埋在里面,到现在为止,除了你,没有发现其他的幸存者。”

    陈奇望着这片山,心中禁不住悲伤起来,正是这座山埋葬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埋葬了自己的家园,而父母在危难之时又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扑通”一声,陈奇跪倒在地,冲着这座山重重的扣了三个头。

    “爹~,娘~,孩儿来看你们了。”陈奇热泪夺眶而出。

    一旁的众人见此场景,也不禁眼含热泪。

    易天虎指挥着跟来的几个寨民。把祭奠用的物品找了个合适的地方摆好,陈奇也穿上孝衣,重新跪下祭拜,点烛上香,焚烧纸钱。

    易天虎拿起一坛酒打开,双手捧着,大声道:“大哥!大嫂!十八年前兄弟没有赶上奇儿的百日酒,今天兄弟带着奇儿给补上,虽然不再是百日酒,但这酒更应该喝,因为奇儿他还在,并且已经长大成人,练就一身武功,今天喝了这顿酒,大哥大嫂你们就安息吧!敬大哥大嫂!”

    易天虎说完,把坛中酒撒向地上,约剩半坛时,他仰起脖子,一气喝了干净。

    陈奇见状,一边烧纸,一边忍不住的又留下热泪。

    陈奇祭拜完爹娘,又开始祭拜同时遇难的众位乡亲,一直到申时将至方毕。

    “干爹,孟伯伯,”陈奇望着二位长者,“我要在此为爹娘守孝一个月,孟伯伯,你先带着小凡出山吧,一个月后我会去云州城,到时我们在那里会合。”

    孟不凡点头道:“好!”

    陈奇又对易天虎道:“干爹,我今日就不在离开这里了,麻烦您回去之后派人给我送些粮食和被褥。”

    易天虎环顾了一下四周,道:“这里也无法居住啊,要不你今天和我一起回寨子,明日我带人一起来帮你搭间屋子。”

    陈奇道:“这个不需要了,等下我自会搭建,不费事的,您只需明日派人把粮食和被褥送来即可。”

    “你自己可以?”

    陈奇点了点头。

    “要不我和小凡留下吧。”孟不凡道。

    “多谢孟伯伯好意,你和小凡跟着我在山林中已经穿行多日,现在我既已找到爹娘,你们还是跟着我义父回寨子,休息一晚,明日出山吧。”

    见陈奇说的坚决,众人也不再相劝,随即告别,留他一人在此,其余人等都在易天虎的带领下回了莺歌寨。

    众人走后,陈奇续了香火,又烧了些纸钱,静坐片刻,便拿起天问剑去了远处的一片树林。

    如果孟小凡在,他一定可以亲眼看到一点也不起眼的天问剑有多锋利,拳头粗细的树木,陈奇只一挥,便与根分离,再看断处,非常平整。

    陈奇砍了几棵树拖回,在山体的一处夹角处,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木屋。主体搭好之后,又找来干草枯枝加以修缮,终于在黄昏时完工。

    陈奇晃了晃木屋,很牢固,这间木屋遮挡一般的风雨没有问题。陈奇又去伐了些树,在木屋内搭了一张简易的床。

    刚把这一切做完,易天虎和孟不凡师徒便到了,带来了食物、被褥和其他一些生活必须品。

    陈奇非常感动,“明日送来即可,实在没必要在今晚便着急送来,我有武功在身,别说一晚,就是再多几日也无妨。”

    易天虎道:“我们能来,便不会让你多受这一晚的苦。”

    “是啊,”孟不凡也道,“我们在寨子里也无事,明日就要分别,今晚陪你一夜。”

    说完,他们把拿来的东西,全都放在了陈奇搭好的木屋中。

    从祭拜开始,陈奇一直没有让香火断掉,晚上他就在边上守护,易天虎和孟不凡师徒一直陪着他,陈奇劝了几次让三人休息,都被拒绝。

    易天虎又给陈奇讲了许多他父母的事情,这些事情,让父母的形象在陈奇心中越来越完美。

    次日,易天虎和孟不凡师徒告别陈奇,易回了寨子,孟不凡师徒出山去了。

    之后一个月,陈奇一直呆在山中,每日为父母、乡亲焚香烧纸,然后打坐练功。偶然有一次,他发现旁边有一块直立的石头,高约丈许,形似一块巨大的石碑,本来他还想去找一块石碑,为父母及乡亲立碑纪念,现在有了这块巨大的天然石碑,他便直接拿来用了。

    易天虎每隔几日便来看望陈奇,为他补充一些粮食,陪他聊天解闷。陈奇发现那块石碑之后,就央托易天虎再来的时候为他带来凿刻的工具。

    工具带来之后,陈奇便立刻开始凿刻。因为他对石碑要求极高,所以凿刻的极为小心细致。

    十几日后,石碑凿刻完毕,上面刻着“吾父陈勇平、吾母董静文及陈家村众乡亲之墓”然后是陈奇自己的名字及年月日。

    墓碑凿刻完成之后,陈奇又找来一块扁平方石放于碑前,用作香案。

    此后的日子,陈奇又在墓碑后面刻上易告诉他的关于陈家村的一些事迹及全村蒙难之事。

    这些事情做完,一月时间已到。

第13章 侠义心肠() 
陈奇被易天虎夫妇接回莺歌寨,住了数日后,便要拜别。

    “为何不再多住些日子?”易妻不舍的望着陈奇问。虽然十八年不曾相见,但易天虎夫妇对于陈奇的突然出现,还是开心至极,待其如亲生。

    “干娘,我还有些事情要去办,本应在山中多陪我爹娘些日子,但那件事也很重要,日后我有时间再回来看望您和义父,那时我多陪你们些日子。”

    “既然你有事要办,我们就不强留你了,日后定要记得多回来,这里便是你的家。”易天虎道。

    “孩儿谨记!”

    易天虎取出一封信,和一个兽牙递给陈奇,“我兄长在离京城不远的向成军中,是员副将,我儿子也在那里,你在外有事,可去那里找他们,他们见了这封信和这颗狼牙便会帮助于你。”

    陈奇接过信和狼牙,道:“多谢义父!”

    陈奇拜别易天虎夫妇,带着易妻为其亲手缝制的衣服和一些干粮离开了莺歌寨。

    一路翻山越岭,五六日方出了这片连绵的山脉,上了官道。这条官道一方通向岳州,一方通向云州,陈奇确定了方向,便向云州城走去。

    一路上陈奇遇到了许多岳州的灾民,路边经常会看到饿死的灾民。陈奇看到这些非常心痛,他所带的干粮早就分给了那些需要的灾民。见到有卖吃的,他都会全部买来,分给那些灾民。

    陈奇在与灾民的攀谈中才知道,不只是岳州,衡州和青州受灾也十分严重,去年秋天,三州颗粒无收,州府上报朝廷,朝廷不但免去三州税赋,还每家每户发了救灾的粮食。

    过完年立春之后,朝廷下发的救灾粮逐渐吃完,但州府没有再派发赈灾粮,慢慢的开始饿死人,开始有人逃难,开始有人抢劫官粮。抢劫官粮的很快被镇压了,杀了好多人。

    最早断粮的那些人,初春就逃难出来了,有些人挨到现在,被迫无奈才逃离了世代居住的家乡,而离的最近的、没有受灾的云州便是逃难的首选。在逃难的路途中,好多人没有坚持到最后,便饿死在途中。

    “既然有人抢粮,说明官府的粮仓中有粮食,为何他们不救济你们?”陈奇看着一位逃难男子问,这男子是他刚刚救起的,二十多岁,叫阿牛,人如其名,体壮如牛。

    阿牛吃了些陈奇给的食物,又喝了些水,慢慢恢复了体力,就和陈奇唠了起来。

    阿牛道:“朝廷下拨的救灾粮虽然不多,但也能让大部分灾民挨过春种,等到了秋收,便有了新粮,这个灾年算是过去了,可是这些官老爷,大部分都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克扣朝廷的救灾粮,再联合奸商,高价售出,大发灾难财。”

    “朝廷既然拨了救灾钱粮,肯定会派官员监督,你们为何不去告这些贪官?”

    “告?我们连这些官员的面都见不到,怎么告?”阿牛气愤的说道,“朝廷虽然派了人监督,但这些狗官都一个样,人刚到地方就地方官员好吃好喝伺候着,然后再送上大把的银票,这些人还会为百姓做主吗?”

    “就为中饱私囊,置百姓生死不顾,这些狗官,实在该杀?”陈奇怒道。

    虽然当日在山中听那些逃出去的苦役提到受灾的情况,但陈奇没想到灾情这么严重,没想到受灾的有三个州,更没想到这些官员敢不顾百姓死活,克扣朝廷赈灾钱粮,所以当他知道这些时,无比的愤怒,同时也自责自己该早些出山,这样便能早些救助这些灾民,少饿死些人。

    “杀他们?那些抢了一点粮食的人抓到都会被砍头,谁还敢去杀他们,再说他们身边都有侍卫保护,根本近不了身。”阿牛摇了摇头,满脸无奈。

    “不能就这样,一定要想个办法。”陈奇暗自道。

    陈奇让阿牛跟自己一起前行,这样既可以保证他活命,也可以让他帮助自己在途中救人。

    阿牛的家人在逃难途中逐个因为饥饿、疾病离去,到这里就剩他一个人了,如果不是陈奇及时相救,他现在也没命了。现在陈奇让他一同赶路,他自然非常愿意。

    一路走,一路施救,一直到云州城外。

    这日午后到了云州城外,陈奇一眼便看到了一个卖食物的棚子,奇怪的是棚子里虽然有许多食物,却只坐着几个黑衣男子,并没有食客。那些饥饿难耐的逃难者也无人上前去乞讨。

    陈奇和阿牛走上前,向几个昏昏欲睡的人道:“你们这里食物是卖的吗?”

    一个黑衣人抬头看了陈奇一眼,站起身,伸着懒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才慢慢的说道:“不卖?难道还送你不成?”

    陈奇道:“这么多逃难的灾民,难道州府就没想到要救济吗?”

    那人没好气的道:“救济?你想的美,这么多灾民,朝廷又没给云州拨赈灾的钱粮,让州府怎么救?”

    “朝廷没有拨钱粮便不救了吗?难道就看着这些灾民活活饿死吗?”陈奇斥道。

    那人听陈奇这么说,立刻怒了,道:“你小子是来找事儿的吧,救不救他们是官府的事儿,管老子什么事儿,你要再废话,小心老子不客气。”

    另外几个人见状,立马从椅子上跃起,都是虎背熊腰的大汉,每人手中提起一把钢刀,凶相毕露。

    有人道,“闹事也砍了他。”

    阿牛忙赔笑道:“几位大爷消消气,我们不是来闹事儿的,我兄弟只是随口问问。”

    陈奇也意识到自己刚才有些激动,这些并不是官府的人,只是做买卖的,虽然凶了些,但赈灾确实和他们无关。

    “你们这些食物多少钱?我全买了。”陈奇道。

    那黑衣人“嘿嘿”冷笑了两声,然后向后面那几个大汉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