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你现在不把航空数据配齐,以后忘了怎么办?
汽车、舰艇,汽车还可以搞一搞,舰艇还是算了吧,就算要搞也是很多年以后去了,现在还是先把航空数据给补齐吧。
千年积累下来的各种飞机和发动机数据实在是太庞大了,为此程静专门设计一个超级数据库中心,光是楼层的高度就有15层,地下还有10层,占地面积就超过了2平方公里。
这占地面积也太大了,会影响他对南丫岛未来的规划,可数据库中心又不能搬到其他地方去,于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节约土地面积,李怡炫干脆就把在南丫岛上未来打算建设的风洞群,除了专门用来吹模型的风洞外,其余的风洞全都给取消了,甚至就连测试发动机的地面试车台和空中试车台也给取消了,有了光子超算和机器人设计师,还吹什么风,试什么车啊!
要吹风、要测试都拉到31世纪去,反正飞机设计出来后,也是要送到31世纪的权威机构去做检验审核的,干脆都外包给他们算了,大不了自己多出点钱。
至于说南丫岛没有风洞,没有试车台,别人会怀疑李怡炫是怎么把飞机给造出来的?切,研发中心是随便让人进去的吗?那家飞机公司不是把自己的研发中心设为禁区,不光是外人不允许进去,哪怕是公司员工除了研发人员,任何人都是不准进去的。
没有了各种大大小小风洞和试车台,南丫岛空出了不少地来,但也容不得李怡炫有一丝的浪费,于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省土地,李怡炫干脆学习美国的洛克希德公司著名的臭鼬工厂,把飞机研发设计中心、数据库中心和快反中心给合并在一起,不知单独设置某一个科研中心。
科研中心有两个,在马路中心线的两边,一边是发动机研发中心,一边是飞机研发中心。这两个中心放在岛上最偏僻的位置,最大程度的保证其安全。
取个名字吧,就像洛克希德的臭鼬工厂一样。
发动机研发中心叫“浣熊工厂”,飞机研发中心叫“孔雀工厂”。
正当李怡炫为科研中心的建设忙得不亦乐乎时,西蒙尼从美国发来了一份传真,与INTEL公司的交易达成。
第116章 未雨绸缪的偷鸡计划()
看到手里的合同书,李怡炫松了一口气,谈了一年时间总算是全部搞定了。
李怡炫手里拿着得是一份技术交换合同,就是德玛吉用闪存专利换INTEL的X86处理器专利技术的合同。
去年李怡炫在31世纪找人设计处理器时,对方免费赠送了两款新处理器给他,一款是专门针对高性能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SPARC构架的处理器,另一款是针对桌面和笔记本市场的Alpha构架处理器。
Alpha构架处理器采用的是历史上MIPS公司的RISC内核,李怡炫把这款处理器取名为CORE(酷睿)。
CORE处理器跟Alpha一样,是按照80/20法则设计的CPU,因此它的内核有两个,分为主核和副核。
主核的核心是RISC,是CORE最大的核心,RISC运算速度很快,因此主核要承担处理80%的重要日常任务,而副核的核心是CISC运算速度相对于RISC要慢不少,因此副核只负责处理20%的次常任务。
但对方的给的处理器的副核是能完全兼容INTEL公司的X86处理器的CPU,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李怡炫想在个人桌面电脑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要获得INTEL公司的专利授权,否则就得对CPU进行重新设计。
李怡炫让西蒙尼去与INTEL谈X86的授权时,没想到对方居然狮子大开口,于是李怡炫决定对CORE进行重新设计,一款不兼容X86的CPU。
但这个想法只过了一天,李怡炫就打消了,原因是就算重新设计了CPU,也不会让李怡炫获得什么的利益。
CORE是一款针对桌面系统的CPU,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这就显得很耀眼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反工控芯片则不同,它面向的是企业用户而不是普通消费者,不那么受人关注。
个人电脑市场自诞生以来发展的很快,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的头个十年,个人电脑用户每年都是成几何倍数在增加,加上电脑的升级换代又很快,因此桌面处理器每年的增长速度很是惊人,这会引来欧美特别是美国对桌面处理器的关注度。
一旦他们发现统治个人电脑的处理器,不是美国的企业,而是来自一家听都没听说过的香港公司,那些自大的美国人会怎么想?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压,到时李怡炫和他的德玛吉公司会面临非常不利而又毫无胜算的窘境。
那时等待李怡炫的只有两种结果,要嘛彻底退出个人电脑CPU市场,要嘛就等着被人兼并,无论任何一种都不是李怡炫愿意看到得。
因此,如果德玛吉未来想要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有所作为,像历史上的INTEL一样成为桌面系统的主宰者,那么就必须找一个人顶在德玛吉的前面去吸引大家的眼球,而且这个人还必须是一家美国企业。
谁最符合这个要求?显然是INTEL无疑。为什么是它,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美国有几家公司从事CPU业务。
70年代美国从事CPU业务的只有INTEL、Zilog、摩托罗拉、AMD和MOS这五家公司。
这五家公司中除了INTEL和AMD,其余三家都先后离开了CPU市场。
去年也就是1976年,AMD和Intel签署了专利相互授权协议,INTEL公司允许AMD可以生产X86的兼容处理器,也就是说这两家公司生产的其实是同一种类型的CPU。
由于AMD生产的是INTEL公司的兼容芯片,因此这个顶在德玛吉前面的最佳人选非INTEL莫属。
从INTEL拿到专利授权,然后向市场推出个人电脑,在操控系统上对INTEL和AMD公司生产的CPU提供支持,一旦德玛吉的个人电脑成为标准,引起美国人的关注,李怡炫这时候就会把INTEL给顶到前面去。
到时扯着“没有INTEL的专利授权,就不给支持”的这张虎皮,李怡炫就可以躲在背后把那些竞争者给正大光明的给挡在外面。
你想生产符合德玛吉个人电脑标准的CPU?可以,只要你获得了INTEL的专利授权,我的操控系统就为你提供技术支持;没有,那对不起了,我不能为你提供支持,因为你没有得到INTEL公司的专利授权。
那INTLE会不会给他们开放授权呢?百分之百的肯定不会,少一个竞争对手,Intel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INTEL很自然的就被顶到了前面去吸引所有人的火力,而德玛吉就能在被后悄悄地吃糖就可以。
至于德玛吉最后能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就要看李怡炫的本事了,相信有操控系统在手,德玛吉怎么也能分得最大的一份蛋糕。
既吃了肉,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特别是国际反垄断协会的关注,这样德玛吉也就安全了。
可是这样一来操控系统不就变得很打眼了?
不要紧,到时李怡炫会进行下一步。
无论是谁把个人电脑市场给打开,IBM这头巨鳄肯定会闯进来。以IBM的尿性,肯定会另搞一套个人电脑标准的,到时候李怡炫就会鼓动INTEL货AMD去拿下IBM的CPU供货商业务。
这么做两个好处,第一,一旦IBM加入进来的话,市场上就有了两套个人电脑标准,背后有美国政府支持的IBM,肯定会对德玛吉的个人电脑标准造成很大的冲击,最终鹿死谁手谁也不知道,也许是德玛吉出局,也许是两种标准并存,可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背后有美国政府支持的IBM是绝对不会出局的。
这个时候,当初让INTEL或者是AMD去充当IBM的CPU供应商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一旦德玛吉的个人电脑标准出局,李怡炫由于拥有可以支持X86的操控系统和兼容X86的处理器在手,就能很快的掉头去生产可以兼容IBM电脑的兼容机。
要知道当年IBM为了与苹果争夺个人电脑市场,可是把他自己的个人电脑标准向全世界给免费开放,最后兼容机厂商活了而IBM且死了。
只要IBM开放,李怡炫就有一千种方法,把IBM的个人电脑标准给嫁接在德玛吉的电脑上。
因为两家公司用的CPU是能互相兼容的,到时候在操控系统上做点文章,就能让IBM的第三方软件商制作的软件,就能原封不动在德玛吉的电脑上没有缝隙的完美运行,德玛吉的个人电脑标准就不一定会死。
第二,由于IBM的操控系统是微软提供的,CPU又是INTEL提供的,没有抓住个人电脑的两大核心,最后就会造成这么一个结果,德玛吉的电脑能够兼容IBM,而IBM却不能兼容德玛吉,最终还是德玛吉会获胜。
而IBM呢,那时它早就被那些众多的小兼容厂商给挤到不知道那个角落去了。
要知道当年的康柏公司就是以一个BOSS兼容程序,就把IBM给完全拿下了,IBM虽然把康柏告上了法庭,最后却是输掉了官司。
第117章 新的时代来临()
这个计划要想实施,就必须满足一个关键性的条件,那就是获得INTEL公司关于X86处理器的专利授权,没有这个东西李怡炫的一切计划都只是空谈。
可现在的问题是Intel居然狮子大开口,专利授权费超过了6000万美元,而且这种授权还不是一次性的,德玛吉每生产一块X86的兼容处理器,还得向INTEL公司支付2%的利润,这样苛刻的条件怎么可能答应。
谈判陷入僵局,李怡炫很多计划自然是无法展开,向西蒙尼询问了与Intel公司的整个谈判过程后,给李怡炫感觉是Intel是想让他知难而退。
历史上Intel虽然首创了CPU慨念,但他们的主要业务是存储器芯片上,可随着日本半导体技术的崛起,在国际上市场上到处攻城略地,给INTEL公司的存储器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从历史上看,超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Intel开始了艰难的转型,逐步放弃存储器市场,全力发展CPU。
既然决定了发展CPU,德玛吉这个时候跑来提出想要获得X86处理器的兼容授权,对方肯定是不答应,这意味着双方以后是竞争对手。
这个时候李怡炫面临着两个选择,要嘛抛开INTEL自己单干,CPU不兼容就不兼容,要嘛就放弃这块市场,专心工控领域,现在德玛吉已经在工控CPU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小有成就,只要在给他几年时间,德玛吉肯定会是国际工控CPU市场的老大。
但还没战就放弃,显然不符合李怡炫的性格,思来想去李怡炫觉得INTEL公司还是不要转型的好,CPU可以作为INTEL的副业,但主业还是在存储器市场。
如何让INTEL回到他的主业上来呢?只能在存储器上想办法,一个让INTEL无法拒绝的存储器,于是闪存技术被李怡炫给提前20年拿出来了。
相比于传统的RAM存储器,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即断电数据也不会丢失,而且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随时擦写里面的数据,而数据也不用担心会丢失,资料可以永久性的保存。
而且闪存的应用领域也广泛,基于闪存技术,可以开发出SSD固态硬盘、U盘、CF卡、SM卡、SD/MMC卡、记忆棒、XD卡、MS卡、TF卡、PCIe等存储卡,还可以开发出全新的计算机内存,比如DDR内存或者是EEC服务器内存,甚至你把闪存阉割一下,把它变为只读存储器也可以。
显然相比于现在的EPROM和EEROM存储器来说,闪存更有未来,拿这个与INTETL交换,对方肯定不会拒绝。
为什么李怡炫给自己留着?闪存这么大一块市场,德玛吉一个人吃的下来吗,到时迫于压力,早晚也得把闪存技术给公布出去,与其这样还不如现在就把这项技术拿出来,与对方交换自己需要的专利来获得更大的好处。
果然,当西蒙尼把闪存技术展示给Intel看得时候,对方是完全疯了,既想要获得这项技术,多少钱都愿意,于是又提起了先前的话题,想要闪存技术可以,拿东西来换。
于是双方又重新坐下来,很快就达成了专利互换协议,德玛吉顺利拿到X86处理器的全部技术专利,包括源代码。
获得X86专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得实施第二步,拿着闪存技术专利继续与别的公司交换。
李怡炫的第二个目标是IBM,找它是因为IBM手里握着硬盘的技术标准,1956,IBM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硬盘。
然后又过了两年,1968年,IBM又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标准,从而奠定了硬盘的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硬盘存储技术,可李怡炫发现不管SSD硬盘怎么搞,都绕不开IBM的“温彻斯特“标准。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状况是有原因的,要知道历史上固态硬盘技术真正成熟起来,开始用于商业应用是在2006年,那个时候机械硬盘早已是大行其道,人们不可能为了一个固态硬盘,在电脑主板上去另外加一个接口和相关的软硬件的支持,这会增加电脑的成本。
因此要想把固态硬盘推广出去,就只能采用机械硬盘的标准来制造固态硬盘,因为只有这样电脑才会认识它。
由于固态硬盘是按照机械硬盘的标准来制作的,这就造成德玛吉提出的固态硬盘技术都是在IBM的“温彻斯特“标准框框之内,除非李怡炫重新搞一个标准出来,否则你无法绕开。
可是重新搞个硬盘标准又谈何容易,李怡炫去31世纪查了一下,发现无论是现在的机械硬盘,还是31世纪未来的光子硬盘、量子硬盘也好,都是基于IBM的“温彻斯特“标准发展起来的,一句话你更本就无法绕过去。
于是又用闪存专利换了IBM的“温彻斯特“硬盘技术发展标准。
反正已经换了两个了,也不怕与第三个和第四个交换。
第三个是StorageTek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国有企业,成立于1934年,成立之初就专门从事军用雷达技术的研究,后来被美国的雷神公司收购,李怡炫找他是为了StorageTek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