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草根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草根皇帝-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平君本不想和他贫嘴,却也终于忍不住被他逗笑了:“去你的,没个正形?”

    刘病已搂过她的腰,深情凝视着许平君道:“你舍得我么?”

    许平君被他那低哑的嗓音迷惑,一时忘记自己该做什么。

    他一手托住她的后脑,一手攫起她的下颚,低头吻下。

    廷议每隔数日便举行一次,每次都是在一片沉默声中结束。

    孝武皇帝的子嗣中仅存的广陵王一脉早前就已被否决,既然刘贺这样的年轻人都靠不住,霍光哪里敢再去招惹刘胥?

    如果孝武皇帝的子嗣中已无合适人选,难道要到孝景皇帝子嗣中去选天子不成?

    那些个诸侯王,在藩国中称王的时日非短,那些藩国的实力也非才历二代的昌邑国可比,属臣根底盘根错节,势力之大,只怕强过刘贺当初的昌邑国数倍。

    自己已经废过一个皇帝,这次立帝的事务必小心谨慎,霍光可不敢去招惹这些难伺候的主子们。

    天气闷热,张彭祖取了一柄羽扇来扇,却嫌风力不大,不由使了蛮劲,把扇子摇得呼呼作响,

    “我父亲一连好几日没回家了,老头子们兴许在动脑子找新皇帝即位吧。”

    张彭祖呼哧呼哧的扇风,仍觉燥热难当。

    刘病已也觉得这天气酷热难档,正在汗流夹背之际,突然灵机一动,汉代没有供电,电风扇是用不成了,但是我可以制冰降温呵。

    于是刘病已行动起来,先取来一个大缸,内放半满水,然后将缸放置在一池中,池中放置生硝,

    再倒水入池,过一会即可成冰;

    原理是硝石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水降温到结冰。

    刘病已在冰块上加了果浆和牛奶,再放上少量糖,汉朝版的“哈根达斯”就做成了。

    刘病已照方抓药做了几个给张彭祖他们吃了。

    张彭祖笑道:“病已这个‘哈根达斯’颇有特色呵”。

    许平君,王梦松吃后也都是赞不绝口,觉得这“哈根达斯”清凉解暑。

    在中国古代宫廷中,冬季将冰贮藏在冰窖中,夏季放在室内,用于降温,这实际上也是空调的雏形。

    据《诗经七月》记载,3000年前的腊月,人们“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把天然冰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加入运量的食盐,这样的木桶就成了一个“土冷冻室”。这是因为许多纯净物质一旦掺入杂质,它的凝固点就会降低。

    放在大木桶里的天然冰,加入适当的食盐,就会因凝固点降低而熔解;冰熔解时要从小铁筒的水中吸热,小铁筒的水就会放热冻结成冰。这就是制作冰棍的道理。

    冬天于河面取冰,放入地窖或冰窖,覆盖上棉被,隔绝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和温度交换。

    冬季采冰以供夏用的方法,也就可以用冰来制造冷饮了。

    《周礼》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是说凌人掌管冰政,在冬季十二月大寒之时,主持斩冰之事。而要窖藏夏天冰块,需要量的三倍才够用,因为其中的三分之二会在凌阴中融化。

    《诗经·七月》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二之日”、“三之日”即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凌阴”是指山阴处的藏冰地窖。此诗说的是古代陕西这个苦寒之地的凿冰藏冰的时间。

    自周代起,后来的各个王朝,都设专门的官吏管理冰政。

    古人日常使用的冷藏器具叫“鉴”。

    鉴,实是一种大盆,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又称“冰鉴”。

    冰鉴可以看作是一种原始冰柜,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

    1978年发掘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便曾出土了一件精美的原始冰柜——蟠虺铜方鉴。

    上述制冷方法及是达官贵族所用,并非百姓所用。

    秦汉时期,普通人家过夏天,“冷气”的主要来源是水井,制冷和保鲜使用“井藏法”:

    或在井中置一口大瓮,作为放置食品的“冷藏室”;

    或将食品置于篮子中,用绳索系于井下保存,现代仍有人使用此法做“冰镇西瓜”。

第二十三章 我终为帝矣(一)() 
事实上,古人用来解渴的冷饮也没有现代这么讲究。

    对普通人而言,井水便是他们最好的“饮料”。

    如汉代人,夏天的主要饮料基本上是井水,时人认为“井之所尚,寒泉冽清”。

    现在大家流行喝矿泉水,似有汉人遗风。

    古人管热饮叫“汤”,冷水才叫“水”。

    汉代夏天已有比较讲究一点的饮料——蜜水,这是一种在水里掺入蜂蜜的一种饮料,可看作是“汉代雪碧”,是当时的一种高档饮料。

    到汉末,在饮料里加蜜已成为时人常规喝法。

    汉末枭雄袁术,便十分爱喝这种饮料,袁术死时正是大热天,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已绝粮,哪还有蜜?

    厨师端来了水,袁术长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后,趴在床上吐血而死,此即《魏书》所谓“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袁术想喝的这种“蜜浆”,就是类似蜜水的一种夏季饮料。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乱世枭雄竟让一杯饮料羞死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外饮料史上的一件奇闻。

    到了隋唐,饮料比以前讲究多了,出现了类似深受今人推崇的保健饮料,时人把这种饮料称为“饮子”。

    饮子系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这种就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王老吉”凉茶了。

    饮子很受隋唐消费者的欢迎,当时长安街头“饮子店”很多,和今街头冷饮店一样,生意兴隆,有的饮子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

    五代人王仁裕的《玉堂闲话》中,便提到了一家饮子店:时长安城西市的一家饮子店生意做得特别好,每到盛夏,便用一口大锅熬制饮子出售,这家所售饮子能治疗“千种之疾”,且喝了就好,所以名声很大。

    当然也不便宜,“百文售一服”,当药水来卖了。

    看来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药食同源”的道理,并运用于实践之中。

    唐时,街头卖冰已成为城市贫民的一种谋生手段,还出现了天热涨价的现象。

    《唐摭言》“自负”条便引用了这么一则故事:“昔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客有苦热者将买之,蒯人自以得时,欲邀客以数倍之利;客于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

    意思是,以前蒯地的生意人在街头卖冰,乘大热天涨价,高出原价几倍出售,顾客一气之下都不买了,不多会冰全化了。结果蒯人为贪心而后悔,流着泪走了。

    街头卖冰,在唐之后便成了夏天最常见的一景。

    南宋诗人杨万里便记述了他所生活时代时小贩沿街叫卖冰块的情形:“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刘病已看着许平君坦率纯真的侧脸,她正与张彭祖在孜孜不倦的拌着嘴。

    刘病已本不打算参与许平君和张彭祖的争议。

    他眨了眨眼,想起自己之前的发现,昭帝驾崩了,刘贺被废了,也许自己会。。。。。。

    想到某种可能性,刘病已不觉莞尔一笑,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杂念,决定无视。

    正如张彭祖所言,谁是皇帝,谁会继任当皇帝,这些复杂的国家大事用不着他们这样的俗人来操心,所以何必庸人自扰?

    有些事,不知情和知情对他们而言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霍光为了拥立皇帝的事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偶尔抽空回趟家沐浴休憩,却又被娇妻爱女缠得最后狼狈不堪。

    “君侯!刘贺虽然不孝,到底相貌不错,年纪又与我们成筠相当。

    如今这么个好女婿人选被你废了,你倒是上哪再去找这么个般配的良人去?”

    霍夫人发牢骚时,霍成筠就躲在门后面偷听,嘴里咬着手巾的一个角,绯红着脸蛋吃吃的笑着。

    霍光如临大敌般逃也似的从寝室里拂袖而去。

    霍成君失望的从柱后走出来,忿忿的将手巾一甩,“父亲这是什么意思?他是真要去找那些年纪和他一般大的老头儿来当皇帝么?”

    霍显看着洞开的大门,心里却是另一番思量,半晌,她终于不耐烦女儿的抱怨,跺脚怒道:“难得回家一趟,不进我的门,定然又是找那贱人去了!”

    霍成君愕然道:“父亲去找谁了呀?”

    霍显心想老头子还不是去找那个狐狸精去了,可是这事情又不好对自己的小女儿说。

    霍显面露尴尬之色,这时外头正好有奴婢禀告:“夫人,金夫人回府了。”

    霍显灵机一动,拉着女儿的手说:“你姐回来了,还不赶紧找她玩去?”

    霍成君果然忘了刚才她问的话母亲还没有回答,

    笑道:“她出嫁那么久,我还道她一心只恋着夫家,早忘了娘家了。”

    转念又想到自己的事,忍不住继续抱怨,“真不公平,凭什么父亲给姐许的夫君家世显赫、才貌双全,

    我就只能指望一个老头儿?不行!我不干!我要嫁的人,一定要比姐夫更加厉害!”

    霍显猜错了,霍光那也没去,他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议事室发呆。

    霍光坐了好半天,直到少顷冯殷(霍家的门房)笑吟吟的领着一人进来,

    霍光抬头一看,却是长史邴吉,忙下榻穿鞋,疾步笑迎:“子都(冯殷的字)真是,邴长史来了也不事先通禀一声。”

    邴吉笑得温和,“吉不敢劳大将军费礼相迎。”

    霍光见他笑得开朗,不禁眼前一亮:“邴长史有何妙计可以教我?”

    邴吉笑道:“大将军好眼力,我此次来,正是为解将军心头之急。”

    霍光大喜道:“邴长史说来听听。”挽着邴吉的手,亲热的迎进门,“请上坐。”

    邴吉那敢上坐,两人谦让了半天,直到霍光坐了主席,邴吉才坐下,总算两人一起坐下了,

    邴吉这才不紧不慢的说:“我知道大将军为了皇帝人选一事着急,现在推荐一个人选,此人名叫刘病已

    这人说不上最合适,但目前看来,舍他之外已无更合适的人选。

    大将军可还记得卫太子尚有遗孙存于人世?”

第二十三章 我终为帝矣(二)() 
霍光一愣,皱着眉满脸茫然。“刘病已……病已……”

    霍光慢悠悠的念着这个毫不起眼的名字,慢慢回忆起在昭帝还活着的时侯,自己曾经见过他,

    不过更令他在意的是,他忽然想起另一个意思相近的名字——一个影响了他大半生,想忘却始终难忘的名字,“卫太子刘据”。

    “子都!速速派人到刘德那里,将刘病已的宗籍记录取来我看!”他一扫连日来的阴霾,颇为兴奋的搓着双手,

    “邴长史,你先给我讲讲这位……皇曾孙的禀性如何?”

    “以前住在郡国官邸时我见这位皇孙不过还是个年少无知的孩子,如今一晃眼竟已长成十八九岁的成年男子了。

    他自幼失去双亲,生长于掖庭之中,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

    这些其实不用花费太多的口水去描述,宗室的族谱内会记录更为详细,

    邴吉很清楚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听说皇曾孙当初入掖庭归宗籍,甚为仰仗敬候关照。”

    邴吉笑眯眯的转向霍光,“皇曾孙十余年托养掖庭,已故掖庭令对其照拂有加……”

    又是自身,又是敬候,又是故掖庭令的,霍光哪里听不出邴吉提到的隐意。

    金曰磾和张贺虽然都已不在了,可邴吉、张安世等却仍在,而这些对刘病已有过恩惠的人无疑是站在霍光这边的。

    霍光真心实意的笑了起来,邴吉的话让他很是愉悦,因此霍光对刘病已不免怦然心动。而再进一步深入考虑,立此人为帝好处真是多多。

    其一,在具备继承皇位的条件的皇子皇孙之中,只有此人在血缘上与武帝最近,若舍此人不选,就要去武帝的兄弟的后人们中去选了。

    霍光受武帝遗诏顾命,最终却把江山拱手送给武帝兄弟的后人,使武帝宗庙不得血食,这显然有负武帝的重托,日后九泉之下如何有脸面见武帝!

    其二,刘病已为卫太子一支唯一在世的遗孙,名为皇曾孙。

    然而他既无王府旧臣,也无强势外戚,且朝中更无亲党,势单力孤,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寡人”。

    因此霍光驾驭起来非常容易驾驭。

    其三,以此人为皇帝,有助于安抚民心。

    因为发生在征和二年(前91)的巫蛊之祸是一个大冤案。

    在这次冤案中,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行巫蛊之事,来诅咒武帝。

    结果卫太子被逼无奈之下,为求自保只好发兵对抗,兵败之后,在武帝震怒之下,卫太子一门人除刘病以外全部诛死。

    武帝在盛怒之下,治随太子反者,以至郡国骚动,震动一时。

    然而假的真不了,后来人们渐渐明白太子是含冤而死,因而都对太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而武帝后来为安抚民众,武帝采取了一些行动,以表达对儿子的同情。

    如他因此擢拔田千秋为丞相,族灭江充家,焚江充的帮凶苏文于横桥上,

    对于那些加兵刃于太子的人,起初被任命为北地太守,后来则族灭。

    又建思子宫,在湖中著归来望思之台。

    天下百姓听说后,无不此感到伤心。

    也正因如此,昭帝始元五年(前82)就出现了一件轰动一时的闹剧。

    这年有一个身穿黄色长衣,头戴黄色的帽子的男子,乘着一辆插有画着龟蛇图案的黄旗的黄牛车,来到皇宫北阙,自称是卫太子。

    而纵观此事的发展过程,可以使我们确定在巫蛊之祸后,民间肯定流传着卫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