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二和徐老三赶紧走了。
徐老三是自己要陪着二哥去的,他是这么跟老太太说的:“万一厂子安排吃住,二哥还得找人捎信回来。不如我跟着去一趟,厂子在哪,以后咱去看二哥也方便。”
老太太就同意了。
其实徐老三心里存了小心眼,万一厂里缺人呢?
万一人家没看上二哥,看上他了呢?
一切皆有可能!
徐胜利一早上班,刚到单位这兄弟二人就来了。“徐哥过年好!”
“过年好过年好!来的挺早啊!”徐胜利指着凳子,“坐一会吧,人家水泥厂今天第一天上班,肯定得先开会,咱们等一会再去。”
看他们老老实实的坐着,徐胜利和他们唠嗑,“今年过年家里又多了一个人,肯定很热闹吧!”
徐老二撇嘴,“也不知道我妈怎么想的,非娶个我大哥不喜欢的媳妇。闹的家里成天鸡飞狗跳的。”
徐胜利听了眼角直抽,徐老二个憨货,还挺会用词的。
听听,鸡飞狗跳都出来了。
“大娘不是挺喜欢你嫂子的嘛,看你说的这个吓人!”
“徐哥你不知道,这女人一点都不省心,天天往娘家跑,家里活一点不干,我妈说她,她还不服气,和我妈顶嘴。你说说,有这样的儿媳妇吗?我妈都后悔娶她过门了。”徐老二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
徐老三就聪明多了,胳膊拐了拐二哥,低声道:“别说了,那是咱大嫂!”
家丑不可外扬,都嫁进来了再出去讲究不太好。
徐老二身子一扭,不乐意的说:“怕啥?又没跟别人说,徐哥也不是外人。”
徐胜利呵呵,心想你倒是不把我当外人。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徐胜利跟单位打了声招呼,领着二人往水泥厂去。
水泥厂位于镇东,位置有些偏,徐胜利一边走一边给二人指路。“从这边绕一下就能到火车站。那条路拐个弯就到供销社那边了。看着远,其实咱镇上本来就不大,好找!”
黄学兵听说徐胜利带着人来了,一拍脑袋,他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那天他吹牛能帮人安排工作,是真没想到徐振华能撂下脸面求他办事。
他答应的事不好拒绝,可厂子不需要那么多人,只好把一个之前答应的媳妇的远亲给拒绝了,挨了好几天的臭骂。
“这就是振华的弟弟?”黄学兵看了眼徐老二,一点精气神都没有,有些像农村的二流子,倒是旁边那个精精神神的,看着挺顺眼。
“这位是?”
“噢,这是振华的二弟,徐振兴。这是他家老三,徐振国,是陪他二哥来的认认地方。”
徐振兴弯腰陪着笑,“黄厂长好!”
徐振国也笑道:“黄厂长你好,我二哥劳你照顾了。”
黄学兵看了一眼二人,拉着徐胜利到旁边,“哎,我怎么瞅着这小的不错啊?不行就让徐老三来上班吧!这里活重,我看老二那样,怕是干不了重活。”
徐胜利心想,是啊,我也这么想的,可振华不同意啊!
“你别看老二那熊样,也是农村长大的,啥活都能干。没事,有啥活你就指使他就行,这小子聪明着呢!”
他这么一说黄学兵就明白了,犹豫了片刻道:“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也不能说别的。”
他打量着徐老二,怎么看都不如旁边他弟弟顺眼,就走过去说:“振华既然让你来,我也不能说别的,不过呢,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要是你不好好干,偷奸耍滑的,那我可不能用你,到时候,你找谁来说情也不好使。”
“肯定不会,黄厂长你放心,我指定好好干,不待给你和我大哥丢脸的。”
这话听着还像回事,黄学兵点了点头,招呼了一个工头过来,“你跟着这个王师傅就行,他会给你安排活的,咱们这里不管饭,离家远的工人都自己带饭,也不管住宿,咱厂子毕竟规模不大。”
打了会官腔,“那我就不陪你了,我这边还有事。”
“行,有事你知道去哪找我。那我们就先回了。”徐胜利想了想,问徐老二,“带钱了没,中午有饭钱不?”
“有有,我妈给我饭钱了,徐哥,今天谢谢你啊!”徐老二除了点头呵腰,那形象不像个好人,好话也是会说的。
徐老三有些失望,出了厂子大门还回头瞅呢,“徐哥,你说,这厂子还缺人不?”
徐胜利点了一根烟,“不知道啊?咋,就这么想去上班?当临时工可累啊,那脏活累活基本上都是给临时工留着的。”
“累点怕啥,咱农民还怕吃苦?”徐老三这话说的实在,“有工资拿谁不想来啊?说不准干几年能转个正式的,那咱到时候就是工人了。”
徐胜利拍拍他的肩膀,“以后看有没有机会吧!”
也只能如此了,徐老三叹了口气,嘴里嘀咕着,“我就想不通,我大哥咋想的,我二哥,他能行吗?”
徐振华的想法谁也没弄懂。
第六十一章 元宵节的晚上 一()
一转眼,徐老二上班已经一个星期了。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林彤和老太太学着在家里搓了不少的元宵。
这玩意她以前没做过,觉得很有趣,她前世倒是包过汤圆,和这完全不是一种做法。
婆媳几个在面板前干活,看着倒也其乐融融。
“妈,明天十五,咱们干脆早上煮元宵呗!我和老三商量了,孩子们这么大了,还没去看过秧歌呢,我想带他们去玩玩。”她顿了顿道:“老三这些日子心情不太好,我想让他去散散心,高兴高兴。”
心情不好是因为徐老二去水泥厂上班的事。
老太太心知肚明,也心疼小儿子,“去吧去吧,明早上我给你们煮元宵,再煎点元宵,孩子们都愿意吃。”
王桂华没心没肺的道:“妈,老二也爱吃煎的,多煎点呗!他吃了上班也有劲!”
自打徐老二去上班,她在家不自觉的都能挺起腰板了。
老太太“嗯”了一声,“落不下他啊!”
李玉波一口气憋在心里,觉得王桂华是成心跟她显摆,眼珠子转到林彤身上,“嫂子,要不,你也跟我们去镇上吧!你是不是也没看过镇上的秧歌?”
反正王桂华孩子小,是不可能去的。
果然,王桂华听了脸色不太好,孩子拴的她紧紧的,哪儿都去不了。
“妈,我想带孩子去,正好老二下了班,晚上我们一块回来。”
“你去?锁柱咋整?谁给你看?”老太太呛了她一句,“孩子大了以后你想干什么不行?别一天惦记些没用的。”
王桂华被呲了一顿心里不开心,可也不敢多说。
这年代没什么业余文化生活,每年元宵节,扭秧歌是当地人最喜欢看,也是最乐意参与的一种文化形式。不过,村子里是没有秧歌队的,想要看秧歌,也只能是到镇上去。
别看镇上离的远,可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成群结伴的年轻的男男女女,都会早早的去镇上,就为了这一晚上的热闹。
当然,每年因为回家太晚,山路上出事也屡有发生,可还是架不住人民群众的热情。
林彤从来没去过镇上看秧歌。
她生活的年代,秧歌已经渐渐被广场舞所替代,她生活的县城,就连元宵节原本的保留节目——秧歌也早几年就取消了。
林彤年纪不大,她也有年轻人爱玩爱热闹的心,因此看到大家都张罗着要去镇上看秧歌,她也很是心动。
“你不能去,你去了小念谁看?”老太太给她泼了一瓢冷水。
带着孩子去,根本不现实,看完秧歌回家,怕是得九、十点,那么远,大晚上的徐念根本不可能自己走回家。
山路黑乎乎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她也没有那个体力把孩子带回来。
老太太看两个儿媳妇都蔫了,开恩似的说:“听说明天公社来咱村放电影,明天带孩子们去看电影吧!去镇上就别想了,太远了,不安全。”
王桂华一听高兴了,看不成秧歌,看电影也是很好的。
林彤不感兴趣,这年代的幕天电影有什么好看的?
元宵节一大早,徐老三一家吃过早饭,进屋和老太太嘀咕了半天走了。
王桂华小声跟林彤说:“咱妈又给老三俩口子拿钱了,我都看着了,咱妈也太偏向老三他们了。”
林彤心想,你男人上班这几天拿的钱更多。
林彤头一回吃蒸元宵,配上点白糖,非常美味。
可惜,就是白糖少了点。
林彤觉得,可能是自己太敏感,她总感觉,自打徐振华走以后,家里的伙食比他在时,要好很多。
也许是因为过年的缘故?
林彤不愿意把人想的很坏。
这些人可都是徐振华的亲人。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整天徐家跟元宵干上了,早上煮元宵、蒸元宵、煎元宵。
中午煮元宵、蒸元宵、煎元宵。
晚上又是煮元宵、蒸元宵、煎元宵。
这元宵这年代绝对是好东西,可啥好吃的也不能一气吃啊!
吃一顿挺好吃,可顿顿元宵谁受得了啊!
电影七点钟放,五点徐家的晚饭就吃完了,林彤看着大家伙吃的那个香甜,到了嘴边的话还是咽了下去。
不过,她还是看着徐念,“别吃太多了,这东西粘,吃多了不消化。”
老太太抬头看她一眼,“没事,也不是吃完就睡觉。这粘食吃完了压炕头子不行,一会出去看电影,离睡觉还好几个小时呢!”
不过,林彤关心孩子的举动让老太太还是很满意的。
吃完饭,老太太大手一挥,“行了都赶紧走吧,早点去占地方,去晚了挤不靠前。这碗今天我收拾。”
林彤并不想去,大冷天坐在那看电影,她真的没什么兴趣!
王桂华已经把小锁柱包好,叫上两个女儿,一人搬个小马扎,着急忙慌的往场院里去,临走时还不忘喊林彤:“大嫂快着点,我先帮你占好地方。”
徐念也着急了,拽着她的胳膊往外推,“妈妈快一点,再不去没地方了。”
林彤只好给他穿上棉衣,帽子围脖的都戴好,扯着他出了家门。
老头也穿好,自己拎了个小板凳,溜溜达达的找同村的老伙计去了。
老太太收拾好,也赶紧去了场院,电影七点才放,可五点半场院里就坐满了人,不少人都是从附近村子里过来的,这热闹劲,一点不比镇上差。
这是一部革命电影,林彤妈妈小时候常看的,她自己在电视里也看过,是小时候被母亲逼着看的,她没多大兴趣。
刚开演没几分钟,她就坐不住了,这大冷天的在这一坐几个小时,这不是傻嘛!
就跟一旁的老太太说:“妈,家里没人,我正好回去烧水去洗个澡,一会我再回来接小念。”
老太太知道她爱干净,正看的高兴呢,连瞅也没瞅她,摆了摆手,“去吧去吧,别忘了回来就行。”
林彤弯着腰从人群中穿出去,她空出来的位置立刻有人上前坐下。
这么多天,就年前在镇上帮二哥二嫂出摊的时候,抽空跑去浴池洗了个澡。
今天正好趁着今天家里没人,她想回去洗洗澡,天天跟公婆住一起,连个自己的房间都没有,也太不方便了。
第六十二章 元宵节的晚上 二()
徐小婉带着孩子来的晚,没挤上前,就在人群后的一个土挡上站着看热闹。
老远看到林彤往这边走,徐小婉就下去拦住她,“怎么走了?电影不看了?”
林彤道:“有点冷,我回去暖和暖和再过来。”旁边都是人,她也没说回去冷澡。
徐小婉拉着她走的远点问:“你大哥大嫂他们也来了,你看着了没?你大嫂她弟弟也跟着过来了。”
“没看着。”林彤不在意的道:“来就来呗!难不成他们晚上还要在我二哥住不成?”
“没有,”徐小婉欲言又止,“小彤啊,你大哥已经知道,徐老二去水泥厂上班的事了。”
她小心的瞅着女儿的脸色,有些忧愁的道:“你大哥可不高兴了,我怕他会去找你说这个事。”
林彤蹙眉,无奈道:“这事找我也没用,我可说不上话。这事也是巧了,是徐振华临走时在镇上碰到的他那个同学。”她摊了摊手,“再说,我刚嫁进来几天,人家不给我这个面子,我也没办法不是?”
徐小婉叹了口气,“这件事是妈办错了。小彤啊,振华他,给你写信了没有?”
“妈,这才几天啊,他回去是有任务的,再说,就是写信也不可能这么快到啊!”林彤知道这是老太太关心自己,怕她和徐振华之间的感情不牢固,也怕徐振华离开家有别的想法。
她左右不了徐振华的想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林彤和母亲说了几句话,就要走,徐小婉拉住她,吭吭哧哧了半天才道:“如今你的日子好过多了。你二嫂他们生意看着也还不错,要不,你帮你大哥也想一个主意?让他们多少也挣几个?”
怕她不高兴又忙解释道:“我就是觉得,你大哥要是有个挣钱的营生,就不会老来缠着你了。”
儿女是前世的债,徐小婉不得意儿媳妇,可儿子是自己生的,她心里还是心疼的。
林彤苦笑,“妈,我哪有那本事,我二嫂那是她自己脑瓜灵活,”看着母亲额头边的白发,她顿了顿道:“我回去想想吧,等我想出来再告诉你。”
算了算了,怎么也是血缘关系的亲人,要是林解放一家能过好了,她将来也能少一些麻烦。
其实林彤也就是嘴上说的狠。
她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听过奶奶和母亲唠嗑,就说的是家里亲戚间的那点事。
很多事发生,都是因为穷,日子不好过,斤斤计较,磨擦就大了,亲戚之间也经常打架。
后来家家生活好了,亲戚们之间的关系也和谐了,爷爷哥儿几个岁数大了,联系反而比年轻时还要多,更加重视亲情。
林彤一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