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方砚台居然可以换半个楚府,那就是几个亿。
楚明秋不信,绝对不信,就算再名贵的砚台也换不到几个亿去。
“看来你不信,来,我给你说说吧。”
楚明秋老老实实的跟着六爷到了书房,这书房就是原来他住的地方,他搬走后六爷便将这辟为书房,实际上,六爷现在很少在这看书,要看书便到如意楼去。
在书房坐下后,六爷伸手向穗儿要那包袱,穗儿听说那方砚台居然能换半个楚府,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捧在手上怕摔了,抱在怀里怕压着了,感觉抱的不是块宝而是块祸根,此刻六爷要看,赶紧小心的连包袱一块放在桌上。
六爷将砚台取出来,用手托着,先仔细的看了会才放在桌上,楚明秋凑过来,看了半响也没看出什么来。
“没什么嘛,就是刻得不错。”楚明秋实在看不出来,这玩意到底那值钱了,就算雕刻精细,可也值不了半个楚府,这老爸该不是骗人吧,便宜老娘的柜子他也看过,里面是有好几块砚台,老娘也没怎么滴,就那样随随便便放着,又随随便便给了自己,怎么一下便值半个楚府了。
“儿子,让你去如意楼看看书,你去过几次,整个一小白痴。”六爷笑骂道。
“你就给他说说吧。”岳秀秀不乐意了,端来两杯茶放在桌上,嗔怪的说道。
“看来你也不知道,好吧,我就给你们说说。”六爷的手在砚台摩挲,语气中带点惋惜,好像这砚台给了楚明秋,恰如明珠投暗,从此坠入凡尘。
“要说这砚台,首先你得知道自古以来砚台的分类,”六爷开始给楚明秋,也包括岳秀秀扫盲:“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自古以来为读书人看重,读书人对它们的追求也就精益求精。”
“笔,相传为秦朝大将蒙恬所制,主要讲究材料,制作笔尖的有兔毛,狼毛,羊毛,笔筒的材料就更加丰富,普通的用竹子,后来用象牙、玉石、兽骨、红木,都有,笔毛要求坚韧柔顺有弹性,好的毛笔,用……”
“老爷子,秋儿还要练字呢,文房四宝,你一样一样讲下来,那要讲到啥时候去,今天先讲这砚吧。”
楚明秋听着还有点兴趣,可岳秀秀不耐烦了,这文房四宝要一样一样从起源传承,再到材料鉴别,制作工艺,各时代的特点,这一路讲下来,可以讲七天七夜。
“好好,”六爷笑笑,也不同岳秀秀争辩:“你们看这方砚,石质坚硬,抚摸上去却又十分光滑,毫无纹路阻碍,”说着六爷用手指轻轻敲打,砚台发出一阵嗡嗡声:“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楚明秋皱眉凝神仔细辨别,六爷微微一笑,手指又在桌上轻轻敲了两下,楚明秋恍然大悟:“象木头的声音。”
“对,就是象木头的声音,”六爷点点头说:“现在从石材和声音上看,这是款端砚无疑,而端砚又要细分,最好的端砚是斧柯山端溪砚,斧柯山端溪砚有三大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坑,这三大名坑的石材最优,收藏砚台,最重要的便是断坑口,只要出自这三大名坑的方砚,便都有极高价值。
那么这方砚出自那个坑口呢?你看这石质,手感,再看它的花色纹路,仪态多姿,变化多端,现在基本可以断定是老坑石材。”
楚明秋听得津津有味,一边暗暗记下,一边努力的辩识上面的纹路,六爷却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再看这石材的颜色,晃眼看去,有点发灰,可仔细看去,却又带点青色,你看这一带特别明显,所以这是老坑中极品,天青石材,这是制作端砚的最佳石材,仅凭这一条,这方端砚便值得收藏。
看方砚,还有个重要东西便是时间,石头不是瓷器,也不是字画玉器,很难判断时间,不过可以从旁边的雕刻做工制式来断。”
六爷洋洋洒洒将端砚各个时期的制式特点,如何分辨等进行了详细讲述,楚明秋越听越佩服,这老爷子不愧老顽主,前世娱乐圈中有些顽主,比如圈中大佬某公司的老板,便喜好此道,可楚明秋敢断定,在老爷子面前,他们也就是小学生水准。
“说了这么多,这方端砚出自那个时期呢?北宋徽宗年代,为宫廷御制,可仅仅如此还没完,这方端砚乃徽宗皇帝御用,徽宗赵佶虽然是亡国之君,可擅长书法绘画,其所创书法瘦金体,为千年来一绝。
徽宗赵佶尤爱端砚,常以端砚授臣子,宋代书法家米芾就曾蒙徽宗赏赐数方端砚。史载,徽宗推崇道教,这砚上的人物,显然是文曲星造型,徽宗对自己在书画上的造诣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就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他赏赐臣下的端砚中可以有道德真君,可以有鸟兽苍松,但绝没有文曲星。
他在位时还下旨,禁止在端砚上雕文曲星,整个大宋,只有他的御案上摆着一款文曲星造型的端砚。
乾隆朝时,内阁大学士纪晓岚曾获此砚,乾隆闻之后,向纪晓岚索要观摩,纪晓岚担心乾隆有借无还,坚持不给,非要让乾隆到他家来看,乾隆无法最后还是只能屈尊到纪府。”
楚明秋乍舌不已,哇塞,这纪晓岚也太拽了,连皇帝的账都不卖,不过也可能,想想辫子戏里,纪大烟锅和乾隆关系可非同一般,乾隆这小子也挺好糊弄。
楚明秋的傻像落在六爷眼中,六爷得意的笑笑,岳秀秀悄悄在后面捅捅他的腰,六爷这才说道:“儿子,这下你知道这款端砚的珍贵了吧,你记好了,这方砚叫文曲砚,古今只此一方,别无分店。民国十一年,你爷爷侥幸得到,一直视若珍宝,临死还舍不得丢下这方砚,曾经有人用大洋五万换,你爷爷都舍不得,现在落到你的手上,你可要好好珍惜。”
居然值这么多大洋,楚明秋喜出望外,心里正要计算着,将来值多少,岳秀秀却插话道:“他才多大点,这样好的东西别给糟蹋了,我先替他收着。”
啊,楚明秋心里差点滴血,民国十一年便值五万大洋,现在要值多少,再过三十年要值多少,老妈你不会这样就给我没了吧。
向老妈要肯定不可能,楚明秋立刻拉住老爸的手,可怜兮兮的样子,让铁人也心碎,可六爷已经识破他的伎俩,不但不帮他,反而说:“老妈说得对,你还太小,这些东西你妈给你收着就行,要说你娘也是,这东西,怎么现在就给你了,要是打碎了,那可就毁了。秀,先别收起来,我再看看。”
原来如此,楚明秋鄙夷的目光盯着六爷,怎么就忘记了,这老爸对砚如此熟悉,房间里也有好几款砚,肯定是砚的爱好者和收藏者,见到此砚,岂能不想占为己有。
“老爸,你也喜欢这款砚是吧。”楚明秋忍不下这口气,打算先找补点回来。
“嗯,是呀,”六爷随意的答道,随即反应过来,看着楚明秋笑道:“怎么,给老爸爸玩几天又怎么啦,你这小财迷。”
“切,想玩就玩吧,非要拿老妈作借口,鄙视你。”
六爷楞了好长一会才“勃然大怒”想要反击,可楚明秋已经一溜烟跑出去了,六爷只能心有不甘的骂了句臭小子。
鄙视你,几乎已经成了楚明秋的口头禅,府里几乎每个人都被他鄙视过,久而久之,大家也没当回事。
不过今天六爷被一个五岁孩子看破心思,这让六爷的老脸有些挂不住,有些恼羞成怒。
第十八章断了月例,只管饱()
接下来几天中,六爷几乎足不出户,政协也不去了,反正年龄大了,开会时经常走神打盹,干脆请了长假在家挥毫。
楚明秋鄙视过后也没闹腾,生活还是按部就班,不过现在他的活动范围大了,可以出府了,当然是在穗儿的看护下。
楚府的确很大,大到这条胡同就以楚家命名,楚家胡同,楚府几乎占了整条胡同,从这条胡同出去,便是灯帽儿胡同,这条胡同便不像王拐子胡同那样安静,热闹非凡,杂货铺,饭店,剃头铺,应有尽有。
出了灯帽儿胡同的西边不远便有个菜市场,现在这里盖起了菜店,周围的居民,包括楚府都到这里买菜。
楚明秋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出府玩上一谢时间,家里的小孩太少了,楚诚志和楚箐在春天时被楚宽元接出去上幼儿园了,楚明秋现在想当“明星”也没观众了,哦,还有一个,忠实观众,穗儿,不管他做什么,总在他三米之内。
楚府很安静,平常在家的也就是六爷老两口,另外楚明秋的大嫂常欣岚也常在家,这位大嫂基本不出门,在家也不管事,她管不了楚明书,也管不了楚宽光楚芸这几个儿女。楚明书在外养了一房小妾,她知道后也不吵不闹,小妾的儿子楚宽远堂而皇之的进到楚府,她也不管,只是不准到她的房间。
楚明秋开始很看不懂这大嫂,整天待在家里作什么,她既不喜欢看书也不喜欢看戏,不喜欢养花也不喜欢逛街,几乎看不出她有什么爱好,直到有一次她到六爷岳秀秀面前告状,说楚明书从家里拿了多少钱出去,不知道干了什么。
六爷怎么处理的楚明秋不知道,可大嫂算账时那份认真执着,一笔一笔清清楚楚,没有丝毫误差,楚明秋才明白她的兴趣在那,这完全是个合格蓏嘛。
人员精简后,府里空荡荡的,院子里除了暴烈的阳光,再没有其他,花坛里的花也无精打采,所有人几乎都躲在房间里。
“嘿!”百草园里从来都有突气的声音传来,楚明秋光着上身,双腿扎成马步,双拳收在腰间,一拳一拳的击出,大颗大颗的汗水顺着脊背滑下。
扬声吐气,右拳挥出,收在腰间,左拳再度挥出,再收回缩在腰间。
枯燥的练习一遍又一遍,吴锋告诉他,习武就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楚明秋却比以前更加认真。
没有其他原因,自从发现被坑后,楚明秋对前途和钱途有了极大担忧,甚至有些恐惧,这是对计划出现巨大偏差,对未来命运的不可知,而产生的恐惧。
练了一个多小时后,楚明秋才收束好,回到房间里,跳进穗儿准备好的温水桶里,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换上件海魂衫,再喝一碗冰镇酸梅,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透着凉意。
爽!
从桌上的书堆中抽出本《楚辞》靠在椅子上看起来,《幼学琼林》早就学完了,老师开始教《楚辞》,楚明秋以前从未感到《楚辞》有什么意思,可现在却感到无尽的凄美。
“……。。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看多了无病呻呤的肥皂剧,虚情假意的爱情戏,矫揉造作的辫子戏,再读这《国殇》,简直令人迷醉。
视死如归的士兵,带长剑背负强弓,走上血肉横飞的战场,即便众寡悬殊,即便刀斧加身,依旧顽强进攻,绝不退缩,绝不屈膝。
穗儿在旁边作着针线,听着楚明秋大声朗诵,她不清楚这诗是什么意思,可楚明秋的诵读却给了她种别样感受。
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只觉豪情在胸中激荡,似要喷薄而出,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那怕前面是座刀山也会扑上去,顽强攀登上山峰。
穗儿很想问问可她没有,楚明秋念书时,不准人打搅,这是府里的规矩,即便要有什么话,也要等楚明秋读完之后再说。
轻轻咬断线头,将衣服展开,一件中山装的雏形展露出来,很显然这不是楚明秋穿的,将衣服铺在桌上,仔细看看针脚,将旁边的袖子拿过来比比。
“穗儿姐姐,穗儿姐姐。”
从院子里传来声呼唤,穗儿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出门一看却是岳秀秀身边的丫头豆蔻,穗儿连忙嘘声。
“瞎叫什么,少爷正在念书呢,小声点,”穗儿责备道,她不识几个字,这几个字还是少爷教的,可她对读书人总是羡慕尊敬的,打扰少爷念书,是极大的错误。
“说吧,太太有什么吩咐。”
穗儿现在在丫头中的地位挺高,一年前,外院的一个老妈子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责骂穗儿,被楚明秋瞧见,四岁的楚明秋大怒,不但将老妈子痛骂一顿,还非要将老妈子赶出府去,从那以后,府里所有人都知道,穗儿不能惹,惹了她背后的少爷不会善罢甘休。
豆蔻吐下舌头朝里面看了看才笑道:“好事,少爷可以不念书休息会了,老爷太太让去前厅呢。”
穗儿有点意外,六爷岳秀秀很看重少爷念书,自从少爷启蒙以来,就没见他们在少爷念书时间来打搅过。
迟疑一下,穗儿才说:“这可不比从前,少爷现在用功得很,我去说一下吧。”
自从知道钱途有险后,楚明秋是比以前用功多了,不但练武练琴更加认真,读书练字也积极多了,隔三差五便上一趟如意楼,挑本书便下来,要不然便缠着六爷,听他讲如何鉴别古董。
这一缠不要紧,楚明秋发现六爷肚子里的货真多,不但从各种收藏,古砚古画古书古玉,到玩鸟玩虫,无所不通,简直就是个杂货铺,地地道道的燕京老顽主。
从六爷这里,楚明秋也算知道楚家的家底了,六爷总是说着说着便拿出幅画或书,让他鉴别,唐宋元明清,那个时代的都有,楚明秋估计,就算将这些东西卖了,也能在钓鱼台七号院买上两套房子了。
最让楚明秋意外的是,他平常坐的那些椅子凳子,小时候拿刀在上面练习雕刻,这些东西居然都是紫檀木的,知道这一点后,他恨不得把自己的手给砍了,败家呀败家,这可是紫檀木,前世逛过家具城,紫檀木家具多少钱,他都不敢问价。
楚明秋痛悔之余,在家里就有点施展不开了,包括他自己的房间,连坐椅子举动也不敢大了,吴锋曾经很奇怪的问他,他扭捏半天才告诉他,屁股下面坐着几十上百万的东西,怕坐坏了,逗得吴锋哈哈大笑。
吴锋把这事告诉了六爷,六爷大乐之后告诉他,无论是钱还是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