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璟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璟瑜-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段时间里,北边的战局也正如莫妍先前所分析的那样,陷入了一种表面僵持的局面。燕逆一方没有再继续攻城掠地,而是选择了稳住战线。攻燕同盟一方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先前的两场败战给打破了胆子,又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并没有做任何的反攻的举动,而是选择与之在兖州边境的一座小城大筑工事,而后与燕逆大军形成隔江想望的对恃之局。哪怕受到各方的非议再多,也依旧摆出一种按兵不动之势。

    到是同处夹角前线的沧州,不但织建了一支名义上由当地豪族和百姓自主筹那建的防卫军驻扎在了边界上,还在与燕逆大军相隔的地方采取了坚壁清野的做法。令人毫不怀疑他们奋起反抗燕逆的决心

    这种诡异平静就么延续了近三个月,当天气刚过盛夏,南疆今年播种的第一季粮食将要收获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打破了那种诡异的平衡。

    这天傍晚,因为近半年来极少着家的夏侯炯回了将军府,夏侯家一家老小难得的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

    正在桌上残羹剩菜被撤下,饭后的用的凉茶刚被送上来时,一个匆匆忙忙的身影闯了进来。也没有人发作来人的失仪,因为这人正是府里负责情报的人。他会等不及的出现在这里,想必一定有大事发生。

    见到来人,陈夫人便立刻起身,想要带着女儿、儿媳与孙子想要先做回避。

    同时来人也将一张那种专门用飞鸽传递的字条,交到了夏侯漳的手上。

    接过字条看过的夏侯漳难得的失声道:“什么?京城发生了地动?”

第二百四十二章 渗透() 
随着夏侯漳的这一句失声的话,不仅屋里还在座的老国公和三兄弟被这个着实意外的消息给惊得不轻,就连刚一脚跨过了屋门槛的陈夫人和璟瑜等人也不由因为这个消息而回头止步。

    京城地动,这可绝对是个极其重大的消息!自打逆贼“二张”出其不意的拿下京城之后,几乎所有的势力就没人不想要将京师重地从他们手里夺回来的。其中又以如今分裂成三股势力的皇族楚氏兄弟最为期望。

    可偏偏这做了数百年国都的地方在这数百年的时间里实在是修筑得太好了,单就从城外是极难攻陷的。在历经此次“二张”之乱之前,甚至有着“永不陷落之城”的美名。应该说当初那“二张”逆贼能够得手拿下京城,完全可以说是个意外。恐怕就连他们自己最初时也没想到过会有如此美好的结果。

    “二张”能够拿下京城,其主要原因正是因为人们过度迷信了那三道城墙的坚固性,已经忘记了越是坚城,越是容易被人从内部攻破。当初他们选择的那个时机也确实是太好了,恰巧京城附近拱卫的军队几乎都不在附近。当然,更主的原因还是先帝和朝臣们有眼无珠、识人不明,将负责城防的重任交到了个逆贼的手里。这才为其所趁,与“二张”内外勾结,造成了京城陷落的结果。

    当初虽说也曾下过勤王令,只是京师的陷落对皇族威望的打击实在太过巨大了。再加上又正处在天灾**、内忧外患之下,真正去“勤王”的实在没几个。除了一些实力不济的先帝死忠之外,其他各路手握重兵的诸侯重将们,则要么是生出了其他一些心思,要么是被外敌给绊住了,实在是分身乏术。

    而且不久先帝就驾崩了,他的几个儿子谁也不服谁的硬生生将王朝给一分为三。各自为了稳住自己的阵脚又耽搁了不少时间。结果最好的平乱时机就么被白白错过了。等他们稳住阵脚,都想要头一个收复京城失地时,却发现如今的京城已经被“二张”给完完全全的控制住了。

    最讽刺的是“二张”逆贼愣是凭借着那三道“永不陷落”的坚固城墙固守坚城,就将他们所有的“光复”行动给瓦解了。再加上楚氏三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在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暂时放下京城的事,想先将最大对手的兄弟们给先解决了。然后再纠一国之力,再来解决京城“二张”的问题。

    虽说“二张”逆贼虽占据了京城重地打退了他们的几次进攻。但说实在的,楚氏兄弟还真没有将他们的实力放在眼里,他们都认为自己最大的心腹之患终是另两个兄弟。所以这才有了这大半年的伐燕之战。

    但现在却是不同了,京城那样的坚城居然发生了地动大灾,虽还不十分清楚此次大灾对京城造成的灾难性结果有多大。但可以想像得到,那三道城墙再是坚固,那也是凡人修筑的。在地牛翻身这种天妄之灾的毁灭性力量面前,却是微不足道的。况且既然消息传递得如此紧急,那么相信这个结果必是非同一般性严重的。

    那么这次的天灾。对所有除了“二张”之外的各方势力来说都是一个天赐良机,一个收复京城的绝佳机会!楚氏三兄弟,无论是谁都抵挡不了收复京师重地的这个诱惑。这也就是说,好不容易平静了几个月的局势,势必又要因为京城这次突发的天灾而打破了。

    而且这即将新启的大战,相信除了楚氏兄弟之外。只怕还会许多其他早就想要加入这场逐鹿之战的势力也会抵挡不了这个巨大的诱惑,加入这场新一轮的大战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整个局势必将变成更加的复杂。夏侯家虽对京城没有任何想法,但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来的混乱战局其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必将会对他夏侯家造成一些影响,令他们也不得不慎重以对。

    陈夫人看着家里的男人们此刻的凝重,便识趣的将了同样因为这个意外消息而呆住的璟瑜以及儿媳。示意她们跟她离开这里,将地方让与男人们商量大事。

    璟瑜乖顺的点了点头,向母亲请示了一下就转身回去了自己的院子。

    而陈夫人在她转身离开之后,便从儿媳的手里牵过她的乖孙夏侯垣,然后交待了儿媳两句,就牵着孙子回去了自己的地方。

    被留下的冯心悦看着婆婆牵着儿子远去的身影,不由委屈的咬了咬唇,恍惚之间竟然不知不觉就落下泪来。

    刚才听到的那个坏消息对冯心悦来说,更多的还只是对故乡罹难的惆怅,以及因此而起的对从前在京城儿时生活的怀念。毕竟她自幼就出生在京城、成长在京城,京城虽不算不上是她的祖籍,可绝对是她的故乡。

    也是因为如今在将军府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如意,就更加怀念起已逝的父亲那些亲人了。尽管她儿时因为父母的关系并不怎么受祖母的待见,在娘家那些成长的岁月也不见得有多好,但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当过去消散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后,那些不好、不快乐的记忆总是被遗忘了,留下的大多是些温馨美好的回忆。

    更何况现在的她还一心的将如今在将军府里不受重视的原因,归咎到是因为娘家失去了权势的原因上。她认为如果自己的父亲叔叔们还在,他们冯家没有因为那场大乱而分崩离析,只留下了母亲、婶婶和两个不怎么靠得住的兄弟,夏侯家是不绝不敢如此慢待自己这个长孙媳的。

    她冯心悦虽算不上有多聪明,但也绝不是个愚蠢的人。如何会看不出婆婆对自己的不待见,这看不出近几年来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是越来越不重要。虽然府里的下人们还尊称自己一声大少夫人,但实际上在这个家里她真正能够指派得动的,除了自己陪嫁过来的几房下人之外,就只有自己院子里的近身几个侍婢了。除此之外,哪怕就是她儿子身边的伺候的人,那也是绝对以婆婆甚至是小姑的话为先,自己这个做母亲想要关心儿子时反而还要靠后。而这一点,实在是最难令她所容忍的。

    但是她不能容忍又能够如何呢?夫君对她虽然还依如往昔的体贴,但在这件事上却是站在他母亲那一边的。这种态度着实令她十分难堪,可如果连自己的夫君都不支持,她就更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其实她也多少也知道会如此,与娘家兄弟们时不时为府里惹出一些麻烦有关。可她又能够怎么办?看着母亲那已经花白的鬓角,那比几年前老了不止一、二十岁的容颜,她又能够如何忍心说出那些拒绝的话来?她已是母亲和弟弟们最后的依靠了。

    再说她也认为母亲和婶婶们的话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如今他们冯家已经没落了,没有个能够说得起话的娘家,又怎么受婆家人看重,自己如今的这个少夫人的位置早已不如从前稳当了。就她们在外听说的,南疆各豪族世家可有不少人都在盯着夏侯家未来女主人的这个宝座,就等着自己什么时候好“退位让贤”了。为此,哪怕不是为了自己,就算是为她的垣儿她也得早做打算才是。

    如今她算是看透了,在这样的家族里,什么都不如实实在在的权势重要。也许自己是应该考虑那些人的合作提议才是。虽然她是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何方神圣,就看着他们能够将手伸入这严密如铁桶的将军府里,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实力了。

    再说就他们所提的那些合作内容来看,针对的也并不是夏侯家,而是小姑子一个人。既是如此,那么对夫君和垣儿也就是无害的。小姑子在自己初嫁入夏侯家时,和刚怀上垣儿时,对自己虽也算是多有照顾,可是自从她南回之后与自己可算不上有多亲近。自己是感激她帮着救下夫君的大恩,和对垣儿的疼爱,但不知为什么自己对她总是亲近不起来。

    自己做这样的选择可能有些对不住小姑,可人都是自私的不是吗?

    再说她总感觉自己这个小姑子身上似乎有着什么秘密,她总是能够弄到一些外边难得一求的好东西。她开始时还以为那些东西是祖父或是公婆给她的,可后来才发现并不是。如果此次救下夫君灵药,别说是夏侯家,就是先帝还在世时,王朝还是盛世时,倾一国之力,也未必能够弄得到。可自家这个才刚不过豆蔻之年的小姑子却是神通广大的弄到手。

    还有她自京城神秘失踪的那两年多时间,她虽也说过一些其中的经历,但她相信这里边绝对有不少的保留。比如为何那些人费了那么大的工夫将她给绑了去,却没有以此而要胁家里什么,最后还就这样放了她。这其中若有说没什么隐情,是任谁也不会相信的。相信对此府里的其他人或多少也并不是不知道,但却不知为什么全都选择了忽略。

    这也应该是说,也许其他人是知道些什么的,就只是瞒着自己这个“外人”。想到这里,她之前心中的那一点点心虚与愧疚也湮灭了,剩下的就只是对未来的强大野心,让她对与那神秘的未来合作对象之间合作,由先时的避之不及,变成了迫不及待。

第二百四十三章 积蓄() 
回到自己住处的璟瑜对身边即将发生的改变自是毫无所察,对于刚刚听来的有尖于京城发生了地动天灾的这个坏消息,她的心思远比家里的其他人更简单。除了对京城罹难的百姓感到同情和难过之外,再有的就是被勾起了一些对京城的回忆。

    说实在的,璟瑜对京城那个两辈子加起来也过不生活了五、六年的地方的感情很是有些矛盾。她前生最快乐和最痛苦的日子皆是在那里,甚至最后连性命都葬送在了那座恢宏的帝都。可也亦是那座城市,让她彻底的摆脱了从前世的谎言,获得了的真正的新生,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迹,是她生命之中奇迹发生的地方。

    尽管在她两世的短暂人生里,她并没有亲眼见证过地动天灾是怎么样的。可她去有幸在空间别墅里的那种名为电视的奇物上看到过与之关的影像资料,那些令她震撼无比的画面,据莫妍所说那些有不少都是真实的。这让她对地动这种天灾的敬畏更加深了。却不曾想,会有这么一天发生在她曾经如此熟悉的城市上。

    也正因为了解这种灾难的威力,她才更担心这座她生命之中的奇迹之城,会在这场天灾之中化作断垣残壁。失去它往昔的荣光,这怎么也如何无法令她不心生惆然。不过对于这些她也知道自己最多也只是能在心里想想,其他的她就算是有心,也是有心无力。

    接下来的几天,府里之前好不容易放松了一些气氛又再次骤然紧张了起来。家里这次虽然没有如几个月之前那样频繁的调兵遣将,但在气氛上却比上次还要凝重几分。其间她几次暗中偷摸出府去“送货”时,都发现离她住处不远的祖父院里的书房内的烛火几乎彻底长明的亮到天明。

    与上次更加不同的是。父亲和三个哥哥们大部的时候都留在了府里,就是从前总是长驻标营极少回府的二哥,也大半时间留在了府内,只是偶尔才会抽空去标营。到是从前极少到府里的各营副将们,有一段时间几乎成了府里的长客,频繁的往来于有将军府和标营之间。而比这些将士们出入将军府还要频繁的,便是那些忙碌的信鸽了,几乎每一日都有数十上百只的鸽子从府里飞入飞出的。如果被有心的人看到,必定能够猜出或有大事要发生。

    不过与将军府和各地标营里骤然变紧的气氛不同。虽然京城发生了地动天灾的消息多少已经传得人尽皆知了,可对于南疆的百姓们来说似乎影响不大。除了少数一些对时政颇为敏感关注的世家对此多有关注之外,普通百姓们的日子完全没受到影响。

    也是,对他们来说京城实在是在远了,最多也就作为一个茶余饭后的最新谈资罢了。他们也就是对京城蒙难的百姓们的不幸感叹个两、三声,然后庆幸一番这种天灾没有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再猜测一番京城之所以会被上天降下如此大难,是不是上天对侵占了京城的“二张”逆贼所做出的天罚之类的闲话。这便形成了潼涧城如今这样内紧外松的局面。

    要说对璟瑜的影响。就是家里再一次加大了对粮草军马的需求,为此而花费的银子如同流水一般的流入到了璟瑜的手里,其数量之庞可谓是令她触目惊心。她是想过沉淀了数百年底蕴的潼涧夏侯氏的家底必定不凡,但却没有想过到达了如此地步。看到哥哥们眼都不眨的将那成箱的金银锭子作为货款交付的时候,她都有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