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本来在原有的历史上比卢象升官大一级且算是直接害得卢象升战死的杨嗣昌在这一世却做了卢象升的下属。
一想到此,朱由校就不由得暗叹,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在开始改变。
不过,如今让杨嗣昌协理兵部事务,的确要让卢象升卸掉不少担子,而以杨嗣昌多年为官的经验,主持起兵部事务来倒也是驾轻就熟。
朱由校很满意这种现状,如今整个大明王朝,从辽东到西北,再到中央,都算得上是有能臣坐镇,现在就差一个袁可立未用,朱由校打算在他病好之后就直接起复他为登莱巡抚。
如同杨嗣昌所说,登莱是控制辽东的一块军事要地,且是海上最好控制辽东的地方,不可谓不重要,而袁可立当时也正是担任登莱巡抚,且以登莱为基地,对鞑子后方进行骚扰游击,从而扩大了登莱军的实际控制区,也正因为此,才出现了东江镇的毛文龙。
暂时按下此事不表,现在,随着皇家工业公司和皇家银行的成立,经济方面也算是开始有了朱由校的立足之地;而随着禁卫军的扩充,朱由校在军事方面的话语权自然也会得到加强,即便是各处要紧的地方也有得力的大臣坐镇,除了北方的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王在晋、杨嗣昌以外,还有南边的魏忠贤、西南的秦良玉。
可以说,朱由校现在完全不必担心大明再出什么乱子,即便是李自成或者张献忠等农民军这个时候真的揭竿而起,他也能很好的应对。
不过,这一日胡寿春却突然求见了朱由校,原因却是由于皇家银行较高的利率已经使得几乎整个京城的人都来皇家银行存储,但却因此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姓们存储的银钱大多种类不一,有银子、金子、也有铜钱,甚至还有宝钞等几乎能在大明见到的各类货币。
但这样一来,却给银行增加了许多换算成本。
朱由校也因此越发觉得该统一一下货币了,金银的确是经济生活中唯一有效的一般等价物,但受限于与它们的物理性质,不便于流通于市场,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活动越来越发达的天启朝,一次买卖动辄百万千万已是屡见不鲜之事,做一次买卖总不能带着几十万两银子在身上吧,即便是有银票代替,但银票终究不能充当代替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角色。
当然,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里,以金银直接为一般等价物的确能满足经济所需,但朱由校现在要做的是打破小农经济模式,让大明帝国进入资本扩张时代,要聚敛财富,就必须确定一种法定货币来代替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并通过这种法定货币来操纵大明的经济。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货币改革()
天启八年五月初的一个清晨,天气终于开始回暖,紫禁城的宫苑内亦有无数桃李开始发芽,池边杨柳拂来的风吹在脸上也没那么刻骨,反倒是氤氲盈润。
由于皇后张嫣偶感风寒,所以昨日侍寝朱由校的便是姚选侍。
姚选侍生的小家碧玉,温婉柔媚,伺候得朱由校一夜是春风几度。
今早起来时,朱由校仍觉得困倦疲乏,这次他没有选择走着去乾清宫西暖阁,而是选择坐龙辇,并坐在上面眯眼小憩。
等到了西暖阁,已是春日和煦,阳光从太和殿的射来,洒在朱由校的脚下,朱由校不由得回头看了一眼,才问向司礼监掌印王承恩:“户部的人都到了吗?”
“回禀陛下,都到了”,司礼监掌印王承恩回了一句。
虽说因入职司礼监而以至于案牍劳形,使得王承恩已略显老态,但在服侍朱由校时却是未见半点怠慢,说着就扶着朱由校的手进了西暖阁,并亲自高声喊道:“陛下驾到!”
内阁大学士钱谦益、户部尚书郭允厚、礼部右侍郎李明睿、工部营缮司郎中兼皇家工程院院判宋应星、户部主事兼皇家银行行长胡寿春五人连忙站起来躬身迎候。
由于魏广微的倒台,朱由校便让钱谦益暂理阁务,因而此次入西暖阁行票拟之权的便成了钱谦益。
既要忙着开公司开银行,又要忙着对禁卫军的扩大,弄得朱由校现在还没抽出空来添加新的内阁成员。
但百官却是明显更在意这个,很多御史言官都上了折子,劝自己赶紧添加阁臣,以不使中枢空虚日久。
朱由校明白这入阁一直就是很多文官的理想,自己能在这段时间内干出的一些“离经叛道”的大事之所以如此平稳顺利的进行,不得不说也跟许多高级文官不愿意因为这些事来触逆自己而使得引起自己这个皇帝陛下的不满并因此无缘入阁。
其实朱由校也没想过要阻止重臣们入阁,自从西暖阁已经变相的统合司礼监和内阁的权力以来,这内阁对朱由校的限制也就越发的小,朱由校不介意多纳几个阁臣来笼络百官,但现在更要紧的不是让谁入阁,而是如何能更有力的控制大明的经济命脉。
如何让大明的货币政策更加完善无疑是其中最紧要的一项改革措施。
为此,朱由校便将财政系统的几个官员都召集起来,准备商议改革法定货币的问题。
大明现在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十分的混乱,无论是宝钞还是铜钱,都因为没有与金银挂钩而导致信用度持续下降,甚至连朝廷受赋税都一直是实物到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后开始一律折白银,但至始至终都没有整顿过被破坏殆尽的金融秩序。
如大量遗留在民间甚至还在流通的铜钱和宝钞该如何处理,在银贵钱贱时,会不会变成对老百姓的进一步剥削,在大量囤积白银和黄金等硬通货后,会不会造成市场流通的货币减少,以至于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阻碍。
在小农经济时代,这些可以不在乎,因为无论是国家还是普通百姓家庭几乎都是自给自足,一年三百六十日里也许根本就没多少商品经济活动,货币稳定也好还是不稳定也好,对他们并无影响,实在不行大不了就以物易物。
但朱由校现在要打破这种稳定的小农经济模式,就必须整顿金融秩序,也就必须让选择一种可以代替金银的一般等价物,让国家通过这种货币来控制金银的储蓄量从而达到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朱由校打算是直接发行纸币,但他的主意一提出就遭到了户部尚书郭允厚的激烈反对,郭允厚在听了朱由校的话后也不是完全理解朱由校的观念,而是想当然的觉得陛下这是在变相的要发行宝钞,从而达到敛财的目的
发行宝钞从来都被认为是害民之举,管理户部的郭允厚更是深知这一点,而李明睿和王承恩也委婉的表达了反对的意思,在他们看来,哪怕是派宦官去各地收税也比发行什么纸币宝钞好,毕竟前者是损商人之利益,但后者却是损百姓之根本。
朱由校理解他们的看法,也知道滥发宝钞已经使得民众对纸币的信用度降到了极低,他也不敢直接就冒天险之大不帏直接就发行纸币,但他觉得自己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想发行能代替铜钱和宝钞的银元,并且逐步让银元作为大明的主要法定货币。
既然朱由校选择了妥协,郭允厚等也不好再反对,也选择了让步,同意配合朱由校实施货币改革。
有内阁和户部支持,这事也就毫无阻碍了,六科郎官和都察院的御史们现在已经无法对朱由校形成威胁,被杀的数十颗东林党的人头至今还深深烙印在群臣脑海中,谁要是真的脑子犯抽,在这个时候来反对朱由校,以博取名声,那朱由校也不介意对其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按照朱由校的旨意,此事由户部和皇家工程院共同承办,先由户部根据全国流通银两的量进行一个大致的估算,然后确定要赶制多少银元,并通过市场调研来确定银元面额分类和与金银、宝钞、铜钱等的兑换比例。
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好在朱由校通过系统提供的资料学习后也算是半个金融学家,再加上胡寿春等有实际经验的大明金融人才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倒也解决。
而皇家工程院则要确定银元中白银与其他金属的比例,在银元中掺杂其他金属一是利用银元实际价值与白银的差额来赚钱,二是通过这种方法来防止别人进行造假。
在此之前,民间私人铸钱是屡禁不止,朱由校现在要通过制造难以仿造的银元来杜绝这种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
最终,宋应星确定了银锡铜各类元素所占银元的金属比例,其中每一银元中含纯银六钱五分一厘,含银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基本上与纯银的差额不大,这样也较易被市场所接受。
当然,具体配方和制造方法在被宋应星确定后就成为了绝密,朱由校甚至直接下严令,若有丝毫泄露,负责制造银元的工匠一经查实会被全部处死,包括宋应星。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悔的储户们()
历时一月,第一批准备投放市场的银元被赶制了出来。
这批银元一套共有五类,分别是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同时还附带一批铜币,面额只有伍分、壹分两类。
铜币自然是为了方面百姓日常生活购买小件商品或者更换零钱所需,如同皇家银行虽不发行纸币,但依旧发行同银票具有同等性质一样的钞票一样,为的是方便大明的经济生活。
不过,这钞票代表的至少是五千银元以上的面额,为的是方面大宗买卖的交易,但为了稳定钞票的价值,钞票数量是被严格限制的,皇家银行发放多少钞票就得储蓄多少同等价值的银元,因而也不必担心这个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
按照朱由校的安排,这第一批货币将首先用作对官员和皇家科学院工程院以及军械司和皇家工程院等各类国家产业的工匠的俸禄发放。
其次,一部分则被递解进皇家银行准备应付百姓们的兑换。
为了鼓励百姓兑换银元进行经济活动,朱由校已同时命令各大报刊花大篇幅宣传统一货币,不直接以金银为货币的好处。
虽然不一定保证百姓们能听懂,但只要官方一直说好,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下,也能潜移默化的让百姓们觉得这是好事。
更何况,与此同时,户部还直接公布告示于各大报刊和各大城门口,并抄送文书至各级地方衙门,日后赋税征收只收银元。
可谁知,这消息一经公布顿时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想当然的以为这是朝廷敛财之策,有好事之徒甚至扬言朝廷只怕想借银两铜钱兑换银元之际再收一笔钱。
存储在皇家银行的银元也因此在一开始很少有人来兑换,甚至有人还因此担心皇家银行会借此吞没他们的银钱。
因而,许多人不但不来皇家银行来兑换银元,反而争先恐后地持着存根来取钱。
“李员外,您可得想好了,您这三万两是存的一年的定期,按照文书上的规定,您得在明年的五月十四日才能取,您现在取不但没有利息,还得额外支付三十取一的违约金?”
胡寿春很耐心地朝一个存款大户李员外解释着,但李员外却是直摆手道:“我知道,不就是一千两嘛,我赔得起,总不能让那两万九千两也叫你们吞了。”
“那好,给李员外取银两万九千两!”
胡寿春这么一喊,李员外也没想到如此顺利,愕然问道:“我真可以取啦?”
“是的”,胡寿春毫不犹豫的回答后,李员外深怕这家仗着有皇家关系的所谓银行来个不认账,不准自己取,如今见皇家银行没有要不认账的意思,心中倒也长舒了一口气。
而其他在外面观望的储户见此也忙来取钱。
早先因高达十分之一的利率而来的这些储户们现在一个个都不要利息甚至愿意以倒赔的方式取走自己的存款,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大明的百姓对除金银外的其他货币的信用度有多么低。
就因为此,皇家银行开办不久就遭遇了第一次挤兑风波,由于之前的储蓄银两一部分已经被铸造成了银元,一部分已经作为募兵军饷由各营指挥使带走,所以,现在这挤兑风波一来,皇家银行就面临着银根吃紧的地步。
朱由校不打算逼迫百姓们在非自愿前提下存进银子取出来时换成银元,但他也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即愿意取出的是银元者可免除违约金。
另外,还明确规定在半年内去皇家银行兑换银元者可免手续费,若是半年之后再兑换者就会支付手续费。
但很多人都不听啊,质疑认为朝廷是要借机通过大量银币的发放而吞没他们的钱财。
普通百姓还好,由于朝廷要以银元为税,他们不得不来兑换,但一些商人则不太愿意就这么被朝廷剥削。
一些本可以通过货币混乱而借机私自改变铜钱制造比例而大肆贪墨的官员们也暗中抵制着银元的出现,并希望通过此次挤兑逼迫朝廷将银元收回炉子里重炼为银锭,从而使得朝廷放弃这次货币改革。
不过,朱由校并没有因此妥协,在胡寿春禀报说,皇家银行银根吃紧时,他想也没想就紧急调拨内帑进行填补。
甚至连从魏广微府邸抄没的银两以及以前抄没东林党所积累的银两也都被用到了皇家银行以应付挤兑风暴。
渐渐地,挤兑风波开始平息下来,背后等着看好戏的官绅巨贾们也没想到皇家银行依旧还在进行着银元的兑换业务,同时也依旧源源不断的有银两拿出来。
而且,随着皇家银行一次又一次履行合约且毫无条件地给储户们办理取款业务,使得许多储户们也开始对皇家银行产生了信赖。
许多商人或有些积蓄的人开始又将银子重新存进皇家银行,且这一次来开户的比之前直接增加了三四倍,但皇家银行却也拿出了自己的对策。
那就是,由于之前是开业,所以头三个月有二十取一甚至二十取一的高利率,但现在皆取消,最高利率降到三十取一。
也就是说,再重新开户存储者就只能选择最高三十取一的定期储蓄,甚至又得支付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