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朔接着再回答了几个问题,整场签约仪式方才正式告一段落。发布会刚一结束,顽石城奉大夏王朝为宗主国的消息立即传遍整个中国区。
整个中国区,又是暗潮汹涌。
作为全球第一领地,大夏王朝的每一个动作都足以吸引大众的眼球,更何况是如此劲爆的消息,更是瞬间引爆整个论坛。
有好事者甚至断言:“中国区要变天了!”
于此同时,驻扎在镇安郡边境的豹韬军第四军团接到军令,即刻拔营,赶到山海城集结,传送至顽石城,履行大夏王朝在顽石城驻军的承诺。
而早在几天前,由蔡瑁统领的教导大队就已乘坐十艘楼船战舰,踏上了前往滨海湾的旅程,肩负着组建滨海舰队的重任。
顽石城也已展开浩浩荡荡的募兵行动,为组建滨海舰队做着准备。
所以的这一切,对邯郸城而言都是坏消息。
…………
直隶行省,邯郸城。
得知大夏王朝跟顽石城签订了宗主国协议,帝尘整个人都不好了。对一心想要拿下整个直隶行省的帝尘而言,无疑是个非常糟糕的消息。
曾经试图在享受宗主国待遇,可惜未能得偿所愿,哪里想到,竟让大夏王朝抢了先。
“我们前段时间对顽石城的压迫,看来有点弄巧成拙啊。”帝尘有些后悔,他没想到碔砆竟如此不争气,稍微施加点压力就扛不住了。
“真是个孬种!”帝尘气极。
帝尘这么做,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他是既想攻下顽石城,又担心手段太激烈引起大夏王朝的注意,故而才采取折中之法。
帝尘是希望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蚕食顽石城。哪里想到,这“青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还没怎么着呢,就义无反顾地跳到大夏王朝的碗里。
“到让老狐狸占了便宜。”帝尘肠子都悔青了。
一旁的绝代风华神情默然,事实上她早就提醒过帝尘,对顽石城,要么什么都别做,要做就一击致命,不给大夏王朝插手的机会。
可惜帝尘不听。
现在好了,顽石城彻底倒向大夏王朝,北方局势对邯郸城越发不利。
帝尘咬了咬牙,突然说道:“眼下既然到了这一步,我必须去跟爷爷说,那件事得加快进度了。否则的话,老狐狸真要骑在我们头顶拉屎。”
蛰伏的从未放弃过酝酿大招。
眼见大有不理会中国区“内政”之势,六大家族的老爷子们终于坐不住了,这段时间三天两头聚到一起碰头,密谋反击之道。
正如帝尘所言,再不搞出什么大计划,真要被大夏王朝慢慢肢解,蚕食干净。事关家族存亡,后果不是帝尘他们这些年轻人能承受的。
六大家族的老爷子们深知,大夏王朝一日强似一日,最近更频频在海外攻城略地,底蕴一日强似一日,在中国区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这样的对手着实难缠。
留给的时间是越来越少,容许他们犯错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倘若再想帝尘他们年轻一辈那样,每次的密谋都被欧阳朔轻松化解,那真的就再没有活路了。
眼下的,再经不起大的折腾。
正是如此,老爷子们高瞻远瞩,正以大智慧,大眼界,将妥协的艺术发挥到极致,正在酝酿一个庞大的计划——z计划。
只是该计划实在太过庞大,中间牵涉的利益又太过复杂,再加上是六方协商,每人诉求不一,互相之间还有嫌隙,就更不是一天两天能敲定的。
原本帝尘还有耐心,经此一事,是再也坐不住了。
绝代风华眼前一亮,她显然也是知道这件事的,好奇问道:“风家那边怎么解决,那可是个大麻烦。”
帝尘却是自信,道:“爷爷会有办法的。”帝尘对爷爷的手腕,有着足够的信
第八百九十章 淝水之战()
(ps:这章主要讲淝水之战背景故事,不喜欢或者了解这段历史的大爷们可以直接跳过。)
六月十六日,中国区各大媒体都在显眼位置,甚至是头版头条,详细报道了顽石城奉大夏王朝为宗主国的消息,将玩家的热议推向高…潮。
就在此时,一则系统公告突然传遍中国区。
“系统公告:中国区已经成功晋升三十座二级郡城,触发战役系统,第七场战役淝水之战将于三天后正式开启,敬请期待。友情提示:淝水之战为非强制性战役情景任务,只有晋升为二级郡城的领地才有资格报名参加。”
时至今日,中国区荒野存活下来的领地不超过五十座,最低一级都已经是一级郡城,二级郡城则是中坚。至于帝尘等人早已将爵位提升至一等侯爵,早早将各自领地晋升为三级郡城。
只是一等侯爵到公爵是一个大坎,别说是帝尘,就是凤囚凰的功勋值也不过四十余万,还不到公爵需求的一半。
中国区要诞生第二座都城,似乎还遥遥无期。
对淝水之战,欧阳朔的感官颇为复杂。前世中国区的发展远没有这一世迅猛,欧阳朔重生之前,淝水之战就是最后一场战役。
也就意味着对接下来的战役,欧阳朔再无法做到先知先觉。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三八三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一百一十二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族纷纷脱离前秦统治,分裂为后秦跟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要说清楚淝水之战,需要将其置于魏晋南北朝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从曹丕称帝到隋朝灭陈而统一中国,前后共三百六十九年。
该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割据,战争连绵不断,三百余年间经历了三十余个大小王朝的交替兴灭。
魏晋南北朝上承汉晋,下启隋唐,期间各朝国祚俱短,乱象丛生,也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玄学兴起、道教勃兴、佛教输入以及波斯、希腊文化羼入,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
该时期也是封建王朝体制蜕变革新的一个时期,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亚于先秦,隋唐体制多是在这段时期逐步发展和定型的,影响直至北宋。
公元二六五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结束三国鼎立,天下重归一统。
可惜这个大一统的王朝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灭吴之后,西晋贵族奢侈**,政风黑暗,世家权贵集团当道。
在此期间,更是有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其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太多,为西晋亡国和五胡乱华埋下伏笔。
公元二九九年,西晋因争夺皇位而引发八王之乱,历时七年,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惨剧,大量百姓与世族南渡。
五胡乱华从西晋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也称“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
这一时期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天下南北割裂,长期对峙。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淝水之战前秦皇帝苻坚,便是出身五胡中的氐族。
公元三五七年,东海王苻坚发动政变,废前秦皇帝苻生,登基即位,称“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实行大赦。
其后近三十年,一代雄主苻坚重用王猛等人,富国强兵,先后扫灭前燕、前凉以及代,终于一统北方,跟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格局。
苻坚是一位优秀的君主,晋朝的任何一个皇帝都远远不能和苻坚相比。
在灭掉前燕、前凉以及代三国期间,对于那些被俘虏的帝王将相,苻坚从不诛杀,都给了很高的待遇。
这也许是出自苻坚宽厚的性格,但更可能是基于政策考虑。
因为氐族在北方各族是个小不点民族,如何控制住其他各族,这是个很大的难题。面对这个形势,苻坚不愿诛杀外族首领而激起动荡,宁愿用些手腕控制住他们,甚至还赋予那些首领相当的兵权。
其中就包括慕容垂、姚苌等人。
讽刺的是,淝水之战前秦战败之后,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复国称王,慕容宗族的子弟跃马披甲,遍地狼烟;姚苌也重新崛起,最终杀死苻坚。
公元三七五年,王猛去世,临死前对苻坚说:“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的叮嘱是有道理的。
在接连灭掉前燕、前凉以及代三国之后,前秦一下子得到数目庞大的战利品,要消化这个成果却是很不容易。
种族之间的同化、融合,都需要时间。
小小的氐族征服中国北方,就像一条蛇吞下了一头大象。按理说,这条蛇当务之急是努力分泌胃酸,消化这头大象。在没消化干净的时候,再跑去吞一头犀牛,明显不是好主意。
王猛就为这条蛇的消化能力担心,故而才有前面的叮嘱之语。
奈何苻坚的崛起是一个不断成功的历史,这使苻坚有了强烈的自信心,他不相信自己的好运会终止。
苻坚高兴地认为:“再吞下一个犀牛也没啥问题。”
天下一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苻坚抗拒不了这种诱惑。因此在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公元三七八年,前秦加紧了对东晋的攻势。
当年,前秦动用十七万军队分成四路进攻东晋,襄阳城苦守一年之后沦陷,东晋雍州刺史朱序被俘。
按照苻坚重用俘虏的惯例,朱序被吸收成了前秦官员。
这个朱序却没有死心归顺,反而充当了一个高级间谍的脚色,在后来的淝水之战中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决定倾全国之力,征服东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
第八百九十一章 草木皆兵与风声鹤唳()
(ps:这章讲述淝水之战经过,不喜欢或了解的大爷们可以直接跳过。)
淝水之战,苻坚为何那么着急,不等征调的大军集中到一地,然后统一出发,对东晋发动雷霆一击,一战而胜?
不是苻坚不想这么做,而是根本办不到。
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把百万大军集中在一地是什么概念?!
如果走在一条大路上,即便这条大路十分宽阔,能容纳二十人并排行走,队列又排的密密实实,整个队伍也要拖出五十公里以上。
这是无法操控的可怕状态。
而且百万大军一起行进,补给也根本不可能供应上。
唯一的办法就是分兵而进,苻坚设想的战术是,将百万大军分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倒下了,第二个梯队接着上,用人海战术都能将东晋军队堆死。
苻坚曾说过:“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证明,第二梯队还没机会上,战争就彻底结束了。
…………
相比前秦的隐患重重,淝水之战前东晋,又是另一番光景。
苻坚将要大举南下的消息传到建康,东晋朝廷大惊失色。
当时东晋的主要军事力量分成两大块,一个是驻守荆州的桓冲军,一个是驻守淮南的北府军,由谢石和谢玄统领。
从苻坚的进攻方向来看,北府军将负担起主要战斗任务。
谢玄非常焦急,向彼时东晋的一号人物谢安请示命令,谢安不过是个斯文宰相,哪里有什么好主意,只能含糊其词地说:“朝廷已另有安排。”
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安排,谢玄只能依靠自己。
荆州的桓冲也非常焦虑,派了三千精兵前来护卫建康,结果谢安对派来的将士说:“这儿已经安排好了,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面的防守吧!”
桓冲听了以后,私下叹气说:“我们完蛋了!”
朝廷官员眼看要集体当俘虏,急不可耐,都去找谢安拿主意。谢安没办法面对这些人,干脆一走了之,跑出去游山玩水,白天不在建康露面。
有人吹嘘谢安,说他“高卧东山四十年,一堂丝竹败苻坚”,弹弹琴就把苻坚打败了。其实这完全是文人的大言炎炎,跟事实相去何啻万里。
谢安内心深处也许已经听天由命了,好在他即便做了俘虏也不会有性命之虞,苻坚优待俘虏是个传统,出征之前就已经放出风去,说灭亡东晋之后,会给谢安一个侍中干干。
在长安城,苻坚还给谢安提前盖了座宅子。
谢安只会装深沉,提供不了什么帮助,谢石、谢玄就只能集结自己手上所有可动用的兵力,前往和苻坚的大军决战。
十月,苻融的前锋部队二十五万人度过淮河,攻占了寿阳城,又把一支晋朝军队围困于硖石。苻融计划全歼被围晋军,就又派出一个五万人的军团驻扎在东边的洛涧,以阻止东晋援军。
当时苻坚主力部队还在陆续开拔中,苻坚本人带着一部分军队屯于项城。
被围晋军向谢玄写信求援,不想这封信被苻融截获,苻融欣喜地认为晋军末日已至,马上向苻坚发去告捷的消息。
苻坚听了龙颜大悦,当即带领八千骑兵赶往寿阳,和苻融会合,剩下的主力部队仍慢吞吞地行进在路上。
谢玄等北府军主力部队七万人进至洛涧,打算救援被困晋军。
奈何五万秦军隔在他们之间,北府军没有选择,只有发起进攻。谢玄手下的一个将领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夜袭秦军,秦军没有准备,发生大崩溃。
就象所有的战场崩溃一样,士兵无法判断敌军多寡,更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只是一味地逃亡,惊慌失措的士卒争着奔向淮水。
前秦将领没办法阻止这种崩溃,要么被杀,要么被俘,结果一万五千名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