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传国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带着传国玺-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这也是老君顺水推舟、顺应大势的高明做法。

    按照原本历史轨迹,宋朝兴起后,儒教复兴,道教本来就逐渐失去对朝廷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权。

    所以,道教也谋求在神系上的独立,道教自身也越来越转向内在。

    而现在,为了安置段宇钟,将本来就要失去的儒教拿出来,那是相当划算的。

    当然,就如同当年儒教属于人教,归根结底也是道教一脉一样,神霄教也属于道教中的一个支脉。

    然后,比较重要的是阴间(冥界)、地狱势力的划分。虽然阴间(冥界)已经被段宇钟清空了,但早晚还是会有鬼魂填充满的。

    原本历史上,佛教和道教共同分割阴间势力,只是佛教占了主导。

    到了北宋,儒教兴盛后,又将寇准和包拯两个儒教代表人物封为十殿冥王中的两个。

    但现在,段宇钟强势崛起,构建了神霄天国,在这个时空的阴间唯我独尊。

    不过,段宇钟并没有独占阴间的意思,也不想改变华夏几千年文明最终选择的以佛教三世轮回、因果报应观念为主的,辅以善者升天堂(净土、仙界)、恶者下地狱的奖惩理念。

    在宗教哲学上,佛教比道教完善,高深,这一点得承认,就算段宇钟想改变,他也提不出更好的,更适合华夏文明的阴间管理理念。

    而佛教之所以在哲学上更高深,是因为古天竺地处热带,物产丰富。

    那里的人不用像华夏古人那么辛苦,不用考虑太多温饱问题,每天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那些形而上的问题。

    而回归上古道教与物同化的理想,又显然不可能。

    倒是儒教的天人感应、五行灾异思想可以吸收和发扬。

    总之,到了五代宋初的时候,阴间地府的构造已经基本完善了,段宇钟也不想做过多改变。

    需要改变的,只是对于善恶的判定标准,还有具体的执行。

    儒道释耶回五大教的教义,还有各国写在纸上的宪法,绝大部分都是导人向善的,所要求的道德和所要达到的目标都很相近。

    问题是谁来执行这套标准,执行者自己是否遵守这套标准。

    从前,佛教一家独大的结果是,佛教一边宣扬因果不虚,众生平等,强调宇宙中的一切都在要遵守因果。

    但另一边,佛教又带头破坏这个规则。声称佛教的神灵和高僧可以为人祈福,可以超度死者等等。

    只是需要钱财,这与西方耶教的赎罪券也无本质区别。

    此外,由于佛教把持阴间,佛教修行者转世时就会受到照顾。

    所以佛教许多高僧可以累世修行,一直积攒功德、法力。

    而随着天地灵气的锐减,主张长生的道教要达成目标越来越困难。

    而佛教不主张长生,只想精神永存,其修士就可以累世积攒修为,所以,佛教渐渐后来居上,并且压过道教。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段宇钟提议提议成立一个阴间管理委员会。

    设九个常委,神霄教派、道教、佛教各占三个席位,鬼魂轮回转世,上天堂、下地狱的奖惩等重大事务,皆遵守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相当于是真正的三教共治阴间地狱,道教凭空增长了很大势力,自然十分赞同。

    佛教因为段宇钟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加上之前的失败,因此,只能同意。

    至于各自的代表,神霄教这边,是时空道尊、李煜、冉闵;佛教那边,是地藏王佛、阎罗王、转轮王;

    道教这边,是东岳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也就是太乙真人)、孟婆。

    之后,段宇钟又提了几条诸如官绅一体纳税,道观、佛寺也一样纳税,道观、佛寺也要纳入朝廷管理的意见。

    也都获得了通过,这些对于老君、如来等,都是琐碎细务。

    但对于大日、地藏、弥勒、文殊等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段宇钟也并未仗着老君、如来给面子,就忽视他们的利益。

    他给未来的大宋朝,也就是儒教为尊的地盘定下的疆域,同西汉时差不多。

    未来,燕云、河西走廊、西域、交趾、辽东、乐浪、代方等地,大宋一定要收回。

    所以,西夏、安南是一定会被灭掉的,其余漠北、雪域高原、大理国等可以保留。

    然后,段宇钟提议神霄教和佛教、道教一起向外扩张,佛教可以打回天竺老家,神霄教主要向南洋、大洋洲、新大陆发展。

    道教主要从西域向中亚、中东、非洲发展。当然,这只是大致划分,中土大宋境内仍然是三教并存;

    对于周边大理国、吐蕃、契丹、高丽国等,三教也都各凭本事,都可以去传教。

    只是要牢记一个原则,若有冲突,尽量由代理人解决,高阶弟子绝对不可直接参战。

    而对绿教、光明神教、婆罗门教等外道,三教则是同盟,可以携手对敌。

    所以,佛教也可以向中亚、中东、南洋、新大陆等处发展,道教、神霄教也可以进入天竺传教。

    只是,中土被道教定为根本(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地盘,天竺被佛教定为根本地盘,而神霄教则把新大陆定为根本地盘。

    这相当于是段宇钟在表态,他看不上原有的中土世界,不想在里面与佛教、道教争夺,宁愿去开发新大陆。

    他的这种态度,也是三教会商如此和谐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总之,段宇钟是要改变一种儒释道三教一直窝在中土世界窝里斗的局面,让大家都走出去,一起开拓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他们的协议最终被凝练成几条简练的话语在紫霄宫中签署,也就相当于是在鸿钧道祖的见证下签署。

    而且就写在封神榜上,保证了这个协议所具有的强大的法律效力。

    如此,他们商议完毕后,就又在鸿钧道祖的主导下,瞬间回到大相国寺中,处理凡界事情的首尾。

    这时,大家才想起大相国寺的事情,但回去一看,双方仍在对峙。

73章 大获全胜() 
却原来是鸿钧道祖与时空道尊施展了时间定格的神通,使得大整个后唐五代时空的时间停止了一年。

    为的是等段宇钟与佛教六大高手决出胜负,再来处置这些和尚。

    而且,之所以让时间停止,也是因为鸿钧道祖对于这个时空的走向拿不定主意。

    他本能地想按照主时空的历史走向来,但有了段宇钟的介入,历史进程已经给搞乱,已经很难回到主时空的历史轨道上了。

    而大相国寺中,段宇钟和佛教几大高手的战斗,则决定着这个时空未来的走向。

    段宇钟胜,则郭威的寿元就会彻底改变,大宋也会大获全胜,新收复的燕云十六州也能保住,历史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轨道。

    段宇钟若失败,则郭威去世,大宋分崩离析,原本即将统一的大好局面也将葬送。

    这同样也难以回到原本的历史轨道,所以鸿钧道祖很为难,即便段宇钟是个外来者,他也选择两不相帮。

    再加上时空道尊的努力,所以让时间暂停,为段宇钟“单挑”佛教几大高手赢得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即便段宇钟和佛教的这场战斗先由大相国寺,转移到后天袋中,再转移到地狱中,还拖了一年。

    但也没有受到佛祖、阿弥陀佛等更高端的力量的干扰。

    而且,这个时空的凡界时间也就一直暂停,直到一年后段宇钟他们出来为止。

    从954年农历六月六日开始,段宇钟在这个时空已经呆了一年,但等三教会商完毕,这个时空的凡界时间仍然是954年农历六月六日。

    原本对于这些和尚,既然三教会商完毕,大宋的天命被三教认可,而且要统一华夏,要恢复西汉疆域。

    那么他们对抗朝廷、咒杀帝王的罪名自然就成立了。

    为了维护人皇的权威,也为了安抚段宇钟这个“大神俱乐部”的新成员,这些和尚自然只能被牺牲掉。

    而且,这些和尚也是大宋周边各个割据政权的势力的代表,如果不除掉,也就无法完成人口和势力的洗牌,大宋即便一统天下,也坐不稳江山。

    所以对于这些和尚的安危,如来等提都没有提,不过段宇钟心善,此时的他心情也很好,就决定放他们一马。

    于是,大日、弥勒、文殊、地藏等回到各自化身,降下神谕:

    “尔等身在沙门,不思清修,反倒插手人间战事,触犯天规戒律,论罪当诛。

    然如来佛祖、太上老君、神霄道君慈悲,且饶尔等性命,只罚尔等去中土世界以外的外道地界弘法,积功累德,洗刷罪孽。

    没有如来、老君、道君、人皇的赦免,终身不能回中土。”

    这些和尚眼看自家神灵不能护佑他们,朝廷的大军已经包围了大相国寺,本以为必死无疑。

    如今能够活命,又是大日如来、弥勒佛等亲自降下的神谕,自然无有不服,个个感激涕零,磕头谢恩。

    而对朝廷的大军,段宇钟也降下神谕:“继续查封大相国寺,但不可杀人,也不可损坏里面的任何东西。”

    军队进来时,这些和尚也没有反抗。然后,在后续的九霄真人刘承佑的提点下,郭威也下了一道圣旨,明正典刑,将这些犯罪的和尚流放到域外。

    然后,事情就圆满解决了,至于后面的战事,就不用段宇钟等操心了。

    而且按照之前商定的原则,段宇钟、大日、弥勒、地藏、文殊还有之前在南唐军中附身李从嘉(也就是李煜)的普贤。

    之前在开封城外到处奔波,负责联络各军的观音,其本尊也要离开凡界,回归各自道场。

    其实,这时候,佛教既然在至关重要的大相国寺一役失败,六大高手回归各自道场,不再插手人界事务后,这场大战的胜负已经毫无悬念了。

    因为就在公元954年农历六月六日当日,城外敌军听说郭威重新醒了过来,大相国寺又被查抄之后,就士气大跌。

    以前攻不破开封,现在就更攻不破了。

    而在郭威昏迷这三天,大宋能够稳住,等到段宇钟回来,也多亏了冯道等文官的老成持重,以及神霄道君这几年来无数神迹支撑起来的民心。

    总之,度过了这个难关,大宋的国祚气运才真正稳固下来。

    而后,柴荣让赵匡胤留下6万大军,留守燕云十六州。

    他自己和李重进率领12万大军日夜兼程,7天后,已经到达黄河岸边。

    师老兵疲的南唐、吴越、南汉联军闻风而遁。柴荣派出一万骑兵和10万骑着自行车的步兵渡过黄河追亡逐北。

    虽然军队很疲惫,但携大胜之威,还是发挥了很强的战斗力。敌军在逃亡过程中,至少损失了三成。

    原本只是打酱油的南平、楚国联军也吓得赶紧缩回去,还马上卑辞厚礼来汴京求和。

    而后,柴荣率军驰援关中,先是大败后蜀军队,收复秦(今甘肃秦安)、凤(今陕西凤县)、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四州。

    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北上后世陕北、宁夏一带,与赵匡胤的燕云大军两路攻打李彝殷的定难军。

    旬日之后灭之,从此,未来的西夏过消失在襁褓中。

    如此,自六月起,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大宋在关中、陕西、河南等地发起的对后蜀、荆楚、定难军的反击,都全部大胜。

    果然,先北后难、先难后易的战略优越性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表露无遗。

    大宋战胜了最强大的契丹军队,从此获得了极大的自信,铸就了百战百胜的军魂,每次作战,将士们都奋勇争先。

    而敌军则往往未战先怯,闻风丧胆。定难军的党项军队虽然受到的影响最小,但他们毕竟实力弱小,总共只有两三万军队。

    当大宋解决了后勤问题,调集十多万大军两路进击时,党项人在怎么英勇善战,也只能失败。

    李彝殷早在大相国寺被查封之后就上表求和了,但大宋要求去彻底交出军权,定难军的五州改成普通郡县,朝廷派流官统治。

    李彝殷及党项人做惯了土皇帝,自然不肯答应,最后只能被消灭。

    定难军被消灭后,南平、楚国、南唐、吴越、南汉等都纷纷上表求和,都承认大宋的正统并称臣纳贡,或割地、或赔款,才让大宋放过他们。

    至此,到了954年9月,这场历时近半年的大战,以大宋和段宇钟的神霄道派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如此,2月24日(原本954年年底对应现代时空2月21日,但段宇钟在后唐五代时空的阴间停留了一年,后唐五代时空凡界时间停止一年,所以外界多了三天时间),后唐五代时空的事情暂告一段落,段宇钟回到现代。

    这时,他在现代的肉身已经连续“睡”了五天五夜了,连续穿越五天,创造了一个记录。

    在现代,段宇钟除了继续制造人工降雨、地震、滑坡、泥石流改造小江地区之外。

    还安排熊兆麟和神霄集团根据后唐五代时空的变化调整业务。

    因为随着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还有秦、凤、成、阶四州,定难军五州,以及战后的开封地区。

    这些地区的重建和修复需要海量的物资,尤其是各种建材和衣食住行的各种生活用品。

    这些都需要神霄集团加大采购量,原本资金有些告急了,还好段宇钟又从小千世界中拿出100吨黄金来。

    这时,从后唐五代时空带回来的很多家具、古玩、字画、雕像、药材、瓷器、木材等,也已经打开了销路,开始源源不断地出手。

    而且,这次,段宇钟还从后唐五代时空带回海量的木材、煤炭、铁矿石等资源,还有名画、青铜器、玉佛等珍贵文物。

    总之,很快段宇钟就不再为资金发愁了。

    等2月27日,段宇钟再次穿越过去时,已是公元955年十一月。

第74章 建设神霄教() 
公元955年底,大战过后一年多,在段宇钟的跨时空支持下,以及大宋君臣的治理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