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时代先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时代先锋-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要是有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人才,那他肯定是不会放过的,至于研发飞机发动机,甚至战斗机,又或者火箭、卫星什么的,那就爱谁谁就算有钱他也不往这里面烧。

    这次挖过来的计算机研发小组一共11个人,8个男的3个女的。其中有两个是已经年近七十的教授是研发组的主持者,剩下的人则是助理,以及两个有些关系一起过来的实习女学生。

    实验室领头的人叫米罗夫,一个只有一米六的小个头老人,这个个头和他的大鼻梁十分的不相配,甚至乱糟糟的头发更像是乞丐,而不是一个科学家。

    和实验室的人打交道气氛难免有所沉闷,即便大家一起吃了顿风声的晚餐,气氛有所缓和杨东旭俄语也不错,但双方的交流还是有些让人提不起兴趣。

    看到这些人似乎更喜欢去做研究,而不是坐在一起吃饭讨论什么话题,杨东旭只好放弃了套近乎,直接严肃的谈起了工作。

    “你们之前的研究方向我看了,虽然你们研究的东西是我想要的,但我希望你们能更改一下一些东西。”

    “改动那些东西?”米罗夫的眉头皱了起来,其他人虽然没说话面色也有点不好看。

    做研究的人最厌烦的就是自己所研究的东西被其他人指手画脚,尤其是这个人还是一个外行的时候。没有直接把杨东旭赶出去,已经是米罗夫比较克制,明白现在不是在以前的实验室,而面前坐着的是自己老板了。

    “你们之前主攻的是硬件,在主板,以及cpu上面取得的成果都不错,所以既然我们现在有现成的成果可以使用。

    我希望你们能暂停进一步的研发,先把目前咱们所拥有的整合起来,看看能不能弄个一体机出来投产。”杨东旭似乎没有看到他们的面色不缓不慢的开口说道。

    “全部达到量产吗?”米罗夫面色好看了一些,但心情依然不喜。

    做研究的人最喜欢的事情自然是不断研究,不断精进让全世界的人都追赶自己。可他虽然是个标准科学家,但并不是傻子。自然明白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是量产,看到利益。

    虽然他还没从一个国家研究人员转变成一个私人实验室人员身份过度中完全调整过来,但却清楚让自己的老板看到利益,自己以后的研究资金才能充足。

    “不一定是全部,其他部件如果不齐全我们可以购买,不过我希望的是以后研发对象,放在内存条和cpu这两块上。我的要求很简单更小,更强大。”

    “更小更强大。”米罗夫琢磨着杨东旭这句话陷入了沉思,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实际研发中不知道要攻克多少难关才能做到。

    “今天你们先好好休息一下,所有有关计算机的资料都分类放在实验室的资料库中,明天要是没什么事情,你们把熟悉一下那些资料,尽快给我一个可以量产一体机的方案。

    如果资料中没有合适的目标,希望你能给我找到代替者,总之量产是实验室必须进行的一次成果转化。”

    “那些资料只是我们研发小组的资料吗?”米罗夫问道。

    “不是,是包括很多其他研发资料。”杨东旭淡淡的说道。

    可虽然说话语气平淡,可杨东旭心里却在滴血,把这些人和仪器弄回来他一共花了1。5亿美金。这其中有八千万美金是购买那些资料的钱。

    也就说人才和设备杨东旭只花了7千万,可几大屋子的纸张材料花了他整整8千万美金。更重要的杨东旭不知道这些把地下实验室堆成图书馆的资料中,到底是不是能用。

    “不用等明天了,我们这就过去查阅资料。”米罗夫眼睛猛然一亮,其他人员脸上也瞬间露出了一丝喜色。

    他们虽然是研发计算机的小组,但负责的只是计算机里面一个硬件研发而已,而因为一些规定和保密措施,即便在同一个实验室中,他们也无法知道其他部门的研发成果究竟是什么,现在竟然有机会可以看到所有计算机硬件的研发成果,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激动。

    “你们既然愿意提前工作,我自然不会阻拦。”杨东旭站了起来示意一下身后的保安。

    东旭科技这是目前实验室所挂的牌子,实验室在一栋三层独立办公楼的地下一共三层,其中最后一层是真正进行试验放置各种设备的地方,地下第一和第二层暂时被改造成了图书馆盛放着杨东旭高价购买回来的资料。

    地面三层一楼是办公区域,二楼是休闲区,三楼则是休息区。虽然上下加起来总共只有六层,但却有两部电梯。

    目前整个东旭科技公司一共有52位在职人员全部都是保安,真正工作的只有目前新加入的这11名科研人员。

    把一群研发人员送到了实验室之后,杜飞开车把杨东旭带到了罗湖区产业园,飓风建筑除了当初第一批拿到几块地开成小区之外,之后就没在深圳怎么出手拿地,一直把所有精力放在海南那边。

    不过虽然自身没有拿地,但有些项目飓风建筑却作为股东在投资,毕竟作为祖国开放的桥头堡,杨东旭不可能放弃深圳房地产这块大蛋糕。

    而作为罗湖区产业园的投资者之一,杨东旭在产业园有自己的预留厂房,不过产业园已经竣工半年多了,陆陆续续已经有企业搬进来开始投产,他不可能让自家的厂房一直空置着,就算他原因开发区的管委会也肯定不愿意。

    所以把之前有的几条磁带流水线搬迁了过来,和借着第一批导也的名头拿下的bb代工生产线。磁带生产线基本上是为海纳唱片服务的,顺带也接一些其他生产业务。

    bb代工生产线那自然更不用说,一天二十四小时三班倒生产出来的bb机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年头至少稍微能和高科技沾点边的都能赚的盆满钵满的,哪怕只是一个代工。

    “杨少!”刚到产业园的门口,杜飞准备下去登记身份开车进产业园,一身干练工作装打扮的叶蓉蓉快步上前几步笑着拉开了车门。

    相对于东子的媳妇陈娟虽然出身不凡,但性格却是贤妻良母的类型现在基本就是在家做全职主妇,叶蓉蓉的事业心要强很多,即便有了孩子之后依然如此。

    所以在武爱兵结婚之后,磁带生产厂虽然缩减了一部分生产线,但为了给海纳唱片服务,厂子并没有彻底关了。叶蓉蓉一开始就在磁带生产厂工作,因此武爱兵接手其他工作之后这里就交给了她搭理,之后加的bb生产线也划到了她手底下。

    “上来吧,外面挺热的。”杨东旭笑着点了点头,四月份的天气燕京虽然还很凉爽,但在深圳基本可以穿短袖乱跑了。

    有叶蓉蓉带路连登记都不用,在门口保安一脸笑容中,车子驶进了产业园。

    “现在这里还有空余的厂房吗?”杨东旭开口问道。

    之前因为用不到厂房,这边大部分的事情也都是叶蓉蓉和海纳公司直接交接,所以对于这里的情况杨东旭不是很清楚。

    “空余的厂房暂时没有,这两年深圳发展的很快,尤其是这边的厂房很是抢手的。”

    “这里面都是生产什么的?”杨东旭好奇的向着外面看了看。

    产业园中的声音有些噪杂基本都是生产机械的隆隆声,宽阔的道路两旁停着不少的货车,有卸货的也有拉货的一副兴荣景象。

    “基本上什么都有,服装厂,纺织厂,食品加工厂,这最近两个月又新加入了几家磁带长和bb机代工厂。”

    现在的产业园基本上没有打造链条式企业的规划,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边产业园弄好,只要有人来办厂不管是生产什么的都先弄进来再说。

    “磁带方面订单还多吗?”杨东旭开口问道。

    “还好吧,不过现在很多场子都上磁带生产线,这个又没什么技术,所以效益有点不如前几年。”跟风是很多商人的本性,只要看到能赚钱,技术门槛又不高自己能弄的,基本上不需要一年时间各种跟风的厂子就起来了。

    “处理一下手里的订单,暂时不要接新的了,生产线拆除两条我准备上马其他生产线。挑选一些有学历的员工,过段时间他们需要进行一次培训。”

    “好的,一会儿我就安排下去,这件事情很急吗?”叶蓉蓉没有问为什么要拆掉磁带的生产线,而是直接答应下来着手安排。

    这些年她虽然不是在杨东旭身边工作,但却清楚眼前这个年轻不大小青年的脾气。基本上他决定的事情别人有建议权,但却没有更改权。比如说三湾度假村那边,当初富德海那么反对,最后还是压下了重注投资,海纳的电视剧,电影也都是如此。

    “这个有点说不清楚。”杨东旭笑了笑,很多事情他可以给出肯定答复,可米罗夫那边什么时候能把技术弄到可以量产一体机,这个还真的没准:“先准备着吧。”

第三百二十二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金挖科研人员,杨东旭希望的自然是搞研发,在计算机硬件生产方便能够站在世界金字塔的顶端。

    不过单纯生产电脑的话时间还是可以预估的,毕竟现在电脑对于内地人虽然还是稀罕物,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量产了。

    即便米罗夫那边一时间无法完成技术方面的整合,等生产线弄好之后到时候大不了先仿制,然后再慢慢的研发技术,总之电脑需要快点生产出来,在国内空白市场上先竖立一个牌子。

    到了厂房杨东旭先到叶蓉蓉办公会把现在厂区的情况大致了解一下,看到目前厂里四百多工人的学历水平,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流水线工人基本不需要什么文化水平,能分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行。可作为一个科技公司如果想要培养属于自己公司的人才阶梯储备,这样的学历水平就不行了。

    “招聘有学历的员工很难吗?”杨东旭皱着眉头问道。

    “比以前要容易一些,但很多人更看重的是铁饭碗。”叶蓉蓉叹了口气。

    想到当初为了给bb生产线招初中文凭的培训员工的各种折腾,她也十分头疼手底下员工的学历问题。

    可别说现在,就算放在以后铁饭碗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也不是私企能够相比的。更何况现在别说大学生,就连高中生也是包分配的。像叶蓉蓉这样有自己想法的高中毕业生毕竟是少数。

    “如果办个学校你感觉怎么样?”

    “办学校?”叶蓉蓉愣了一下,杨东旭脑思路跳跃性有点大她一时间跟不上。

    “对,学校,技术学校。”杨东旭点了点头。

    越是在心里琢磨自己办理个技校,杨东旭又是觉得这个办法简直太好了。现在整个国家都缺人才,作为一个不被人看做是铁饭碗的私企,你想要和国家抢人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再加上既然身份敏感的科研人员都能从北边挖到,那挖几个老师过来下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毕竟挖不到知名教授,可以挖普通高学历教师嘛,比如说计算机编程老师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技术学校?”各种野鸡大学现在并没有流行开来,所以对于技校叶蓉蓉有点没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学校。

    “就是培养技术的学校,你就把他当做一个大的培训班好了。”

    “什么文凭等级的?”

    “比初中高点,相当于高中吧。”杨东旭想了一下说道。

    “这个有可能吗?”叶蓉蓉感觉杨东旭有些异想天开。

    在乡下她听说过办私立小学的,也听说过办私立中学的,可私立高中这个国家能让办吗?

    “不是正规学校。”杨东旭摆了摆手,随后有感觉这个表达不准确:“不是不正规,我的意思是不是你上的那种高中,我们不教你上高中学习的那些东西,我们只教技术。

    比如说bb机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又或者以后咱们办理其他厂子需要机械工等等。就像以前小年轻想要学门儿手艺所以找老手艺人拜个师傅那样,只是在我们这里一个师傅带的徒弟比较多而已。”

    “那怎么招生呢?你打算在哪里办学校?”

    “这个我还没考虑清楚,等我想清楚的再说。你先把需要培训的人选出来,过几天培训老师就到了。”虽然感觉自己突然冒出来的这个灵感很牛叉,但具体操作起来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杨东旭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才行。

    。。。。。。

    。。。。。。

    在深圳杨东旭一连呆了三天米罗夫那边终于出了一个大致的结果,想要直接生产电脑是没可能的,因为很多技术虽然很高端,但根本无法量产,如果一个一个去公关的话,所需要的时间根本无法统计,并且很多技术也不是他们所擅长的。

    所以杨东旭直接把电脑生产商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线在来个一锅端,否则暂时无法实现自己生产一体机的梦想。不过生产电脑虽然不行,可生产电脑硬盘却可以,哪怕这个硬盘只有可怜的1。2gb大小。

    “只能生产硬盘吗?”杨东旭眉头皱了起来,看了一眼米罗夫整理出来的技术清单,虽然之前有心里准备,可想到只能仿制才能生产电脑,心里岸边还是有点郁闷。不过皱着眉头的他突然愣了一下:“图像和声音压缩技术用英文怎么说?”

    看到这个技术杨东旭一时间似乎抓了什么,可一时间又无法说出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就好像遇到了一个熟人对方名字都到嘴边了,可就是没办法叫出来。

    “应该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m…p…e…g。。。。。。”杨东旭眉头锁的更近,嘴里不断念叨这个技术名词的缩写,念着念着他猛然站了起来,把米罗夫等人吓了一跳。

    “我擦,原来是这个玩意,我就说我看着怎么这么眼熟。这个东西能量产吗?”杨东旭从之前的失望变得狂喜起来。

    mpeg这不就是vcd生产的基础技术吗?前世他出来打工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个生产vcd的工厂里面对这个英文缩写太眼熟了,那个时候是95年,还是96年来着。

    总之那个时候vcd产业火的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