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唐-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亨倒吸了一口气。

    陈玄礼这也是不愿意去了。他倒是没有像杜洪渐一样装病,只是将皮球踢给了太上皇李隆基。按说他的话也在情理之中,他是太上皇身边的人,要动他,跟太上皇打个招呼不为过吧?

    但事实上谁都清楚,现在的老皇帝李隆基非常敏感,这个时候皇帝动陈玄礼,无疑会让老皇帝认为皇帝是别有用心,也会给外界产生一种错觉,皇帝要剪除老皇帝身边的心腹班底。

    现在老皇帝身边可就只有高力士和陈玄礼两个心腹之人了。若是将陈玄礼派出京去,老皇帝以后怎么办?

    李亨沉默了下去,脸色有些难看。

    皇太子李豫突然出班道:“父皇,儿臣倒是有一个建议。”

    李亨望向了李豫。

    李豫轻轻道:“杜相年事渐高,又是文臣,病体缠身,前往回纥苦寒之地不妥。陈玄礼拱卫太上皇,不宜轻动。不如让孔晟前往,孔晟文武双全,又为回纥人所敬重,他率军护卫宁国前往回纥,最妥当不过了。”

    李亨心头一震,目光变得锋锐起来。

    他紧盯着李豫,面带冷笑:李豫啊李豫,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孔晟是皇帝目前赖以掌控禁军和长安局势的重要筹码,李豫突然提出要安排孔晟去回纥充当和亲使,在皇帝看来,绝对是居心不良。

    一旦孔晟离开长安,长安形势有变,皇帝岂不是失去了有力膀臂?而失去了孔晟的神策军,万一再次落到太子李豫或者其他人的手里,对皇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李亨想都不想,立即冷声回绝道:“孔晟值司长安防卫宫禁,责任重大,不宜轻动。好了,这事暂时搁置,容后再议,朕累了,散朝”

    皇帝拂袖而去。

    李豫与群臣躬身下去:“臣等恭送陛下”

    李豫嘴角浮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他是故意建议孔晟作为和亲使人选的,无非是试探皇帝的底线罢了。李豫比谁都清楚,皇帝无论如何是坚决反对孔晟出使的,因为孔晟是他走向皇帝集权的最大筹码。

    当然,站在李豫的立场上,李豫是希望孔晟远离帝都中心的。虽然和亲使只是临时差使,但此去回纥天高路遥,一来一去起码数月,有这数月的时间,李豫就能在长安做很多事了。

    至少,在神策军方面,他总能想出办法插手进去。

    宁国公主府。

    纪国俏脸上浮现着一抹忧虑之色,轻轻道:“姐姐,听说父皇在朝会上否决了太子哥哥关于举荐孔晟作为和亲使的建议,哎……真不知道父皇是怎么想的,孔晟明明是最合适的人选,有他护卫你去回纥,以他那一肚子的坏水,将来总是能想出办法来让姐姐脱身的……”

    宁国一怔,笑着摇摇头:“纪国,慎言孔晟是当朝重臣,父皇膀臂,你怎么能说人家一肚子坏水呢?”

    “好吧,算我失言了,可姐姐你也知道,孔晟智计百出,只有他才能……”

    纪国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宁国叹息一声打断了:“纪国,这都是我的命命当如此,还有什么话说?至于孔晟,父皇所命,不是你我所能左右,其实我心里也明白,无论是谁当和亲使,都改变不了我的命运……”

    宁国清丽的面孔上浮现出落寞哀伤之色。

    “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这就去找找孔晟谈谈”纪国霍然起身,也不顾宁国的反对,匆忙离开宁国公主府,带着自己的护卫侍从直奔长安侯府。

    孔晟刚刚从城外禁军大营回来。这两日,他完全将和亲的事儿撇开,整个身心再次投入到军务和他个人所推动的一些秘密事项之中。

    其实他在出任神策大将军时就开始了各种谋划和规划。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孔晟知道决定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关键,不是兵卒的个人武力,而是群体的配合和整体的装备。比如兵器和军用器械。

    若有可能,他一定会推动这个时代走向热兵器时代,但这是不可能的。尽管他是穿越者,却也没有本事突破时代限制和科技水平限制,发明出飞机大炮原子弹来装备大唐军队。

    :

419。第419章 铜铁合金大炮(1)() 
第四百一十八章铜铁合金大炮1

    但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进行冷兵器的技术改良却是绝对可行的。这个时代的军队战斗力,主要是群体上阵冲杀,并不取决于军卒个体的战斗力,或者说,单兵作战能力是最可以忽略不计的。

    从很久之前,甚至是在夏邑练兵期间,孔晟就秘密开始了火器的研发。之前是对于火药的试验,经过了上百个配方的试验,孔晟终于掌握了目前所能做到的极限——将传统的黑火药进行改进,大大增强了其爆炸力。

    对于火器的使用,其实唐时就有了。但大多数停留在火箭等小型单兵使用武器方面,这种火器简陋且发射周期很长,很难抵挡对方骑兵快速的冲击,在战争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真的是有限的。

    所谓火铳火枪之类,在孔晟看来,杀伤力实则有限。主要是没法形成工业化规模制造生产,无法装备全军。他没有本事将冷兵器时代彻底过渡为热兵器时代,当前的军事战争还是要以冷兵器战阵冲杀为主。

    于是他早就确定研发火炮的思路。

    而对于火炮的研发,早在他进入长安获封为长安候以后就开始了。他名下诸多产业蓬勃兴旺,而所得财富至少有半数被他秘密用在了火炮的研发上。

    长安侯府在城外山中有一座庄园,这座庄园就是孔晟的秘密火器作坊和火炮研发基地。如今这座庄园被禁军士卒牢牢把守,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所在。

    哪怕是孔晟麾下的部将,也不知孔晟的真正意图。

    实际上,火炮在距今不远的宋时就出现了,而再往后,元明时代,古代火炮的铸造到达巅峰。孔晟甚至能想象得出,如果自己能提前数百年将大炮研发出来,其杀伤力绝对可以称之为大杀器,作为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又一筹码。

    孔晟让乌显乌解两人招徕了数十名民间的各类能工巧匠,木匠、铁匠、火药师傅等等。这些工匠夜以继日按照孔晟的思路要求,进行试验摸索。

    孔晟借鉴后世加农炮和元明火炮的优点,确定了孔氏火炮的图纸。

    其难点在于炮管的铸造。

    火炮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他要研发的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发热时将弹丸装进炮管,先点燃引信,后点燃炮管内******,弹丸达到目标后爆炸。

    其作用原理是将******在管膛内燃烧的能量转换为弹丸的炮口动能以抛射弹丸,同时产生声、光、热等效应。

    但一个搞不好,就会炸膛。

    这对于炮管的材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现在的冶炼功业水准来看,孔晟知道用钢铁铸造炮管不太现实。最好还是用铜。

    只是当前的铜为稀缺金属,开采量不高,多数用为制钱,为官府管控资源。

    根据孔晟从户部和工部得来的消息,当今中原地区有铁矿104处,铜矿62处。铜的年收入量约26万斤,这是官府税收统计数字,实际产量可能大大超过。

    唐代在武德四年开始铸钱,到现在的乾元元年拥有铸钱炉99座,都设在产铜地区。绛县一地的铸钱炉相当于全国的1/3,表明中条山铜矿区开采极盛。唐代铸钱炉,每炉每年可铸钱3300缗,需用铜21200斤,锡500斤。按99炉计算,每年用铜约210万斤,锡5万斤。

    孔晟很难从户部和工部乃至国库中调拨到自己所需的大量资源,只能通过民间渠道进行收购,所得材料只能勉强够铸造出一两门火炮来。

    孔晟思之再三,再三权衡,命令工匠先试验铜铁合金。孔晟虽然不是工艺机械师,但掌握科技常识,知道铜和铁的融化温度相差不大,都在1200度左右,它们完全可以相容。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结合了铜和铁的优点,既有铜的韧性和质量,又有铁的硬性和脆性,只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熔炼出来的铜铁合金一定可以铸造炮管。

    一个月前,经过了数百次的试验,工匠们终于熔炼出最佳配方的铜铁合金了。

    因为试验完全是在孔晟的主导和监督下展开,所以配方确定之后被牢牢掌握在孔晟一人手里。而孔晟对于参与试验的工匠采取了分流程、分步骤作业的管理方法,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上的工匠都只知自己所在的岗位工艺要求,严禁串通交流,没有人掌握全局工艺。

    这是为了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了。

    孔府酒坊的工艺、配方至今都没有泄露出去,与孔晟的这种保密管理密不可分。

    这样一来,火炮研发制造的成本再一次大大降低。与铜相比,铁的价格相对低廉,这种成本就在孔晟的承受范围之内了。以孔晟现在的财力,支持火炮研发,弄出几门成型的火炮成来,根本没有问题。

    在后世这根本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孔晟却深知,这堪称一种重大的技术革命。

    有了铸造的原材料,孔晟就着手命人按照他亲自绘制的图纸进行火炮铸造了。

    铸造法的第一步是制模。

    用非常干的楠木或杉木,按照炮体样式,制成炮模。炮模的两头要长出一尺多,做成轴头,轴头上加铁转棍,然后将炮模安置于旋架之上,以便旋转上泥。

    炮模做成以后,再将炮耳、炮箍、花头字样的模子安装上去,并且用细罗过了的碳灰把炮模均匀地涂刷一层,干了以后再用上好的胶黄泥和筛过的细沙,二八相掺,调合成泥,并把羊毛抖开,掺到泥里,和匀后作“经”。

    泥调好以后,把它涂糊在炮模上,然后将转棍转动,用圆口木荡板,蘸水荡平候干。待干后,照前法再上泥。待上泥到一定厚度后,用粗条铁线,从炮模的头部密缠至尾部,缠完后照刚才的办法再上泥。等上到快达到要求的厚度后,就用指头大的铁条,比照炮模的长短,长的多用,短的少用,均匀地摆放在炮模上作骨架。

    随后用1寸宽、5分厚的铁箍,从炮模头部至尾部,均匀地箍在铁条之外。然后再上泥,上完荡匀。等彻底干透后,再将木芯取出,把炭火放进泥模内,一方面是为了烧干泥模,另一方面是为了把炮耳、炮箍及花头字样等件烧化成灰。等冷却后,扫出灰渣,把木模底安放好,再安尾珠。然后再上泥,干了以后,取出木炮模底,再用炭火烧化尾珠,完全冷却后,等着下窑铸造。

    与此同时,用铁打制成模心,长短和火炮的内径长度相等,大小是火炮内径的一半,也同样上好泥,干了以后好用。

    第二步是安放炮模和模心。要靠简单机械的帮助,先放好炮模,然后再把模心安装在炮模里,将下口塞紧,四周用干土垫好。

    第三步是炼料配料。不管是用生铁还是用铜,都要先进行提炼,然后浇铸成三五斤一块的薄片,等着浇入大炉内铸造用。

    第四步是浇注。将精炼的铜铁放入预先用砖砌好的灶池形化铜浇注炉内,然后用大火将铜铁催化成汁,再逐渐添铜铁。等到铜铁汁全部化清,如油如水,上面冒起金花绿焰之时,便引出铜铁汁,渐渐放入模内,等注满木模,就算浇铸完毕。

    第五步是起心。待炮铸成3天内,将模心摇松;到第5天,把模心取出;第8天将土挖开,把炮放倒,两头垫起2尺来高,把模子上的泥打去,扫干净,炮身就铸好了。

    第六步是看膛。就是用一定的方法,将炮膛打磨光滑,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数十名工匠轮番上阵昼夜不休也要数日才能完成。

    第七步是齐口。炮铸好后,炮口凹凸不平,必须齐口,使炮口齐整光滑。

    第八步是鋐膛。将镟刀扦入炮口,把火炮内膛镟得极为光滑。

    第九步是钻火门。大炮的位置是否适当,关系到火炮的使用。所以要比照内膛尺寸,紧挨炮底,用粗钻蘸油钻好火门,火门必须与炮底平行,才算合适。

    火炮炮身全部加工完毕了,最后把安装在炮车上,就铸造出一门成火炮。

    就在今日,一门清幽幽的铜铁合金加农炮被铸造完成。庄园内,所有的工匠虽然兴奋不已,但实际上却不知道这火炮的真正威力。而没有经过试验发射,也不能断定火炮是否铸造成功了。

    孔晟没有轻易下令试射。他决定明日进山,去大山深处进行试射,一旦成功,对于孔晟来说,这将具有改变这个时代格局的惊人力量。

    孔晟疲倦地返回长安侯府,这个时候,纪国公主就闯进府中来,直奔他的房。

    纪国公主常来常往是长安侯府的常客,所以下人们也不敢阻拦她。

    :

420。第420章 铜铁合金大炮(2)() 
第四百一十九章铜铁合金大炮2

    “孔晟,帮帮宁国姐姐吧。 ”纪国公主一屁股坐在孔晟的软塌上,凝望着孔晟。

    她昂起脖子,粉颈下一大摸雪白,而丰满的胸前火辣也是呼之欲出。纪国是典型的符合时下流行审美价值的丰腴型美女,与纪国相比,宁国公主那种体态修长略显纤细玲珑的类型,其实并不为世人所热衷。

    唐人以丰腴为美。当然,所谓丰腴与肥胖完全是两个概念,只是与后世女子一味追求纤细和腰肢如柳相比。

    孔晟只瞥了一眼,就赶紧挪开眼神,但心内暗暗起了一丝丝的涟漪。

    自打聂初尘离开、与苏婳分别之后,他已经很久不近女色了。纪国公主正当芳信之年,青春艳丽,风情万种,这么紧贴着他坐着,呼吸间香气扑鼻,勾魂摄魄,要说孔晟一点也不心动那绝对是假话。

    “公主殿下,你这是什么意思,孔晟有点不太懂啊。”孔晟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