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眸光掠过一丝沉沉的杀气。
李适看得冷汗直流,知道自家父亲其实早有主张,早做了各种谋权篡位取皇帝而代之的安排准备,他之所以拒绝裴原礼的劝进,无非还是考虑到时机不成熟。或许,这也算是对朝野下的某种迷惑罢了。
杜鸿渐府。
李泌神色阴沉,望着杜鸿渐焦躁道:“杜相,如今陛下病体沉重,太子把持朝政和宫禁,陛下安危系于东宫,我等岂能无动于衷?”
“李相,你我乃是臣,虽然位高权重,但其实不值一提。满朝武,多半归属于东宫一体调度,我们明知太子图谋不轨,却也无可奈何。”杜鸿渐苦笑一声:“好在孔晟率军在外,战功显赫,东宫要想做什么事,都要有所顾忌。本相估摸着,最近这段时日,东宫一定不遗余力交好孔晟,以图获得孔晟的支持……”
“你我静观其变吧,其他的也做不了。张大人以为如何?”杜鸿渐扭头望向了张巡。
张巡虽然是后来居,被皇帝器重委以重任,也进入政事堂成为国相之一,但毕竟资历浅薄,不被人所看重。
张巡神色复杂,轻轻道:“两位相爷,在张某看来,无论是皇,还是储君,都是皇室正统,这天下终归是属于他们的。无论是谁……都是你我臣子需要效忠的对象。”
李泌和杜鸿渐默然不语,摇摇头,再无多言。
张巡说的也没有错,皇帝身体不好,皇太子监国理政哪怕是夺了皇位去也没什么可怕的,这天下反正是属于李唐皇族的,谁当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李豫当政,他们这些被皇帝器重的权臣可能会失去既得利益和现有的权柄。
:
754。第753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2)()
第七百五十章满城尽带黄金甲2
李豫假以皇帝之名对孔晟光复洛阳之功大加褒奖,赏赐太多,但却没有实质性的封赏。 。但对于郭子仪却加重了郭系的权力,册封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朝廷兵马,围剿范阳叛军。
至于皇帝缠绵病榻的消息,知情者仅限于长安权贵,李豫极尽封锁,长安城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消息很难传出去。
但李豫关于对孔晟和郭子仪的两道褒奖诏命还没有出京,又传来孔晟独力斩杀史朝义和取得莫州大捷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孔晟派来向朝廷进献史朝义头颅的人旋即被李豫安置,不知所踪。
朝野震动,长安城百姓商贾载歌载舞,欢庆叛乱的终结。
而孔晟的声名,也因为斩杀史朝义匡扶国难而再次轰传天下,从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关乎孔晟的各种神秘传闻,如说他是天神降世的传闻,也在民间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去。
李豫不得不收回了前面的两道诏命,主持朝会,聚集群臣讨论如何封赏孔晟等有功之将,以及如何调兵遣将,全面围剿范阳余孽,光复河东河北河南。
长安这边迟迟没有动静,孔晟也懒得动弹,命令大军继续在洛阳和莫州两地修整练兵,同时安抚田承嗣、薛嵩和张忠志麾下投降过来的范阳军。
而太皇李隆基驾崩的消息也传到了军。
按照规制,军致哀三天,从孔晟、郭子仪以下,三军将士举素服致哀,寒食三日。
对于老皇帝的死,孔晟并不意外,老皇帝健在与否,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李隆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此刻驾崩,其实已经史的记载晚了一些了。
渐渐进入了冬季。隆冬时节的河南,天寒地冻,孔晟的十一万大军分别驻扎在洛阳和莫州,郭子仪的兵马则驻扎在汴州和郑州两地。进入冬季,两支大军都处在修整蛰伏阶段。
对于孔晟来说,他此刻需要的正是时间。六万降军的安抚归心需要时间啊。而这个修整的冬天,正是时候。
刚入冬的时候,李怀仙率众投降李光弼。消息传到洛阳和莫州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元节,春天并不遥远了。
转眼间是数月。
来年四月间,穿春暖花开。
朝廷的诏命突然下达了。孔晟进爵为郑王,率军镇守洛阳一线,近清剿河南各地的叛军余党。而郭子仪则被册封为安国郡王,天下兵马大元帅,率军即刻启程北范阳,与李光弼一起收复河北和河东两道。
田承嗣被册封为荥阳侯、河南兵马宣抚使,在孔晟帐下听命。薛嵩被册封为莫州太守,张忠志被册封为归德郎将,都属孔晟节制。
朝廷的安排没有什么好怪的,在很多人看来这很正常。孔晟因为功绩太大,进爵为藩王,至少在爵位已经与皇室亲王等同了,几乎到了无可晋升的层次。而郭子仪和李光弼两路军马被调动去围剿范阳余孽,彻底收复河北河东两地,也属于人情之常。顶多也是半年的时间,这场叛乱彻底化为无形,天下重归于李唐皇室。
孔晟在洛阳其实也没有清闲下来。在孔氏商号的庞大财力支撑下,他在洛阳城外山建了一座更加规模庞大的火炮和火器铸造坊。铸造火炮和各种原材料由孔氏商号筹集并源源不断运输到洛阳来,这几个月的功夫,孔晟不仅又铸造出数十门更加精准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来,还改良铸造出不少类型的骑兵便携式火器。
孔晟一头扎在城外山,不要说普通军将了,是苏婳和骨云以及聂初尘三女,寻常都难得见到孔晟一面。至于掌军,孔晟全权交给了杨统。杨统虽然不懂用兵,但他却熟读兵法韬略,有乌显乌解李彪李虎这些军宿将辅佐,单单是练兵和整军,杨统的才能是绰绰有余了。
而洛阳政务,则交给了袁晁。袁晁实际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政务人才,培养得好,将来做一国宰相都没有问题。
除了苏婳之外,没有人知道孔晟在忙些什么。苏婳在孔晟的陪同下去了火器铸造作坊走了一趟,看到如此盛况,心下的震撼不可用语言来形容。
乌显乌解率军将河南境内所有叛军悉数剿灭,权当练兵了。六七月间,传来了郭子仪平定河东和李光弼平定河北的消息。甚至,这几日,洛阳城还流传着诗人杜工部的一首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孔晟扫了这一首诗稿,轻轻放在桌,向杨统笑道:“杜子美是名动天下的大才子,这首诗既然写在两个月前,想必其人已经到了洛阳吧?”
杨统与杜甫乃是友,昔日也见过几面。杜甫来洛阳的消息自然杨统首先知晓。听孔晟提及杜甫,杨统点点头笑道:“郑王殿下,杜子美乃是学生好友,他近日携带家眷从蜀返回洛阳,正寓居城,平日里也是与友诗歌唱和,庆祝如今生平盛世。”
杨统想了想,试探着道:“郑王殿下才名动天下,与子美兄正是伯仲之间,子美兄对王爷久仰大名,有意拜谒殿下,不知殿下……”
孔晟笑了笑,却是沉默了下去。
他没有与杜甫这种诗人相会的雅兴,尽管他对于这位代表着唐朝诗歌巅峰的诗圣也是久仰大名。而且,孔晟知道杨统之所以提议他见一见杜甫,实际是在为杜甫谋一条晋身路径。
孔晟现在是郑王,整个河南山南江南都在他的节制之下,洛阳城百废俱兴,需要各种人才,自然有了杜甫的用武之地。可以说,孔晟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能改变杜甫落魄贫寒的命运。
孔晟摇摇头,笑道:“先生,本王最近身体不适,不见外人了。杜子美才名远播,性高洁,你替本王量才使用,以本王的名义向朝廷荐举为官,在洛阳做事吧。如今天下百废俱兴,更是需要杜子美这样的人才。”
杨统大喜,他要的是这个。
“多谢王爷,学生替子美兄谢过王爷”杨统躬身一礼。
孔晟笑了笑:“孔某与先生相识于江南,如今同甘共苦在河南,孔晟如今能逍遥自在,全赖先生运筹帷幄谋划河南政务军务,以后先生与孔某不必如此客气。”
杨统欢天喜地地刚要离开,突然李彪匆匆闯了进来,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敲门,闯进了孔晟的房,这对于孔晟的属下来说,还是头一次。
杨统皱了皱眉。
无论怎么受宠,都是属下,进郑王房不叩门请示直接闯入,这已经是大不敬了。孔晟一怒之下,将之治罪,都无人敢说半句。
但李彪却脸色复杂,径自急急道:“王爷,大事不好,江宁传来家,说是纪国夫人和杨家小姐被陛下诏命护卫进京了,此刻应该已经到了长安”
孔晟脸色骤变。
杨统也是脸色一变,皇帝怎么突然在不通知孔晟的情况下,突然将纪国和杨雪若给召进长安,这是想要干什么?
孔晟霍然起身,冷冷道:“李彪,送信的人有没有说,陛下为何要这么做?”
李彪躬身下去:“来人是杨家的大总管杨宽,杨宽说陛下诏命里说得很清楚,要在长安亲自为王爷和几位王妃主持大婚之礼,说是不久后要命王爷进京述职并完婚了。”
杨统还是皱了皱眉,还是觉得皇帝的做法很不可思议。皇帝已经派了一个遣婚使定王李侗,如果不是因为孔晟临危受命北讨贼,此刻他已经与纪国几个女子成婚了。怎么好端端地,皇帝突然闲到这种程度,要亲自为孔晟主婚呢?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皇帝是出于一番善意,那也应该在照会孔晟的基础,由孔晟派人去接纪国和杨雪若两女,如此越俎代庖,明显别有隐情。
杨统脑海马浮起兔死狗烹卸磨杀驴功高震主等等这些不好的字眼,但这种事情他心里猜疑罢了,是万万不敢说出口来的。
“王爷,怎么办?”李彪急急道。
孔晟神色变幻,突然嘴角浮起一丝古怪的笑容来,他缓缓坐下,淡淡道:“遵从陛下诏命是了,还能怎么办?回去告诉杨宽,说本王知晓了,让他速速返回江南,转告杨使君稍安勿躁,等待本王的消息。”
李彪嘴角一抽,却不敢反驳,只好扭头去执行命令。
杨统轻叹一声,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也只好扭头拜辞离去。
两人一走,孔晟脸色平静的笑容瞬间收敛起来。
长安方面肯定别有所图,孔晟心知肚明。但若是李唐皇室真的想要卸磨杀驴,孔晟也绝不害怕。实际,他这大半年的蛰伏,是为应对日后的危机来做各种准备。
功高震主是明显的。他的功绩已经到了无法再封赏的程度,而他的声名也早已高过了皇室。掌握三道军政,麾下十几万兵马,更重要的是,还掌握着无往而不利的国之重器火炮,这怎么能让皇帝心安呢?
不过,此刻孔晟倒也没有意识到皇帝想要卸磨杀驴,他马意识到,皇帝大抵是想要从自己手里夺取火炮的铸造术归为皇室所有了。
:
755。第754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3)()
第七百五十一章满城尽带黄金甲3
夏末的洛阳城外一片生机勃勃。 。
城外农人耕种正酣,结束了战乱之苦,没有人老百姓更加迫切地恢复生产生活。孔晟登临城楼之,眺望着夏收完后正在进行秋种的大平原阡陌纵横往来忙碌的农人身影,心头渐渐浮起一丝满足感。
他觉得自己穿越来唐最大的功绩是通过努力提前终结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乱,至少在他的治下,老百姓已经过了安定的生活。
乌显乌解还在率军剿灭河南道各地的叛军散兵游勇,根据孔晟的军令,如此围剿战启用的大多都是田承嗣和薛嵩的降卒,其实这数万降卒已经归化归心,与田承嗣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
田承嗣和薛嵩这些人老老实实在孔晟的治下当官,孔晟原本对田承嗣的杀意也淡了。他突然意识到,只要不给田承嗣权力,其实他构不成什么隐患。如果不能掌握兵权坐镇一方,田承嗣终归也是一个空有野心的下层官僚而已,谈不祸乱原。
罗勇率军坐镇莫州,李彪李虎率军镇守洛阳。相对于洛阳,孔晟只在莫州象征性地放了一万人。战乱平息,河东已定,莫州的战略价值不复存在了。而洛阳才是需要重兵把守的要地。
其实现在的孔晟还是担心历史尚未爆发的吐蕃乱原之事。几年后,由于讨伐安史叛军,大唐西部的军队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凤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旋即又占领了奉天,兵临长安城下,李豫逃到陕州避难。吐蕃兵占领了长安,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劫掠府库市里,纵兵焚闾舍,萧然一空。
在大唐权贵们开始盘算着如何巩固在战乱后自身权力和家族利益之时,远在洛阳的孔晟已经开始未雨绸缪防卫日后的吐蕃进犯,如果李豫知道,在李豫心里李唐皇室最大的政治隐患,功高震主的权臣孔晟,正在为李唐皇族的社稷江山殚精竭虑,不知道会不会羞惭无地。
李彪李虎率众将登临城楼,站在孔晟的身后,望向孔晟的眸光都蕴藏着深深的敬畏和狂热之色。孔晟在这十万大军心的地位和权威,无人可以替代,大唐战神、天神降世的声威深入人心,只要孔晟一声令下,十万大军横扫天下都不是没有可能。
杨统和袁晁是孔晟麾下的两大臣,他们神色复杂地凝望着孔晟的背影,他们最清楚这支军队此刻对于孔晟的无崇拜,这个时候,若是孔晟有半点野心,在洛阳另立朝廷建立基业,这支大军会义无反顾地充当孔晟改朝换代的铁马洪流。
但杨统却知道孔晟一心为公,绝无半点私心。不说别的,孔晟将个人财力用在了寒门学堂之,不仅仅是江南和山南的寒门学堂,是在洛阳,这些日子,孔晟也主导筹建了洛阳大学堂,用来专门招收不起学的寒门学子。办学的费用是相当惊人的,这些全靠孔晟个人名下的孔氏商号一力承担。
从江南、山南到河南,杨统亲力亲为,孔晟牵头创办了江宁大学堂、襄州大学堂和洛阳大学堂,而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