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少。我看阿煦似乎对边关战事满腹热血,怕他冲动之下……到时若你们在一个地方,能帮着多看着阿煦一些吗?”
这事挺小,韶亓箫自然不在话下,但他有些惊讶。“他这么小,就要随军同去?”
赵敏禾嗔他一眼,道:“要说小,八殿下虽说比阿煦大一岁,但他俩一个月份大一个月份小,实际只差了三四个月而已。陛下都能狠心带着八殿下去了,更何况我大哥那样一心盼着阿煦成才的。”
韶亓箫默了默。
他前世与忠勇伯府走得不近,已不记得前世时赵煦是否随父上阵的事宜了。但据他认识的赵攸瀚,的确是个做得出这样事的人。所以前世赵煦极有可能也是一起去了的。
反倒他八弟韶亓荿那里……
前世到今生,这回边关战事上,他能记得的人里只有三个人是有变化的——一是没在两年前死去的陆铭;二是陆崇,前世他因陆铭之死伤心伤身,身体衰败到根本无法帅军出征,因而承元帝当时仅封了陆崇太尉之职,留在京中总领大军和军需调度事宜;第三则是韶亓荿,承元帝念他年纪小,便留他在京中安然度日。
这一世,承元帝本也是不想带上韶亓荿的,但他却自己跑去寻了承元帝,死皮赖脸地闹着非要跟着一起去。承元帝生气,他也梗着脖子不退缩。最后在答应了承元帝一大框到军中的规矩和要求以后,才获得了随扈的资格。
不过,韶亓荿到底和赵煦是不同的。
光是身份的差异,就注定了两人的“吃苦”都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再说,即使承元帝在后方,也不能就此保证完全没有丝毫的危险。要是北翟飞蛾扑火来个刺杀什么的,一旦情况混乱,二人放在一起那众人优先保护的必是韶亓荿的安全。
所以,赵敏禾担心赵煦的安危,韶亓箫是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
他反握了她的手,保证道:“若我知道他在,即使你不说,我也会照顾他一些的。你安心待在京中,别胡思乱想。”
赵敏禾又道:“也别太娇惯他,大哥将阿煦带去军中,也是希望他能有一番体悟,可不是去享福的。”
韶亓箫伸手捏了捏她的鼻子,失笑道:“好,我会把握好分寸。”
二人又说了几句话,韶亓箫才催促她道:“快睡,否则我回去晚了,宫门该下钥了。”
其实他身上有承元帝特赐的宫禁玉牌,并不怕宫门下钥的,只是他再待下去,恐怕就会离不开了。为了他与她的未来,还是悠着点儿吧。
见赵敏禾乖乖闭了眼,韶亓箫不再多留,轻手轻脚往菱花窗边行去,见到窗闩想到他出去后这窗户就关不上了,他又转身出了内室,从门口出去了。
两声轻轻的吱呀声从外边儿的小厅方向传来,赵敏禾又睁开了眼睛,照旧静静等了片刻,外头一直没有动静,她便确定他已悄无声息潜出去了。这才安心睡了,很快便陷入了梦乡。
大兴宫,明光殿。
内侍总管冯立人得了北宫门处传来的消息,躬身快步进来,与正在和陆崇等众位大将连夜商讨制敌之计的承元帝耳语道:“陛下,七殿下回宫了。”
冯立人熟知承元帝,不等他多开口问,便又将他想知道的说了。“北宫门的侍卫说,七殿下回来时颇为愉悦。”
承元帝点点头,侧过头去轻声吩咐:“叫尚食局给他送一碗苦瓜粥去当宵夜。”
冯立人转过眼来,疑惑道:“可七殿下向来喜欢甜食。”——就跟陛下您一样,父子俩都不喜欢吃苦的。当然,后面一句话,冯立人自动省略了。
承元帝一挑眉,又加上一句:“与他说是我的旨意,叫他必须全部吃完了才能睡。”
有胆子偷香窃玉,自然得受些“苦”了。也给他提个醒,可别太恣意妄为了。
冯立人顺势偷笑一声,恭敬应下了。
他转身从殿中出来,到了外头才舒了一口气。这一个多月来,陛下都多久没开怀了?更别说有心情故意整人了。
他心里对韶亓箫道一声恼,就当是七殿下为皇父多尽尽孝心吧。
冯立人吩咐了宫人去送苦瓜粥。他还不至于这么没眼色,就不去看七殿下看到那粥以后什么个神色了。
这一夜,有人甜蜜相会,有人忧国劳碌,也有人彻夜辗转。不管如何,黑夜终将过去,天亮之后,阳光终将普照大地。
翌日。
忠勇伯府正门口,一家老小送别了赵攸瀚、赵攸源和赵煦三人。
随后,女眷们和未入仕的男丁回府,赵毅赵煅等人因是朝廷命官,还要立刻启程去城外长亭,恭送承元帝和一干出征的将士们。
闵氏扶了小腹微凸的小金氏,跟着在前头抹泪的金氏往回走,一边还轻声安慰她。
小金氏笑了笑道:“我不要紧,”她满面母爱地覆上小腹,“我还有肚子里这个和安安康康呢。只是不知四郎能不能赶上孩子出生时回来了。”
这个还真的很难说。闵氏避重就轻道:“孩子出生好有半年呢,没准儿那时北翟已经被我们大周打退了。”
安安和康康一人一边站在母亲身边。两个小家伙已渐渐懂得看人脸色了,这几日看家里人都没有笑容,此刻也有些恹恹的。但一听大人们说起母亲肚子里的娃娃,她们便又笑着跳起来。
“安安疼弟弟!”
“要弟弟!”
女儿们乖巧可爱,再加上一直期盼的第三个孩子,足以安慰小金氏一大半的难受了。
吴氏这里却不大好。她本就正月里才出孝,整整一年的茹素,叫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出孝后也因边关的事一直没把瘦下去的肉养回来。然后又碰上了长子和长孙的事。
还有赵祈和金氏。二老年纪大了,边关失守、孙子出征足以叫他们心中惶惶不安。
待大军开拔后,三人便不约而同病倒了。
相比之下,吴氏和金氏还好些。二人底子本就比赵祈好一些,有小辈们衣不解带的侍疾相伴,不到半个月就好了大半。
赵祈就差一些了。他身体本就不好,123言情城破之事,对他的打击比这家里的任何人都大,原先还强撑着,待孙子和曾孙子走了,他一倒下来便是整整一个月后才有了起色。
待赵祈能下床走动时,便到了赵攸涵的婚期。
另外忠勇伯府还接到了一桩好消息——杨兰锦有喜了,已经满三个月了。
第101章 替身()
赵攸涵与王晴的婚期定在五月十八。
边关战事爆发后,两家简单商议了下,看双方的高堂都未随军出京,便决定原期举行婚事。
这正和赵攸涵的意。
故而尽管这一日艳阳高照,热得穿着喜服的他直流汗,他也毫不在意,一心一意等着去接新娘子。
忠勇伯府内,杨氏忙着招待各家女眷。
尽管婚事从了简,要忙活的仍旧很多,杨氏恨不得把自个儿掰成两个来用。即使如此,到怀着身孕的杨兰锦上门贺喜时,杨氏也立刻放下手头的事,上前将她带进花厅里。
“你说你,怀了胎,万事都得小心才是。尤其陆府两个大男人都出征去了,现在就剩了你一个,你要是闭门谢客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何必亲自来一趟?”杨氏一面走,一面对杨兰锦道。
杨兰锦轻轻一笑,道:“姑母,祖父和夫君临走前特意去太医署请了太医来看过,我这里一切都好。现在每半月回春堂的葛大夫也会过府为我诊脉,如今过了头三个月,我胎相很稳固。”
杨氏听罢,倒是放心了许多。现在她很庆幸,在陆铭娶妻前陆府的二房就被清出去了。否则,像这些日子这样陆崇陆铭出征,只留侄女一人怀着孩子与府中一群白眼狼为伍,那可如何是好?
杨氏到底是主人家,即使想特意照顾杨兰锦也没这个时间。故而,她便把杨兰锦领到了同样怀着孩子的小金氏那里,不但环境好一些,不像花厅里各家贵夫人身上的香粉香膏味道混在一起,也能叫两个孕妇有共同话题。
杨氏还有个想法。杨兰锦这是头胎,丈夫又不在身边,想必心里正是惴惴不安的时刻。多听像小金氏这样已生育过的妇人说说话,也能叫她安心一些。
不过,她这个想法最后却没实现。
因为赵敏禾也在这里。
这是金氏给她的任务。小金氏这些日子气色不大好,金氏不安心,便叫赵敏禾这一整日多看着一些。
有未及笄的少女在场,两个孕妇自然不便提起孕期的注意事宜,索性便说起了边关的战事。
刚巧,这两个孕妇的丈夫如今都出征去了,两个说起来也照样有话题。
杨兰锦从陆铭那里知道的还更多些,她便将陆铭出征前与她道出的信息慢慢说了起来。
“从陛下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出后,边关战事已缓和了很多。不光我们大周的士气高涨,北翟怕也是生出退意了,这些日子来攻势有所减缓……”
赵敏禾在一边静静听着,待杨兰锦说的告了一个段落,她才开口问道:“杨姐姐,你知道大军会何时到晋州吗?陛下的銮驾可会延迟一些?”
杨兰锦道:“祖父率领的先锋大军会疾行,一个月之内就会到达。至于陛下的銮驾,不好说。但我听夫君说,陛下此行重在鼓舞士气,一定做不出游乐慢行之事,所以陛下即使比大军迟一些,预计也不会超过半个月。”
赵敏禾蹙了蹙眉头。
就是说她大哥和侄子会比四哥早到半个月的时间了?那万一这半个月内双方交战,阿煦该交谁看顾?叫他自己一个待着,也不是一回事儿啊?
赵敏禾的担忧并未发生,但她也想错了。
就在京中赵攸涵陪着王晴回门的当日,承元帝的銮驾已抵达晋州端城。——比陆铭的预计时间还早几日。
陆崇率领的中路大军以及东、西两路大军抵达晋州后,会继续按原定的路线奔赴前线。而承元帝的銮驾,则须在端城休整几日,并待前方战报传来,明确战事占利时才能继续朝北前进。
这是宋首相不惜抬出承元帝老丈人的身份,才叫承元帝妥协答应下来的。也是承元帝答应了,宋首相才全心全力支持承元帝御驾亲征的旨意。
所以,其实赵煦那里,如今就是赵攸瀚也有些头疼。大军的行进路线是机密,承元帝的銮驾路线更是机密中的机密,事前他并不知情圣驾会与中路大军分开。
如今圣驾停在了端城,他自己如今在陆崇帐下,随时有可能上前线,长子该如何安置成了难题。
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赵攸瀚将儿子充当了他的小兵带着,还是后来一场攻城战时赵煦冲动冒进之下,被刺伤了左肩,若非他身手灵活躲得快,险些连整个脑袋都被削了。
赵攸瀚这才黑了脸,不顾銮驾不到十日就会与中路大军会合,直接命两个彪形军汉压了满脸懊恼的赵煦往南与圣驾会合,丢了赵煦给赵攸源看顾。
当然,这是后话了。
晋州端城。
韶亓箫同承元帝一起,进驻了端城中房舍条件最好的端城太守府。
这是他第二次住进来了。只不过,前世他住的是太守府中相对偏远的小院落,今生他住进了距离主院非常进的客院,身边还有一个韶亓荿与他同住。
到了端城之后,承元帝每日都要处理前线送来的大量军机要务,并且几乎每次都把他与韶亓荿两个带在身边,时而还会问问他二人的意见。
韶亓箫很少开口。但他这世兵书看过一些,再加上有前世亲身经历来的“预知”,因而倒每回真能叫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颇有见地,倒叫人刮目相看了一些。
但也只是一些而已。
能在承元帝前头与之讨论军务的,个个都是非凡之辈,有见地的又岂止他一个?
韶亓箫也并不在意。
事实上,从他到了端城之后,最为在意的还是那个人的出现……
只是,他在端城都四日了,那人却还没来——前世,她明明是第三日就来了!
直到第六日黄昏,康平才小跑着进来禀告道:“殿下,端城折冲都尉夫人前来求见您。”
韶亓箫正夹着一块糖醋排骨的筷子一顿。他怔了怔,连排骨从他筷子间掉到了桌上都没察觉。
“殿下?”康平疑惑地又唤了一声。
韶亓箫慢慢放了筷子,转头轻声问了声:“你说谁来了?”
康平想了想,一下子反应过来了。他解释道:“这端城的折冲都尉吕放的夫人杨氏,是杨府的大姑奶奶啊,您的嫡亲姨母来着!”
论起血缘来,忠勇伯府的杨氏只是他家殿下的堂姨母,而这位则是嫡嫡亲的。在康平的想法里,他家殿下对这位大杨氏来访,自然是高兴万分的。
他便笑着道:“林嬷嬷留在京中了,但临行前,她老人家曾提醒过奴婢。若是殿下您在端州附近遇到了难事,倒可以给大姑奶奶送信的!”
韶亓箫搁在膝上的右手紧紧一攥。
林嬷嬷不知这位“大姑奶奶”在他母妃之死中的干系,他却是一清二楚的。
前世她也来看过他,说着说着,她便劝他收敛性子,要上进。这些话不但与母妃的嘱咐相悖,而且从前他在京中也有太多人与他说过了。那时正是他叛逆的时候,他不想再听,抬脚就走了人。
而后,因为心里难受不想见人,他躲到了太守府后院边上的柴房的横梁上,存心不想叫康平和其他人找到他。
再后来……他便见到了他这位“大姨母”与他父皇的私会,听到了二人的对话……
直到那时候,他才知道,他父皇心中的挚爱从来都不是他母妃,而是这位只比母妃年长三岁、相貌也与母妃有九分相似的“大姨母”!
若不是一丝理智尚存,柴房外边的二人也困在自己的情绪里……他险些就被发现了。
前世因这件事,战事中他一直浑浑噩噩,叫承元帝彻底对他失望。他那时也无暇顾及承元帝对他的观感。直到回京,他才找上了舅舅。
舅舅显然也是知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