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陷入了沉思之中,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他猛地一拍脑门,哈哈大笑了起来:“糊涂!这世间又岂有永恒的恩宠?!唯有步步紧逼!”
温体仁忽然转头去看管家温成。却发现温成早就不知道溜哪去了。这是自己的规矩,但凡沉思的时候,不喜欢旁边有人。先前那是因为自己早就交待了温成候着,是自己要问话。问话结束之后,他自然是该走人了。
眼下温府后花园只有温体仁一人而已,他沉吟了片刻,捋须微笑了起来。
必须不断地要皇上发内帑,发出的内帑反手进自己的腰包!然后再巧妙掩饰一番……唔,没准到最后也不需要掩饰……
老夫不停的“敬献”。同时不停的让皇上发内帑,这,才是长久之计!这尼玛自己还是算漏了一步棋,崇祯不比天启!
天启信任魏忠贤。那就是自始至终的信任,可崇祯不一样——
当今天子乃是个刻薄寡恩之人,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一次的“敬献”也不知能维持多久。别尼玛到时候本还没捞回来,就被撸掉官职。那可就要吐
可是,能够让皇帝发内帑的。也就只有兵事了。其他方面,哪怕天灾死了一百万人,皇帝那也是一个子儿也不给的。
若是兵事逼他发内帑的话,可就得找个人一起唱戏才行呀!
温体仁翻来覆去地将管军事的大臣们一个个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最后浮现出洪承畴那肥头大耳的形象来时,不由得会心地笑了,笑得很甜,让人不寒而栗。
……
团山堡并没有因为“万寿节”而有一丝的变化,这里的所有人,似乎都淡忘了皇帝的生日。
现在团山堡乃是二级战备,每天都有大量的兵士在堡内巡逻。民事官儿们也多了一个任务,凡是来历不明的人,亦或者前来团山堡做买卖的商人,都被“礼送”出境。
团山堡军议大厅。此刻这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力,另一个是高元良。
就在早些时候,夜生打探得来的消息,黄台吉已经在沈阳杀牛宰羊,进行祭天仪式了……这意味着,要不了多久,建奴的大军就要出征!
张力知道,古代的战争动员不比后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黄台吉最开始召集蒙古部落前往沈阳,到现在已经接近两个月,恐怕建奴已经准备停当了。
刚才张力将任务布置给了团山堡的各级军官,大伙儿领命出去以后,张力只留下了高元良。
张力微微皱着眉头,好半晌之后,才看了高元良一眼,开口道:“元良,建奴兴兵在即,咱们团山军的处境有些尴尬……”
“尴尬?”高元良重复了一遍这个字眼,低头思索,开始细细咀嚼张力说出的这个词背后的深意。
良久之后,高元良眼中精光一闪,想要开口说话,最后嘴唇动了一动,又生生地止住了。
张力将高元良的神色尽收眼底,心里明白,元良这是想通了。
可不是么?眼下建奴马上就要绕道朵颜卫和泰宁卫入关,并不会经过团山堡。虽然不知道鞑子的总兵力是多少,但是从黄台吉召集蒙古诸部落以至于准备了两个月之久来看,人数肯定不会少于十万。
就算建奴只有五万,其余十万都是“仆从军”,那也绝对不是眼下团山军所能够对付得了的。
如果张力现在让一万五千团山军去朵颜卫与十多万鞑子硬刚正面,那是自取灭亡。
须知道,朵颜卫那是草原,不管用自生火铳的火枪队也好,还是张力的炮兵队也罢,在草原上对付擅长骑射的鞑子,绝对占不到什么便宜。
除非线膛枪和米尼弹批量列装,然而现在宋应星的团山堡兵工厂那边还只是试研制阶段,还在摸索之中,也只做出了百十把线膛枪罢了。
宋应星还需要一些时间确定最适合目前生产条件的制造流程,然后才能说到批量制造。很显然,张力的所谓武器的“核心竞争力”是赶不上此次鞑子入寇的了……(。)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350章 打这里()
其实高元良“尴尬”也毫不为过,因为没有朝廷的调令,团山军去朵颜卫倒也无所谓,但是想入关进入京师附近的话,那可就“居心叵测”了。
在朝廷没有下达调令亦或天子没有发出“勤王”诏书的时候,军队根本不可能擅离驻地……除非你想造反。
在辽东的话,由于军情复杂,朝廷允许将领们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但是,这也仅仅限于辽东罢了。你若将大军开去沈阳问候黄台吉的家人,朝廷自然是“喜闻乐见”;你若带着大军入关,登时便要被扣上“反贼”的帽子!
所以,团山军要么就是如祖大寿的广宁军一样,龟缩在团山堡等待朝廷的命令。要么就是去蒙古人地界的朵颜卫拦截建奴南下大军,而这一种选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朵颜卫乃是大草原,平地居多,正好利于鞑子骑兵行动,而不利于步兵作战。以步兵对战骑兵,草原绝对不是一个好战场……这一,高元良知道,张力当然也知道。
所以团山军就很“尴尬”了……去草原上阻击鞑子大军是以卵击石,龟缩在团山堡中又非张力所愿,这$$$$,□。……
然而张力早已看穿了一切……呃,不……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张力微微一笑,对高元良道:“元良,本官听那些建奴贵族爱看《三国演义》,奉之为绝代兵书……唔,想必和市井民爱听书人书是一般的道理。《三国演义》你自然是早就耳熟能详了,不知道《孙子兵法》你学得怎么样了?”
高元良哈哈一笑,敬佩地看了张力一眼,朗声应道:“末将正在学习呢……《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又岂可速成?”
张力微微颔首,笑道:“昔年三国时吴国的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鲁肃称之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现在老高你也是我团山军的吴下阿蒙啊!”
高元良看了张力一眼。声地道:“吕蒙再厉害,那也是孙权教导得好呀……”
完这话,高元良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了下来。
张力一愣,心里暗自忖道:老高行啊,这是试探本少爷来了?孙权那可是称过帝的人,老高顺着自己的话这么一……
张力忽然记起了当日在南京城中,玄阳子道长第一次见自己的时候,曾经给自己相过面。果真是有什么“王霸之气”……
也只短短一瞬间,张力就岔开了话题,因为现在实在不是这些的时候:“唔,老高我问你,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话怎么理解?”
高元良不假思索地答道:“作战总是以正兵来抵挡敌军,用奇兵去夺取胜利……”
“然后呢?”
“莫非大人想要偷袭建奴大军?”高元良一声惊呼。旋即又反应了过来:“不对,建奴大军起码十万以上。即使偷袭赢了一阵,我们团山军便立刻暴露了出来……在草原上,咱们根本跑不过四条腿的建奴骑兵呢!”
张力微微颔首,高元良思虑颇为周密,确实如他所言。即使团山军伏击亦或偷袭赢了一阵,也不可能改变什么大势。一万五千人的团山军。在草原上赢了一阵又如何?消灭几千或者一万敌人,马上就会陷入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重重包围之中,根本就不可行。
张力站起身来,走到议事大厅北边的墙壁前,那里挂着一副辽东的全图。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种带等高线的军事地图。团山军的地图也只是比一般大明军队的地图详细一些罢了。
宁远卫周边稍近一的地方地图距离还比较准确,而再远一些就只有城池名字,看不出具体的距离。
张力用手指着一个地方,眼睛深邃了起来,淡淡地道:“咱们团山军,要打这个地方。”
高元良上前几步,走到地图跟前,待看清楚了张力所指的地方,顿时大吃一惊:“大人,您要打这里?!”
张力头,却不直接回答,而是开始给高元良“上课”:“先前我给你的是《孙子兵法》,然则战国时的孙膑详细解释了什么是正,什么是奇。”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
高元良终究“之乎者也”的功夫没有学到家,平时看兵书有晦涩难懂的地方也是专门找李夫子请教,翻译成大白话之后再慢慢研究……当然,高元良悟性极佳,假以时日肯定会有更大的成就,然而现在文字功夫还弱了一些。
张力看着有些听不懂的高元良,耐心解释道:“本官刚才的是《孙膑兵法。奇正》里面的话……战国的孙膑认为,用有形的东西去制伏有形的东西,就叫做正;而用无形的东西去制伏有形的东西,就叫做奇。而奇正之所以有无穷的组合,就在于可以对各种情况进行不同的组合与配置……”
张力一番解释下来,高元良对于兵法中“奇正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不能简简单单地认为“奇”就是“奇兵”。
为将帅者一味剑走偏锋,好行险着,并不是什么好事。
“与建奴作战,正兵才是王道。虽然正面对决本官并不怕建奴,但也要扬长避短,眼下决不能在草原和平原与他们野战。”
张力到此处,忽然话锋一转:“若是再过一段时间,宋经历那边的团山堡兵工厂新式武器批量生产的话,那就无所谓了。不过现在还不行,咱们需要以奇胜……”
高元良细细琢磨了一番张力的话,感觉受益匪浅,他心悦诚服地道:“多谢大人指末将。”
高元良又看了一眼地图上张力刚才所指的那个地方,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大人,咱们团山军打这里的话,却有一桩难处……”
张力笑了,指了指地图上宁远中右所的位置:“你下去传令,让潘霸天马上回团山堡议事。”
高元良似乎有些明白了,连忙头应诺而出……(。)
第351章 穷寇莫追()
就在辽东局势风云变幻之际,蓟辽总督洪承畴最近一直很头疼……
他头疼的并不是祖大寿汇报的建奴有异动,而是头疼孔有德投降建奴之事,该怎么跟崇祯皇帝交待。∈♀,
原本孔有德从山东溃逃到渤海诸岛屿的时候,只有万余人马。但是孔有德乃是毛文龙的义子,而渤海诸岛屿的守军,很多都是毛文龙旧部。
这些“岛防部队”相当苦逼,陆地上那些军镇的兵卒们粮饷都供应不上,更别说孤悬海外的岛军了。所以孔有德一打出“投奔沈阳,吃猪吃羊”的口号,岛防部队呼啦啦地跟他走了一大半……二十多个岛屿,近两万人都随孔有德投了建奴。
这尼玛洪承畴就不好交代了,整个东北片区都是他的辖区,眼下“岛军”纷纷投敌,又要怎么说?
故而此刻蓟辽总督洪承畴正在蓟州城总督衙门的书房之中,暗暗思忖着应对之策。
在洪承畴下手躬身而立等候差遣的,正是他的心腹小厮洪安通……
洪安通也是洪承畴远房叔伯辈的亲戚,一直跟随洪承畴身边,做一些“联络之事”,也就是那些官场之中见不得光的事情。
洪承畴沉吟良久,终于开口了:“安通,这次春季的饷银从京师运来了多少?”
洪安通心里一凛,这事儿老爷可就是明知故问了……饷银没出京师就被截留了一大半,发到蓟镇的也只有一百五十万两。
洪安通也不敢多想,朗声应道:“回禀老爷。春饷到我蓟镇的有一百五十万两……有八十万两已经装车,准备发往山海关、宁远、广宁等地。”
洪承畴点了点头。又开始沉默起来。
原本这辽东饷银在上一任蓟辽总督傅宗龙之时,是直接发往山海关的。祖大寿和吴襄两人拿出四分之一的银子贿赂傅宗龙。他也就不管这事儿了,只管到时间就收钱,落得清闲。
可是洪承畴已来蓟镇,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便是所有饷银尽数发往蓟镇,然后由他来分配……
所以傅宗龙只贪墨了军饷的四分之一,而洪承畴则是心更黑,要吃掉一半。
祖大寿对于洪承畴那是屁都不敢放一个,洪总督与傅总督不同……首先洪承畴本身就“知兵”。与农民军作战胜多负少,战功在那里摆着;其次洪承畴背后是首辅温体仁,祖大寿眼下也在极力巴结温体仁,又怎么敢与洪承畴作对?
“那八十万两银子不要发蓟镇了,再从本督库房中取出二十万两,凑够一百万银子直接送回京师温大人那里。”
洪承畴咬了咬嘴唇,语气中满满地都是不甘心,显然心中正在滴血……
洪安通低低地应了一声:“是,老爷。”
洪承畴又补充了一句:“既然此次饷银没有发往辽东。也总不能让祖大寿喝西北风,蓟镇中的粮草多解运一些给他们吧……”
洪安通点头应诺,他心知肚明,眼下辽东军最大的一块收入。其实并不是来自于饷银。饷银几乎都被文官贪墨一空了,人家守辽东的兵将总得生存不是?眼下辽东军的粮食一小部分自用,很大一部分都卖给蒙古人了。
至于蒙古人为什么不吃牛羊。却来吃粮食,这就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了……反正蒙古人商人爱卖给谁就卖给谁。听说蒙古人找的买家“人傻钱多”,都是些干没本钱买卖的家伙。诸如沈阳来的商人之类。
……
这几天崇祯皇帝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万寿节前后一个月,温大人那边呈上来的奏折相当令他“愉悦”。
崇祯皇帝所喜欢的身边人大多是些巧言令色之徒,就是一些本来还算正直的人,几年下来也因为看到了朝中正人君子们的下场……坟头草的高度,故而也学会了三缄其口。
眼下温大人所奏报上来的消息尽量的报喜不报忧,特别是收了洪承畴的一百万两银子之后,孔有德归附黄台吉的消息被淡化得成为孔有德仅率一两百残兵败将逃入了后金国境,而运筹帷幄之中的洪总督基于“穷寇莫追”的道理,只追到边境线上就采取驻守观望的态度云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