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妥协一些,就代表着,原来的条件不是不可以谈,甚至可以取消一部分的条款。
当然,最后一句把锡兰的战场搞定,说白了就是帮锡兰取得东南半岛上的和平换句话说呢,就是日本要求的朝向半岛,我们不管了!
听到了他的建议,几个海军将领沉默不语,他们一起看向了为首的那个挂着元帅肩章的男人,等着对方开口说话。
“既然……诸位都无法预言胜利……那我就把这个结论,递交给国王陛下吧!”海军元帅听到了自己手下的分析,缓缓开口这样说道。
并不是他优柔寡断,实际上他从拿到了这份电之后,就知道这一次的远征恐怕没有那么顺利了。
虽然摧毁了吉大港,打垮了大明帝国的南洋舰队。可要搭上整个舰队,跟大明帝国决一死战,这绝对不是英国愿意看到的事情。
威逼不行,那就只能利诱了。妥协让出部分利益,把结局控制在大英帝国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这就足够了。
看了看自己的手下,这名海军元帅站起身来,走向了会议室房门的位置:“剩下的事情,就靠外交部去操作了,回去都仔细分析分析,看看怎么样应对空中威胁吧……”
房门就那样被关上,留下了会议室里的众人,面面相觑。
。
522北上的舰队()
♂
当青城山号战列舰被击沉之后,联军舰队彻底歼灭了大明帝国的南洋舰队。14艘战列舰全军覆没,大明帝国海军输也输了个干净。
不过,他们在自己全军覆没之前,击沉了两艘英国战列舰,和六艘锡兰战列舰,还击伤了另外的三艘战列舰,差不多消灭了半个联军舰队。
楚与之战死,他麾下的14名舰长全部战死,联军舰队损失虽小,却也领教了大明帝国舰队的战斗力。
在击沉了青城山战列舰之后,巴勒克?勒姆上将长出了一口气,发现自己手心里已经满是汗水了。
他的舰队在不断攻击大明帝国战舰的时候,也在忍受着对方的反击,以及天上飞机的骚扰。
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大明帝国的飞机出现了三次,除了击沉了科林伍德号之外,还重伤了另外一艘锡兰战列舰。
甘宁号、张飞号、霍去病号三艘战列舰被重伤,秦琼号、杨业号、卫青号、黑山号、李广号以及韩信号被击沉。锡兰的损失也非常惨重。
留下了呃李靖号还有李绩号,还有赵云号和岳飞号四艘战列舰继续炮击吕宋,掩护登陆部队作战之后,巴勒克?勒姆上将就带着自己的舰队返航了。
先期返航的,还有一艘临阵脱逃的关羽号战列舰,这样计算下来,一场海战之后,锡兰原本强大的海军战列舰舰队,也只剩下4艘勉强可用罢了。
另一个数字就显得有意思多了,大明帝国的战列舰在自己沉没之前,还击沉了锡兰22艘补给舰和运兵船,差不多把4000名登陆士兵送进了海底。
同时被击沉的,还有弹药以及其他武器装备。包括坦克还有汽车,以及大量的步兵火炮,都被楚与之的奇兵给送进了海底。
这一刻,楚与之的安排显示出了威力,锡兰登陆部队后继乏力,登陆吕宋的战斗陷入了僵局。
在撤退也不是,进攻也无力的状态下,锡兰的主力部队被成百上千的消耗,现如今缪晟晔寄予厚望的吕宋岛反击战,已经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运输船损失的数据也表明了,大明帝国的攻击重点,并没有集中在敌人的战列舰上,这也就让锡兰的损失尤为惨重。
锡兰的惨重损失让这场海战的胜利变得不再那么耀眼,甚至登陆受挫,差点被大明帝国的步兵赶下还。
找回了场子的联军舰队,像模像样的又开始炮击起了大明帝国的吕宋岛守军阵地,不过这一次它们显得小心翼翼的多。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忌惮大明帝国飞机的原因,巴勒克?勒姆上将不仅仅没有让航速较快的三艘新式战列舰靠近,还赶走了负了轻伤的圣文森特号还有锡兰的两艘负伤战列舰。
当然,移交了战场指挥权之后,巴勒克?勒姆上将就命令壮丽号战列舰护送圣文森特号战列舰返航,回到锡兰船厂维修。
汇合正在维修的巨人号,在锡兰的港口内等待。而他自己,则换乘到了利物浦号战列舰上。
他还有另外一个任务,也就是逼迫大明帝国求和的威慑任务。这个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趁着大明帝国的海军衰弱的空挡,炮击大明帝国沿海。
虽然忌惮大明帝国的飞机,可对自己的舰队,巴勒克?勒姆上将还是很有信心的。他觉得自己的舰队航速很快,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就可以脱离战斗离开战区。
巴勒克?勒姆上将的计划很简单,他决定要炮击广州,然后佯装南撤,在外海转向北上,偷袭上海造成巨大的破坏。
紧接着他就可以带着舰队一路向西,撤退到日本海军的范围之内,在日本拿到补充之后,再东进试一试炮击天津的可行性。
当然。在北部,他很可能会遇到张如德指挥的北海水师舰队,可他自信自己的舰队,不会惧怕那些已经过时的战列舰。
大明帝国的飞机虽然厉害,可也不能都部署在沿海来防守他的舰队吧?即便遇到了大明帝国的飞机,巴勒克?勒姆认为他的舰队也可以从容的逃开。
在北上之前,巴勒克?勒姆做出了充足的准备——他找锡兰登陆部队借走了三十挺机枪,还有一些步枪,来做新式战列舰的防空武器。
有了这些武器,至少他的战舰就不会只能被动挨打了。但是这种临时性质的武器效果怎么样,那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就在巴勒克?勒姆上将带着三艘新式战列舰北上的时候,他接到了来自本土国王陛下的电报。
看着手里电报的内容,巴勒克?勒姆上将觉得自己看错了单词。电文里的命令很矛盾,让他有些摸不清头脑。
一方面,电文里让他继续执行北上袭击大明帝国沿海的任务,坚持以打促和的计划不变。
另一方面,国王陛下却在电文里要求他,尽可能的缩短炮击时间,保存舰队的同时,减少对大明帝国沿海城市的损害。
“这是国内的那群大人们,不想打了啊……”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巴勒克?勒姆上将终于领会了电文里的精神。
英国本土的官老爷们,是希望他展示出海军大舰巨炮的威力,却又不想彻底惹恼大明帝国,让战争无休止的继续下去。
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大明帝国意识到再打下去没有好处,又不能真的惹恼大明帝国,让对方抵触和谈。
“不管怎么样,先炮击广州吧……大不了打完广州,我就南下撤退!”巴勒克?勒姆把电文揉搓成一团,咬着牙嘀咕道。
他知道,如果任务取消,他带着损失如此巨大的舰队回国,他这个远征舰队司令八成是要受到清算的。
即便不被踢出海军,估计也要被束之高阁了。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带领舰队征战了,他应该珍惜这一次的机会。
“让舰队提速,航速20节!方向正北!”丢开了电文,巴勒克?勒姆上将发布了他的新命令。
523朝堂闹剧()
♂
“开什么玩笑?这就沉不住气了?”德国特使把手里的电文丢给了一旁的汉纳森大使,然后苦涩的嘀咕了这么一句。
他刚刚想要静观其变,等待着南海争夺战分出一个胜负来之后,英国方面就来了一封电报,催促其尽快促成和谈的要求。
“看来,哪怕是在海面上,前线打的也不太顺利啊……”汉纳森也很郁闷,开口这样说了一句。
何止是不太顺利,这么看来,英国人甚至都没有赢下海战,才会如此急切的希望可以与大明帝国媾和。
只是,战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德国特使还有汉纳森等人,依靠想象力,猜是猜不到的。
猜不到归猜不到,可德国特使现在是真的不知道,该要如何去面对咄咄逼人的大明帝国礼部官员们,还有那个难缠的孙方书大人了。
这一次他要放下架子,去找对方,然后尽可能的用一个中立者的姿态,让大明帝国允许英国特使进入边境进行和谈。
英国海军的战列舰究竟还能不能炮击大明帝国沿海,这个德国特使是不知道,具体双方的损失,也不可能这个时间就传到他的手里。
现在他能做的事情,就只有尽快让两个国家的谈判专家们,聚到一起为结束这场战争而唇枪舌剑了。
“备车……我要到紫禁城,面见礼部书孙方!”特使大人最终咬了咬牙,还是决定放弃了自己的矜持。
对于一名合格的外交官来说,最不值钱的,就是自己的脸面了。那张面皮说来价值连城,代表着一个国家,可不值钱的时候,就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分别。
权衡了再三之后,这名德国特使先生,站起身来,准备要改变自己等待孙方上门的被动策略,采用更加主动的模式了。
他已经败了,在比拼耐心和后劲的环节中,被大明帝国的孙方彻底的击败了。因为就在几分钟前,大明帝国的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孙方已经知道了。
可是孙方作为大明帝国的吏部书,硬是顶住了压力,一个人都没有派,就是坚持着不先联络德国特使。
孙方知道,即便是大明帝国的前线部队,打出了一个好的形势,让他可以击败德国特使,也不代表他胜利了。
因为这只是让前来施压的中立国德国还有奥匈帝国等使节低头,真正的谈判正主,也就是英国特使还有锡兰特使,现在还在路上呢。
这已经是一种很快的说法了,如果不是急着要与大明帝国结束战争,英国特使估计现在还在国内待命呢。
现在,因为大明帝国的前线部队打的太好,所以本来营应该还远在英国本土的英国特使,现在已经在路上了。
“我陪你去吧。”站在一旁的汉纳森大使,赶紧跟了上去,与特使先生挤上了一辆马车,颠簸着驶向了代明帝国权力的巅峰——紫禁城。
在紫禁城内,一群急着赶来的官员,正在劝说皇帝朱牧。地上已经跪了好几个人,头都不抬等着皇帝陛下的说法。
跪在地上的官员,是要求皇帝陛下尽快下旨,命令礼部书孙方尽快与英国媾和的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代表着海上贸易以及沿海豪商利益的,朱牧心中一清二楚。
英国舰队可能的北上,还有大明帝国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触动了这些人最脆弱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大明帝国的航运会被彻底切断,大明帝国南方的物资运往北方的成本会成倍的提高,大明帝国南北两支舰队形成的藩篱,被敌人打破了!
“陛下!我们应该立刻让孙方与英国谈判,暂停攻击,寻求途径,体面的结束战争啊!陛下!”一名老臣在那里哭的稀里哗啦,不知道的会以为他的儿子死了。
朱牧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的看着下面跪在地上的大臣,脸上没有挂着任何表情。
王剑锋低着头,看了看靠在他边上的内阁次辅马斯元,这位老臣本来就是王剑锋一系,此时此刻站在那里,如同老僧入定一般,似乎早就站着睡着了过去。
再往另一边看,比猴子还要精明的张淮还有白飞,两个人同样是没有半点要动弹位置的意思,仿佛被歼灭的舰队,根本与他们无关一样。
看到眼前这个模样,王剑锋真的很为那些跪在地上的大臣们感到悲哀,内阁一个人都不出头,六部主官还有副手也一个都没有站出来,这哭的有什么意思?
代表新势力的几个人,刚刚被提拔起来的沈延,同样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不在这一次朝会上说一句话了。
战争打到这个地步,谁都知道,新势力借着皇帝陛下崛起的目的已经达到,捞取收复地区好处的利好也已经到手,是战是和,都已经不是他们在意的事情了。
现在他们关心的,是皇帝陛下会不会继续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下一场战争,还有什么时候借钱,继续扩大下一次战争规模。
新崛起的资本势力闭口不提是战是和,代表旧官僚势力的内阁也闭紧嘴巴装死,剩下的就都是跳梁小丑了。
朱牧也懒得理会,任由他们在那里哭丧。孙方站在那里甚至都没看皇帝陛下一眼。弹劾他的大臣里,一个有分量的人都没有,实在让他提不起战意。
“如果只是议和这么一件事,朕已经命孙方权衡利弊,与各国使节周旋了。”好半天,看着下面的人哭够了,朱牧才终于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跪在地上的人一听,又要嚎啕大哭,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哭的力气。朱牧站起身来,拂袖而走:“愿意跪着,就都在这里跪着,朕还有事,就不奉陪了。”
下面的人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等到龙椅空了,好半晌大家才回过味儿来,从地上爬起来,去追早就已经离开的内阁大臣们,还有六部书们了。
“首辅……等等!首辅!”“沈大人,留步……”“哎!别走那么快啊!马大人,马大人!”
524损招()
♂
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这是大明帝国从开国皇帝时候就立下的规矩,也是最高的外交纲领。
这四不,在绵延数百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被打破过,天启皇帝辉煌之后,大明帝国陷入四面楚歌的时候,都没有签订过任何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
即便是在当年,锡兰背叛祖地,在海外反了朝廷,即便是日本叛乱,勾结辽东为祸一方的时代,大明帝国都没有承认过任何一个吃亏的条约。
只不过,进攻受阻最终承认攻击地区拥有实际地位的条约,大明帝国可是签了好几次了。
比如说,在战败给英国之后,承认英国,以及英国联合的欧罗巴诸国,拥有与大明帝国对等之外交权力。
再比如说,承认半独立状态下的奥斯曼地区,与莫斯科公国以及非洲为英国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