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建筑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错,这是一家在中国建筑史中很有些地位的施工企业。曾经的“陆记营造厂”,号称是民国年间国内四大营造厂之一,算是那个年代的“业内巨头”。这个营造厂在当时也许不算实力最强的那家,但流传到现代以后,绝对算是名气最大的那个。

    这家营造厂的代表作,有旧上海赫赫有名的“百乐门”,有南京的“国民大会堂”(这其实就相当于民国年间的“人民大会堂”),有“国立美术陈列馆”以及“励志社大礼堂”。

    除此之外,在当年的“陪都”重庆,在云南昆明,这家营造厂也留下很多代表作,例如曾经的“昆明大戏院”,“中山纪念堂”,还有重庆钟山家的“梅园”等等等等。

    这家营造厂的创始人,也就是老陆的先祖,这是个很带点传奇色彩的人物。此人出身贫寒,是民国四大建筑商中出身最低的一个。他最开始是个浦东的小裁缝,后来可能觉得给别人做衣服没啥意思,居然转行去当了一个小包工头,并且这一转行还真被他干出名堂。

    此人能够发迹,除了他自身的本事外,主要是他和当时的民国政府很多政要交好。这从他做的很多工程就看得出来,用现在的话说,他做的很多其实都是“政府工程”啊。可见做“政府工程”能赚钱,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后来有人研究过“陆记营造”的发迹史,认为这家营造厂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和两位民国年间的名人分不开,其中一位是旧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另外一位,则是当时的“军统”头子戴笠戴大老板。

    杜月笙自不用说了,在旧上海滩做营造揽工程,如果不和这些人搞好关系那简直不可想象。江湖传闻,陆于泉的这位先祖和杜月笙是结拜兄弟,在“青帮”中是同一字辈的。后来杜月笙逃离上海到香江定居,就是老陆的这位先祖一手安排。甚至杜月笙到香江后和孟小冬成婚,都是这位老兄一手促成和筹备。

    而除了杜月笙外,这位老兄和戴笠的关系那就更好,正是因为和戴大老板关系交好,这就让“陆记营造”有机会承接那么多“政府工程”。

    听说此人和戴笠情同莫逆,戴笠出空难意外死亡后,他的墓就是此人私人花钱修的。为了体现和戴笠的交情,他在修墓的时候不惜血本,不仅把一座墓修得奢侈无比坚固无比,而且就把这座墓修在“中山陵”边上,也就是把戴笠葬在中山先生旁边。

    只可惜这座墓在解放后不久就被捣毁,据闻太祖在知道戴笠墓被捣毁后都深觉可惜,私下说过这样的话:

    “完全不必要这样做嘛,就算留在那里作为反面教材也是好的…。”

    当然了,太祖他老人家这话到底什么意思已经不用去解读了。不过完全可以想象正是因为“陆记营造”这样的背景,李华勇完全理解老陆为什么不愿提及自己家族的往事。这在过往的年代,“陆记营造”那完全就是“反动派”的背景嘛。

    不过李华勇倒觉得老陆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先不说现在已经是什么年代了,大陆对过去的很多事早就不怎么计较。再说“陆记营造”虽然曾经站在“反动派”阵容,但却不算是那种十恶不赦的“反动派”。

    随着很多历史资料解密,大家发现真实历史中的“陆记营造”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首先一点是“陆记营造”从没当过汉奸。甚至可以说这就是李华勇敬重自己这位前辈同行的地方了。要知道“陆记营造”存在的年代,恰好是日本侵华前后。国内其他几家大的营造厂,比如说“白记”,比如说“秀记”,不管说是出于无奈也好,出于被迫也好,多多少少总有汉奸行为,他们都帮日本人干过活。唯独“陆记”,一次也没有。

    它不仅没有,当时为了抵御外侵,“陆记”还经常主动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去帮助修建战时工事。在京沪、沪杭与南京的防御工事,到处都可以看到“陆记”的身影,这可以说是“陆记”最大的亮点了。

    另外还有一件搞笑的事情,如果说到“陆记营造”的代表作,大家也许会选“百乐门”,也许会选其他建筑。但如果说到它曾经做过最“奇葩”的工程,那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有一个选择。

    那是它在旧上海修建的碉堡。请注意这里的“碉堡”并非形容词,而是真真正正的碉堡,而且这个碉堡还不是一座,是 平板电子书多座。

    那是在解放前夕,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国民党其实已经败局已定了。在“渡江战役”发起之前,国民党当局命令汤恩伯死守上海。老汤接到这个任务就发愁了,他心想上海地处冲积平原,无险可守,这个地方要怎么守呢?因此他做出一个很奇葩的决定,他决定在上海市区外围建筑大量钢筋水泥碉堡。

    这一工程名义上由当时的“上海市工事建筑委员会”领导,实际由“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工兵指挥部”指挥,而实际上的直接执行者或者说施工方,就是“陆记营造”。

    整个“碉堡工程”范围划为三大区,分别是苏州河以南地区,苏州河以北地区以及浦东地区。碉堡按大小分甲、乙、丙及主堡四种类型,每座碉堡内可架四至八挺机枪,总数计划造4000余个。

    而“陆记营造”那还真是踏踏实实干啊,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直到“我军”发动上海战役时方被迫停止,实际建造了 平板电子书余个。

    完全可以想象,这些碉堡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同样完全可以想象,这项工程也成为“陆记营造”一个很大的罪名。不过正当大家准备声讨“陆记营造”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发生了,有人站出来为“陆记营造”说好话。

    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党”潜伏在上海的地下工作者。他们告诉组织:其实他们早就在第一时间就掌握这些碉堡的所有信息资料了,包括这些碉堡的分布,结构,甚至兵力和火力等等。正是因为知道这些东西,所以这些碉堡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那么是谁告诉组织这些资料的呢?并非其他人,就是老陆的先祖本人,李华勇的这位同行前辈…。。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陆于泉的这位先祖那是个明白人啊。他也许是个“反动派”,这从他后来跑到台湾就是明证,但这绝对又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反动派”,比如从这件事,就能看出他的为人处世。

    想到自己今后很可能和这么一家有底蕴有故事的公司合作,李华勇心里那个高兴啊。这一刻的他甚至升起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这一切难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吗?自己竟然和陆家的后人准备在香江竞争“中银大厦”这个标。

    要知道李华勇敢去竞标的一切前提,就是因为中国银行是“中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位于香江的中国银行开始差一点是被台湾接受去的。是谁让香江的中国银行变成“中资”的呢?江湖传闻,杜月笙在这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然老杜这样做也有其私心,晚年的他很想落叶归根啊,想自己死了以后能安葬在老家浦东,因此中国银行这件事,另外还有几件他帮大陆做的事,也算是他对大陆的一种“投名状”。只可惜事与愿违,等老杜过世以后,他被当时的台湾当局强行运到台湾安葬。

    想起这些陈年往事,这一刻的李华勇有点心潮起伏。他觉得这次一定要好好操作一下啊,如果这一次不能竞标成功,那简直就太对不起这些前辈同行了。

    想到这里李华勇突然微笑着对林蔚说道:

    “林总监,走,陪我到外面逛一圈去。”

    林蔚听了一愣,不过她并没有拒绝,只是白了李华勇一眼说道:

    “你这人就是有毛病,白天在逛街的时候你不逛,现在不适合逛街你偏要去逛,没看见外面那么大的风吗。”

    李华勇哈哈大笑:“正是因为风大我才想去逛啊,你刚才不是问我,我的信心来源于何处吗?那我告诉你吧,我之所以敢和那些跨国公司竞争,最大的信心来源就是来自于风,香江的风,维多利亚港的风!”

    “风?”

    李华勇再次哈哈大笑:“哈哈哈哈,没错,就是风!”

    这一刻的李华勇笑得异常畅快,他心说不容易啊,自己都穿越这么久了,这次终于在中银大厦的竞标中找到一个出金手指的机会。

    而自己这次准备出的金手指,最关键的一个元素就是;风!

    来自维多利亚港的风!

第一一四章 李华勇的金手指() 
李华勇和林蔚并没有出去逛街,他们俩登上半岛酒店楼顶,观看维多利亚港的夜景。

    半岛酒店所处的地方是九龙的尖沙咀,这里其实和中环隔海相望,李华勇远远就能看到,新落成不久的汇丰银行大厦在夜幕下栩栩生辉。

    “我听过一种说法,说你们香江的“龙脉”起自九龙半岛,穿过维多利亚港,上岸后直上太平山后在中环入海,而对面这座汇丰银行,又是全香江风水最好之处,它正处在入海口最为“聚财”的方向,是香江“藏金库”的位置。是这样吧?”

    听到李华勇这样说,林蔚一笑:

    “这可是汇丰银行哟,那当然要挑风水最好的地方,不过我是不信这些东西的。怎么,阿勇你还对风水感兴趣吗?”

    李华勇大笑:“我们是做建筑的呀,做建筑的那还不要懂点建筑风水。要严格说起来,风水堪舆学,不本身就算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吗?这里面既有科学,也有玄学。只可惜大多数人只对里面的玄学感兴趣,而对科学部分不闻不问,尤其是你们香江人,讲究风水可谓事无巨细,小到生儿育女,红白喜事,大到盖楼,投资,什么事都要请风水先生看一看,我感觉都有点到走火入魔的程度了吧。”

    林蔚抿嘴一笑:“也是哟。好了不说这个,阿勇,你刚才不是说要告诉我你的信心来源吗?难道你刚才跟我说的什么“风”,就是风水?”

    “当然不是。”

    见林蔚提到正事,李华勇也开始和她说起正事:

    “中银大厦的建筑图和效果图你下午应该看过了吧?你对贝聿铭先生的这个作品是什么感观?”

    林蔚想了想:“很漂亮,建成以后一定很震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先生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而现在看到的效果图,应该说完全具备了贝氏这三个特点。而且我还听说,这栋建筑的外形像,像什么…。”

    “像竹子。”李华勇笑着接口道:

    “我们现在看到的效果图,外型像竹子的“节节升高”,喻寓和象征着力量、生机、和锐意进取。而且你注意到下面的基座没有?基座的麻石外墙据说是代表长城,贝先生为了设计这个作品,特意挑选了很多代表中国的符号。”

    “没错没错,这虽然是一栋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不过在很多细节处却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中国风,这就能看出贝先生的匠心独具啊。不过阿勇,你今天把我拖上来就和我说这个?”

    “啧啧,要说这个汇丰银行真是土豪啊,你看它底层建筑面积只有2万多平米,却圈了一块5万多平米的地。而中银大厦呢,据说圈地面积满打满算也只有8千多平米,而它的高度呢,却几乎已经接近汇丰银行大厦的两倍。”

    “喂喂。”

    “更重要是中国银行还穷啊,有传闻这栋大楼的预算给得非常紧张。据说贝先生在设计这栋大楼时绞尽脑汁,想着办法给中国银行节省预算。”

    “喂喂喂,你到底在说什么?你再这样我生气了。”

    李华勇微笑着对林蔚说道:

    “我正在告诉你答案呀。我刚才讲了这栋中银大厦这么多特点,你再联系一下我之前说的“风”,你还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风吗?”

    一栋外形像“竹子”,越到上面越纤细的建筑;

    一栋占地面积很小,高度却非常高的建筑;

    一栋预算紧张,施工用料非常节省的建筑。

    更重要是这里还处于维多利亚港,大风天气是这里的常态,台风经过也只算是家常便饭。

    当把这所有的一切都联系起来,林蔚要再不明白的话,那她这个大学真是白念了。

    “原来你说的是抗风,建筑抗风!”

    “哈哈哈哈,没错,回答完全正确!加十分…。”

    听林蔚说出正确答案后,这一刻的李华勇笑得非常畅快。他心说真不容易啊,自己都穿越这么久了,这次终于逮住一次开“金手指”机会,总算不会亏对穿越前辈们。

    “建筑抗风”就是李华勇准备的金手指。也正是因为这个“建筑抗风”,李华勇才有信心和比其他跨国公司做出更好的技术标,从而在竞标时候和他们一争高下。

    “建筑抗风”可以算是建筑学中比较高深的学问了。其高深程度,可以参照航空航天部门的“航空风洞试验”,而在建筑业中,其实也有“建筑风洞”。这两者都算是各自行业中最尖端的学问了。

    到了后世以后,由于建筑工程材料及施工方法的大幅进步,工程设计逐步向轻质量、大跨度及超高度的方向发展,使得在传统上以地震为结构主要水平作用力的观念在逐渐改变,风力成为超高层建筑、体育场馆大跨屋盖、斜拉桥等结构的主要水平荷载。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风流动主要涉及钝体空气力学,解决这些流动的理论和计算方法难度较高,风洞实验自然就成了该领域的研究工具。除此之外,由于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使得工业废气的排放及都是大中型建筑造成环境微气候的改变,亦成为工程界注意到的一个新的课题。

    在真实历史中,香江中银大厦就是从今年开建到89年竣工。李华勇知道一个典故,或者说这个工程的一个秘闻。就是这座大厦在建到高处的时候有点建不下去了,把日本施工方难住的就是“建筑抗风”,这个问题他们一直没有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