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唐-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际上,作为孔晟的岳丈,女儿与孔晟有婚约在身,即将大婚,杨奇是最不希望孔晟出事的人。但奈何孔晟在江南大刀阔斧触动整个江南权贵阶层的整体利益,成为众矢之的,杨奇有心想要帮衬却也是力不足。

    刘平山的一颗心沉了下去。

    在刘平山看来,如果杨奇和孔晟联合起来对抗宋宁,其实宋宁还真不算什么。即便宋宁有吴兴沈氏和义兴周氏等豪门的支持,也很难抗住孔晟这个江宁郡王和杨奇这个江南藩镇的联手打压。

    奈何杨奇此人太过油滑,官场浮沉几十年,他将杨家的政治利益放在首位,在孔晟与宋宁及江南豪门的博弈中,他能两不相帮,已经算是一种莫大的让步了。毕竟,杨家利益也在孔晟的新政中丧失殆尽。

    孔晟白衣亮甲骑乘在白马追风之上,手持他那柄扎眼的方天画戟,威风凛凛,行进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头。而在他的身侧,还有一辆马车也在一起行进。

    这次出征,孔晟只带了李彪李虎二人,至于乌显乌解和神龙卫的罗勇,则坐镇郡王府。毕竟孔晟亲自出征,王府之中必须要有人看家。而如今的江宁城中,其实也并不安宁。暗流涌动,杀机四伏,这是孔晟的根基所在,他不可能完全大开空门。

    孔晟身后是面色肃然的李彪李虎。李彪李虎之后,则是五百江宁铁骑营悍卒。统一制式的明光甲,手持亮银长枪,军容严整,这已经成为铁骑营的标志。对于这支心腹力量,孔晟是作为特种兵来进行训练培养的,各种物资的供应,乃至装备给养,都不是普通军队所能望其项背的。

    因此,虽然只有五百人,但个个以一当十,真正冲锋陷阵起来,配合孔晟独一无二的秘密武器——火铳和弓箭,这支骑兵队足以发挥出不亚于五千骑兵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和杀伤力。

    这是孔晟敢于直面袁瑛流民暴动的关键因素。有这五百铁骑的护卫,孔晟最不济可以从容撤退,无人可挡。如果五百铁骑再算上孔晟个人神勇无敌的战力,恐怕这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抵挡孔晟亲自上阵的这支骑兵。

    江宁铁骑营之后才是孔晟从江南军中挑选出来的一千精锐骑兵,由孟校尉统率。

    这一千江南骑兵,对于孔晟来说,其实更多像是摆设和道具。如果五百铁骑不能成功,这一千江南骑兵其实也无济于事。用句坊间的话说,就是有他无他都一样过年。

    没有人能明白孔晟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率一千多人马出来平叛。一千多官军看上去不少了,但面对的可是十余万人的流民队伍,哪怕是对方毫无战斗力和战斗经验可言,可十几万人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这一千多人给淹死。

    蝼蚁是不足为惧的,但蝼蚁多了也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

    军中还有百余名明显装扮甲胄区别于铁骑营和江南军的步兵军卒,护卫着一辆神秘的覆盖着厚厚搌布的大车,行进有些缓慢。但江南军没有太在意,以为不过是军中携带的粮草辎重而已。

    孔晟放缓了马蹄,扭头望向身侧的疾驰的马车轻轻笑道:“先生可还撑得住?如此急行军,让先生受累了”

    马车上传出一个清朗的略有些疲倦的声音:“郡王,学生还撑得住。不过,郡王带学生前往,恐怕为的不是打仗吧?”

    此人正是杨统。杨统作为郡王府的文职官员,主持孔晟创办的江宁大学堂已有多时,这名出身寒门屡试不第的大儒名士,沉寂了这么多年,如今因为孔晟的平民教育计划在江南声名鹊起。

    原本无人问津的江宁大学堂如今已经是人满为患。免费入学,严格管理,优胜劣汰,选拔德才兼备的寒门青少年由杨统等名士细心培养教导,假以时日,会有一大批寒门人才从江南脱颖而出。

    这让杨统看到了天下寒门晋身的希望。这也是杨统之所以愿意留在孔晟门下做事的关键因素。

    如果按照杨统和孔晟的计划,到本年年末,专门面向寒门子弟的平民学堂会扩建到江南各大城,乃至每一个县城。对于杨统来说,他此刻要做的事情非常之多,他除了要教育人之外,还要承担江宁大学堂的日常管理和各地分校的筹建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对于孔晟,杨统心怀敬意。在杨统看来,孔晟在做一件古往今来无人敢做的大功德,给天下寒门子弟一个晋身路径,给天下底层百姓一个受教育的机会,这绝对是不亚于孔圣人的大德大善。没有人比杨统更清楚,江宁大学堂的所有花销都有孔晟这个郡王个人承担,如果开设分校的机会推进,孔晟每一年在平民教育方面的投入就要超过十万贯。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相当于一个江南世家豪门数年的纯收入。

    孔晟不计名利,付出巨大,就为了给寒门子弟打开上升通道。而孔晟正在做的还田于民,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做这样的两件事,对孔晟来说,只有付出、只有风险,没有半点收获,无论是名还是利。孔晟甚至不愿意公开江宁大学堂背后的东家就是郡王府。

    这是杨统最敬佩最感动的地方。

    :

691。第690章 民乱(5)() 
第六百八十七章民乱5

    但孔晟在杨统最忙的时候,将他招到军中,随他赴德清平乱,这让杨统在迷惑之余难免有几分揣度。

    “孔某让先生随行,主要是到了德清,有些事需要先生谋划相助。孔某听闻先生是德清人,在当地名望甚高。若是……”孔晟的话没有说完,就突然抬头凝望向前路那烟尘弥漫处,眉头紧促起来。

    孔晟的话虽然只说了半截,但杨统是何许人,自然明白孔晟的深意。无非是想利用他在德清的民望,来安抚这支暴…动的流民队伍。由此可见,孔晟此番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安抚流民的,这就足以解释他为什么只带一千人多人马来了。

    杨统在车上轻叹一声,像孔晟这样的心无私利心系天下安危的人在朝为官,占据高位,实在是大唐百姓和朝廷的幸事。

    前面的人声嘈杂起来,凌乱的奔跑声和车马粼粼呼喊声不绝于耳。孔晟挥挥手,命令军队原地待命。杨统也撑着疲倦的身子下了车,站在官道一侧向前眺望着。

    前路烟尘漫卷,隐隐见一群群百姓扶老携幼拖家带口连带车马朝着江宁的方向而来,杨统以手扶额,心里明白这大概是从德清方向逃难过来的百姓了。

    孔晟在马上神色凛然,大喝道:“李彪,袁晁,速速上前去查看动静,看看怎么回事”

    “末将遵命”李彪当即和袁晁一并纵马扬鞭奔驰向前,渐渐就消失在孔晟的视野之中。不多时,李彪和袁晁就驰马返回,神色却有些复杂。与他们同来的还有一个身着青衣的生打扮的中年男子。

    此人文质彬彬,眉清目秀,眉眼间略有几分阴沉之色让孔晟看得不喜。

    袁晁翻身下马拜了下去:“属下拜见郡王”

    孔晟笑笑:“免礼。袁晁,到底怎么回事?”

    “回郡王,是从德清逃难下来的百姓,大概有数千人吧。”袁晁轻叹一声:“这位是吴兴沈氏嫡枝的沈二公子,沈二公子,烦请向郡王禀报一下实情。”

    袁晁与此人显然是老熟人。

    在袁晁与孔晟对话的当口,这位沈二公子一直在暗暗打量着孔晟。孔晟这个江宁郡王的名头很大,但对于吴兴沈氏的人来说,沈二还是头一次见孔晟。见孔晟如此年轻,白衣亮甲英姿不凡,此人眼眸中掠过一丝惊异。

    沈二不卑不亢地躬身一礼:“学生沈二,见过郡王”

    对于吴兴沈氏和义兴周氏的豪门子弟,孔晟谈不上什么恶感,但绝对没有什么好感。他淡淡一笑,望着沈二道:“沈二公子不必多礼,德清那边状况如何,百姓如何向江宁溃逃下来,你不妨向本王说一说。”

    沈二嗯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道:“回郡王,那袁瑛本是德清士绅,此人野心勃勃,暗中串联本地游民、歹徒,纠集数千人烧毁德清县衙,杀死县令,放开粮仓,蛊惑乡民来投,没有几日,临近游民和百姓被蛊惑来者数以十万计。如今袁瑛在德清私设朝廷,设立官职,自号宝胜王……”

    “那袁瑛一伙凶徒在德清无恶不作,烧杀掳掠,本地士绅百姓无不逃出德清。郡王,那袁瑛贼众势大,目前正在酝酿进攻德兴一线五县,还请朝廷速速派大军剿灭,否则必将祸乱江南……”

    袁瑛在沈二口中被描绘成了杀人恶魔。袁晁听着眉头暗暗一皱,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颇不以为然。他承认袁瑛是一个心有大野心的人,否则他也不会撺掇利用游民造反,但袁瑛却绝对不是一个冲动嗜杀之人,他目前还要利用百姓反抗朝廷,最不可能伤害本地穷苦百姓。

    但很显然,袁瑛要起事是需要大量粮饷辎重的,而这些从哪里来?只能是抢劫士绅豪门了。

    但当着众人的面,袁晁也无法给袁瑛辩解。

    更让袁晁心里感觉不舒服的是,他们兄弟原本与这沈二关系甚笃,号称至交好友。没想到时过境迁之后,这沈二竟然将昔日好友诋毁至斯。不过,想想袁晁也就心平气和了,袁瑛目前可是逆贼,一旦事败,朝廷必然要将之诛杀抄斩,甚至整个袁家宗族都要受到他的牵连。

    孔晟深邃的目光从袁晁身上掠过,然后投射在沈二身上,淡然道:“那袁瑛真有十余万众?目前他们只占据了德清县城还是四处劫掠各州府县?”

    沈二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回郡王的话,那袁瑛以开仓放粮为由蛊惑游民入伙,现在已经纠集十余万众,广为劫掠各州府县,若朝廷再不剿灭,迟早要祸乱到江宁郡来。”

    对于沈二的话,孔晟信也不信。

    而这场农民暴…动的具体信息早已记载进历史,按照史的记载,袁瑛起义军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扩展到二十万人,占领了附近几个州府县,一时气势很盛。如果不是朝廷命李光弼率精锐官军进驻围剿,恐怕还真要成了气候。

    这应该是唐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但农民义军一哄而起,未经必要的军事训练,也缺乏实战经验。面对“中兴名将”李光弼麾下的精兵悍将,双方实力悬殊,又与官军硬拼,因此迅即败亡。

    孔晟沉默了下去。

    沈二目光炯炯,却在孔晟身上来回打量。李彪李虎在身后皱了皱眉,却是压住了火气。一个江南豪门子弟,无官职在身,面对孔晟这个江宁郡王,竟敢毫无避讳毫无敬畏之心,让两人很是不爽。

    “既然是百姓逃难,袁晁,传本王之命,命江宁郡速速准备房舍粮食,出城安置难民,不得怠慢。告诉刘平山,若是有一个逃难百姓在江宁受到难为或者被拒之门外,本王就拿他是问”孔晟挥了挥手,嘴角噙着一丝似有似无的笑容道:“沈二公子也一并到江宁城中暂居几日,但本王平定了袁瑛叛乱,自有尔等返回故土家园的一日”

    沈二躬身一礼:“学生谢过郡王学生代逃难百姓家眷,拜谢郡王恩德”

    沈二旋即返回难民的队伍中,难民漫山遍野而来,根本毫无秩序和阵型可言,他们有的在官道上乘车带着家财而行,有的三五成群则游走在旷野之上,还有成群结队的家畜被驱赶着往江宁城而来。

    望着沈二的背影,孔晟突然淡淡道:“袁晁,这吴兴沈氏的根基就在德清吧?他们此番也一并放弃家业逃难下来?听闻光是沈氏一族便有数千人,奴仆婢女成群,但本王看这沈二却似乎只有两三个家仆相随?”

    袁晁呆了呆,他倒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根据他的掌握,此番沈家虽然也与大多数百姓一并逃难下来,但混在难民群中的沈家人似乎并不是太多,尤其是嫡系正枝,似乎只有一个第二代的沈二。

    袁晁突然意识到,这好像是一个值得慢慢味的问题。

    沈氏是江南两大豪门之一,根基在吴兴也就是德清,可以说德清过半的土地、资产、店铺、商号,都是沈氏的产业。从这个角度来看,袁瑛起义受到损害最大的就是沈氏了。而既然沈氏是本地最大的地主,受到打压掠夺必然最多,按理逃难的沈家人应该很难计数才是。

    袁晁深吸了一口气道:“郡王,沈家的根基的确在德清,但沈家……”

    一时间,袁晁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总不能说沈氏与袁瑛串联勾结一起造反吧?事实上,作为既得利益的大豪门,沈氏是最没有可能造大唐反的人。

    好在孔晟并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他旋即摆了摆手轻轻道:“袁晁,你带几个人急速赶往德清,如果能见到袁瑛,就劝他归降朝廷,不要执迷不悟。”

    袁晁叹息着:“属下遵命请郡王放心,属下一定竭力劝说袁瑛放弃叛乱,向朝廷认罪伏法”

    孔晟点点头,默然不语。

    袁晁不敢怠慢,领命后立即带着自己的一干随从快马加鞭抄小路向德清而去。其实袁晁对劝降袁瑛不抱什么希望,因为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堂弟了,自小就心怀野心,如今见江南流民越来越多,朝廷横征暴敛,豪门肆意圈地压榨,民怨沸腾,这才趁势而起,准备学一学安禄山,若是能占了大唐朝廷,那他也就是开国皇帝了。

    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孔晟率数万江南大军压境,袁瑛或许还愿意跟官府谈判,但孔晟只带这么千把人马就想要让袁瑛归顺头像,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啊。

    杨统一直站在一边旁观。如今将袁晁奉命而去,这才站出来向孔晟抱了抱拳道:“郡王,以在下看来,袁晁此去非但不会有任何结果,甚至会危及他的性命。”

    孔晟笑了笑:“先生所言甚是,那袁瑛谋划多时,如今又煽动蛊惑十余万众,声势浩大,岂能因为袁晁三两句话就放弃唾手可得的基业局面?显然是不可能的。”

    杨统皱了皱眉,心道你既然知道袁晁此去毫无结果,还有性命之忧,为何还要让他去呢?这不是让袁晁去送死吗?

    似是看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