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攻城的耐心,于是他在高昌国内大肆劫掠一番以后便载着抢来的酒肉米粮和牛马开始了漫漫回程。
直到这个时候,远在漠南的阿比契力尔才得到了后院失火的消息,不禁气得咬牙切齿。而他一直期待的刘献之部断粮的日子始终没有出现,刘献之在粮食吃尽以后便开始杀牛宰骡充饥,每天除了留下几十辆被当做燃料焚毁的车辆以外突契军一无所获。而阿比契力尔还不知道巴德尔率领的奇袭部队也遭遇到了惨重的伤亡,刘献之将从刘龑那里要来的一千名火铳手集中使用,使得巴德尔仅在一役中就伤亡了四千人,第一次遭遇火铳攻击的突契人惊慌失措,在生还者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这个时候阿比契力尔不得不承认自己完全落败,要击溃刘献之部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一边下令让巴德尔赶回来带领大队撤回龙城,一面亲帅一万骑兵朝着金山方向进军。他还有最后一个机会,那就是截击卢清翰的骑兵队,打败这股敌军并夺回被掠夺的牛羊,那样还能挽回一些颜面。
但老天就连这个机会都没留给阿比契力尔。卢清翰早就料到这一手,他帅军队从已故的左大都护凯度将军部西边直接绕向了南边直接往阳关方向撤回绢之国境内。期间凯度部也曾组织起来对其动了进攻,可是卢清翰将剩余的牛只集中起来摆出了火牛阵,在奋蹄急冲的蛮牛面前突契骑兵被冲了个乱七八糟不成行伍,卢清翰乘机动猛攻将这股突契骑兵打得落花流水,望风而逃。由此卢清翰部得以全身而退,安然回到了绢之国境内。
经过这一役,突契在东西两边的部落都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而且突契大汗阿比契力尔都未能予以及时的援救,而他本人的作战也仅仅是打了个平手,因此漠北之战以及随后的金山突袭战绢之国取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阿比契力尔的威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突契内部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对他不满的人,由此开启了绢之国对突契全面反击的序幕。
但是此役绢之国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除了人员的伤亡之外物资的损失相当严重,尤其是漠北之战后的撤出行动,绢之国损失了大量的牛马骡以及车辆,卢清翰掠夺而来的牛马也在漫长的撤兵路上累死病死了不少,虽然人员伤亡微乎其微,但出击时的一万八千匹马,回来时只剩下了四千多匹。因此之后几年间太原经略府的马匹数量都没能恢复到此战前的水平。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一 归国()
一阵阵凉爽的海风吹在高定边的脸上。
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雄壮威武的绢之国舰队,任何一个武人见到这一幕的时候都难免意气风,有吞吐天下之志。
不过真正让高定边感到由衷的高兴的其实是另一件事情。由于他偶然遇到的高丽宫女宋子衿,以及她所携带的高丽小王子的骨灰,高定边决定帮助她回到平壤将骨灰葬入高丽王陵,这一切的举动被安东都护杨莲知道以后不但对这个行为大加赞赏,更清楚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有政治意义的举动。
既然高丽王室已经断绝,那么将其好好安葬就向所有高丽人说明了这件事,也可以断绝今后再有试图为高丽王室招魂,冒名顶替之类的事情。为此杨莲专门派人护送宋子衿重新回到釜山城内,将已故的最后一代高丽国王崔健江的遗骸找到并送回平壤,与小王子的骨灰一同葬入高丽王陵。
落葬的仪式搞得十分盛大隆重,整整八千名士兵罗列成阵护送亡灵,所有安东都护府的将领全部出席,杨莲亲自主持落葬仪式和之后的祭奠大典。
为此,王汉新与高定边一行足足耽搁了两个月的行程,就连护送他们渡海而回的郑梦龙舰队也是如此。可正因为这两个月的时间,高定边才得以与宋子衿朝夕相处加深了了解,在临行之前高定边终于鼓起勇气向宋子衿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希望能和她一起回到家乡征得父母同意后结为连理。关于这个求婚的具体过程历史上有无数个版本流传出来,至于后世的演绎则更是不计其数,这主要归咎于当时在场的那些将领们的添油加醋。在这种局面之下,宋子衿本身又是个无家可归的可怜女子,加上她对高定边本身就有着一股奇妙的好感,因此求婚的结果还是皆大欢喜的。由此这次的回国之旅也成了高定边离家投军七年多之后衣锦还乡之旅,如今的他不但以二十五岁的年纪就获得了从四品下的安东都护府司马的高位,更抱得美人归,足以引来同僚们的妒羡目光。
“把主帆弄松一些以加大吃风量!这股风马上就要加强了!”一个声音从半空中传来,高定边根本不需要确认就知道这是他义弟王汉新的叫喊声。
对于操作船只和舰队方面王汉新可是得自于郑梦龙的亲授,不过可惜的是他学会了这一套之后只进行过一次海战,那一次他率领着残破的劣势舰只一举击溃高丽最后的海军力量,成就了一段奇迹般的胜利,也拯救了地上的高定边和虎卫营的将士们。如今好不容易可以再次登上战舰,王汉新就像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不是在瞭望哨上就是在掌舵,或者就是察看武器装备,弄得这艘战舰的指挥官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不但是绢之国正五品下的安远将军,更是他顶头上司郑梦龙的得意门生。
可是王汉新之所以这么忙东忙西还有更深的原因,那就是自从釜山之战以后他就被高定边敬而远之,甚至连他另外三个结义兄弟,周嗣义,陈世杰,陈世华三人也是一样对他冷冷的,使得他在漫长的回国途中无所事事所致。
这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高定边心中暗自思忖。自从釜山一战杀死数千名老弱妇孺以后,江湖出身的陈氏兄弟俩差点和王汉新割袍断义,后来多亏周嗣义向他们说出了王汉新对高丽仇恨的根源兄弟两人才勉强压住了火。至此之后两人对王汉新不理不睬,王汉新是赔尽了笑脸才算逐渐修复了兄弟间的嫌隙,周嗣义也为此吃了不少挂落。
高定边靠在船舷上仔细回想一下,自己认识王汉新的这将近八年来他的劣迹是不胜枚举,而自己也是第一个理解他心中这个解不开的疙瘩的人。对于王汉新自己既同情又生气,始终也狠不下心来训斥他。或许这也是他愈演愈烈的一个因素吧,自己若是能够早点阻止他就好了。高定边明白这次自己如此生气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生自己的气,生自己没有能阻止王汉新历来的胡作非为的气。不过话说回来,王汉新的做法的确苛烈且冷酷无情,但是撇开他的手段单就当时的效果来说倒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而且至今为止除了那次讨伐邪教的行为外自己也没听说过王汉新的残忍行为曾经用在高丽人以外的人身上,这也是高定边始终狠不下心和他彻底翻脸的原因。
就在高定边胡思乱想的时候,王汉新却从一根缆绳上一路滑了下来,扑通一声落在了高定边的面前。
“小心点。”高定边站直了身子道。
王汉新嘻嘻笑道:“大哥,这都已经离开高丽了,你还打算这么一直不理我吗?”
“你别胡搅蛮缠,一码归一码,这事情和在哪里有什么关系?这是原则的问题。”
“我和你说的就是原则问题啊,你看你的原则是不伤害弱小无辜,我的原则就是报仇雪恨。在打仗的时候或许我们俩的原则无法调和,可是现在高丽已经灭亡了,我的仇已经报了,所以我们也就没有不可调和的分歧了。你再生气再不理我也不能让死去的人再活回来,再过几天就要踏上绢之国的土地了,咱们俩再不和解,你让我怎么去见咱爹娘呢?”
高定边眉毛一扬,道:“你还打算和我一起回我家吗?你应该回京面圣才是!”
王汉新嬉皮笑脸道:“我知道,我是不像大哥你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你七年没回家看看了,况且还急着娶媳妇??????”
“谁急着娶媳妇了?”
“好好好,你不急,是我急行了吧?我急着看到你把大嫂娶进门去,然后给你们家添丁进口,繁衍子孙。我不就想看看咱爹娘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么?你说我这做兄弟的容易么?”
“什么笑得合不拢嘴?让我娘知道你那些劣迹,打得你找不到北。”
“那你就别说漏了呗。我向你誓,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踏上原本属于高丽的土地,这样我也就再也没机会犯浑了。行不?”
听到这里高定边不禁一阵心酸。的确,高丽这片土地对于王汉新来说只有引起他痛苦的记忆,其实他比任何人都不愿意再踏足这片土地的。想到这里高定边才道:“我不和你胡诌。你记住一点,子衿姑娘对你有着很深的敌意,你以后要尽量避开和她见面。”
“大哥放心,长嫂如母,况且还有咱娘给她撑腰,我才不讨这个没趣呢,以后我躲得远远的就是。不过你可不要一结婚就躲在大嫂屋里不出来啊,以后我们连喝酒聊天的机会都没了。”
话音未落,高定边的拳头就已经砸在了王汉新的胸口,两个人这几个月来扭在心头的结也随着这一拳烟消云散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二 反对力量()
刘献之漠北之战和突袭金山成功的消息传到京城以后,并没有如同往常那样举国欢腾,除了刘龑等少数几人对此事欣喜不已以外,京城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氛围之中。
要细论其各中缘由的话,事情其实十分错综复杂。忠义郡王刘献之原本是晋王刘潜的儿子,也是代表刘氏宗族的势力。本来晋王作乱大大打击了宗室的力量,可是刘献之却在晋王之乱中成功的保全了自己,并且在这些年来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立下了令人侧目的武勋。这么一来就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
原本以李太后和仆射韩可民为的太后一党,以李再兴,晏明,安靖边为的文臣一党,以华皇后,国丈华天羽为的中立派以及以刘潜为的宗室一派构成了一个政治平衡。后来随着李再兴的意外死亡而使得太后一党做大,风头盖过了其他三派,之后李太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楚王刘显取代刘龑登基又设计逼得晋王刘潜作乱,成功的消灭了宗族势力中最大力量,为了消除日益壮大的太后党刘龑及时出手抓出了太后私通突契的罪证,除掉了李太后,韩可民等人,从而使得太后一党的势力一落千丈。从太后党衰落以后,华皇后的后党势力开始抬头,原本中立派逐渐崭露头角。这也是刘龑为了防止晏明,安靖边的文臣派做大的措施之一,同时他也有意培植新兴力量,像邹枫,邱逸儒等新兴的文臣以及薛伯仁,王汉新,高定边一干新兴的武将的崛起也逐渐分化了朝廷中的派系势力。这么一来,原本的太后党和文臣派感觉到了被皇上所疏远,他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厚。如果说皇后一党的崛起还不算太过难以忍受,那是因为皇后一党里没有掌握军权的人物,但刘献之的崛起就是他们难以容忍的——既是宗室皇亲,又掌握一方军政大权,要是他的军功累累,威望日隆,那么这两派就再也无法与之抗衡了。于是在不知不觉间事情开始起了变化,缺乏领军人物的太后一党与文臣派逐渐变成了同仇敌忾的同盟关系,他们经过这两年的酝酿开始逐渐取得了共识,而漠北之战的结果迫使他们不得不展开反击。
原本刘献之此次的奇功当然应该大加褒赏,但是这群人抓住了刘献之此战消耗巨大的小辫子开始做文章。由于连年用兵,绢之国的财政也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人针对这一点开始大做文章,连连上书向刘龑陈述如果和突契展开这种规模巨大的消耗战的话,国家经济将面临严峻考验,百姓的生活也将变得窘迫困苦,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对刘献之大加封赏的话,无疑会助长边境诸将群起效仿的风气。
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刘龑岂能不知,但是对方抬出了国计民生的名分刘龑也不能置之不理,而且他更担心太后党与文臣派的联合,这一点是不得不顾忌的方面。让刘龑后悔不已的是这些人的联合获得巨大进展的时候正是伍思成出使帕斯帝国的那一年,这一年中刘龑的情报不畅致使等到伍思成归来现问题时已经无法再杜绝情况的演变了。
话说回来,就算刘龑想听从这些人的建议事情依然无法解决。刘献之的功绩是明摆着的,有功不赏的话肯定会引起武将们的不满,因此如何做才能既平息朝野中的反对声浪,又能让刘献之满意就成了刘龑目前最头痛的事情。这件事上能够保持中立的只有伍思成一人,就连薛伯仁也无法与之商量,因为武将出身的他毫无疑问会站到刘献之那边去,因此伍思成就被刘龑单独留在养心殿里商议对策。
“陛下,关于这个赏赐的问题,微臣认为应该听从各位大臣们的建议。”伍思成思考了半天后开口答道。
这多少有些出乎刘龑的预料,因为伍思成很清楚太后党与文臣派联合以后在朝野的影响力,他显然也不希望这群人能左右朝议才是,便道:“如果这样的话,该怎么平息刘献之的不满呢?”
伍思成笑了笑道:“微臣的意思是忠义郡王的身份已经很高,此次若是封他为王的话,那么他将来再立了什么大功的话,陛下如何封赏呢?所以微臣认为对于此次参战的将士们的赏赐可以按照正常封赏,唯独对郡王殿下必须另辟蹊径。”
刘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道:“你是说既是恩赏又不提高他的爵位和权力?”
“正是如此,陛下。陛下可曾记得当年郡王殿下是因何获得郡王的称号的?”
刘龑被他这么一提醒顿时醒悟:当初刘献之判断父亲刘潜作乱绝没有好下场,因此用计赚得父亲的委任得到了节制太原府军队的权力,可是他一旦回到太原就把留守的诸将聚集起来宣布讨伐自己的父亲,凡是不肯从命者全部被他处死了。由此晋王之乱得以提前结束,而太原府也始终在朝廷掌握之中,没有让突契有可趁之机,正是因为这一件大功刘献之获封了忠义郡王的地位。但是从这件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