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你真是榆木疙瘩,跟你说了也没用。”骊姬不满的数落着妹妹。“看来还是要我自己来办,你也好好学学,别整天就知道跟国君在床上折腾,有朝一天国君让你折腾没了,我们姐妹可就无依无靠了。到时候有你好看的。”
妹妹少姬被她说的实在不好意思了,“姐姐,你想做什么?”
“扶持荀息当上晋国的相国。”
“啊?”
一个连君夫人都没有当上的女子竟然要干涉晋国朝政,还要给自己扶持出一个相国来。
这怎么听着都像是天方夜谭,但事在人为,骊姬就打算这么做了。
而且一旦行动,她就没有打算停下来。
派遣公子们外出镇守城池这事情已成定论。
下朝之后,申生、重耳、夷吾各自回到自己的府邸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前往自己所要去的城池。
重耳刚一回到自己的住所,就开始收拾东西。
这时母亲季姬进来了,“儿啊,你这是准备去哪?难道又要打仗了?”
一般情况下,只有准备打仗的时候,孩子才会急急匆匆的收拾东西。
重耳转过身,神情低落的对母亲说道,“娘,父亲要孩儿去镇守蒲邑,明天就走。”
“啊——,这是为何?”季姬听罢非常吃惊的问道。
重耳就将今天朝会上的事情经过说与母亲。季姬听罢,没有再说什么,毕竟让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镇守晋国的重要城池,怎么说都比呆在都城重要一些。
可是后面的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还没等重耳收拾完,宫里就来人了,“二公子,国君召见。”
重耳望了一下内侍,满眼都是怀疑。此时国君召见会有什么事情,为什么不在朝堂上说呢,非要到下朝之后。
随后重耳又望了一眼母亲。
“赶紧去吧,你父亲此时召你定有要事。”季姬对儿子说道。
重耳不敢怠慢,跟着内侍疾步匆匆的来到晋国大殿。
晋公诡诸还没有下朝,站在大殿外凝神望着一片片梧桐叶缓缓落下。
“国君,二公子来了。”
晋公诡诸转过身,望着早已经长大成人重耳,“孩子,你已经长大成人,该担些事情了。对于父亲派你镇守蒲邑的做法,你有何看法?”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孩儿还有些想不通,后来听荀大夫一说,我理解了君父的一片苦心,也就欣然接受了。”重耳如实答道。
“好,这很好,你能够如此理解甚合我意。”随后晋公诡诸话音一转,“你母亲她还好吗?”
自从有了骊姬姐妹,晋公诡诸已经很少提起母亲,今天突然问起,重耳还有些适应不过来。
“母亲她还好。感谢君父挂念。”重耳顺便提母亲感谢道。
“哦——,你是说她身体很好,这我就放心了。这次去蒲邑的时候,顺便也把你母亲也带上。”晋公诡诸看似轻松的说道。
重耳呆呆的望着父亲,君父一脸平静,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
其实,这才是晋公诡诸要走的关键一步棋,前面的一切都是铺垫,现在他终于把棋局摆开了。
望着一脸吃惊的重耳,晋公诡诸轻轻说了两个字“去吧——”,随后拂袖,转身缓步离开,向骊姬的寝宫走去。
他的身后,枯萎的梧桐叶遍地,在秋风的吹拂下,时起时落。
第128章 山戎来犯()
公元前660年冬,大雪纷飞,接连数日。
大河以北广袤的草原上,早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百里之内,莫要说人烟,就是一只走散的野狼也难以找到。
天是昏暗的、阴沉的,所望之处,天地已经被愤怒的暴雪融为一体。
“呼——呼——”
“呼——呼——”
北风肆虐着雪花,呼呼吹向大河、高原,衰草、枯树,还有灰暗的天空。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除了狂风中“呜呜”作响的枯树,这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里原本生活的镕戎、梁山戎、大荔戎等早在冬季来临之前,就迁徙到了黄龙山以南的地方过冬,大河周边的早就没有了人烟。
天与地,似乎凝固在了这里一般。
裘皮、皮帽,弯刀、骏马。
昏暗的天际间,一群裹得严严实实的戎狄队伍此时正向着大河方向而来。
虽然穿着厚厚的皮衣,但这里实在是太冷了,冷到了人的心肺里。
不一会儿,手脚就冻僵了,动一动,都彻骨的疼痛。
“大王,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时不时有人问道。
被问的人没有回答,他抬起头望望昏暗的天空,带头向西奔去。
西方?
西方可是戎人生活的地方。怎么走了这么长的路还是没有见到一个牧民的身影,他们在哪儿呢?
被称为大王的人眯着眼,一脸疑惑。都走了好多天,怎么还没有见到一个人影,难道走错了方向,还是迷了路?
“大王快看,前面有一条大河。”身边的侍卫高兴的说道。
大河?
难道前面就是大河?
这里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天与地早就融为了一体,若不是走到了大河跟前,他们根本就不会发现他们已经赶到了大河岸边。
大王纵马快步来到大河跟前。
好啊——
果然见到了大河。
不过此时的大河之上早已是冰雪覆盖,只有在河水的中央地带还有流动的水,水面之上,大块大块的冰在河水的冲击下,缓慢的向前浮动。
“众将士,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河的地界,越过大河向南再走不到一天的路就能够找到镕戎或者梁山戎了。”
“噢噢噢——”
“嗷嗷嗷——”
“哇哇哇——”
……
听到消息的将士们兴高采烈的发出一声声怪叫。
终于看到了希望。
他们岂能不高兴,一路走来不知多少将士葬身在这莽莽草原之中,冻死在这昏天暗地的暴雪之中,就在他们快要死心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希望。
原来这些将士既不是西北固有的“八戎”将士,也不是靠近大河的晋北翟人,而是从东北过来的山戎队伍。
山戎虽然也是戎人,但却生活在燕山地带;按照春秋时期戎狄的分布区域,这里应该属于翟人的地方。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被蛮夷包围在中间,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山戎虽然也是戎人,但却生活在中原北部,曾经一度强大;但山戎毕竟是蛮夷之民,一旦强大起来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在老山戎王的鼓动下,联合当时的北方强国孤竹国一同向燕国发动进攻。
两个戎狄强国一同侵犯,燕国不敌,赶紧向邻国齐国求援。
齐国此时的执政者正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齐桓公一听,敏锐的意识到机会来了。燕国乃是周王室治下的属国,而山戎正是蛮夷之国,帮助燕国,打击山戎正好符合自己“尊王攘夷”的基本国策。
于是调动齐国大军开往北方,支援燕国。
山戎虽然在进攻燕国的过程中连连得胜;但是面对真正的强国齐国,可就不是人家的对手了,几场大战下来,山戎损兵折将;就连自己的大王也在战斗中被齐军所射杀,至于王子、将军们更是被杀的不计其数。
大王被杀,王子也死在了战场上。左挑右选之后,只好挑选山戎王的弟弟继承王位。新上任的大王,为了报仇,接连几次向着齐燕发动偷袭,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又有几千山戎将士丧命在战场之上。
一连串的失败让新上任的山戎王逐渐失去了耐心,几番讨论之后,决定向北逃窜离开齐燕主战场。
虽然山戎愿意主动退出战场,但是已经开到燕国境地的齐桓公可不愿意轻易放手了。
这一次他要彻底解决中原北部的威胁,彻底灭掉山戎、孤竹等国家。
经过大半年的追杀,孤竹国王被杀,孤竹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有了齐国的支持,燕国也来了精神,再次发兵继续向北清缴山戎残部。
与燕国打了几百年仗的山戎这下彻底认栽了,原本有上万兵马的北方大国,经过齐国燕国的联合打击、追杀,现在剩下不到五千人。
就这点兵马还想与齐燕联军对抗?
静下心来想一想,还是算了吧。
再打下去,除了亡国,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但是现在想罢兵休战,齐燕却不答应了,继续发兵向北追击,非要置山戎与死地。
逃无可逃的山戎将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新继位的山戎王决定带领残部继续回戎人的故土西方,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就是沿着大河一路向东迁往燕山地区。
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没法生活,他们又想到了西方的黄土高原,决定再次回到戎人生活的西方。
迁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跟过家家没有两样,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是很平常的事情。
只不过现在是冬天,而且公元前660年的冬天特别的漫雪也特别的疯狂。
一路过来,已经有好几百人丧生在这狂风暴雪之中。
现在他们终于来到了大河沿岸,
“众将士下马,慢慢渡河。”山戎王命令道。
大河已经完全被冰雪覆盖了,山戎将士下马,踩着厚厚的冰雪慢慢前行,一步步来到大河中央。
这里水流湍急,还没有完全冻住。
这该如何过去?
山戎王疑惑的望着河面,难道上天真的要灭了山戎?
天是阴沉沉的,狂风卷着雪花,无情的抛洒的山戎将士的身上。
寒冷而刺骨。
“咔嚓——”冰面发出一声清脆的断裂声。
“大王,冰面要裂开了。”侍卫惊慌的喊道。
“啊?”山戎王扭过头,身后已经有将士连人带马跌入冰冷的河水中,一股凶猛的河水过来,掉进河水的士兵,瞬间便没了踪影。
“大王,我们完全被困在河中央了,怎么办?”
不用说,山戎王都知道自己面临的困境。
前面是湍流的河水,深不可测;身后的冰面已经破裂,无路可退;头顶是下着雪花昏暗的苍天,北风肆虐;脚下就只有这一块随时都会裂开的巨大冰块。
难道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山戎王心一横牵着马,踩着河水中巨大的冰块缓缓前行,每走一步都要万分小心。
河道里的北风比起旷野上的北风更加的疯狂,“呼呼”掠过,吹得人左右摇晃,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水中,葬身大河。
虽然前进的道路万分危险,但此时的山戎将士来说,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只好前行。
一步一步,缓缓的跨过流动的冰块;
实在不行,就沿着冰块,慢慢的爬行;
再慢慢的跨过下一个冰块。
终于,山戎王终于来到了河对岸。
“嗷嗷嗷——”山戎王一声怪叫,激励着身后的将士一个又一个渡过大河。
他们终于来到了大河南岸,广袤的黄土高原。
回望,风雪中的大河已经处在了他们的身后。
第129章 赢载之死(一)()
过了大河的山戎,一路向南疾驰而去。
越往南走,天气也慢慢好了起来,虽然也是冰天雪地,但是这里的风明显小多了,这里的雪明显小多了;不远处向阳的高原上已经能够看到大山本来的面目。
可是几天过去了还是没有见到镕戎、梁山戎、还有大荔戎的踪迹。
他们去哪了?
山戎王和他的将士们都感到吃惊,这里难道不是戎人生活的场所吗?难道祖先们不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大王,走了这么多天,怎么还没有见到一个戎人的踪影,莫不是我们又走错了?”
将士们吃惊,山戎王更吃惊。
不过他虽然吃惊,但是心里却很清楚,他们所前往的西方,只是一个大概方向,戎人到底在什么地方,还需要好好找找。“别那么多话,继续向南找找,直到找到他们为止。”
他们那里知道镕戎早就在秦人的打击下向着西边更远的地方迁走了,大荔戎原本就处在梁芮交界地带,这些年在两国的感染下,许多戎人已经融入到了两国之中,成了周王室的庶民。至于梁山戎吗?由于中间隔着镕戎,他们基本上没有雨秦国有太大的冲突。
“大王,我们这样漫无目的的寻找总不是办法啊,末将建议,我们沿着大河的方向,一路往南,总会找到人家的。”手下将领建议道。
在古代,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
很快这位将领的话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山戎将士沿着大河的方向,一路往南开始寻找。
果不其然,希望总在快要失望的时候出现。
第二天下午,就在将士们停下脚步,开始吃饭的时候。侍卫突然喊道,“大王快看,山那边升起了炊烟。”
顺着侍卫所指的方向,山戎王果然看见,山背后有炊烟升起。
有烟就有人家。
山戎王一阵惊喜,“众将士,我们终于找到亲人了。快快随我上马,翻山过去看看。”
山戎将士们随即扔掉手中早就冻硬的干粮,上马向山后奔去。
等到他们翻过山顶这才看见山下并不是戎人的营帐,而是中原人居住的村落。
这?
这里竟是中原人居住的地方?是哪个国家的地盘呢?
山戎王大为吃惊的望着身边的将士们。
“大王,管它是哪个国家的地盘,先冲下去,把这些中原人杀光再说,抢了他们的吃食,好好充饥充饥,将士们都饿坏了。”侍卫建议道。
经过与齐燕之战,山戎早就对这些定居的中原人恨之入骨了。可谁想到跑了几千里的路,竟然还在中原人的地盘上。
岂不让人生气?
虽然手下将领个个义愤填膺,但是山戎王却并不想惹事,当年齐燕的打击,早就让他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冲动了,手一挥,“慢——,探马何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