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这么一说,李青怎么就觉得好像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似的?
他摊摊手:“得,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但我总感觉你和这个叫阿朱的女人很熟的样子?”
柳沁眉头一挑:“你什么意思啊?难道怀疑我中饱私囊?”
“这倒没有。”李青摇摇头:“就是有点好奇。”
“朱丽蓉和我师傅裘凤是发小,俩人从小就认识,但我坤叔和华仔倒没见过几次面。”
说到这里,柳沁看了看周围,然后便靠近李青,神神秘秘的低语道:“我给你讲一件事,你别告诉其他人。”
“什么事?”李青讶然问道。
“这个朱丽蓉,其实是华德安的女朋友,从华德安出道到现在,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不离不弃。”柳沁嘻嘻笑着说:“这件事还是我师傅告诉我的,你可别多嘴告诉别人,一旦被媒体知道,那后果……你懂得,指不定又有多少女孩子要跳楼。”
柳沁的话意有所指,前不久香港一位演艺圈天王公布恋情,几乎是在同一天的时间,香港、RB两地就有两名女孩生无可恋的从楼顶跳下,结果是一死一伤,引起了圈内的轩然大波。
那名演艺圈天王至今还在因为这件事的恶劣影响而烦恼着,如今已经退出媒体群众的视线有一段时间了。
李青对这件事倒没什么看法,原因无它,自己跟韩菡的关系,不就正跟华德安与朱丽蓉这对地下情侣一模一样吗?
这样一想,对华德安有了些认同感的李青,反而不怎么抗拒华德安来到自己的演唱会担任嘉宾了。
随着时间的过去,李青演唱会的预售票时间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而演唱会嘉宾的名单,也在同一时间公布了出来。
一张张宣传海报,开始在整个香港四通八达的街道中张贴了出来。
包含李青和四名嘉宾在内的所有选手都被正式公开。
秦海在香港还算有些名气,许多人也因为李青曾经写过的《生来彷徨》,知道了秦海的彷徨乐队,因此对于秦海能参与演唱会录制,人们并没有多么奇怪。
但王重、采璃这两个其貌不扬的陌生人,却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在媒体几经挖掘之下,两人的资料也几乎是咋瞬间被扒了出来。
当得知王重和采璃都是瀚海旗下签约歌手,而且是纯新人歌手,一首代表作品也没有的时候,一时间,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见过提拔新人的,但却从没将这么提拔新人的。
就算是华德安,也没有这样任性的把一个纯新人拎到自己的演唱会担任嘉宾吧?
说到华德安的时候,许多人便愣住了,只见海报左上角位置,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第702章 三大文刊()
“竟然是华德安!”
“他竟然在李青的演唱会当中担任嘉宾!”
“哇咔咔,我们李青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一个实际年纪有四十岁左右,但因为保养得好,相貌看起来犹如三十岁不到的男子,正露出那标志性的迷人微笑,出现在海报的左上方。
而在其他位置,则是王重、秦海、采璃三人。
四人的画像,一同簇拥着中间的李青,使得整张海报看起来星光熠熠,激动人心。
所有看到这张海报的人心里都是兴奋不已。
要知道,华德安不仅是在香港被称为天王,即便是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华德安都是华流明星的代表人物。
不过,华德安虽然在歌坛的地位和知名度都非常火爆,但却罕有拿到含金量极高的音乐奖项。
反而在影坛的地位比较突出,曾拿到过香港金像奖以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演员,是实至名归的双料影帝。
因此,即便他在歌坛的人气不如李青,但若论资排辈,谈到地位方面,如今的李青与华德安,其实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
在很多人看来,华德安能加入到李青的演唱会当中担任嘉宾,那是给足了李青面子。
但当事人李青因为对这一世娱乐圈知之甚少,反而对华德安的影响力不是太了解,因此对华德安要来到自家的演唱会宣传新电影,有些不爽。
李青的感觉其实也没有错。
华德安确实是来宣传新电影《凤求凰》的,但他能来到李青的演唱会担任嘉宾,这从另一个方位来看,其实也是给予李青的补偿。
这方面,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而就在李青的演唱会筹备的如火如荼的时候……
京城。
《当代文坛》总编郭睿,正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身黑色风衣,从一辆黑色轿车当中走下,看了看时间,便快步来到眼前的新华书店当中。
《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合集》前两天就已经上市了,李青的那篇简略版《三体》作文也刊登在了上面,不过,郭睿一直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高考满分作文合集》的销量并没有什么奇异之处,和往年几乎是差不多的情景,前来购买的大多都是一些中学生。
郭睿也发现了,这些中学生虽然大多都是聚在一起,津津乐道的讨论着李青的那篇作文,但也就仅止于此,对于文章本身,似乎并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
郭睿询问了新华书店的销售人员《高考满分作文合集》的销售状况后,听说销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激增后,便是安下心来。
这两天,从今年《高考作文满分合集》一上市,郭睿在上班路过新华书店的途中,都会停下来,来到书店打听一下这本合集的销量。
销售人员对于郭睿的几次到来也很有印象,心里奇怪不已,不过他却并没有开口多问,因为每天郭睿来询问的时候,都会顺便购买一本书籍。
反而对于他询问的那本高考作文合集,似乎并没有什么购买的欲望。
这也是让销售人员感到奇怪的地方。
郭睿询问过后,照例随便购买了一本国外名著后,就准备离开。
正在这时,耳边传来一道诧异声:“郭睿?”
郭睿回过头,就见一个身材瘦弱的跟麻杆一样的中年秃头男子,正一脸惊奇的看着自己。
当看到自己转头,中年秃头男子脸上的惊奇便转瞬即逝,大笑道:“哎呦喂,还真是我的郭大总编!您怎么有闲情逸致来这儿陶冶情操来了?您这买的是什么书呀?我瞅瞅,嘿,《消失的乌托邦》,这可是俄罗斯大文豪的代表作,想不到郭大总编即便离开学校也保持着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郭睿听着眼前这人阴阳怪气的声音,内心有些厌恶。
眼前这人叫常思林,是《新红学》杂志社的总编。
和《当代文坛》一样,《新红学》同样是国内文学刊物当中销量排在前三的知名杂志读物品牌。
《新红学》是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大文学家胡希创办的刊物,原本是为了研究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而创办的存在,但经过数十年的停刊和再刊,时至今日,《新红学》虽然还是那个名字,但其实已经是表里不一,关于《红楼梦》的文学研究,在每一次的新刊内容更新当中,都仅仅只是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板块。
全刊九成九以上的内容,都是在紧跟时代发展,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变成了一本大型连载原创文学刊物。
而让两家总编互相看不顺眼的原因,其实最主要还是在销量方面。
《新红学》虽然是老字号,但《当代文坛》却是后来居上。
长久后浪推前浪,在短短四年时间不到,《当代文坛》的销量和影响力,就已经隐隐压过《新红学》一头。
但这也并不绝对。
因为两家的刊物质量相当,销售渠道数量相当,并无多大的差别,所以在销量上,两家可以说是风水轮流转,任何一方约到质量顶尖的稿子,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并不是说谁就一定能真正的压过谁。
而在三大文刊当中,排在《当代文坛》与《新红学》之上的,则是销量最多,也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原创文学刊物——《萌芽》。
《萌芽》杂志从五六十年代创刊之时,到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其销量一直都是毫无起色,甚至有很多年,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造成几度停刊。
但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当《萌芽》拉到一笔投资之后,杂志社便开始实现战略转型,在全国各地投入大批资金,以培养青年文学人才为己任,在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群体当中,进行广撒网似的的收稿。
于是,一个个万里挑一、天才横溢的少年作家一跃而起,自《萌芽》之上大放异彩。
许多中学生的文章、小说在刊登之后,甚至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
一时间,《萌芽》便成为了所有喜爱文学的少年人眼中必备的选项,人手一本《萌芽》,已经成为当代中学校园当中比较常见的一道靓丽风彩。
郭睿创立《当代文坛》有很多契机在驱使,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中学时期,满怀激情的他,投稿《萌芽》的时候,没有通过。
没有通过!
当时他就震惊了!
感谢以月之痕,苏格兰老斑鸠的打赏,新的一年,新的一月,求订阅,求保底月票,求支持!!
第703章 竞争()
作为高中校园时最具文采的文学天才,郭睿的大作向来是班级里人人传阅的经典,骄傲的他自然不能接受被拒稿这个事实。
而作为皇城根脚下一个铁打的富二代,这件事也成为了当时郭睿心中的一个小小的执念。
这一次打击非常大,以至于他再也不敢向《萌芽》递稿。
《萌芽》的稿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可观。
但对于家境殷实的郭睿来说,却是不值一提。
后来,在上了大学之后,这个小小的执念便开始发芽。
于是,郭睿从家里获得一笔资金之后,便是一手打造出了《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校园文刊,默默无闻。
而在经过郭睿的努力之后,这个大学生创办的校园文刊,逐渐开始红遍整个京大。
之后没过多久,伴随着京大的影响力,顶着京大第一校刊名头的《当代文坛》,其销售点,也逐渐辐射到了周边的诸多高校,然后便是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
最终,在经过四年的努力,原本一个小小的校园文刊,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广大校园所有学生最喜欢的读物之一。
虽然在销量上,《当代文坛》与《萌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当初的执念,如今的《当代文坛》,已经成为了郭睿事业的起点和心头肉。
所谓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利益。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斗争。
当初的文学梦想已经逐渐消散,如今成为商人的郭睿,对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新红学》,自然是处处看着都碍眼。
而反观《新红学》,又何尝不想拔掉《当代文坛》这个眼中钉?
也因为这个原因,在鼓舞自家士气的时候,两家杂志社就纷纷把对方视为敌对势力。
时间久了,彼此之间便产生了一些无形的戾气。
这便导致在很多内刊评论当中,两家杂志社的评论员、编辑变着花样的在自家的刊物当中讽刺对方,这些争斗,也一度成为了业内茶余饭后的谈资。
面对《新红学》总编常思林的挖苦,尽管内心反感,但郭睿表面上却还是温和的笑了笑,说:“常总,别说我了,您这不也是来书店买书么?您可别跟我说是来这儿吃饭来了,这饭点儿还不到呢!”
常思林笑了笑,他那里是来书店里买书,只是刚好看到郭睿进入新华书店,所以才临时起意动了心思跟了过来。
他人长得瘦弱,眼睛就显得特别大,脸上有着些许的狐疑,从一进门开始,他压根就不太相信郭睿是来买书的。
因此他黑眼珠滴溜溜的转动,打量着郭睿,言语似有深意的说:“我最近听说郭总跟瀚海传媒走的很近呀,难道是想买下《鬼吹灯》第二部的连载版权么?郭总还真是财大气粗,李青的作品那可是天价,31%的版税率,如果是我,我可不会答应。”
郭睿此时尽管想离开书店,但他比较担心自己走后,常思林会从书店人员口中套出关于李青那部《三体》的话来,他对《三体》早已眼馋到了极致,最近几天时常出入瀚海传媒公司,若不是李青恰好出差,不在京城,他早赖在瀚海不走了。
他生怕常思林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会捷足先登,因此脚跟就像是黏在了地板上似的,动都不动,口中也是见招拆招似的回答道:“您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李青的名气那是顶尖的,而且唐朝出版社既然敢出这个价格,自然也不傻,没有利益的事情,换做是你,你会做吗?身为国内第一大出版社的唐朝,会考虑不到这一点,去做赔本买卖?你太小瞧方总了。”
常思林原本只是随口一提,此时见郭睿竟然赖在自己面前不走了,心里也来气儿了。
不过他到底是久经江湖阵仗,在郭睿那不动声色的年轻面容当中看出了一丝蹊跷,心中一动,便开始一边张望周边,一边看似随意的问道:“哦?看来郭总是也打算以30%以上的版税率买下《鬼吹灯》第二部了吗?这也真是巧了,我们《新红学》最近也有这个意思……”
常思林鬼话连篇,郭睿只当对方是在放屁,理都没理就说道:“那敢情好,这样也能让瀚海多一些选择……”
常思林冷笑一声,心中大为鄙视。
不管是《新红学》还是《当代文坛》,虽然都有自己的出版机制,但对拿书号、出版小说一类的事情,却鲜少有涉及,他们大多做的还是连载一类的读物,而版税率也并不太适用于杂志连载,在这方面,杂志社大多数都是按千字来结算,一次性结清。
所以两人对对方想要拿到《鬼吹灯》出版权的说法,连一个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