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部,现在是文教区。黄帝祠、妈祖庙、城隍庙、招贤馆、私塾以及廉州学院,都集中在该区。因为核心区将不再允许百姓居住,因此妈祖庙和城隍庙,这两座需要时刻享受百姓香火的庙宇,将从核心区迁到北区。
同样的,私塾也将从核心区迁出。至于招贤馆和廉州学院,则迁到核心区的北半区。也就是说,南半区右部,仅保留黄帝祠一座建筑。黄帝祠,将是未来的宗庙,只允许领主祭祀。
核心区的北半区,以中轴线为界,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部,将是学院区,之前的招贤馆和廉州学院,就坐落于此。未来,领地的其他学院,也将建在该区域。至于原本位于北半区左部的高级市场,将迁至广场西侧,与传送阵一东一西,两两相对。
北半区的右部,现在是军事区。按照规划,右部将仅保留军务署和军营两座建筑。至于甲坊司作坊、弓弩司作坊、武器作坊以及炼金作坊,将全部从核心区迁出,迁到东区安置。
随着军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军事区已经容不下这些作坊。因此,将四大作坊安置在东区,是非常合适的。
至于西区,则是规划中的官邸区。各级官员及其亲属,都将在官邸区安置。官邸区紧挨着核心区中的官署区,方便官员应卯和放衙,也就是现在俗称的上下班。未来的官邸区,不可避免地将演变为权贵区。
最后,就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北区。北区以中轴线为界,划分为东西两片区,每个片区,都相当于一个山海镇的面积。原本位于核心区中轴线上的商业街,将整体搬迁至北区中轴线上,规模足足扩大了一倍。
西半片区,就是居民区。除此之外,城隍庙、妈祖庙以及私塾三座建筑,也将搬到居民区。考虑到西片区将是案发重灾区,治安司和提刑司合署办公的院子,也将迁到居民区,就近维护领地治安。
未来的居民区,不可避免地将演变为中产阶级甚至是富人聚集区。因为居住在此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作坊主或者各大商铺的掌柜。他们是最早一批的居民,与领地共同发展,积累的个人财富越来越多。后来者,很难再超越他们。
东半片区,就是商业区。各大手工作坊,将全部搬迁至此。按照就近管理的原则,四海钱庄、商业司以及税务司,都将搬迁至此。相比现在的商业区,规划中的商业区,面积足足扩大了四倍,足够各大作坊扩大经营规模。
看完建设司的县城规划,欧阳朔不禁拍案叫绝。郝建成这位年轻人,不仅完全领会了他的意图,而且做的更加大胆,更为彻底。
按照这份县城规划,领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用再重新调整规划。只要按照现有规划,一点一点地填充到相应的区域就行。
就在欧阳朔为建设司的规划叫绝的时候,书记官柏南浦走了进来,说道:“大人,徐司长在门外求见。”
欧阳朔一怔,连忙说道:“请他进来。”
“喏!”
徐叔达是很少走进欧阳朔办公室的。这位文教司长,正印进士,将廉州学院治理的井井有序。因此,欧阳朔很少干预文教司的工作。
“大人!”徐叔达进来之后,向欧阳朔躬身行礼。
欧阳朔笑着点点头,用手示意,“叔达,坐!”
“大人,属下有一个请求,还请大人批准。”徐叔达开门见山。
“请讲!”
“属下请求,将议事厅的椅子撤去。”徐叔达说的很郑重,显然这件事,对他而言,非常的重要。
欧阳朔又是一怔,这倒是稀奇,不动声色地问:“为何?”
“随着领地等级以及大人您爵位的提升,必须时刻维护领主的威严。如果再像之前那样,大家都坐在椅子上议事,不分尊卑,有违礼制,与礼法不合。”
欧阳朔眉头一皱,“叔达,你的意思,是让大家都站着?”
徐叔达摇头,说:“如果大人您体衅属臣,不愿让臣子站着受累,那么可以效仿古制,在议事厅布置矮案几,大家席地而坐。”
欧阳朔这才释然。
礼,在古代社会,占据重要地位。六部当中,礼部占其一,由此可见一斑。它是儒家“德治”的基础,也是封建统治者统治的基础。
儒家极端重视礼在规范人们行为上的作用,并提出“礼治”的口号。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目的。反之,弃礼而不用,便“礼不行则上下昏”。
为了不轻易打破这种局面,儒家提倡一种“各安其分”的行为准则:对统治者,礼要求君王效法远古,像尧舜禹那样去治理国家和处理家事,大到德治天下,小到进膳更衣,都有一套既定的程序;对于普通百姓,各种礼数更是数不甚数:冠礼、昏礼、宾礼、葬礼等等,每样都要严格依礼而行。而儒家就是通过这样一套全方位的社会规范体系来实现其教化的。
作为玩家领地,当然不可能完全照搬这一套礼仪体系。不说别的,就拿映柚来讲,如果按照儒家那一套行事,那么根本就不容许她走到台前。
山海县的体系,是欧阳朔一手设计的,很多地方,都借鉴了现代知识体系,与封建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就更不可能照搬儒家的那一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礼,确实可以在维护领主统治,维持领地稳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如何去除儒家礼治的糟粕,取其精华。
山海县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引导领地各阶层的行为礼仪。
这个时候,文教司,或者说是徐叔达,能够主动站出来,纠正不合礼制的地方。更为关键的是,能够根据欧阳朔的价值观念,进行灵活调整,无疑让欧阳朔非常欣慰。
欧阳朔笑着看向徐叔达,说:“叔达,你的提议很好,我批准了。议事厅的布置,就交给文教司负责,我会吩咐物资储备署配合你们的。”
“喏!”徐叔达欣然,能够遇到一位善于纳谏的主公,无疑是幸运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内政署()
下午,沈追走进领主办公室。
直到坐下,沈追都不清楚,大人将他叫来,是何用意。
欧阳朔上次和田文镜的谈话,自然是十分保密的,除了当事人,再没有第三人知晓。田文镜也不是多嘴之人,在大人没有解开谜底之前,是不会主动跟沈追提及此事的。
欧阳朔笑着将一杯热茶推到沈追茶几跟前,说道:“不用紧张,是好事。”说起来,虽然沈追是被欧阳朔提拔上来的,但是两人正儿八经的谈话,还真是头一次,怪不得沈追会紧张。
沈追脸色一缓,不安稍解。
“你在盐田司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很不错。现在,有更重要的担子要交给你,你可愿意离开盐田司?”欧阳朔不吝对沈追的赞赏。
沈追心中一颤,他现在已经是司长,更重要的担子会是什么,都不敢再细想下去,机械地说道:“但凭大人吩咐。”
欧阳朔点点头,还算有定力,“如果让你接掌物资储备署,你可有信心?”
即使以沈追平时的沉稳,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有些把持不住。
能够被田文镜看重,沈追自有其过人之处,虽然大人的这个消息,太过震撼,但是沈追还是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况,字斟句酌地说道:“老实说,这个问题,属下是想都不敢想。相比四位署长,无论是能力、经验或者资历,属下都相去甚远,实不敢有此奢望。”
“你不敢?”欧阳朔神情莫名。
沈追咬咬牙,知道自己如果再次拒绝,那么就真的很有可能,与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擦肩而过。虽然诱惑巨大,但是沈追的理智尚存。
想想吧,山海县的四位署长,哪一个是简单人物。
范署长和田署长就不用说,历史名人,真正的大佬级人物。担任署长,都已经是屈才,自然无所谓胜任不胜任。
崔署长,领主大人的义妹,商人世家之女,拥有丰富的经商经验,山海村资历最老的一名主官,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是上上之选。
葛署长,四位署长当中,资历最浅的一位。即使这样,能够领带一个大型难民营,屹立荒野,能力毋庸置疑。更不用说,流落荒野之前,还有着丰富的军队任职经历。就算是这样,最近也有不利于葛署长的流言传出,说如果不是有大人在背后无条件的支持,葛署长都要镇不住下面的营正。
每一位署长,都是领地巨擘,岂是常人可以觊觎的。
沈追自知,自己既不是科班出身,来山海村之前,不过上过几年私塾,学过几个大字。正儿八经的进修,还是在廉州学院完成的。领地当中,不说童生和秀才,仅举人和进士,就不下五人。
至于资历,自己在十几位司长中,也属于后进之辈。就是在物资储备署的三位司长当中,自己的资历也是最浅的。
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是自己的一点钻研精神和谦虚好学。可是,这样的品质,并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毕竟官场之中,注重的从来都是结果。
所以说,沈追是实在没有信心,更没有底气,接过物资储备署长的重担。
沈追一咬牙,一狠心,沉声说道:“是的,大人,属下不敢。”
不曾想,欧阳朔不仅不生气,反倒是欣慰地笑出声,“不错,真的不错。”
沈追一头的雾水,疑惑地说道:“大人?”
欧阳朔神情一正,说道:“知道为什么夸你吗?”
“还请大人解惑!”沈追神情郑重,执以学生礼。
欧阳朔坦然受过,说:“将你提拔到署长位置上,本就是一步险棋,你的顾虑,也正是我的顾虑。如果你头脑发热,贸贸然应承下来,那么我就真得好好考量,将你摆在这般重要的位置上,是否真的合适。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还能够抵挡住诱惑,就值得栽培。早前在军中,我就明确表过态,唯才是举,不以资历论英雄。在官场,这个原则同样适用。”
“不可否认,将你提拔到署长位置上,时机上还有些不够成熟。但是没办法,现在田署长有更加重要的担子。物资储备署,必须要推举出一位继任者。经田署长举荐,他认为你是最适合的,我也是认同田署长的判断。在本月二十五号的政务会议上,就将宣布对你们的任命。在正式任命之前,我还是不放心,想跟你好好交交心,顺便,也是对你的一次考验。”
“结果证明,田署长的眼光是正确的,孺子可教也。你不要有顾虑,有压力是好事,要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不要孬,给我好好干,向世人证明,我们山海县,是有能力,独立培养出署长来的。不要怕犯错,放开手脚,真要出了什么事,我给你扛着。我,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欧阳朔的一番话,彻彻底底地说进沈追的心坎里。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只要大人一声令下,他也敢毫不犹豫地往下跳。
沈追起身,单漆跪地,朝欧阳朔郑重一拜。
沈追的双眼,饱含热泪,动情地说道:“请大人放心,定不负大人所托。”他已经决定,顶住一切压力,好好地干好这个署长。
欧阳朔起身,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大老爷们,哭个什么劲。把眼泪给我憋回去,给我好好干,干出个样子来。”
沈追强忍泪水,大声说道:“喏!”
……
五月二十五日,山海县议事厅。
山海县五月份政务会议准时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了四位署长及其下属的各司司长,还有北海镇、泅水镇以及友谊镇三座附属领地的主官。
议事厅在文教司的布置下,彻底变了样。
议事厅上首,起了一步台阶,将大厅分割成高低错落的两片区域。高起的区域,地面铺着红色地毯。地毯上摆放着一张檀木案几,案几只有半米高,中间平,两头翘起。案几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
案几后面,摆放着一张靠椅。椅子的靠背成圆弧型,左右延伸的部位,就是扶手,非常的简约。椅子后方,立着可折叠山水屏风。
议事厅下方,左右两侧,分别摆放着三张矮案几,成竖向摆放。案几上面,预备着茶水和时令水果。案几后面,同样铺着地毯,只是没有靠椅。
四位署长,分列两侧,跪坐在案几后面。署长身后,则跪坐着下属各司司长。最后的两个案几,暂时空着。左侧的案几后方,坐着三位附属领地主官。右侧的案几后方,则是坐着审计司、治安司以及提刑司三位司长。
欧阳朔坐在上首,身体端直,环视下方,说道:“在正式议政之前,我先宣布一下有关机构调整以及人事任免事项。”
下方的各司署主官,都是一脸的淡定。他们早有预料,领地升级之后,大人一定会放大招,机构调整,不过是题中应有之意。
“我决定,设立内政署,负责领地治安、司法、刑狱、审计以及人口管理,独立运作的治安司、提刑司以及审计司全部纳入内政署管辖。除此之外,行政署下设的户籍司,划归内政署管辖。”
欧阳朔投下的重磅炸弹,再次超乎大家的预料。内政署管辖的都是要害部门,可以预见,其地位,完全可以和行政署相媲美。尤其是户籍司从行政署划到内政署,一加一减,两个署,都是下设四个司,称得上是旗鼓相当。
内政署的设立,欧阳朔参照的是现代社会内政部的职能,再结合山海县的实际,糅合而成。内政署的职责,主要与领地安全事务相关。
唯一的例外,就是审计司。
如何充分发挥审计司的职能,一直是欧阳朔考量的问题。
如果将审计司直接升格为署,未免有些单薄,显得分量不足。如果放任审计司一直独立运作,在行政级别上,又低了财政署一等,缺乏权威性,不利于开展工作。欧阳朔再三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