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阳县的李异所部一万人,早已在接到名扬的信后就准备完毕,等到黄达出兵的消息后,他立刻出兵吸引徐州军出营。李异佯装败退,引出战的三万徐州军远离大营两百余里,黄达偷袭了大营,歼灭五徐州军千余人,俘虏八千余人,七千余人弃营逃跑。黄达留下三千人守住营盘,自己率一万七千人去和李异夹击出击的徐州军。
李异得到黄达的消息后,立刻转身迎战徐州军,黄达部立刻从敌人身后包抄。在两面夹击之下,徐州军迅速崩溃,三万人马大部投降。
李异的部队继续留在西境,负责保卫广陵。黄达按照原计划沿广陵的边境向北急行军,用了四天时间绕到东海郡淮阴县西北。而淮阴县五万守军还不知道广陵西境兵败的消息,还优哉游哉地在城里欢乐。
守军听闻广陵军在城南五十里处抢收还未成熟的庄稼,连忙派出三万人追击。广陵军由关羽张飞率领,引着三万人向东走了两百余里,直到天色渐晚,才转过身与徐州军交战。
另一面,黄达趁夜色降临,让士兵换了徐州军的服饰来到城下,叫开城门,趁势夺取了淮阴,将守城的两万人都缴了械。等与广陵军交战的三万人退回来,发现城池已丢,只好向广陵军投降。
短短半个月之内,黄达所部与两处兵马合作,连克十万徐州大军,夺取东海郡南部重镇淮阴。消息传到平安,刘备非常高兴。
刘备问名扬:“下一步怎么办?”
名扬说:“趁徐州援兵未至,迅速前往东海县。我让陈登给东海郡郡守朱昌写信,他力量单薄,必然不战而降。”
本文来自看小说
:
第二零二章 乐进领兵 讨伐刘备()
高顺得到消息时,刘备军已经到达东海城下了。
高顺召来文武官员,询问战况。属下答复道:“距下邳传来的消息,敌军于初七对广陵西境的我军发动突然袭击,我军残部逃至下邳。十一便由东海郡传来淮阴失守的消息,淮阴守军伤亡情况不明,无一返回,估计不是全军覆没就是全军投降了。”
“投降?那是五万人啊,对方全军加起来不过三万人,刘备攻淮阴顶多只有一万人,五万人向一万人投降?”高顺咆哮道。
有谋士说道:“刘备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他的兵马少,但他的名号就抵得上十万大军。”
高顺沉声问道:“什么意思?”
“毕竟,刘备曾经做过徐州之主,威望犹存,又是汉室宗亲。我军若处于优势倒还不觉得,一旦刘备占据了优势,徐州内部有很多人都会望风而倒。”
高顺烦躁地直挠脑袋,不耐烦地发问:“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众人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高顺冷笑道:“刚刚说的徐州内部有人要望风而倒,不会是你们这些人吧”
马上有人回应:“将军,我军拥兵三十万,损失了这十万人,兵力依然远远强于敌人……”
“说些有用的。”高顺心浮气躁,根本不想听这些废话。
“赶紧调兵去救援东海郡。”
高顺冷冷地盯着那名谋士看了半天,说:“我不知道要调兵吗?十万人打刘备三万人都这么吃力,我再调兵南下,北面袁绍五十万大军打过来,我们哪里挡得住?”
徐州有三十万人的部队,是曹操治下拥有部队最多的州,但徐州的三十万大军主要是用来防范北方的袁绍的。广陵的刘备区区三万人,对于高顺来讲就犹如跗骨之蛆,让徐州军捉襟见肘。
又有人说道:“向丞相请救兵吧。”
高顺心里并不愿意请曹军入境,但这恐怕是唯一的办法。对于属下的这个建议,他不置可否。众人随着他沉默了片刻,便散会了。
高顺回到房,来回踱步。最后下定决心,坐到案前,提起笔,准备写一封信。刚写了两个字,便有人敲门。
高顺的思路被打断,十分恼怒,吼道:“我不是说不准打扰我吗?”
门外传来了一个轻柔的声音:“我打扰你了吗?”
高顺一听,急忙放下笔,去打开房门,之间郭嘉抱着双臂,潇洒地望着廊外空中的月亮。高顺向郭嘉行礼,恭敬地说道:“先生,你怎么突然来了?”
郭嘉飘然进入房间,看到了案上凌乱的竹简和笔,笑道:“我想你也该给我写信了,不如我自己来,省下你一点墨水。”
高顺说:“想必先生你也知道情况了,我若不调兵打刘备,徐州恐怕要丢,若是调兵打刘备,又恐怕给了袁绍破绽,我是骑虎难下呀。”
郭嘉说:“那我该怎么帮你?”
“当然是帮我出谋划策。”
“你无兵可调,就求援曹操嘛,让曹丞相派兵进入徐州。剿灭刘备,我想他也十分乐意。”
“可是,曹军如借机进入徐州,岂不是破坏了先生的计划。”
“无妨。”郭嘉不以为意地说,“到时我会推荐乐进领兵来徐州,我跟随他一道前来。”
高顺大喜,俯身拜谢。
郭嘉说:“我们应该很久没联系了,我还以为你自从做了徐州刺史,就打算改换门庭了。看来你只有在危难之时才会想起我,享乐的时候,就把我弃如敝履。”
高顺急忙说道:“我知道当初先生是要保吕布,可是吕布当时已然保不住了。与金名扬合作对抗曹操太不现实,不如投靠曹操,替先生谋取这刺史之位。”
郭嘉回过头来看高顺,轻声说道:“替我谋取这刺史之位?那么现在的徐州刺史是谁呢?”
“我做这刺史,跟先生做没有任何区别。”高顺镇定地回答,不知该说他冷静还是脸皮厚。
郭嘉笑了:“哼,你先给曹操写信吧。”
他走到房间门口,又回头说道:“我明早就回许昌去了,再见面,就应该在军中了。”
。
高顺的信使奔驰在前往许昌的驰道上时,刘备军已经兵不血刃连夺东海郡和琅琊郡。确实如高顺的谋士们所言,刘备在徐州的威望历经多年不衰,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官员开城带路。说来讽刺,正是由于高顺获得了徐州此时的职位,曹操没有能够清洗掉徐州的旧有势力,高顺还必须依靠这些旧有官员稳固政权。就是这些官员,从陶谦时代沿袭至今,他们对刘备的感情都十分深厚,成为“望风而倒”的主要力量。
曹操失去往日的淡定,在许昌焦急万分。之所以拿不定主意,是因为手下的谋士们分成了两派,程昱主张派兵干涉,直接攻打广陵,抄了刘备的后路;郭嘉主张等待徐州的求援,因为徐州军民仇恨曹军的心理依然存在,曹军前往会适得其反。
两方在相府议事厅吵了好几天,最终把高顺的求援信等来了。
“好了,不用吵了。”曹操把求援信往案上一摔,“可以出兵了。”
话音刚落,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都抢着出列,要当主将。曹操让他们都坐回去。由于荀彧从始至终都没有发表过意见,曹操便问荀彧:“文若,你有什么想法?”
荀彧说:“徐州其实并不重要,即使六郡丢了五郡,高顺也必定死守徐州和刘备抗衡。徐州丢给刘备,也不能丢给袁绍。袁绍才是我们的大敌。”
众人议论纷纷,很多人都在点头。袁绍自从击败公孙瓒之后,虽然未能吞并幽州,但幽州公孙氏已然臣服于他,加上并州,袁绍坐拥北方广大的土地,军力一跃增至五十万,对中原虎视眈眈。曹操的部队都集中在黄河南岸,就是为了防备袁绍军南下。荀彧一语道破症结所在,若是没有袁绍,曹操想打谁就打谁。但如今袁绍强大,曹操就不敢随意在其他地方发动战争。
曹操说:“文若,你说的我都知道。打刘备,用五万人就够了,也影响不了大局。”他又问程昱:“仲德,你说哪一位将军可担任此战的主将。”
程昱扫视了一眼在座的将军们,将军们纷纷昂首挺胸,潜台词是“仲德,你不选我你就死定了”。他回复曹操:“其实派哪一位将军都无所谓的,刘备与丞相抗衡,如螳臂当车,大军一到,他便败局已定。何况,丞相早有人选。”
曹操又问郭嘉:“奉孝,你认为呢?”
郭嘉说:“在座的都是名将,用来讨伐刘备实是大材小用,诸位的目光应该盯着袁绍。此役交给一年轻将领就可以了。我推举乐进。”
曹操说:“你还真举贤不避嫌。不过,乐进确实不错,但没有做主将的经验。要知道刘备手下可是有关张二将。”
郭嘉说:“在下愿意一同前往。”
荀彧说道:“丞相,另外再派一员副将。在下认为车胄可以胜任,他既有军中资历,也有地方主政的经历,派他同往,以备不时之需。”
“车胄?”郭嘉皱了皱眉。历史上这个时候的徐州刺史就应该是车胄,而高顺的坟头草应该有几米高了。
曹操很满意,做出了决定:“任乐进为主将,车胄为副将,郭嘉为参军,出兵五万,讨伐刘备。”
三天后,五万大军从许昌出发,向东而去。乐进请车胄负责后军,让郭嘉跟随在自己身边。
乐进对郭嘉说:“多谢先生,让我有机会当主将。”
郭嘉说:“即使没有我,你也会成为曹操的五子良将。这都是历史决定了的事情。”
“先生,你不是一直说要改变历史吗?我做不做五子良将不重要,我要的是先生梦想成真。”
“啊,这个时代做梦的人很多,和我做一样梦的人也有。”郭嘉用马鞭指向东方,“那里就有一个。”
看王小说首发本
:
第二零三章 洛云坞的新决议()
洛云坞阁首会上,气氛异常压抑。 w w wnbsp;。 。 c o m古迎阳这一次失手是洛云坞有史以来最惨痛的失败。
七当家夏伯良努力控制自己不笑出来,在会议上说道:“我想,古少当家暂时就不要再出去执行任务了,留在家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他看向对面那个体态雍容的中年人。
这中年人就是二当家古桑,一向在会议上趾高气昂的他,此时气势全无,双眼看着桌面上的纸笔,一言不发。
古桑身边的白发老人咳嗽了两声,说道:“七弟,迎阳毕竟是年轻一代里最优秀的人才,立下许多功劳。失败是难免的,惩戒是必要的,但若是留在家中不用,就太浪费了。让他戴罪立功嘛。”
夏伯良刚想开口说话,八当家巨安海抢先说道:“我认为三哥说的有理,目前天下反对我洛云坞的势力暗潮涌动,没有迎阳世侄那样的实力,恐怕很难镇压。别的人不说,金名扬这样的敌手,恐怕只有迎阳世侄能够对付。交给某些人处理,只会放任坐大。”他把目光移至默默不语的向东望。
夏伯良“哼”了一声,说:“你什么意思?我们检讨这一次行动的失败,你牵扯五当家干什么?”
巨安海说:“谁都知道金名扬是受了谁的资助,才在徐州发展壮大。金名扬又是被谁纵容,在淮南肆意妄为,以致我们丧失对淮南的控制。我眼没瞎,都看得到。”
夏伯良还想反驳,向东望阻止了他。向东望说:“如果阁首会裁定是我的罪,我愿意承受。”
白发老人,也就是三当家重万钧,以笑声缓解会场的尴尬。他说:“不至于是什么罪过。虽然最早鼓励金名扬去徐州发展的是向五弟,但扶植他的方针是阁首会通过的决议,当时我们都希望能够让他为我们所用。并不是向五弟一人的错误。”
所有当家面面相觑,但是都不做评论。一直不说话的坐在会议桌顶头的那个年轻人,轻轻拍了一下桌子,说道:“诸位叔伯,我说两句。向五叔的所有行动都是经过阁首会同意的,就算有错误,也是集体决策错误,不要再针对五叔个人。而迎阳在行动失败后,不听袁潞劝阻,固执地单独去执行刺杀金名扬的行动,导致自己被抓住,让我们失去了在徐州行动的主动,还让六当家去做了人质。他的错误必须追究。”
古桑立刻表态:“我没有意见,好好惩罚他,杀杀他的傲气。”
年轻人说:“我提议把迎阳派去汉中,督促汉源阁的建设,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年轻人又接着说:“徐州方面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任凭事态发展,如今曹操派出乐进大军讨伐刘备,车胄也在军中,可见时机已到。我提议由八当家公子山川前去徐州,见机行事。五当家,请你吩咐姬采在徐州协助山川。”
八当家巨安海说:“犬子一定不辱使命。”
五当家向东望说:“姬采会安排好所有事情。”
年轻人扫视诸位当家,说道:“最后我再强调一句,为了组织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诸位必须团结,统一思想,行动一致,不准内斗。”
“是的。”众人一起说道。
晚上,年轻人只身来到三当家重万钧的立言堂。重万钧颇感意外,披了斗篷来到客厅见他。
“世侄,这么晚过来有什么急事吗?”
年轻人说:“登云阁今晚通过了一个决议,我觉得很重要,拿来让你看一看。”
重万钧接过竹简,仔细阅读起来。
东汉末年,发生过著名“衣带诏事件”,董承从汉献帝那里获得了衣带血诏,以此召集忠臣和诸侯反对曹操,结果事情败露,留在许昌的董承等人惨遭曹操灭门,而响应号召的马腾和刘备遭遇曹操讨伐。很多学者认为,董承等汉臣即使没有衣带诏事件,也会因为其他事情被曹操除掉,他们的力量太弱了。而马腾和刘备本来就是曹操的眼中钉,曹操也一定会想办法除掉他们,衣带诏只是借口罢了。所以“衣带诏事件”只是历史的偶然事件,起不来必然的作用。
但时至今日,曹操遭遇了淮南之败后,用兵也小心谨慎,重兵防备西、北两个方向的敌人,面对徐州之乱,他并不在意,如今天下形势胶着,曹操按兵不动。这样看来,曹操缺少一个刺激他动兵的因素,衣带诏的作用比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