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岸夷、梁由靡本来是级别不高的军官,虽然他们已经知道重耳自己不愿意回国继承君位,但是他们自己却不能说,一说等于告诉夷吾,此时晋国的国君不是那么好当的,弄不好要把命搭进去。
但是夷吾已经问起,总不能什么都不说吧,于是梁由靡道:“虽说长幼有序,但是每一位公子的能力与声望却不一样,在综合考虑晋国公室所有的公子之后,群臣普遍认为只有公子您的威望与德行最符合当下作为国君的条件,所以里克将军在听取群臣意见的基础上,才派我们两位前来请公子回国。”
这等于说,晋国能当国君的人很多,不仅只有重耳和夷吾两个人,但是这么多人中,只有夷吾的能力、水平、威望、德行最好,是当国君的唯一人选。
这话说的夷吾心里痒痒的,于是说道:“你二人一路辛苦了,先回馆驿休息,待我与众人商议之后,再做答复。”
屠岸夷、梁由靡二人走后,夷吾立即将吕省与郗芮两位谋臣请来商议。~搜搜篮色,即可全文阅读后面章节
第230章 晋国之乱(九)()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篮色;
虽然这个时候,老子尚未出生,但是作为晋国君位继承人的夷吾却明白这个道理。
虽然梁由靡说的好听,自己是晋国君位唯一的继承人,夷吾虽然高兴,却有那么一点点不相信。经过晋国血雨腥风的洗礼,夷吾很清楚当下这个国君的宝座,坐上去并不容易,更不安心。
回到客厅,夷吾将里克的书信交给郗芮。郗芮看罢,并没有多么高兴,“公子,我看此事应该三思而后行。一则里克连杀晋国的两位君位继承人,不仅震动了晋国也震惊了中原。这个时候的晋国肯定是人心浮动,混乱不堪,若公子此时回国,莫要说君位难以继承,恐怕还有性命之忧;二则晋国公室的公子虽多的,但是能够继承君位的却只有重耳公子和你两个人,按照继承的顺序,也应有重耳公子首先继位,其次才能轮上公子你。这突然之间来请公子回国继承君位,此中必有缘由,所以公子更应该谨慎行事才是。”
听完郗芮的分析,夷吾道:“先生所说的着两点,也正是我所担心的。我在想是不是他们在找我之前,已经找过重耳,重耳也是意识到了回国的危险,拒绝了里克之后,里克这才不得不来找的我。”
吕省听罢说道:“想必也应该是这样,不然先国君都去世一个多月了,这才派人来找公子你。”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回国的危险性,但是到手的国君宝座,如果夷吾不当,下一次有没有这个机会可难说了。想到这一点,夷吾心有不甘的说道:“只是这君位的位置好不容易才轮到了我,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不知道今生还有没有机会”
吕省、郗芮当然能够听出夷吾的言下之意,于是郗芮道“公子若真想当晋国的国君,其实也有办法。”
一听说有办法,夷吾的惊喜道:“说来看看。”
“此时回国当国君虽然凶险,但越是凶险的时候,越是我们又机会的时候,若没有这种凶险,奚齐、卓子、重耳等人早当了晋国的国君,还能轮到公子你吗”郗芮继续说道,“当今天下继承君位无非又两种形式,一种是顺利交接,先国君去世后国内的太子理所当然的成为下一任国君;另一种是外逃的公子在其他大国的护送下强势回国继承君位。公子是想选择哪一种呢”
夷吾想了想,说道,“以我目前的情形只能选择第二种了。”
夷吾明白郗芮的话里的意思,现在晋国的形势凶险万分,他要想顺利回国,平平安安的当上国君,只有请别的大国护送自己强势回去了。
“这么说公子是想请别的国家护送你回国了”
“嗯,以晋国当下的情况只有这样才安稳点,我可不想因为当国君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那公子有没有想好请哪个国家护送你回国”
请哪个国家护送回国
夷吾还没有想好,“梁国怎么样”夷吾试探性的问道。在梁国待了这几年,夷吾对梁国的印象倒是非常的好。
“梁国应该可以选择,只是梁国国小力弱,恐怕镇不住里克等人。一旦发生冲突,梁国自身都难保,还能帮助公子你吗”对于郗芮建议请国家帮助夷吾回国的想法,吕省也认可,但是对于请梁国帮助回国,他却不以为然。
夷吾想了想也觉着是这么回事,以梁国当下的实力,里克肯定不当回事,说不定还要取笑与他,“既然梁国不行,我也想不出该请哪个国家了。难不成我们还要请秦国不成”
对于秦晋之间的关系,夷吾很清楚,晋国多数的大臣和百姓都在潜意识中把秦国当成了敌人。更何况在骊山之战中,里克是吃过秦人亏的。如果自己请秦国帮助自己回国,倒是能够镇住里克,可是会让晋国的百姓从内心中看不起自己。
谁知,郗芮听罢并不吃惊,而是高兴的说道:“看来公子也认为应该请秦国帮助我们回国了。”
“不行,自从骊山之战后,晋国人对于秦国甚是反感,此时我们请秦国帮助公子回国,只会让国人反对公子。”吕省听罢连连摆手。
“国人反对是反对,但是只有这样才能保全公子的性命,在性命与反对之间来选择,那个对公子更重要。”郗芮反问道。
这
对夷吾来说当然是性命重要了。
如果没了性命,反对不反对又有什么意义呢
“好,依你的,我们请秦国护送我回国,不信有了秦国的帮助,里克他敢将我怎样”夷吾狠下心说道。
既然已经选择了秦国,下面应该考虑请人家出兵的条件了。
列国出兵,从来都没有白出兵的,除非这次出兵本身对自己的国家有利。
“虽然我们想请秦国出兵,不过人家未必愿意帮助我回国,咱们是不是该答应人家一些条件。”夷吾说道。
“历来列国出兵都有条件,当然秦国也不例外,看人家要的多少盒我们愿意出多大的代价了。”吕省道。
“那依二位的意思,我们应该答应秦国什么条件呢”夷吾故作为难的说道,“要是条件不到位,秦国可不会替我出兵的。”
“至于出兵的条件吗,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我们给了秦国需要的东西,他一定会出兵;如果我们给了人家不需要的东西,秦国不但不会出兵反而会迁怒与我们。”郗芮说道。
“你说说秦国最需要什么”夷吾赶紧问道。
“土地和人口,对于秦国来说,当下最需要的是土地和人口了。”
“好,只要秦国愿意出兵,那我们给他土地和人口。”夷吾满口答应道。
“公子,土地和人口可都是祖先又血汗换来的,我们怎会随便答应他国”吕省说道。
“可是如果不把土地和人口给人家,秦国怎会答应出兵帮助我,我看把河西之地划给秦国,请秦国帮助我回国。另外我们也不能因此轻看里克在晋国的地位,再赐给他一座城池,让他在国内帮助寡人登基。你们看这样如何”公子夷吾坚定的说道。
为了顺利当上晋国的国君,夷吾已经下了狠心。
虽然吕省和郗芮都觉着,夷吾一下子答应秦国这么多的土地有失尊严,但是从夷吾坚定的语气中知道他为了当上国君已经豁出去了。更何况,只有夷吾公子当上了国君,他们才能成为晋国的高官,否则这一辈子给人当家臣有什么意思。
想到了这一点,吕省、郗芮二人还能说什么呢~搜搜篮色,即可全文阅读后面章节
第231章 亦敌亦友()
秦都雍城。;
秦将王荡擅自率军渡过大河在晋国地界上追击并屠杀的茅津戎的事情引起了两国间的矛盾,在晋国派使追问的情况下,秦公任好只好将王荡革职查办。
说白了,秦公任好也不单纯是因为王荡带兵擅闯晋国这件事查办他,而是因为王荡没有把国君的命令当回事,擅自越境。
这触怒了每一位国君的底线。
试想一下,天下哪一个国君会允许自己的部下对自己的不敬,把自己话不当回事呢
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个不听话的王荡正好拿下,也是对其他将领一个警告,看看以后还有谁敢对国君不敬
雍城大郑宫。
“诸位卿,近日有何要事奏报上来。”
秦公任好话音刚落,相国百里奚出列道:“启禀国君,晋国发生大事了,上月初十,晋国国君姬诡诸薨了。”百里奚并没有一股脑把晋国的所有事情都说出来,他要一点一点的倒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引到秦庭按照自己的思路来。
“哦,卿是说晋国国君薨了,好啊诡诸已死秦国东进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不是何人现在是晋国的国君”秦公任好问道。
“晋国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国君了。”百里奚答道。
“好长时间没有国君,这是为何”对于百里奚的回答,秦公任好甚是吃惊。
“晋公诡诸薨后,晋国国内因为国君之争引发了血腥屠杀,晋军主将里克为了给原太子申生报仇,连续杀死了奚齐、卓子两位继承人,现在晋国已经多日没有国君了。”
晋国已经多日无君
对于西边的秦国来说,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啊
秦庭上下立即充斥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兴奋。
“国君,当下的晋国已经多日无君,对于秦国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向他们的西河之地发动进攻,攻下西河。”秦将公孙枝出列对国君禀奏道。
西河之地,也是晋国在大河西面占领的土地,这可是秦国东进毕竟之地,也是晋国在大河以西最主要的地方。
在秦国占领了镐京和矢国之后,晋国的西河之地已经成了秦国东进的最后方向,这块地方正处在关中的最东边,地势开阔,平坦富饶,一直以来是晋国在关中牵制秦国的屏障。
现在秦国若趁着晋国没有国君的机会抢占了西河之地,这对于东进的秦国来说无疑是占领了战略上的制高点。
意义非同一般啊
莫要说公孙枝是这样认为的,是秦公任好心中也无时不刻惦记着这块土地。
“国君,末将也认为应该趁此机会占领西河之地。”见国君又在思考,将军韦昱也出列道,“多少年来,西河之地一直是牵制秦国最主要的地方,有这块土地在晋国手中,秦国在关中的土地始终不完整,既然秦晋之间迟早要因为西河之地发生冲突,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出兵将其拿下。”
迟早都有一打,这正是最好的机会,秦公任好心动了,他用征询的目光望着百里奚与蹇叔。
他知道这两位老臣在关键问题上的意见始终是一直的,听了百里奚的也等于听了蹇叔。
这一次两个人都没有表态,看来还是不能高兴太早。
“二位相国,你们对此事持何意见”秦公任好问道。
百里奚看了看蹇叔,蹇叔不做声,于是便出列道,“国君是不是想出兵讨伐西河”
秦公任好点头道:“有这个想法,不过还没有拿定主意。”
“哎,看来臣多嘴了,不应该告诉国君晋国无君这件事情,因为它迷惑了国君的视听。”百里奚叹道。
“相国何出此言”
“晋国国君虽然薨了,但绝对不代表晋国此消弱,更不代表晋国此灭亡。如果我们趁着这个机会进攻晋国,只能让晋国把国内矛盾迅速转化为对外矛盾。如不出所料,原本不愿意回国继承君位的重耳也会立即回国继承君位,跳起晋国的重担,随后晋国人在重耳的带领下,拿起长戈来对付秦军。到那时秦国不但不会得到西河之地,反而会丧失自己的土地。”百里奚说道。
经过百里奚这样一说,秦公任好刚刚还急切的心情稍稍有所平息,他很清楚此时的晋国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都比秦国要多的多,“那依相国之意,我们当如何”
百里奚稍稍一想道:“这要看国君是想把晋国当做敌人,还是当做盟友了。”
“此话怎讲”
“敌人有敌人的对策,盟友有盟友的办法。”
秦公任好想了想道:“亦敌亦友呢”说这话的时候,秦公任好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君夫人,毕竟自己的君夫人穆姬可是晋国人,若自己一心把晋国当做敌人,今后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夫人。
当然了晋国也不是自己的盟友,毕竟秦国东进,晋国始终是其最大的敌人。
于是乎,秦公任好说出了“亦敌亦友”的决断。
亦敌亦友吗
百里奚想了想说道:“亦敌亦友吗这确实有些难。”
见百里奚面露难色,秦公任好道:“那请相国说出另外两策,让寡人来决断。”
“如果我们把晋国当做敌人,当此晋国无君之际,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晋国的内部斗争扩大化,进而拖垮晋国;如果我们把晋国当做盟友,那我们出主意化解晋国国内的矛盾,让晋国尽快走出困境。”百里奚说道。
“相国的话,我有些听不明白,还请明言。”
“国君,诸位大人。晋国虽说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了国君,但据我的观察,晋国将会从重耳或者夷吾两个人中选择一位来当国君。这两个人各有特色,重耳为人方正,重信重义;夷吾为人圆滑、诚信不足。”
虽然没有见过这二人,但是秦国国内对于这二人还是有所了解的,毕竟秦晋两国谁都睁大了眼睛注视这对方,能不关注他们的君位继承人吗。
“如果重耳继位,对于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国君;但是晋国的好国君,对于秦国来说恰巧是有力的对手。”百里奚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对手的明君,绝对是秦国的有力对手。
“相国的话说的太对了,我们绝对不能让重耳继承君位。”秦公任好说道。
“臣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应该扶持夷吾回国继承君位,像夷吾这样以诚信不足的人回国之后,一定会在晋国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内耗,最后拖垮晋国;到那时秦国在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