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胆大包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胆大包天- 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家农民兄弟成为华夏首富。

    他们在农村创业,他们的市场在广阔的农村。

    谁说农民不可致富,农业不可致富。

    李均跟王家人讲了新希望集团的故事。

    那是正在发生的农民的故事。

    因为他们也将打造一个这样的农业公司,让所有的王家村农户跟着一起发财。

    在成立大会上李均对着全体王家村民鼓励说道。

    “我相信别人可以做到,王家村人也能做到!”

    “也许教育上存在寒门难出贵子,也许农村比城市建设起点要低,但是新希望这样的农民公司,让农民不也是翻身做主,成为大富豪。”

    “我们要靠自己,我们要相信农民也可以成为先富起来的人,农村人家家户户也可以住上别墅洋房,楼下楼下,电灯电话,因为命运给农村人一个别人要低的起点,是让我们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富裕,关于勇气,关于坚韧,关于……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李均在曙光成立大会上给农民工朋友进行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

    别的不说,这辈子说话的嘴皮子李均越来越觉得像后世马老师靠拢了。

    以前嘴皮子薄不会说那些场面的人,现在是张口即来。

    “只要努力奋斗,大家都能在曙光农业里发家致富。”

    李均说得很是激动人心。

    乡领导们也是跟着热血沸腾的。

    “祝福曙光公司在我乡成立,我们乡领导班子对此非常重视,我们领导班子相信我们王家村,以及整个江宁乡都将在曙光农业公司的带领下走向小康,走向富裕之路!”

    曹乡长和李均分别为基地大棚进行奠基仪式的铲土。

    这一趟,在金陵,李均不仅收获到了金陵地铁地皮,还成立了曙光农业公司,见到了小王瑶,以后更可以随时随地有理由能见到小王瑶。

    还让人找不出端倪。

    这一次最大的收获以上其实以上都不是,李均最大的收获是小王瑶送给她的一本更加成熟的小人物,里面有很多小王瑶写的文章。

    其中关于自己的描写,李均高兴得不得了。

    小姑娘将自己视为人生的榜样,这都还好,关键是小丫头居然说自己气度非凡……啊哈哈!

    不会是小丫头现在就对自己有了爱慕之心吧?!

第932章 不打不相识!() 
在金陵城李均是满满的收获。

    对于现在承包王家村土地的费用,创立曙光农业公司真是小钱钱。不及他在金陵投资地皮的五十分之一。

    但就是那几十分之一,让王家村迅速成为江宁乡第一富村。

    接下来李均若是将曙光农业科技做大做强,这王家村说不定能做成后世和华西村媲美的天下第一富村。

    那个天下第一华西村可不是一般的牛掰。

    后世那个华西村一个村帮带周围20个村共同发展,建成了一个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达30340人的大华西,组成了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乡村。

    村民家家住别墅,开豪车,每户曾都出资千万,打造了华西村一个三百多米高楼的大酒店,那个村庄可谓是家家都是千万富翁。

    作为那里的农村人,作为那里的年轻人都享着福气,他们开着豪车去村企上班,和后世华夏农村年轻人大规模向外流动的状况不同,多年里,华西村的年轻人几乎全都返乡,那些年轻人,一般毕业后一两年会结婚,他们多半是靠熟人介绍,即便是自由恋爱,最终也会把另一半带回华西。

    做华西村的年轻人和女婿都最幸福,因为华西村的女婿一般也都是会来到华夏村工作,他们开着凯迪拉克,宝马,奥迪到华夏村旗下农业高品质稻米生产基地上班,换上工作服,穿上胶鞋,走进农田,培土,育苗……

    绝对是华夏,乃至世界上最幸福的农民的儿子了。

    所以,有人吐糟,做农民的儿子,如果投胎到华西村,那也一个个都是富二代啊!

    李均接下来的一城是川省城都。

    城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在此修建了都江堰,从此让城都平原沃野千里,再无旱涝之灾,而被誉为天府之国。

    川菜是华夏所有菜系之中最为辣的。

    城都出了美食,还有美女,不过李均不是为了美食和美女来的,是为城都地皮来的,当然还为取经而来,投资而来。

    首先农业大亨刘氏兄弟就是在川省。

    新希望不仅是现在,也是华夏后世农业产业化国际级重点龙头企业。

    向新希望学习,这是曙光公司必然的选择!

    李均在城都首先进行一系列圈地动作,在此过程之中人生了新希望集团刘氏兄弟老四,刘氏兄弟在不前年分家过一次,希望集团平分成四份,每个兄弟各得一分,然后再分别进行创业。

    这刘家老四掌管新希望集团,也就是当年分到的南非希望集团,他尽管年龄小,知名度却是在后世最高,在四兄弟之中,他最擅长交际,三个兄弟便把他推向前台,而他也不负众望,为希望集团品牌的塑造立下汗马功劳。

    而他的二哥对金融却是很感兴趣,前世其联合华夏民企老板发起创立了华夏民生银行,这一次,李均准备入伙华夏民生。

    而要认识刘家老二,最好是先找老四。

    至于为什么不李均自己发起,或者单独组建华夏民生银行,毕竟他在俄罗斯都有自己的银行,这自然是有诸多方面的缘故的,首先,在国内,现在李均还是隐富,对国内的企业老板没有什么号召力,其二,目前,李均还想继续隐富下去,其三,在华夏做独资银行行不通,这不符合华夏国情。

    因为华夏银行业现在还完全是国有,民生银行的批准是因为全国多个大民企联合呼吁,得到国家和华夏人民银行批准才得以筹建的。

    但是搭上刘家老二的民生银行,李均觉得完全可以。

    为什么要进入华夏银行业,这个完全由国企垄断的行业。

    完全是因为民生在后世诸多银行中混得风生水起,并且很赚钱,前世史玉柱入驻民生银行晚了点,但是短短的13个月他就凭借民生银行赚了六十多亿。

    那个史玉柱,没错,正是那个退休生活玩游戏看美女盯银行的史玉柱,他从汉卡到夭折的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再次崛起到巨人网络,再到投资民生银行,书写着传奇般的人生,成功,失败,东山再起与续写辉煌。

    此时,李均在和刘家老四吃饭。

    两人算是不打不相识。

    当然这是李均故意为之。

    也不是真打。

    怎么说?!

    自从分家之后,刘家老四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资本运作之路。

    跟那些哥哥们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保守相比,他十分激进和富有冒险精神。

    他有一套爆米花理论,爆米花爆炸时体积会骤然增大,一般是三到五倍,大的有十多倍,他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垄断行业逐渐放开时,会产生类似爆米花爆炸时的效应,放开会带来巨大的膨胀,而这里面超额的利润,这样的机会曾经在六十七年代港岛,湾岛都出现过,就是那些港岛大富豪,湾岛大富翁,他们曾经都是地产上实现财富的质的飞跃。

    他觉得华夏现在也正在全面上演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机会不多,不能因为一个南岛的地产跨掉,而认为整个华夏地产都不行,所以这是个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他十分看好地产行业,所以他大力投资城都地产地皮。

    因为改革开放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十几亿人吃的问题,所以他们刘家有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做了农业,有了今天的希望集团,但未来的趋势房地产将是华夏的一个大势,因为这是关于十几亿人住的问题。

    在城都圈地的过程之中,李均突然的大手笔,让刘家老四都招架不住,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突然杀至的李均这是犯了大忌讳啊!

    不过,让刘家老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李老板的大手笔,以及和自己争抢,其到手的那块他想要的地皮对方却是让给了自己。

    这是几个意思。

    于是,有了这一场饭局。

    城都这时代最好的大饭店包厢。

    “李老板,我以为你怎么着也得跟我二哥的年纪,想不到你居然这么年轻,比我还要小,当真是年少有为啊!”

    刘家老四看到李均之后是诧异不已。

第933章 不搞是一种人才浪费!() 
对于刘家老四的话。

    李均笑着摇头。

    “哪里哪里,初来城都,莽撞了刘大哥,我还真是不好意思,原谅我这初生牛犊不怕虎。”

    李均仗着自己现在一副年轻至极的面孔说道。

    然后敬酒一杯给刘家老四。

    “先赔礼一杯,我先干了!”

    “李老弟客气了,对于你让我的那块地皮,我领情了,那块地皮我想把那里打造成我们城都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还谢谢李老弟将那块宝地让给我。”

    前世那块地皮新希望集团联合城都统建办连手投资超过12亿的锦官新城,并成功了,李均是知道一些的,所以凶悍地拿下,拿下他们看上的地皮,势必引起刘家兄弟的关注,显然目的达到了,自然他就相让了。

    城都的地皮大巴,李均不至于非要刘家兄弟看中的。

    在饭桌上。

    两人相互再认识了一下。

    “哈哈,我们不打不相识。”

    “是啊,不打不相识。”

    接着。

    双方互相谈了一些房地产方面的东西。

    首先是刘老四的试探,他想看看年轻的李均肚子里面到底有没有货,是莽撞的拿地还是怎么的。

    当李均拿出肚子的硬货的时候。

    刘家老四肃目。

    “住宅业方面地区性的品牌企业不多,全国性的品牌更少,现在绝大多数地方需要政府投入,靠垄断性的土地资源,垄断房地产的开放,奠定华夏房地产开发的基础,但这种政府化或者垄断化的开发手段,随着现在华夏市场化进程会逐步弱化,而外资投资的,民间投资的或者混合所有制投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会逐步成长,肯定将会后来居上,届时土地将是各个房地产企业最大的成本,现在的跑马圈地,将是最抄底的时刻。”

    “李老弟说得好啊!跟我想的如出一辙。”

    刘家老四十分英雄惜英雄的感觉。

    现代大部分人因为南岛地产的崩溃,对华夏房地产普遍看衰,这绝对是错误的。

    刘家老四说道:“我也认为房地产在华夏的发展将始终是大势,改革开放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华夏十几亿人口吃饭的问题,于是我们刘家兄弟抓住了这个巨大市场的机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的问题将会日益凸显,华夏必然要大力解决人民住得好的问题。”

    “而且许多国家都是靠房地产拉升gdp,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因为房地产行业影响的是所有的行业,房子需要资金吧,这就跟银行发生关系,房子需要水泥,沙子,石子,钢材,木材而水泥需要石灰,化工等吧,钢材更是涉及采矿,提炼最后这些东西要运输吧,又跟交通行业发生关系,交通需要车辆,车辆需要汽油,车辆建造又是需要各种零部件房子建造了需要水电吧,又拉动配套的水利行业,电力行业。

    房地产不仅仅是一套房子的问题,是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没有房子的建设,怎么去拉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未来房地产的市场绝对,完全是无法想象的庞大的。

    两人关于地皮的认识,关于华夏房地产的趋势认知高度一致,这就是知己啊!

    “李老弟你这个朋友我交了!”

    “能与刘老哥成为朋友是我的荣幸。”

    李均谦虚道。

    虽然以他现在的实力完全不必,但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道理李均还是懂得,何况,李均向注资民生银行,这还需要刘家老二的认可。

    和刘家老四打的火热之后,李均就开始顺便打听了。

    “刘四哥,我听说刘二哥在联名一些民企老总向上面申请成立民间股份银行?”

    “确实有这个事情,我老二哥,他喜欢金融那方面的玩意。”

    “我这方面也有点兴趣,如果刘老二哥不介意的话,我也愿意出资一些。”

    “呵呵,那我老二哥肯定很欢迎,这个注资越多,其担的风险就少上一些,上面可能就会更加容易审批一些,这事情包在我身上,我回头跟二哥说说,到时候我们一起吃顿饭。”

    “那就谢谢刘四哥了。”

    “李老弟,你这又跟我客气了啊。你这我还小,比我还墨迹。”

    “呵呵,呵呵好,我不跟刘四哥客气了。”

    李均这刘四哥喊得真是别扭,毕竟前世他已经近五十岁的人儿了,现在喊一个三十岁的四哥四哥的。

    不过谁让自己这幅身体现在还那么年轻呢!

    当天听老四回去说有人愿意投资民生银行投资的事情。

    刘家老二立即安排了后天见面。

    李均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城都吃了几天的火锅美食,这大热天的那个辣得酸爽啊!

    在同一饭店同一包厢。

    李均见到了刘家兄弟中的老二。

    几人热情地握手之后。

    首先,刘老四和李均再交流了一些关于华夏房地产方面的见解。

    刘家老四和李均说的投机。

    刘家老二在一旁也是偶尔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过更多的是说自己的四弟在地产这方面很有天赋。

    “呵呵,我弟弟是个社会活动家,他擅长交际,而且房地产正式需要与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所以,他在这一方面能发挥所长。”

    刘家兄弟一直认可,自己的四弟不搞房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