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大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不太正确,但是这完全可以由今天人们选购的汽车排量,来对比分析一下两者之间的技术关系。2。0升排量的汽车,动力性能上就要略逊于3。0升排量的汽车,同时在几乎相等的负重情况下,也更省油。

    当然,这种省油的前提,是在单位重量没有超越一定数值的情况下,才成立的,我们这里也不必深究这方面的数据。总之航空发动机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可以选择更大油耗更大排量的发动机,而地面上的设备却不可以。

    其实道理很简单,飞机往往有两三个小时的航程,就能到达1000公里之外的地方了,可如果只给坦克两三个小时的行驶时间,它的活动半径可能只有短短的100公里——这显然是所有坦克指挥官们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另一方面,天空上发动机的进气是相当纯净而且始终如一的。即便是沙漠等极端环境,天空中的空气也要比地面附近的更优质一些,所以飞机发动机可以设计的更精密,坦克发动机却要顾及到故障率等问题,采用更加保守一些的设计方案。

    而且,对于坦克来说,超出实际需要的发动机就意味着要烧掉更多的燃油,携带更多的油料就要增加更多的车体体积,增加了更多的体积也就往往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装甲重量,解决这些就要上更大更沉重的减震器和更宽的履带……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终得到的不过是一个超重型坦克,并非是一辆跑的更快的坦克,这和采用强劲发动机的最初追求是相悖的。

    所以,在大明帝国实际拥有了一款1000马力发动机的现在,设计2号坦克底盘的张世扬根本不愿意更换最初为2号坦克准备的TH型发动机和配套的变速器。

    更何况在目前的条件下,TH型发动机在2号坦克底盘上表现的非常不错,至少在很多方面满足了军方的各种需求。事实上现阶段的军方需求也是非常模糊非常不明确的,没有人知道坦克会在未来发展成什么模样。

    不过,大明帝国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丰富的坦克作战经验,也拥有着新军这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军队体系,所以大明帝国的坦克研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至少在设计经验上,拥有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比如说,张世扬和他的研发团队,几乎在2号坦克的底盘诞生之后,他们就拿出了很多相应的坦克或者说支援车辆的设计。

    2号突击炮是在2号坦克底盘的基础上,直接粗暴的扣上了一个更大的固定战斗室,加上一门75毫米口径的长身管火炮——和1号突击炮的设计方案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换装了一门更大威力的火炮而已。

    同样的,2号坦克的支援型火炮设计方案也在几天内就被拿了出来,这方案也是同样的潦草和简单粗暴:工程师们直接把1号100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的设计方案扩大,安装上了一门150毫米口径的大炮,就算是完成了相应的设计。

    这两种武器比起2号坦克来,在设计上根本没有任何难度,它们比2号坦克还要更早一些问世,等到2号坦克的底盘开始量产,就直接生产成了2号突击炮直接交付给了大明帝国的军队。

    当然,这一切已经都是后话了,现在张世扬正在努力的将2号坦克的总体设计完成——包括那个技术含量颇高的炮塔,还有那门让他很是纠结的50毫米长身管火炮,以及相应的穿甲型弹药。

    这些设计都是按照军方要求,准备对抗莫须有的所谓“敌对国家坦克装备”研发的武器。它们的首要目的就是在面对敌军坦克的时候,负责摧毁这些武器,保证自己方坦克和其他车辆以及人员的安全。

    基于同样的理由,大明帝国的2号坦克车体,在经过了更改和加强之后,最终选用了50毫米厚度的正前方装甲,为的也是在未来的战斗中,给对方装备了反坦克武器的军队一个“惊喜”!

    可以说,张世扬在设计的2号坦克,就是专门针对未来敌军坦克的一种“坦克杀手”。它是以对方坦克作为假想敌的武器,也是1号坦克的扩大和终极强化版。

    之所以强化,是因为即便在辽东战场的后期,落后的金国和日本陆军部队也找到了很多反坦克武器,对大明帝国的1号坦克和1号突击炮产生了相当大的威胁。显然这些廉价的反坦克武器,会在今后大规模的装备部队,成为各国对抗坦克的中间力量。

    首先就是很多50毫米和75毫米口径的火炮,这些原本的轻型步兵炮,对抗1号坦克的时候,在口径上拥有很大的优势,这些并不专业的火炮可以在较远距离上开火,对1号坦克形成压制。

    虽然弹道性能不好,虽然还暂时没有直瞄的瞄准镜,可这些火炮在威力上来说,对1号坦克和其他1号坦克的延伸车型,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而研发瞄准器和更合适的炮架,显然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只需要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各国就都会诞生出一大批专用的反坦克战防炮,这些火炮有可能采用更小的口径,采用更大初速度的火炮,增加穿透力来达到反坦克目的。这也是大明帝国在研制50毫米口径的专用高速炮的时候,自我推测的结果。

    很快,50毫米左右的专用反坦克炮,75毫米口径的甚至100毫米口径的火炮,都会出现在各**队的序列中,大明帝国的坦克要想取得在辽东战场上那样压倒性的胜利,会需要付出更加惨烈的代价。

    “搞不好,我们的这种2号坦克,还没问世,就已经被各国的反坦克武器,搞得过时了。”看着50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在试射弹药,击穿了远距离上30毫米厚度的均质钢板的张世扬,开口对身边一脸忧虑的陈昭明说道。

    陈昭明也看到了这一次的实验结果,虽然2号坦克底盘的正前方,采用的是50毫米厚度的均质钢板,防护能力要比30毫米厚度好上了不少,可是这依旧无法保证新式坦克在反坦克武器面前,拥有牢不可破的优势地位。

    “这种情况下,只能按照司令官的说法,用全新的战术来弥补设备本身质量上的不足了。”陈昭明有些无奈的对张世扬说道:“我们无法让坦克更重一些了,安装厚实的装甲,会让坦克的减震系统不堪重负,到时候2号坦克的底盘能不能满足改进要求,就是个未知数了。”

    “在设计2号坦克的时候,我充分的考虑了改进余量。”张世扬哭笑不得的对陈昭明抱怨道:“可是,现在却发现,发展还是比我想象中的快了不少。”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的嘛。”陈昭明说完之后,就转移了话题说起了别的事情。他不想给张世扬这样有冲劲有想法的设计师太多压力,从张世扬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在新军的时候的影子。

    “你要抓紧盯着2号底盘的量产了,质量上要严格把关,等TY…3型发动机改成地面型号成功之后,争取让2号坦克用上更厚重的装甲!”终结了2号坦克底盘的数据话题,他把谈话内容转移到了量产上面:“一年之内,军方要整整5000辆底盘的订单……”

    张世扬对这件事很有把握,赶紧保证道:“请主任您放心,2号坦克在设计的时候,是参考了量产装备取舍记录的,它完全是按照战时量产工艺设计的,一年生产5000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陈昭明摆了摆手,对张世扬说道:“别急着给我保证,我要看到的是成绩!等到2号坦克底盘达到生产数量要求的时候,我们就会暂停1号坦克底盘的生产了……时间,我们最缺少的,就是时间啊!”

    “是!我明白了!”张世扬点了点头,对陈昭明说道:“我会把您的决定,带给董事长谭锦成先生的……哦,听说应该叫员外郎大人了呢。”(。)

244缺钱() 
♂,

    陈昭明没有对张世扬说的事情,是新的坦克装甲师配额手册已经正在拟定之中了,而新的装甲师,额定拥有36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大明帝国拟定要组建10个这样的新式装甲师。

    新的装甲师拟定要装备300辆新式的2号坦克和2号突击炮,剩下的坦克由现役的1号坦克作为侦查车辆补充,这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年之内,大明帝国要至少生产3000辆2号坦克,才能够完成装甲部队的组建工作。

    同时,还要为这些装甲师配备能够跟上作战的10个装甲步兵师,预计采购整整3000辆各种型号的装甲车和摩托,让装甲步兵师拥有伴随坦克部队作战,在必要时刻又可以单独作战的样式。

    这种新式的装甲步兵师要装备45辆,也就是一个营的2号突击炮,还要尽可能的配备汽车牵引式150毫米口径火炮,已经150毫米口径的自行榴弹炮。还有独立的反坦克炮部队以及防空部队,可以与坦克部队一起向敌军阵地发起进攻。

    为了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大明帝国的工业部门要开足马力,在未来的一年之内,生产整整5000辆2号坦克的底盘,还有3000辆其他型号的装甲车。算上一些杂乱的小项目,大明帝国仅仅装甲车辆就差不多有一万辆的缺额,而这一切却只是一个开端。

    因为,大明帝国有整整150个师的常备兵力,将其中20个师变成装甲师和步兵装甲师,也只是达到了百分之十三的比例而已。依旧是说,在投入了整整1万辆装甲车辆之后,大明帝国也只将自己所有部队中的十分之一多一些,变成了现代化的机械军团。

    而为了这十分之一的军队,大明帝国要付出的代价可谓是金山银海一般。部队的装备,永远不是一锤子买卖那样的简单,这些装备需要保养和维护,需要更新和换代,更需要淘汰还有补充,所以要想让大明帝国的装甲部队维持在3500辆坦克左右的规模上,需要投入了差不多就是4000辆甚至是4500辆坦克的开销了。

    毕竟有的坦克会因为使用报废掉,有的发动机或者变速箱会损毁——在辽东战场上,大明帝国几次战役之中,差不多就有500辆各种坦克装甲车辆损毁报废,其中只有一部分能够维修并且重返装备序列。

    而在未来,步兵的装甲师扩建并非是大明帝国唯一投入金钱的项目:海军战列舰项目也已经开工,新式的战列舰也已经建造了超过一半;同时需要改进的,还有大明帝国的空军装备。

    比起海军那固定的几艘战列舰的投入来说,空军设备的更新换代才更加让人绝望,新式的TY…3型发动机的问世,让大明帝国手里装备的破空型战斗机一下子全部都过时了,甚至连刚刚试飞没有多久的破空2型战斗机,都同样变成了鸡肋。

    在空军几个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一份报告提交给了大明帝国的京畿安全部门,这份报告论证了新型的高速轰炸机空袭京畿的可能性,因为毕竟安运1型运输机确实有能力改装成携带炸弹的轰炸机,它的速度也足以甩开大明帝国的破空1型战斗机,安全进入到京畿领空。

    所以在朱牧还不知道的时候,大明帝国的空军就提交了一份要求采购更新式战斗机的报告,而且兵部还同意了这份报告,支持并且拨款资助了破空2型战斗机的重新研制。

    这个计划花销的金币可不比陆军少,甚至远远超过了外人的想象。因为新的动力的诞生,原本差不多已经定型的破空2型战斗机要重新开始设计,在保留全金属蒙皮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机体结构承重,还要重新设计飞机的重心还有可操作性。

    在没有计算机,设计飞机也只能依靠设计师们手工绘图并且人工测量推算飞机结构的时代里,更改一架飞机的重量还有结构,差不多也就是在重新设计一种新式的飞机了。所以大明帝国的航空研究机构一边骂街,一边激动的开始了新式飞机的重新设计。

    骂街是因为他们之前的设计全部都付诸东流了,连续十几个月的努力全部化为了泡影。而激动的是,他们新的动力系统,也就是让他们更改全部设计的那套TY…3动力系统,竟然有足足1100马力那么恐怖的动力输出。

    有了这款1100马力强劲发动机的加盟,新的大明帝国的战斗机飞出500公里以上的时速来,可以说是已经确定的事情。而如果飞机设计的合理,甚至达到550公里以上,都不是什么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帝国的空军部队甚至开始幻想起自己独立作战的画面,他们甚至一口气提出了生产双发高速轰炸机,轰炸敌国的“空军战略计划”。不过这个计划很快就被大明帝国的兵部给否决了,理由只有一个非常让人绝望的词汇:“没钱!”

    是的,大明帝国确实没有钱了,即便有资本家们庞大的支持和投入,即便有皇帝全力的支持,可大明帝国在未来两年内需要生产的军事武器装备,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新军虽然战斗力惊人,却好像是一头屯金巨兽,每时每刻都在耗费大明帝国的国库,而海军空军也同样如此,整个军队都在刮起申请新式装备的旋风,而这股旋风的核心无非就是金钱二字罢了。

    新军的训练,要消耗的弹药和多发的薪酬,都比传统的明军多上一个级别,而同时消耗折旧掉的武器装备,也是不计其数的。加上许多之前不曾有过的装备投入,数以百万计的金币在一夜之间就被蒸发得一干二净。

    看上去数百万金币确实不少,可联想到司马明威给他的新2集团军装备了100辆1号改进型坦克,就发现这数百万金币其实根本就不经折腾。海军几艘战列舰的建造,同样是一笔数以亿计的巨款。而空军方面还没到花钱的时候,等到新式战斗机量产,数亿金币被花个一干二净,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而辽东方面,赈济灾民的钱粮也是重中之重,朱牧甚至为了这笔款项,暂停了紫禁城乾清宫的修葺工作。可是这依旧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缓解明年大明帝国入不敷出的实际情况。

    经济形势太不景气,也是朱牧现在闹心的原因之一。战争让大明帝国的经济出现了波动,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地区的投资和发展,现如今大明帝国还在受到各国暗中联合的抵制和制裁,出口连续两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