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总算被打发走的包租婆的背影,谭国麟愤愤地说道:“唯利是图!你答应给她免佣金,她也没说不涨你的房租。”
“行了,就算一码归一码吧。”高弦笑着宽慰了一番被各种琐事折腾得有些焦头烂额的谭国麟,“谭老师,你眼看着就要当爸爸了,多想想开心的事情。”
“高先生言之有理,我就不再打扰你吃夜宵了。”谭国麟倒也从善如流,不再理会这些不快,转身回房间,去陪自己的妻子了。
……
第二天,高弦正张罗着数据中心正式运作的第一天内部会议,忽然来了一个电话找他。
对方在电话那头自我介绍道:“高先生,您好,我是《明报晚报》副总编辑林行知,主管经济版,在《夏华早报》上了解到您的事迹后,便想采访您,此外还想请您为《明报晚报》经济版撰写专栏文章。”
“不知道高先生,什么时间合适,我想和您详细面谈。”
“我也成话题人物了。”很快反应过来的高弦,不由得暗自唏嘘。
对于当下正在全力谋求发展的高弦来讲,林行知还真得认真对待,于是他说道:“林副总编,这样,您今天中午过来,我在远东会的顺德菜会所,请您吃饭,我们边吃边聊,您看如何?”
第0050章 炒高纺织板块股票()
和林行知确定好见面的时间地点后,高弦转过头来,继续自己走马上任数据中心主任的第一天日程。
在原来的整理香江证券交易所广播股价的小团队的基础上,扩建出来的数据中心,现在满打满算,有十个人,相当于一家小经纪行的规模了。
不过,这些人手未必够用,因为在没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辅助的情况下,处理数据的工作,着实是一个苦差事。
由于是数据中心的第一次全体会议,高弦不得不专门介绍一下诸如机构职能之类的基本情况,免不了显得有些枯燥。
等把情况大致交代完了之后,高弦侧头问自己的副手卓凤南,“卓副主任有什么要讲的?”
点了点头的卓凤南,递过来一份文件道:“我知道,高主任因为先是忙于香江会的节目演出,后又专注于从香江会收集情报,所以和同事们的相处机会不多,进而导致对大家在工作方面的能力,了解比较有限。”
“为了帮助数据中心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我就帮着拟定了一份分工计划,请高主任看一下。”
高弦接过那份文件,一边翻阅,一边揣测,“才正式履职第一天,卓凤南这家伙就要玩心眼,和我争夺人事权么?”
不得不承认,刚才卓凤南讲的那些都很在理,高弦确实不怎么熟悉自己周边同事的详细情况,但卓凤南的所作所为,还是难免有喧宾夺主的嫌疑。
而且,卓凤南也未必是真的出于一片好心。
这些提议,如果高弦全盘采纳的话,下面这些人只会领卓凤南的人情;要是高弦有不同意见,则那些被挡了前途的人会对高弦心生不满。
简而言之,不管高弦如何选择,手下的人心都散了。
在心里将这些利害关系迅速想通后,高弦随手把卓凤南的人事提议放下,痛快地表态道:“卓副主任的建议很好,就这么办吧。”
说到这里,高弦的目光转向郑伟豪,“你有会计的底子,报表表格一向做得不错。正好,我这里有一份我昨天总结的制式报表,你来负责让大家明白其中的原理。今后数据中心的工作成果,就按照这个格式汇总。”
得到主任赏识的郑伟豪,显得干劲十足,手脚麻利地在黑板前,给大家讲解高弦的工作要求。
卓凤南学习了一会后,便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高弦将数据中心的责任工作,都标准化成了表格,不管谁来干活,只要按照这些表格填写数据就行了。
换而言之,卓凤南处心积虑的人事安排,别说想要架空高弦了,连最起码的威胁都谈不上。
高弦没去理会卓凤南的反应,自顾自地连连点头的他,此时心中想的是,“把数据中心的工作成果变换成这些表格后,自己扫描进电脑的过程就简单得太多了,就算卓凤南唆使其他人都偷懒不干活,自己也能拿出报表,交到李福照的案头。”
……
高弦的志向,肯定不在这些办公室勾心斗角上,等郑伟豪把自己的意图完全传达到位后,他就放心地把注意力转向接待《明报晚报》副总编辑林行知。
望文生义,《明报晚报》就是查良庸的《明报》“全家桶”成员之一。
现阶段的《明报》,已经凭借前些年和左翼报纸的论战,开始把业界地位稳固下来,不用再过分依靠金大侠的武侠小说来吸引流量了。
但也仅此而已,目前《明报》只是在通往香江大报地位的金光大道上健步前行而已,所以做起事来,仍然是分外的勤勉。林行知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就很好地反映出了这一点。
听林行知介绍完了《明报晚报》财经版面的情况后,高弦也就确定了,这里面不涉及什么正治纷争,进而对与对方的合作大为意动。
当然了,高弦很有自知之明,他态度明确地打了预防针,“林副总编,写文章介绍股票的相关知识,我倒是能勉为其难,不过只能是大白话,你可不要期待我有什么文采。”
林行知先前见《夏华早报》的那篇文章,把高弦形容得神乎其神,还挺担心这位奇才盛气凌人,如今发现自己多虑后,心态也随之轻松起来。
他笑着鼓励道:“高先生用大白话介绍专业的股票知识,我们可是求之不得啊,毕竟《明报晚报》所面向的读者,只是普通大众。”
“那就祝大家合作愉快。”高弦这下是真的放心了。
林行知约起稿来还挺急,“高先生,《明报晚报》去年才创办,迫切需要树立一批知名的专栏。您最好是在这个周末,就能给我一篇稿子。”
“明天就是星期五了……”感觉时间仓促的高弦,不禁有些迟疑。
林行知会错意道:“高先生尽管放心,稿费方面……”
高弦连忙摆手打断道:“林副总编,稿费的事情不着急提,免得我心虚,稿子写得更难看了。这样,我尽量挤出时间,在周末交上一篇稿子。”
林行知欣然笑道:“高先生够爽快,我此行非虚了。”
……
送走林行知后,高弦去找李福照,直接重提昨天炒纺织业股票的话茬,“李先生,我有一位媒体朋友,邀请我写一篇股市分析的文章。纺织板块的南联实业,我方便提一下么?”
聪明人之间,不用把话说透,高弦提出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问李福照,炒高南联实业的股价,还搞不搞?
这一次,李福照的态度不再那么含糊不清了,“分析一下纺织板块的局面也好,正巧赶上周末,让大家消化一下;等到了下星期一,市场反应没准会随之热烈起来。”
一听李福照如此表态,高弦顿时喜上心头。李福照这是换个姿势,来同意炒高纺织板块的股票啊。
高弦当即兴奋地说道:“我一定在文章中,把纺织板块股票的潜在价值,详细解释给尽可能多的人。”
第0051章 高氏纺织行业报告()
香江现阶段的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制造业,而且比例不低,为香江近四百万人口,提供了相当可观的就业机会。
比如,纺织领域里,纺纱业雇员超过两万五千人,织布业雇员超过三万四千人,制衣业雇员超过十万七千人,大约占到了制造业雇员总数的将近百分之二十。
高弦在“新手村”认识的第一户人家的秦素梅,就是其中的一名纺织业女工。
而这十多万雇员,每个人的背后,不是一个家庭?说香江纺织业关乎上百万人的生计,一点都不夸张!
在自己的《明报晚报》财经版专栏第一篇文章中,高弦除了指出纺织业对香江经济如此重要之外,还分析了香江纺织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其中的一个观点就是,进入一九六零年代后,香江纺织业开始重视发展附加值高的制衣业,从而使得香江逐步成为世界成衣中心。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香江的成衣出口,将会在未来三年内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一。
高弦如此卖力地分析,都要差不多折腾出纺织行业报告了,到最后当然要转到中心思想上,即香江纺织业的地位如此重要,发展这么强劲,但投资者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纺织业板块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
……
高弦把这篇专栏文章亲自送到林行知面前的时候,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因为,他那进展不大的繁体字书法,不知道在专业的文化人眼里,会如何地不堪。
林行知微笑着看完文章后,竟然进入了发呆状态。
“难道是被我的字,丑得头晕目眩了?唉,人无完人,这样才真实嘛。”心里有些打鼓的高弦,轻咳一声道:“林副总编,这篇文章不合格么?”
“怎么可能不合格?相反,这篇文章实在是太好了!”缓过神来的林行知,啪地一拍桌子,“我刚才是忍不住畅想,等这篇文章刊登后,会引起多少人的关注,为《明报晚报》增加多少销量。”
“一回生,二回熟,这第一回还真有些不习惯呢。”高弦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哈哈一笑道:“林副总编过奖了,文章合格就好,也算没有辜负您的期待。对了,这篇文章什么时候能被读者看到?”
“星期六,也就是明天下午。”林行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高弦感觉这个时间点相当不错,于是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起身告辞道:“那我就不再叨扰林副总编了。”
林行知起身相送道:“高先生,以后,您的文章写好后,不用亲自送来,只要一个电话,我就派人去登门取。”
高弦一如既往地谦虚道:“没关系,能经常来报社接受一下文化熏陶,感觉挺好。”
等两人走到楼下时,林行知又说道:“高先生,就凭这篇文章的质量,我觉得有必要提高原定的稿费标准,但我需要向查先生请示。”
正和林行知握手告别的高弦,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胳膊,“林副总编不用费心了,查先生做生意时的精打细算,我可是早有耳闻。”
望着高弦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林行知不由得摇头感叹,“这位高先生,比我还要年轻几岁,没想到如此见识不凡!看来,《夏华早报》的那篇人物报道,还真不是夸张。”
见猎心喜的林行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忍不住给在丽的电视当新闻主播的女朋友罗友梅,打了一个电话,“最近你们新闻部不也是在到处找素材么,我这边有一篇很有见地的纺织行业分析报告,记得买明天的《明报晚报》,给你们主管看。”
……
为了给炒高纺织板块股票制造做多空间,高弦当然是在自己的文章里,说尽了这个行业现状和前景的好话。
其实,高弦的观点并非空口白牙地胡说八道,都是在起早贪黑地研究之后,有理有据地言之凿凿。
也正因为如此认真的态度,高弦注意到了香江纺织业的潜伏危机。
不难想象,香江纺织业出口的重点方向是哪里。
毕竟,全球市场中消费能力高的无非就是那几个地方,经济发达的米国和西欧。
最近这几年,亚洲企业对米国市场的纺织品输出,增长极为迅猛。
随之,以米国的尿性,肯定要进行限制,整个香江纺织业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不过,现在正是做多纺织板块股票的关键阶段。那些扫兴的话,还是暂时放下吧。
而且,高弦为了证实自己的推论,还需要到图书馆进一步查阅港府发布的官方统计资料。
……
高弦晚上回到“鸽子笼”后,谭国麟蹑手蹑脚地跟着他,来到了公共水龙头旁。
见此情景,高弦便知道对方有事,于是主动问道:“谭老师,你找我什么事?”
“咱们说话小点声。”谭国麟低声道:“我老婆不让我碰股票,我看她有孕在身,就懒得争辩。”
高弦会意地点了点头,进一步压低声音道:“看谭老师这个样子,还是想要炒股啊。”
谭国麟有些难为情地笑了笑,“高先生,我有两千多块私房钱,你看,能买股票么?”
“可以。”高弦表现得很耐心,“谭老师看好哪只股票了?”
谭国麟局促地说道:“我还没拿定主意。要不,高先生给推荐一下吧。”
高弦稍微想了一下,然后说道:“这样,你跟我买一样的股票吧,最近我正在追一只看好的股票。”
“行,就听高先生的。”谭国麟重重地点了点头,“星期一下午,我过去找你。”
看着谭国麟又蹑手蹑脚地走了,高弦不由得微微一笑,拿起牙刷,开始刷牙。
其实,高弦倒也不是老好人一个,对谭国麟有求必应,只是他觉得,谭国麟现在被生活压迫的样子,很像自己的一位老同学,心有戚戚然之下,也就随手帮了,反正又谈不上如何费事。
有时候,高弦在想,别看中间隔着好几十年,此时的香江,和自己所来的那个时代,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
第0052章 蓄势之中()
第二天虽然又是一个股市休市的星期六,但高弦依然没有改变工作日的时间表,早早地来到了远东交易所的办公室。
其实,高弦也没有选择,他现在最怕不能及时得到所处圈子的信息,而那个“鸽子笼”恰恰是一个信息孤岛。
把到香江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流程打听清楚后,高弦刚要动身,结果被梁馨打来的电话耽搁了下来。
两人算是老熟人了,故而梁馨直接抱怨道:“高主任,想请你吃顿饭,可真是难啊!”
高弦被逗乐了,“我感觉你这话说反了,想请你这位大明星吃顿饭,才真是难啊!”
“好了,我们都有责任。”梁馨叹气道:“我不忙的时候,你在香江会做卧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