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德卡站起身来道:“领主大人,敌军攻陷外城时,外城的粮食储备被劫走不少,恐怕敌军还有长期围城的打算吧。”
李天昊摇摇头道:“敌军存粮已经不足以维持他们撤回出发点,鹫斯的本意就是铤而走险,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夺取艾普斯密顿城,然后利用城内存粮固守待援。如今突袭不成,他们再想夺取此城已经非常困难,北边有葛尔那斯大人的一万人,东边的海克托尔大人和他的五千骑兵不日也会赶来,南边的魏松大人的援军一定也在接近中,就算他们夺取了我们的部分粮食,也不可能继续在艾普斯密顿城下逗留,那样只会陷入我军的包围之中而已。况且除了艾普斯密顿城以外,他们的战术目标已经完成,以他们的兵力要发展更大规模的战役也不切实际,如果我是鹫斯,我会趁着粮食问题得到缓解的机会立即撤兵。”
依莲嘿嘿笑道:“那你是准备等着他们撤兵时用骑兵给他们好好上一课吧?”
李天昊点点头:“祭司军的战斗力以及战斗意志更胜亚基军一筹,而且据你们描述,他们中有一批人会类似精神控制的邪法,这样的敌人留着必成大患,能多杀一个就少一份威胁。”
依莲哈哈大笑道:“对了,这才是当初那个李天昊呢,够狠。追击的时候算我一个,这次我被他们摆了一道,莫名其妙的丢了西门,一定要多宰几个报仇雪恨。”
刚说到这里,门外跑进来一个士兵,慌慌张张的喊道:“诸位大人,敌军,敌军不见了!”
第五十二章 一 逃脱()
鹫斯的行为超越了李天昊的预料。
其实在偷袭艾普斯密顿城未成的那一刻,鹫斯就已经开始筹划撤退案了。原本他以为将葛尔那斯的大军调离之后,兵力空虚的艾普斯密顿城只要快速进攻就可以轻松拿下,甚至可能不战而降。
可当他来到城下发动进攻后发现城头的敌军数量仍有相当规模,而且作战意志颇高的时候,鹫斯明白自己的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失败了,前面所有的布局就是为了突击艾普斯密顿城,从而在心理上给敌军以重大冲击,如果这一步无法达成的话,那么就该确保目前所获得的战果,保存现有兵力撤退。
不过鹫斯还是做了最后的努力,那就是派出他的特别部队,会使用法术的一批神官,利用他们的吟唱来控制城内的平民为祭司军打开大门。如果能因此而夺下艾普斯密顿城当然是最好,就算不能成功,至少可以夺取城内的粮食来充作军用,因为他的部队已经没有可以供给撤退所需的粮食了。
李天昊的逆袭给祭司军造成了大量的战死者,这损失甚至超过了之前两天攻城的损失总和,祭司军被迫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胜利退出了城池,这坚定了鹫斯撤退的决心——既然已经到了极限,那么就该当机立断,否则就会让自己陷入绝境。除此之外,鹫斯内心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在这两者的驱使之下,鹫斯当夜就下令将夺取的粮食分配完毕,然后带领大军连夜逃走。
事实证明鹫斯的第六感确实有效,事实上就在第二天的下午。魏松所率领的三万七千大军已经开到了离艾普斯密顿两天路程的地方,难罗河第一波洪峰过后,海克托尔的五千骑兵也在两天后赶来汇合。如果鹫斯走得慢一点的话,战局可能将完全倒向第尔斯军一边。
即便如此,鹫斯还是遭到了预料之中的阻击。葛尔那斯在得知消息以后并没有急着赶回来。他明白凭自己的兵力就算赶回来也已经来不及救援艾普斯密顿城,因此他冷静的将部队切断了鹫斯的退路,同时派出大量斥候侦查军情,又派使者通知北部的扎兰和塔塔尔要求他们继续死守确保自己的侧后。
当鹫斯的大军急速向被撤退时,葛尔那斯的伏兵们开始发动了袭击。由于兵力有差距,再加上葛尔那斯已经获知了鹫斯进攻艾普斯密顿城受挫的消息。因此他采取了柔软的用兵方法,并不和祭司军硬拼,而是尽可能迟滞对方的行动速度,同时给予杀伤。葛尔那斯确信李天昊不会坐视鹫斯溜走,必定从后方掩杀过来。
葛尔那斯的策略奏效了。鹫斯和比乌斯无论怎样攻击都无法撕破葛尔那斯的防线,甚至都没发现葛尔那斯的侧翼位置。在纠缠了半天的时候,李天昊赶到了。
被对手抢得先机的李天昊就算没有气急败坏,也确实有几分恼怒。鹫斯这个对手不但摆了自己一道,还算准了撤退的时机,先于自己一步逃走了。李天昊由此更加确定这个对手是非同凡响的人物,心中也更加忌惮此人,为此必须要极尽可能消灭此人。因此李天昊都来不及等待即将到来的友军,亲帅三千骑兵追杀了过来。
不过为了防止鹫斯虚晃一枪,李天昊的追击速度并不是最快。如果鹫斯埋伏了一支部队在艾普斯密顿城附近的话,那么自己这一走就给了对方一个时间差,在魏松的部队赶到前夺取几近无人防守的空城。派出的斥候纷纷回报没有发现敌军踪迹以后,李天昊才放开速度追了上来。
事实上李天昊这一举动是完全没必要的,后世的战史学家对于这一战中李天昊的表现颇多微词。这一战李天昊从一开始就落入了鹫斯的圈套之中,好不容易掌握战场主动权以后又在最后关头过于谨慎。错失了歼灭祭司军的良机。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李天昊最后的判断确实说明了鹫斯这个完全无法掌握的对手给他过大的压力,使得他连续判断失误;可从另一种层面上来说。李天昊真正在意是留在艾普斯密顿城内的缇娅,为了确保她的安全而做出了这个谨慎过头的选择。
当李天昊的骑兵朝着祭司军的后方展开全面突击时。鹫斯也刚好发现了葛尔那斯本人的位置。鹫斯更无犹豫,立即派比乌斯带队朝葛尔那斯发起了决死冲锋——如果再不能突破葛尔那斯的防线的话,祭司军就有溃败的危机了。
比乌斯充分发挥了他作为一名老将的手腕,朝着葛尔那斯,这个仅比自己小一岁的昔日同僚发起了猛攻。对于葛尔那斯的用兵技巧,比乌斯心知肚明,若是两个人以相同的兵力对决的话,任谁也不敢保证能获得胜利。可是现在的葛尔那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为了拖住兵力占优势的祭司军,战线拉得过长了,在局部的兵力就变得相对单薄。虽然之前祭司军一直未能突破他的防线,可比乌斯对于这次突击做出了正确的部署,他以左右两翼突前,分别向左右两边斜刺里突击,这样便使得葛尔那斯柔软的防线的中间部分变得更加单薄,就在葛尔那斯调配军队填充这个空隙的前一刻,比乌斯的中路突击开始了。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
中路的第尔斯军迅速被撕开了一条口子,比乌斯立即将兵力压向这个口子,防线终于被撕开了。此时左右两翼也开始停止原有的攻击,转而开始向心突击,呈品字形将被分隔开的第尔斯军包围在三支军队之中。
葛尔那斯眼看自己的阵线功败垂成,不禁暗暗叹息。他很清楚对方的行动很明显是朝着自己来的,而自己手头已经没有兵力可以阻止敌军的行动了,如果自己还坚持下去的话便会无谓战死在这里。因此他立即选择了转移,这也给了祭司军一条生路,从这条裂缝中纷纷涌入。由于鹫斯以逃命为第一要务,因此葛尔那斯并没有遇到什么险情就逃脱了,也正因为鹫斯根本无意扩大这个战果,祭司军的主力才得以逃脱了李天昊的追击。李天昊的骑兵固然勇猛迅捷,可惜人数过少,无论他们心中多么希望多多获取祭司军的首级,马匹也不可能一直在战场上驰骋。最后祭司军在付出了四千人阵亡的代价后成功的摆脱了李天昊的追击。
固守边境的扎兰和塔塔尔未能阻止这支祭司军的北逃,眼前的对手已经用尽了他们所有的兵力,鹫斯和比乌斯分两路突破了他们的战线,和北线的祭司军会合后成功撤走。
至此难罗河以西的战事全部结束,祭司军付出了一万三千人的伤亡,其中绝大多数是战死者,而第尔斯军的阵亡人数达到九千多,受伤的高达七千,这还不包括护教军战死的三千九百多人,参战的护教军大部分都战死了。作为主要处于防守的有利地位的第尔斯军而言,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然而更重大的损失还在后面等待着李天昊。
第五十二章 二 两败俱伤()
随着祭司军主力撤离了艾普斯密顿西部地区,东线的战事也宣告终结。
与西线不同的地方是,东线的祭司军主力是败退而非撤退。随着穆勒等人带领的军队逐步取得战果,由祭司军与亚基军混编的部队开始渐渐无法继续盘踞在东部地区,纷纷向边境线撤走。
然而就在穆勒即将成功驱逐祭司军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纯属意外的不幸事件,那就是罗兰西斯的死亡。
由于穆勒手头上的兵力并不是特别充裕,因此他决定用尚在第尔斯军控制之中的两个要塞来牵制部分祭司军兵力,自己则利用局部的兵力优势将领地内的祭司军逐个击破。这条策略原本是正确的,可是却成了诱发罗兰西斯死亡的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穆勒忽略了一点,被围的部队的军心士气问题。
在连续遭受到祭司军的猛攻的情况下,士兵们的伤亡和劳累程度都已经达到了极限。这两座要塞里原本驻军就不是特别多,平均每座要塞里只有千余人而已,加上鏖战之后伤亡大半,士兵们的精神状态都变得十分的不稳。而且这些士兵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去年一战中收编的亚基部队,这些士兵并不像从第尔斯山区带出来的部队那样意志坚定,从而有些士兵萌生了叛逃的念头。
当天夜里有一小撮士兵私下里决定开城逃亡,当然他们的本意只是为了能寻一条活路,只不过如果被祭司军发现他们也乐于接受投降敌军的结果。不幸的是这些士兵的行动被正在巡视中的罗兰西斯发现了。当时的罗兰西斯并没有意识到那是叛逃的行为,只是觉得这群人行动有异,上前询问而已。可罗兰西斯的喝问在这些士兵眼里却成了事情败露的征兆,当下便纷纷抽出了兵器包围上来准备拼个鱼死网破。意识到危险的罗兰西斯身边只有两名护卫士兵,因此罗兰西斯并没有执着要镇压他们的意思,而是选择了逃跑。
尽管罗兰西斯的处理方式非常迅捷,遗憾的是这群叛逃的士兵中有一个弓箭的名人。那人射中了罗兰西斯的右腿,结果无法逃走的他和两名护卫全部死在了这群叛乱士兵的刀刃之下。战斗的声音引来了其他士兵,于是这此的叛乱事件很快被捻平了,罗兰西斯却成了这次意外事件唯一的牺牲者。
仅仅一天之后,穆勒的救兵就将围困要塞的祭司军驱散,而穆勒不得不咽下这颗苦果。
罗兰西斯虽然为人阴沉。善于算计,在第尔斯军中虽然不被人讨厌,却也少有喜欢他的人。可是他无疑是个有能而负责的指挥官,其战术能力和情报收集能力都是第尔斯军的宝贵资源,最后竟然在这一次的战争中死得不明不白。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当噩耗传到李天昊的耳中后,穆勒大获全胜的喜悦也无法抹去他对失去一位重要战友的悲伤。最后李天昊决定重建艾普斯密顿东部地区的要塞群,并将这条防线命名为罗兰西斯防线,以纪念这位不幸的战友。
战后统计,在东线第尔斯军两万守军中伤亡了八千多,穆勒的部队也有七百多名战死者,祭司军战死者达到了四千,亚基军则超过一万。将东西两线的战果加在一起。双方的伤亡十分接近,可以说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发生在公历八零四年的这场艾普斯密顿之战规模虽然不大,却对亚基与帕尔契的战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李天昊第一次意识到了鹫斯的威胁。在战后痛定思痛,召集了各位将领对于此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凡是参战的将领一致认为,祭司军论起实际战斗力并不比亚基正规军强,在装备上甚至还差了一截,可是他们高昂的士气,狂热的作战精神。出色的组织纪律性赋予了这支部队常人所不及的执行能力,从而能完成超越常识的战术机动。由此使得第尔斯军判断连续失误。
魏松则在仔细分析了这一战以及鹫斯之前的指挥作战案例后推断鹫斯这个人思维十分缜密,行事非常谨慎。可是却有过于倾向出奇制胜的毛病,在他与阿鲁巴尼亚的作战和本次作战中都可以看出端倪。按照常理来说,以他的部队的后勤状况来看根本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战役,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出其不意的给了第尔斯军一个沉重打击。这种作战如果不是获得巨大成功的话,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绝路上去,幸而鹫斯在这次作战的最后阶段凭借着自己的缜密思维和谨慎的态度成功摆脱了覆灭的命运。
魏松认为,像鹫斯这样的敌人固然十分可怕,因为他的行事往往不按常理,令人难以捉摸,不过却并不值得因此畏惧。因为只要能正确运用正统用兵术与之对抗,鹫斯的奇兵就无法真正取得大的战果,些微的损失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而鹫斯只要一次失误就会导致万劫不复的境地。也就是说先做到自己无懈可击,然后再求寻机消灭鹫斯。
当然,要做到这一步是极其不容易的,第尔斯军和帕尔契的联军目前对于亚基国而言并不占绝对优势,因而要维持住这个无懈可击是相当困难的。
为此李天昊不得不大幅度的改变了战略部署:首先就是取消了当年对亚基的侵攻计划,转而着手搞好内政。这一战中艾普斯密顿地区显露了许多民生方面的问题,宗教的问题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是心甘情愿的被祭司军带过了国境线,尽管损失的人口只有数万,却暴露了新领地内的民心不稳现象。因此尽快改善民生设施,让居民获得实际利益就成了稳固新领地迫在眉睫的紧急事务。
其次是对于现有军队的整顿。经过一系列的变故,无论是帕尔契军还是收编的亚基军都暴露出不少问题,为了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