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烈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地烈风- 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伍思成忙道:“回禀陛下,王大人所说确有其事,只是微臣所得到的情报显示事情还没有展到王大人所说的那么严重。”

    刘龑一拍椅子,怒道:“难道要等到事情真的变成不可收拾了才报告朕吗?”

    伍思成一听急忙跪倒在地,道:“陛下恕罪。且听微臣一言。那颍州的邪教由来已久,他们早在先皇在世时便已经存在,只是他们行事隐秘,官府很难察觉,近几年来才开始逐渐壮大起来,臣已经查明是他们之中近年来有了一个神秘的人才,这才使得这个邪教突然壮大起来。目前颍州官府已经开始重视此事,相信不久就会有成效显现出来了。至于那卫州之事,百姓确实苦不堪言,可是陛下不要忘了当初忠义郡王曾向陛下谏言稳定卫州官员之事,从那之后那些官员似乎心照不宣,开始联合成了一气,行事口径统一。互相掩护,以至于卫州地区被他们完全控制住了,朝廷拿不住他们的口实和证据,吏部曾派出明暗两路人员前往调查,想收集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可是竟然全都无果而终,而且那帮暗探竟然全都失踪了。吏部也只能吃了个哑巴亏。微臣的手下虽竭尽全力,却仍然无法掌握他们的真凭实据,微臣就算想向陛下揭他们的罪行,却难有实据呈上,因此不敢贸然打草惊蛇,请陛下明察。”

    刘龑听他如此说,脸色才渐渐缓和下来。道:“如此卫州地区竟然成了铁板一块?那当地的百姓岂不是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百姓盼望朝廷解救如同久旱之盼甘霖。朕要立即册封钦差前往查明其中原委,你觉得谁能胜任此职务?”

    伍思成磕了个头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事还需暗中加紧查访为上,如果派遣钦差查案,若他意志不坚,恐怕会被这群官员所收买。而他若是个正直廉明的人,则微臣怕这些官员们会铤而走险,那么陛下不但将会失去一名好臣下,恐怕民变未起。官员先乱了。”

    王汉新也道:“陛下,臣也赞同伍大人的说法,既然陛下已经得知其中原委,那么便是陛下在暗处,他们在明处了。这是重要的优势,只要陛下加紧查访,寻到了他们的实据,到时候就能把卫州的这伙官员一锅端掉,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了。只是臣以为陛下当先有所准备,万一臣不幸言中,也可免措手不及。”

    刘龑恨恨道:“真是让人着恼,都是当初姑息养奸了。”

    伍思成明白刘龑的话说到这里也就尽了,因为当初之所以会听取忠义郡王刘献之的建议,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姑息卫州的官员们,而是为了顾及华皇后的叔叔华天清的面子。所以严格说起来卫州会演变到今日的局面,刘龑本人也是责任人之一,自然不能让王汉新获悉其中内情。伍思成便道:“陛下,今日造访威远将军府邸,所获颇丰,陛下是否也该早早回宫了。”

    刘龑心下明白伍思成的意思,点头道:“伍爱卿所言甚是。今日朕所得颇丰,单是得到了王威远的效忠,便已经不虚此行,更兼得到了卫州和颍州的消息,更是锦上添花了。王汉新听封。”

    王汉新闻言再次跪倒在地。

    “从今天起,你不用再往长安街上巡街了。现加封你为辅国将军,位在从五品上。明日起便去兵部述职。”

    “臣谢主隆恩。”

    刘龑突然改口道:“对了,不日高丽使团就要入京,你原先的立场尴尬,所以还是暂时不要去兵部述职,等高丽使团走后再说。趁着这个机会,你给我好好把这个将军府恢复原样,别给朕丢脸。”

    “是,臣遵旨。臣恭送皇上!”

    出了威远将军府,刘龑开口问伍思成:“你看这小子如何?”

    “微臣以为,此人虽然行事莽撞,言语多有冒犯皇上,可是他却是个心系国家的人,只要陛下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保持一致,此人便会是个得力的住手;若陛下不能用此人,则必须将之除去,以免后患无穷。”

    刘龑抬起头来叹了口气道:“是啊,虽然朕很喜欢这个小子的犟脾气,可是却不得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愿不至于必须走到那一步上吧。”

    数日之后,高丽使团终于来到了长安。为了表示尊重和诚意,刘龑给予了他们相当高的接待标准,在盛大而豪华的欢迎仪式之后,安排好了具体的会晤时间,准备商谈和议之事。然而,就在一切都准备就绪,议和即将开始的这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出了一件事情让这次的议和无果而终。

    那便是从高丽传回来的一条消息:驻扎在平然的辽东军将领华猛所部遭到了高丽军队的袭击!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四 诱因() 
由于高丽军的这次袭击,使得高丽与绢之国之间仅存的一线和谈可能化为泡影,只是高丽为何会在这种时期动这种无谋的举动却令人费解。这一举动甚至一度被称为高丽国王崔健江继位以来最大的失误,因为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引来绢之国强烈的报复行为。

    但是事情的真相根本不是人们所看到的这样简单,在它的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而这个阴谋正是由王汉新策划,高定边实施的。

    早在王汉新奉诏回京之前,他就已经和高定边商量过关于与高丽再起战端的事情,当时王汉新虽然还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出炉,可是高定边却深以为然,因此这几个月来高定边一直暗中谋划,准备寻找机会。

    以高定边实施的这次行动来看,实在堪称典型战例。从这一点上来说,高定边并非如同一般人所认为的勇将类型,而是智勇兼备的良将,只不过在于王汉新共事的时候计谋往往都是王汉新策划,使得别人产生了这个错觉。其实若不是高定边同样有勇有谋,又如何能在消息不通的情况下和王汉新配合默契,合作无间呢?

    高定边先把事件生的点确定在了平山。平山位于高丽控制地区,是一处战略要冲地带,如果突破了这里,那么高丽的新都开城便门户大开,是目前高丽国重要的战略支撑点之一。高定边之所以选择平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高丽的客将成云并不在这里驻防,镇守此处的武将是崔健江提拔的年轻将领,他们血气方刚容易冲动,而且缺乏实战经验。

    对于平山的高丽守军,绢之国自然也不会等闲视之,因此在边境上的驻军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戒,尤其是负责镇守此处的大将华猛。每天都亲自巡视各处,夜间也经常派遣游骑兵巡逻,以防高丽人渗透进入境内。关于华猛的这一习惯,就连高丽人也很清楚,而高定边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出事的当天,身为华猛副将的高定边率领虎卫营的一彪人马,趁着夜色越过了边境直接朝平山急进。镇守平山的高丽武将几乎立即就得知了这一状况。那当然是因为高定边有意要泄露自己的行踪。

    面对这一突状况,平山镇将的第一反应就是绢之国起了突袭,意在夺取平山,打开通往开城的大门。可是他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以高定边的这点兵马至多只能扰乱平山守军,根本无力攻下平山。可是镇将却认为绢之国这些日子来总有士兵频繁调动就是为了瞒天过海,他们可能已经做好了全面攻击的准备了。此时对于绢之国的不信任让他产生了误判。为此他下令派遣一小股骑兵拦截。以便为平山的防御争取一点时间。这正是高定边希望他做出的决定,当这一小股高丽骑兵出击以后他们才现他们的敌人就像鬼魅一样难以捉摸——他们能感觉到对方就在附近。却始终抓不住对方,偶尔遭遇到其中一小部分敌军,可绢之国骑兵见势头不妙,立即逃遁。高丽的这支骑兵在黑夜中连续几次快袭击都没有遇到敌军主力。不免焦躁起来,因为他们的使命是拦截对方为后方争取时间,如今确迟迟找不到敌军主力,那就意味着敌军很可能派出少数兵力来拖住自己。而主力已经直奔平山去了。正当他们准备回撤时,却偏偏又现了绢之国骑兵主力的行踪,他们立即追了下去。可是在黑夜中他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在高定边的可以引导之下,他们已经越过高丽国的边境进入绢之国的地界了。

    与此同时,华猛部的一支游骑部队正在边境巡逻,突然听见有人大喊“敌袭”,这支游骑兵立即展开了战斗队形。果然不久之后他们就遭遇到了高丽骑兵的攻击,而这支高丽骑兵正是被高定边引诱来的那支。

    高丽骑兵以为终于追上了绢之国骑兵,立刻投入了战斗,拼死阻击敌军;而华猛的游骑兵则以为高丽骑兵偷袭,也全力拼杀开来。但是华猛的骑兵部队数量太少,很快就抵挡不住,开始败退,此时高丽部队也现了对方人数太少,不像是主力部队,正在此时,高定边率领骑兵加入了战团,顺利击退了高丽的骑兵,解救了华猛的这支游骑兵部队。

    由此,华猛认为高丽军队在和谈期间试图渗透入境,还主动起进攻,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因此一边派出使者与高丽一方交涉,一边上表言明了此事。可是高丽一方却认为是绢之国先侵入国境,还试图倒打一耙,把开启战端的罪名强加到高丽头上,对于华猛的指责不予承认。这一点把猛将华猛给激怒了,加上高定边在一旁煽风点火,没有等到安东都护杨莲的回复,便率领部队直接朝平山动了进攻。

    由于高丽早有准备,而华猛这次行动本身只是一时激愤,并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因此无功而返,还凭空折损了不少人。高丽人获得了一次小小的局部胜利,人心大振,将士们越不肯服软,两国在边境上剑拔弩张全面对峙,事情由此变得不可收拾。

    由于高定边的小动作计划周全,用兵得心应手,事情做得几乎没有痕迹,谁也没拿到证明这一切是他在背后操控,结果绢之国和高丽被这个小动作搞得要再次兵戎相见。

    刘龑在得知此事之后非常愤怒,原本他对高丽使团故意拖延行程,以此获取喘息之机就很不满,再加上此次的事件更是证明了他的忧虑。因此他扣押了高丽正使,让副使回国告知崔健江两国和解已无必要,至少在高丽真心臣服之前,绢之国会继续用武力对付高丽。

    为了重新对高丽用兵,绢之国必须重新调整战略态势才行,与兵部及诸将商议的结果,王汉新当初的提议成了最佳的选择。绢之国以主力对付突契,而以安东都护府的兵力对高丽进行不间断的,有限规模的作战,从战略上拖垮高丽孱弱的经济。

    以安东都护现有的兵力和武将而言,要完成这个任务还稍稍不足,为此刘龑准备从青州,徐州和豫州地区抽调一部分兵力进行补充。可是就在此时,绢之国生了一件大事,让刘龑不得不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王汉新的预言不幸言中。比王汉新说的还要糟糕的是几乎在同一时刻出了三件大事,先就是卫州地区的百姓没有生路,被逼造反了。紧接着颍州地区的邪教也跟着起事,蜂拥而起的教徒们攻击官府衙门,烧杀掳掠,荼毒一方。这两件事还没完,蜀中又出了一个更牛的人,此人名叫钟意,他纠集了上千蛮族攻陷了三个县城,然后公然自称大蜀皇帝,与绢之国分庭抗礼了。

    绢之国面对这突然出现的三个状况,一时有些手忙脚乱起来。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六 任命() 
王汉新的说法有理有据,就连安靖边也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些道理。经过半天的商议之后,先卫州,后颍州,末伪蜀的办法被确定了下来。

    用过午膳之后,众人继续商议该如何平定这三处的乱局。由于刘龑基本采纳了王汉新的提议,因此群臣都互相推诿,试图让王汉新先言,然后觉得是否附议。薛伯仁和伍思成则乐于让王汉新冲在最前头,也不肯多说什么。王汉新也当仁不让,并不推辞,他认为对于卫州当恩威并施,不但要派军队进驻稳定大局,同时朝廷也要调派大量的物资作为后盾。由于卫州地处南北交通的要冲,运输物资并不是特别难,但是调集物资就有些棘手了,这无疑意味着对突契的作战会受到影响,物资不足的军队是很难有大动作的。

    对于颍州地区则应该在进行打压的同时加强情报工作,由于之前邪教的行事诡秘,他们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始终是个迷。王汉新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破坏邪教的组织结构,同时杀死他们的领导者,这种依靠个人魅力来统治的组织往往一旦最高领导人死亡就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机。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手掌,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消灭这股邪教势力。

    对此刘龑表示同意,而查访邪教底细的工作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伍思成的头上。接下来的议题就是该有何人领兵出征了。安靖边对于自己的提案被否决终归心存不满,再加上他年纪偏大,地位又高,这种讨伐的事务并不适合他;兵部侍郎薛伯仁腿伤还未痊愈,况且即使痊愈了也无法骑马作战,因此也不适合领兵,其余留在京城的将领多半缺乏统领大军的经验,因此在会议上表现活跃的王汉新便成了选,加上这提案本来就是他提出来的。刘龑当然倾向于委任他领兵出征了。

    可是问题在于需要平定叛乱的有两处,而王汉新则只有一个人,另一路该由谁领兵呢?此时兵部尚书安靖边建议让王汉新全权负责此次的讨伐。按照他的说法,既然王汉新觉得这两处一急一缓,那么便可分出先后,与其把朝廷讨伐军的力量分散成两股,倒不如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来得有效。谁都听得出安靖边的建议有故意作弄王汉新的意图。毕竟卫州的叛乱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平定谁也说不准,而颍州的乱局也不是能一直等下去的,一旦顾此失彼的话,那么王汉新必定是一成一败,甚至两处都面临失败的危险。可是一来安靖边的说法也有其道理,二来派别人领兵刘龑还确实不太放心,因此刘龑询问王汉新是否可以胜任同时剿灭两处叛乱的大任。

    王汉新看了看安靖边。然后朝刘龑行了一礼道:“启禀陛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又何况臣这身为将军的人呢?陛下若有差遣。臣万死不辞!只是有一点,臣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