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边,望着渐渐远去的大军,欧阳朔眼神悠悠。
“不知道可还来得及。”
历史上的扬州之战,多铎部前锋并未急着攻城,甚至就在多铎部主力抵达扬州城外,将扬州围的水泄不通时,都未立即开战。
原因很简单,清军八旗军以骑兵为主,并不适合攻城,他们要等神机营运输的红夷大炮抵达战场,才会开始攻城。
事实证明,本就不算坚城的扬州,在红夷大炮的轰击下只坚守了一天一夜就宣告沦陷,一点儿都不坚挺。
史可法此人气节可佳,但论能力,那还真有待商榷,指望不上。
现在有帝尘的加入,扬州之战就存在很多变数。不管如何,欧阳朔也只能选择信任郭子仪等将领,在战场上随机应变。
“回吧,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欧阳朔收回视线,骑着小青朝城内走去。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欧阳朔要率领南明逆袭成功,首要一条,就要清除南明内部的投降派,来一场小范围的清洗。
此次随欧阳朔现身战役地图的,除大军之外,还有一支特别行动小组,那是欧阳朔从山海卫特意调来的精干细作。
安史之乱时,欧阳朔就吃了身边无细作之亏。
昨天开始,山海卫细作就已经行动起来,在弘光帝的配合下,按照历史记载,将侦查重点放在软骨头士族身上。
礼部尚书钱谦益,自然是首当其冲。
为了不引起巨大震荡,也堵住外界悠悠之口,说他欧阳朔刚一摄政,就排除异己,党同伐异,在动手之前,山海卫需要搜集足够的证据。
或是跟大清往来密函,或是平日贪赃枉法之举。
只要行为不点,都能作为欧阳朔“灭门抄家”之实证,快刀斩乱麻地为前线大军筹措粮草,震慑宵小之辈。
话又说回来,这些士族大臣有几位身家清白的,那还不是一查一个准。一切调查取证,都是秘密进行,欧阳朔可不愿打草惊蛇。
除此之外,欧阳朔还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以南明摄政王的名义,给四川大西国皇帝张献忠去信,言明一条,“南明可亡,但华夏不能灭,此为双方合作之基础,望仔细斟酌。”
提起张献忠,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这位跟闯王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军领袖,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
张献忠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
此人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
崇祯年间,张献忠组织农民军起义,公元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
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说起来,李自成跟张献忠这一对明末枭雄死的都有些冤。张献忠就不说了,此前经历大小战役不计其数,偏偏在跟清军大战时,被流矢击中而死。
何其离奇!
李自成也是一样。
公元1645年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尸首秘密埋葬。
冤不冤?
一代闯王,竟在探路时被一群民兵给办了。
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
李自成跟张献忠这一对起义军领袖,在对抗明朝时那叫一个风云际会,转战数千里,纵横捭阖,征战无数,都活的好好的。
可一旦跟清军对上,就一个个衰神附体,莫名其妙地死去。
大清“捡漏之王”、“补刀之王”的名号,可谓名副其实。历史有时就是这般巧合,倘若李自成跟张献忠不是这样死去,或许又是另外一番局面。
张献忠反明,可也抗清,并非钱谦益、刘泽清一类的投降派。
就是在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等人率领大西军向南转移,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转战西南各省,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基于此,欧阳朔才有信心说服张献忠。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扬州失陷()
欧阳朔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派人联络大顺军残部。【。m】
跟大西军一样,大顺军在李自成身亡之后,余部在李过、郝摇旗、高夫人等人率领下,后与南明联合继续抗清。
威名赫赫的“夔东十三家”,就是以大顺军余部为主体。
对江北四镇,欧阳朔暂且还是做冷处理,不做任何逼迫。想来只要高杰等人还有点脑子,就不会在扬州之战结束之前,轻易下注,投降清朝。
以二十万异人军团为中枢,联合江北四镇,大西军跟大顺军余部,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统一战线,对清朝发起反扑,就是欧阳朔的目的。
未免引起张献忠等人的戒备,欧阳朔甚至不谋求联合指挥权,只互相联络好用兵时间,兵分数路,同时北上。
前提是,扬州之战异人军团要证明自己。
…………
战役第三天,扬州城。
郭子仪部还在赶往扬州城的途中,清军多铎部以及帝尘统领的十万异人军团,已经先一步抵达扬州城外,将扬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终究还是没赶上。
不仅如此,帝尘似乎有先知先觉,竟然带来百余门火炮。这下好了,清军根本不用等神机营,刚一围城,就在一片炮火之中,对扬州城开战。
“轰!轰!轰!”
因为有熟知历史的帝尘在,知道史可法不可能投降,多铎甚至都不用招降,直接下令攻城。
面对火炮轰击,扬州土城墙不堪重负,很快坍塌。
城上鼎沸,势遂不支。
不过短短一上午,扬州城就宣告沦陷。
刘肇基战死,扬州知府任民育、何刚等壮烈牺牲,史可法自刎而死
历史似乎再次重演。
所不同者,因为攻城进行的异乎寻常的顺利,再加上帝尘从中劝阻,清军总算没有屠城,而是开始整备城防,应对即将抵达的郭子仪部。
在这件事情上,帝尘还是很理智的。
一则郭子仪部已经在赶来扬州途中,此时屠城,无异于自掘坟墓。二则帝尘虽是世家子弟,可也还是华夏儿女,不是真的铁石心肠。
帝尘还年轻,可不像他爷爷那样,练就一番“铜皮铁骨”。
…………
“这下麻烦了!”
得知扬州城破的消息,郭子仪下令部队暂且停下休整。
是夜,中军营帐。
“军师以为,接下来该怎么办?”郭子仪问计贾诩。
贾诩说道:“扬州城破,江北四镇随时都可能投降清军,局势对我们很是不利,必须想办法扭转。只是以我方十三万大军,据守扬州城,尚可一战。眼下清军占据扬州,我们突然从守城方变为攻城方,难啊。”
“……”
郭子仪一头黑线。
“军师可有良策?”郭子仪眼巴巴问道。
贾诩倒是不慌不忙,道:“既然攻不下,那就干脆放弃吧。”
“放弃?”郭子仪皱眉,“军师的意思,可是以退为进?”
贾诩点头,“随行的皇家舰队乃是一张王牌,有舰队随行,我军大可绕过扬州城,逆淮河而上,拿下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乃长江屏障,绕过清军主力,郭子仪确实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收复江淮地区,问题是,“粮草接济怎么办?”
“清军主力这么快抵达扬州,后续运粮队伍可没这么快,只要我们行动迅速,有很大把握截获敌军粮草,为我所用。”贾诩还真是眼光毒辣,“只要截获第一批粮草,后续粮草就可就地筹措。”
郭子仪听了,叹服点头,只是依然无法释疑,接着问道:“就算解决了粮草问题,放二十五万清军在扬州城,还是大大地不妥。敌军即可南下,直取建业,也能北上追击我军,陷我军于被动。”
贾诩微微一笑,道:“敌军窝在扬州城还好,一旦出城,不管北上还是南下,对我们而言,都是机会。”
“怎么讲?”
“倘若清军南下,直取建业。建业城中有四万大夏禁军坐镇,还有刘良左部在,再依仗建业雄城之利,敌军绝难像攻打扬州一样,轻易拿下建业。”
跟扬州不同,建业城头可也布置了大量火炮。清军想像攻打扬州一样,通过一上午的炮击就拿下建业,简直是痴心妄想。
历史上建业是不战而降,战役地图中有欧阳朔亲自坐镇建业,钱谦益等人又能整出什么幺蛾子来,绝无投降之理。
郭子仪也认同贾诩的判断。
“只要建业坚守数天,我军就能趁势南下,不仅收回扬州,还能配合建业守军,对清军南北夹击,战局自然有利于我。”贾诩解释道。
郭子仪点头,“倘若清军北上呢?”
贾诩笑道:“北上就更容易了,北方疆域辽阔,尤其是江淮地区,不过是被清军刚刚占领,根基不稳,反清势力大有人在。我们大可跟清军玩抓迷藏,分而击之,等到王上收服大顺军余部,就是敌军覆灭之时。”
听到这,郭子仪终于放下心来。
贾诩接着说道,“我军绕开扬州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趁高杰、刘泽清等江北三镇投降清军之前,先以武力,将其压服,除去一隐患。”
“军师高见!”
郭子仪起身,遥遥一拜,彻底心悦诚服。
贾诩侧身让过,作为谋士,从建业出发时,贾诩已经在脑海中盘算着各种可能,扬州城沦陷,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故而贾诩才能在短时间内,拿出应对之策。
这便是顶级谋士跟一般谋士的不同之处了,时时谋事在前,并做好最坏的打算,从不临时抱佛脚。
计议已定,郭子仪也是雷厉风行。
当天夜里,大军就连夜拔营,继续北上,务必在清军反应过来之前,悄悄绕过扬州城,继续北上。
当然郭子仪也没忘记连夜修书一封,将前线战报详细报给欧阳朔。
…………
就在郭子仪部连夜北上之时,扬州陷落的消息也开始传播开来。
眼见清军势大,一时间南明上下人心浮动,江北四镇总兵心里开始打起小九九,钱谦益等文官也不再前往摄政王府递拜贴。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羞辱()
(ps:补一更,致歉。【。m】)
建业。
扬州陷落的消息就像一团巨大的阴云,笼罩在建业城上空。
随着消息一同传播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谣言,说什么“清军既然攻下扬州,马上就要杀到建业”,搞得人心惶惶,气氛紧张至极。
朝堂之上,已经有大臣隐晦提出,为了“百姓安危”可考虑投降之类的丧气话。欧阳朔这位刚上任的摄政王,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就连坐在龙椅上的弘光帝,也是惴惴不安。
望着堂下各怀心思的大臣,早就控制不了朝局的弘光帝眼睛转来转去,最终发现,他能仰仗的还就只有欧阳朔一人。
再怎么说,欧阳朔麾下也还有四万大军。
“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弘光帝问。
欧阳朔倒是镇定,出列说道:“陛下无需担心,敌军虽然攻下扬州城,不过是乘人之危,并未跟我军正面交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对对对,爱卿说的极是。”
弘光帝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这才想到二十万异人军团完好如惜,道:“既如此,还请爱卿速速将大军调回建业,以为驻防。”
其他大臣也跟着附和,没有重兵镇守,他们实在是不放心。
欧阳朔见了,无奈说道:“我军已有应对之策,还请陛下放心。至于建业安全,有四万异人军团会同刘良佐部坐镇,保管无忧。”
说着,欧阳朔轻轻扫了刘良佐一眼。
刘良佐似乎感知到欧阳朔的目光,脸皮微微抽搐了一下。
“对对对。”
弘光帝虽然不住点头,只是不敢反驳欧阳朔而已,想了一下,还是小心翼翼地说道:“为安全计,还望爱卿早日调兵回防。”
皇帝做到这份上,也是没滋没味了。
欧阳朔见此,终究不忍落弘光帝的面子,点头应下。只有到底如何布置,当然还是有前军自行安排。
他才不相信,凭郭子仪跟贾诩的组合,会破不了一个扬州城。
…………
散朝之后,欧阳朔打道回府。
朝堂上的波澜终究只是小麻烦,欧阳朔担心的是,刚联络上的大顺军余部跟大西张献忠,会因此而受挫。
为了笼络大顺军余部,欧阳朔甚至请李靖出马,亲自前往接洽。
“但愿他们能有点耐性。”
当天下午,郭子仪的密函就紧急送到欧阳朔手中。看罢,欧阳朔也不得不为贾诩的计谋拍案叫绝。
“这次带上贾诩,算是做对了。”
有了贾诩之策,欧阳朔心中大安,立即招来山海卫负责人,下令说道:“扬州沦陷,那些小丑必定会上蹿下跳,正是搜集证据的绝佳时机,不可放过。”
“明白!”
事实上,山海卫已经搜集到一部分证据,只是还有一些狡猾的老狐狸,因为藏的比较深,还没被山海卫挖出来。
“这一次,我们要一网打尽。”欧阳朔目露寒光。
随着山海卫的出击,本就不平静的建业城,势必将变得越发暗流涌动。
…………
战役第五天。
当郭子仪部突然绕过扬州城,出现在淮河上游时,可以想见清军的诧异与震惊。“他们什么时候潜过去的?”多铎很是疑惑。
为了躲避清军侦查,郭子仪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同样只是一上午。
郭子仪部在皇家舰队的配合下,只一上午就夺回被清军攻占的泗州,顺道还截获了清军准备运往扬州城的粮草,顺利实现贾诩预设的战略目标。
这下轮到清军难受了。
按多铎原来的计划,他是准备在扬州城跟敌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