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烈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地烈风-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这事朕做主了,立即请太医过来。正好趁这个时机册封你为皇后,以后你才是六宫之主,李太后让她安心去延禧宫养老去好了。”

    “陛下不可心急。”

    “爱妃,这关系到朕的孩子,你就听朕的好了。李太后就算知道你我的关系,也无法再阻挠我们和中立派的联盟。”

    “可是陛下应该知道中立派还没有完全倒向我们这一边,现在暴露我们的意图,对方就有扳回一城的时机了。”

    “这个我不管!你再拖能拖多久?三四个月以后也是藏不住的了,那时候如果还是没有完全掌握住中立派势力的话难道我们还要继续隐瞒下去吗?”

    刘龑的话让华妃沉默了。刘龑亲了华妃一口道:“爱妃不必太担心这种事情,有你的智慧,我相信不管李太后有什么阴谋诡计你都能游刃有余的解决掉的。”

    安慰完妻子之后,刘龑踏着轻松的步伐回到了养心殿。华妃怀上了孩子,同时又为他定下了防患于未然的大计,无论哪一项都足以令他兴奋不已。刘龑心满意足的抿着茶,正准备翻阅奏章,门外有人来报伍思成求见。刘龑一挑眉毛道:“让他进来。”

    伍思成一进殿内,刘龑便沉着脸问道:“你小子这些天都上哪去了?怎么连个影子都找不到?连个信都没有?”

    伍思成忙跪倒在地道:“启禀我主万岁,小人这几日发现了那个李太后潜伏在先皇身边的卧底的行踪。”

第二十八章 六 封赏() 
刘龑顿时精神一振,道:“是谁?”

    “回陛下,是内侍路海。”伍思成答道。

    “他?不可能吧,他可是父皇身边亲信的公公啊。以父皇之明怎么会任用信不过的人待在身边呢?”

    伍思成拱手答道:“回陛下,事实就是如此。先皇驾崩之日,宫中所有人都被我们控制,消息被完全封锁了。可是陛下请想想看,那天晚上大家各忙各的,路海哭得几乎昏死过去,后半夜时分路海就没了踪影;第二天昭告天下先皇驾崩的消息时,为何韩可民第一个入宫面圣?这不是很奇怪吗?就算是晏明他们在次日一早得到消息尚且不如他准备得充分,那不就说明了他是更早得到消息的吗?在先皇驾崩之后闲杂人等根本无法进出,路海就算想让别人带消息出去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才狗急跳墙,亲自将消息送了出去,而且之后路海再也不曾出现过,这件事除了他还能是谁呢?”

    刘龑沉着脸听完伍思成的回答,才开口道:“照你这么说,的确就是他了。他出不了皇宫,那么必定是前往李太后那里去了。”

    “不错,小人也是这么推断的。经过小人多方打探,确实有一名小太监碰巧瞥见了路海去了李太后那里,可是却没有人见到他出来过。”

    “难道他这几天一直躲在李太后宫中?”

    伍思成摇摇头道:“以小人之见,路海恐怕已经死了。”

    “死了?”

    “正是。那路海潜伏在先皇身边多年,如今情急之下亲自报信,那无疑就是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李太后怎能容他坏了自己的大事?况且先皇仙去之后,以路海的身份绝不可能再留在陛下您的身边。他对于李太后已经没有价值了。更重要的是小人探知最近太后宫中死了三个小太监,虽然说是打碎了太后心爱的玛瑙瓶被打死了,可这个当口死了三个小太监。不是更像由他们处理了路海的尸体之后被灭口的么?”

    刘龑点点头道:“你说的是有道理,可惜死无对证。李太后做事严谨,估计你也查不下去吧。难怪我这几天找不到你的人,结果还是白白浪费了几天时间。”

    伍思成垂首道:“陛下明鉴,小人这几人所办的并非是因为这件事,而是另外一件大事情。”

    “哦?你还办了什么事?说来听听。”

    “是。皇上请想,既然这路海能在先皇身边潜伏了这么些年,而先皇又对他是信任有加。那么在先皇生病之后,我们介入皇上身边之前。路海完全有可能篡改圣旨,或者做一些其他对我们不利的行为。假设他假拟一道圣旨称先皇又遗诏废长立幼的话。。。。。。”

    伍思成这话说得刘龑浑身一激灵,这要是真的,事情就不好办了。李太后他们如果拿到这样的诏书,百官们真假莫辨,别说发生政变,就是政局动荡起来也够受的了。他向前探出身子道:“那你查到了什么?”

    伍思成见刘龑脸色丕变,不由得一乐,笑眯眯的说道:“皇上不必担心。小人已经查实了此事。路海虽然聪明伶俐,不过文墨上却不太通。他的笔迹干瘦且粗劣,若是让他伪造圣旨他是断然做不出来的。而且小人已经查明这段时间内路海并没有经手过任何文书,先皇的所有印玺又都不曾遗失。想要伪造圣旨是不可能的。”

    刘龑听了这才如释重负,一屁股坐回龙椅内,长出了一口气道:“还好,还好。幸亏你机警,这次你立了一大功。朕现在加封你为宫苑总监,位在从五品下。”

    伍思成一听吃了一惊,忙叩首道:“小人为皇上办事是分内之事,不敢奢求官位。”

    刘龑嗤之以鼻:“你少来这套!我知道你不想当官,躲在幕后好办事是吧。可是朕要是赏罚不明。今后还有谁会为朕办事啊?不但要赏你官职,老季我也已经加封他御前护卫总管了。还有朕的华妃,这几日朕就要册封她为皇后。”

    “皇上。华妃娘娘她。。。。。。她不是。。。。。。”

    刘龑一摆手:“那是先前的约定了,现在她怀上了朕的孩子,难道还能隐瞒下去不成?此事朕意已决,你不必说了!从今天起,你就是五品官了,还不谢恩?”

    “。。。。。。是。臣谢主隆恩。”伍思成犹豫了半天,只能跪下谢恩。从这一刻起,伍思成踏出了他作为绢之国名臣的第一步。

    转过天来,刘龑便对外宣布将要在先皇葬礼之后册封华妃为皇后的消息。

    消息一出,举朝震惊。这个消息虽然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可它的确是出人意料。之前所传的太子刘龑与太子妃不和,见了面连话都没有的消息早已深入人心,所有人都认为皇上刘裕通企图通过和中立派的平国公联姻来拉拢中立派的举动遭到了重挫。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新皇刘龑此举明显是要拉拢中立派了,这一举措让韩可民一党的人大为恐慌,一时之间简直不知所措。

    紧接着刘龑又抛出了第二颗炸弹,太医证实了皇后已经怀有两个月身孕!

    这颗炸弹顿时激起了更大的波涛。这无疑向韩可民一党说明了皇上册封皇后并不是要与皇后修好以拉拢中立派,而是早就已经开始了与皇后的修好,甚至都已经开结果,不久的将来就会有嫡出的皇子或者公主问世了。

    得知这一消息的李太后差点没把自己的寝宫给砸了!自己千算计万算计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华妃给算计进去了!看不出来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妮子竟然摆了她一道,闷声不响的与刘龑结成了同盟,只怕暗地里和中立派早就已经勾结好了,自己现在在拉拢中立派这步棋上又落在了刘龑的后面!深知中立派势力绝对不容小视的李太后又惊又怒,最终决定修书一封给突契大汗阿比契力尔——如今再要夺回优势,光扳倒一个宗室皇叔已经不够了,必须借助外部势力的力量来打破现在的格局,哪怕这个势力有可能会引火烧身也好过让刘龑稳居高位不能翻身。

第二十八章 七 兵变() 
关于刘潜的这次谋反,后世的史学家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尽管最后这一行为是确定无疑的,不过双方论战的焦点就在于刘潜起兵的动机上。持正方意见的人声称刘潜在不能判明所接到的密函的真伪的前提下,依然率军南进,这显然是他本身也有意利用这次宫廷的内斗渔利的表现;而反方的人则表示刘潜手握十五万大军,却只率领五万人南下,并且在南下的同时还加强了北部边关的防御工作以防突契乘虚南下袭扰,这本身就说明了刘潜的本意还是在维护绢之国的利益,是为了维护皇族正统的权力。

    而实际上,刘潜的行为可以说是兼而有之。他维护国统的心思是很明确的,可要说他没有趁此机会强化自己的地位的心思,那也未免把他想得太过高尚了。由于长期受到刘裕通的打压,造就了刘潜谨慎过头的毛病,这也影响到了刘潜在此次南下行动中的决心不那么坚决。这也给了后世的史学家众说纷纭的诸多凭据。

    当刘潜派出的五千骑兵在河中府受到阻碍时,刘潜的大军刚刚开进到晋州,还没有离开他实际的管辖范围。原本兵贵神速,可刘潜却显得慢慢吞吞,这固然是因为他本身心里的不确定,同时也是刘潜一心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取更多正确情报的缘故。

    由于刘龑的密旨已经送达河中府,因此刘潜的骑兵要求过境并渡河的请求遭到了严词拒绝。本来一股来历不明的骑兵突然到来就不能不引起当地军队的警觉,更何况这支军队竟然声称是奉先帝遗诏进京的。当地官员立即出示了刘龑的圣旨,声明若不及时退回驻地,将视其为叛军加以剿灭,并通告周边各地联合剿灭叛乱。最终这支骑兵只得返回,虽然河中府的驻军不超过三千人。可是要让骑兵攻城本身就是件很困难的事,再加上河中府已经明显加强了戒备,硬拼也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既然无法西渡黄河。那么避免正面冲突表明自己并非叛乱或许是明智的选择。

    接到前方的消息的刘潜再次陷入了犹豫之中,安在道在一边尽力说服他早下决心。以免坐视时机。最后刘潜还是决定进兵,不过这次他选择了西进慈州,从那里渡过黄河,然后绕道坊州南下长安。

    就在此时,有人来报小王爷刘献之求见。刘潜听了歪歪嘴,吩咐让他进来。这个小王爷刘献之是刘潜的第三子,今年只有十四岁,从小就体弱多病。因此他没有跟着刘潜在太原,而是在相对比较温暖的怀州一带将养身体,因此在刘潜众多子女之中刘潜和这个儿子的感情最淡。不过刘献之从小就聪明过人,在各方面的接受能力都非同寻常,实在是个全才的胚子。可惜上天作弄给了他一副病弱的身体,让他一年之中倒有六个月是卧病的状态。如今他的突然到来,让刘潜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果然,刘献之一见到刘潜就跪下哭道:“父王千万不可继续进兵,此乃取祸之道啊。”

    刘潜看着这个瘦弱的,病歪歪的儿子。冷笑了一声:“王儿你还小,此事不该是你进谏的。”

    刘献之不理会父亲的阻拦,继续道:“父王明鉴。现在您手上的密函之真伪尚不能证明,就算是真的,也只需一纸檄文就能够被完全否定掉,如此一来就会落下一个兴兵谋反的罪名,这可是族诛的大罪啊,请父王斟酌。”

    “住口!你懂得什么!这关系到社稷安危!”

    刘献之并不畏惧,抬起身来道:“父王此言差矣。如果真是为了社稷着想,父王更应该按兵不动才是。如果李太后与皇上争权果然演变成兵变的话,父王您的五万大军可谓远水难救近火。如果李太后一派掌握了禁军和南北两营,父王您赶到时也来不及了。而且父王进兵反而有可能激化他们的行为,原本他们拥有军队可能只是一个威胁。可父王您的五万大军逼近可能会逼得他们铤而走险,进而威胁到皇上的安全。与其如此,不如您拥兵坐镇太原,坐观局势为好。量李太后纵然获胜,也不过是将刘显推上宝座,自己揽权而已。她若敢谋害皇上,那正好给我们一个讨伐她的口实;若她囚禁皇上,我们也可以首倡义举,号召各地勤王之师进京平乱,到时候我们名正言顺,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刘潜怒道:“你懂什么!我派出的骑兵受阻于河中府,就算想改变计划也来不及了,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休得再说!”

    刘献之止住了悲声,站起身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后,才走到刘潜近前,压低声音道:“难道父王并非全然为了社稷着想,是想自己掌握天下吗?”

    刘潜吃了一惊,斥道:“畜生!何出此无父无君之言?”

    刘潜盯着刘潜看了一会儿,才道:“父王您的眼睛不会撒谎,您眼中流露出来的目的并不单纯。如果父王确有为自己揽权的意图,那就更不能像现在这样行事了。南北两营加上禁军总数也不超过五万,您带五万士兵若是威震京师则有余,若是真的起兵则不足。若是京师宣布您是叛乱的话,那留在太原的十万大军究竟会站到哪一边就很难说了,应该将大军全部掌握在手中,尽快攻陷河中府渡过黄河,直扑长安城才是。”

    “河中府已经有所准备,如果强攻不利会降低士气,为父准备西行慈州,然后南下。”刘潜的脸色略微缓和了一些,被儿子说中了自己心中的心事多少让他对这个儿子的聪慧有了新的认识。

    “父王,此举万万不可。想从慈州方向渡过黄河,可那里的水流湍急,且缺少船只,要把大军渡过河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此处只能作为奇兵用来突袭长安才是。若不想顿兵河中府,那不如急速进兵南下渡河,然后西进潼关,东陷洛阳。有了东都洛阳我们就有了根基,威胁潼关则可以吸引长安的兵力往东,我们用奇兵从慈州过河突袭长安就容易成功了。”

    刘潜越听越觉得刘献之的对军事的确有他的见解,他的方案也变得顺耳起来,便点头道:“既然如此,为父立即派骑兵往慈州去,大军则立即南向渡河。你速速赶回太原,将部队掌握在手,驰援为父。”

    刘献之忙跪下道:“遵命!儿臣会让二哥亲帅五万大军支援父王,儿臣自率两万人马奔袭邢州,进逼冀州,阻断常邈军回援的路线。”

    听到这里刘潜终于露出了笑容,道:“难为你想得周到,就照你说的办吧!”

    从这一刻,刘潜进兵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虽然当时知道的人只有刘潜和刘献之两人而已。

第二十九章 一 潼关() 
潼关守将俞奉祖正面临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