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里的国术宗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侠世界里的国术宗师-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赵希瓐突然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精神一下子就萎靡了下去,他的脸色变得异常的苍白,还带着一股黑气,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喉咙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卡住一样,发出一阵荷荷的声音。

    凌翎七知道,他的回光返照已经结束了,因为支撑着他不咽气的遗愿已经完成,所以赵希瓐才会这样。

    突然,赵希瓐又猛地睁开刚刚闭上的眼睛,断断续续地道:“夫人,记得把我准备好的二十两银子给凌管家,我不行了!你要好好保重,把青青和与莒都带好!实在不行,你就再嫁吧,我不会怪你的。”

    全氏哭泣着,大声道:“不,相公,你会没事的!”

    可是,这时候赵希瓐终于消耗完的精神,他的一双枯瘦之手,突然就软了下去,然后头一歪就咽气了!

    一代皇室后裔,就这样离开了人间,留下了两个七八岁的孩子,还有一个如花的妻子。

    房间里的人都嚎啕大哭起来,包括凌翎七也忍不住掉下了真诚的眼泪,他是真的哭了。在他心里,赵希瓐这个便宜岳父已经被他接受了,他怎么能不哭得伤心呢!

    赵希瓐的丧礼,来的人倒是很多,毕竟他是皇室后裔,又是山阴县的官员。

    等到丧礼办完,也就到了离别的时候。凌家三口人将离开赵府,他们拿到了赵希瓐留给他们的二十两银子,全氏并没有克扣。

    凌陵发已经通过关系,被聘请为邻县一家私塾的教书先生,靠他的教育生涯,并且以微薄的收入来维持这个家庭。

第十二章 文山书院() 
分别的时候,赵青青哭得跟个泪人儿一样,因为她知道以后就会看不到她的凌哥哥了,虽然订了娃娃亲,但是她不确定以后凌哥哥会不会来娶她,也许他再也不来了。

    凌翎七只能安慰她道:“青青啊,你别哭了!放心吧,我一定会来看你的。我们一家就去邻县,也不远。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来看你们的!”

    赵青青这才勉强点了点头,一旁的全氏却着急地道:“青青,快点,咱们就要走了。”

    凌翎七与赵青青依依不舍地分别了。凌陵发带着妻儿就来到邻县,他租了一间房子,然后就在著名诗人陆放翁所开办的文山书院当教书先生。这时候陆放翁已经去世,主持文山书院的是陆放翁的次子陆子龙。

    凌陵发在绍兴府还是颇有些才气的书生,虽然未曾考中举人,但是他很年轻时就考中秀才,因此被聘请到文山书院当教书先生,倒是很适合他。

    凌翎七也跟着父亲了文山书院,只不过他是去当学生,而他父亲是当教书先生。

    文山书院的创始人是陆游,凌翎七很是意外。因为他知道历史上陆游也是山阴人,他出身于一个文学世家,十二岁就能作诗,从小就喜欢读兵书和练习剑术,二十九更是获得武试第一,曾在福建、江西作过小官,后来又调四川成都、乐山等蜀地任职,力主抗金,屡受排挤。从1189年底到1210年,二十年晚年在绍兴度过,所以他开办的文山书院,学生不但要习文,同时也要习武。拿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文武学校,当然这比后世的文武学校高大上太多了。

    进了余姚县城南门,向右拐不远就是文山书院所在的书院街。来到这里,一眼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石牌坊,门楼上刻着三个金钩铁划大字:“书院门”,方正磊落、雍容大度;两旁的柱子上各竖写着一行金字,合起来是一幅对联,也是一首陆游所写的著名爱国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带着一种无比好奇的心理,凌翎七跟在父亲身后穿过这道石牌坊,一头钻进书院门里,扑鼻而来的是一缕缕清淡的墨香,飘到耳畔的是阵阵古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这个世界似乎应该属于读书人,刹时凌翎七只觉市井中的浮华和喧躁立刻烟消云散。这文山书院果然不愧为绍兴府四大书院呐!凌翎七心道。

    书院里面有一排高不过两层的楼阁,全是古式建筑,典雅古朴、精致美观。这些雕栏阁楼上都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题着“文轩阁”、“醉书楼”等牌匾,从上看显然全出自名家手笔,显出一种高雅的品位。

    凌翎七跟着父亲文山书院的时候,那些学生们正在演武场上练习剑术。一百多名大大小小的学生整齐地排列成一个方阵,此时他们正在两名先生的督导下,一丝不苟地练习着剑法。

    对于剑法,凌翎七并不是很了解,因为他所习的国术,主要是形意、太极和八极等几种内家拳,在国术昌盛的年代,已经很少有人用剑了。即使是练习大枪,那也是融会贯通拳术。

    器械训练,是古代行军打仗的首选,徒手训练只是辅助,这一点可以从流传下来的那些古代武术典籍中看到。到了国术昌盛的年代,武术器械在军事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器械的训练对于徒手训练的完善和补充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比如,形意拳是一个“脱抢为拳”的拳术,其拳术本身的间架结构完全是从大枪的架子中演化而来。为此,进行器械训练,特别是大枪的训练,都是理解和提高形意拳的水平。

    清末民初,国家孱弱,被列强欺侮,无论是政府还是拳术大师们都大力提倡武术救国,并且成立中央国术馆,把各门各派的武功,都拿出来整理交流,共同练习提高,以增强人民体质和救国为目标,这些武术最后都叫做国术。

    凌翎七也知道,传统器械都是练的身法。比如剑术更注重手腕,单刀练前臂,棍术练上臂和胸部,关刀练身体的沉稳和拧转。不过剑术在军事上用途就比较有限了,一般来说还没有听说有多少大将军是用剑的。在军队里,主要是枪和刀。剑是江湖中人还有书生们常用的,当然对于书生来说,剑的装饰意义更大于实战意义。

    凌翎七跟着父亲,径直穿过演武场,来到大厅之中。

    这时候他看见大厅内果然有一位中年书生端坐在那里,凌陵发连忙走上前去,做了一个辑道:“学生凌陵发拜见陆院长!”

    的确,凌陵发在陆子龙院长面前也得自称学生,因为陆游此时已经作古,但是陆游在读书人眼里,那就是文豪级别的存在啊!而且,陆游是文武双全,不但诗书文章作得好,而且有一身好武艺,曾经上马抗击过金人,据说还打死过吊睛大虫。这样的武力值堪比梁山好汉武二郎了。所以到文山书院来教书的先生,那都是很有名气的,凌陵发也是因为才气过人,再加上有人举荐,这才能够书院教书。

    而要书院读书,同样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里只招收天资过人的学生,而且的学生书院,都要经过院长陆子龙的面试。

    那陆子龙看起来果然有大儒的风范,一袭白色的儒服,在浓眉之下,一双狭长的丹凤眼,黑色长发用雪白的丝带束起来,看起来颇有一种风流自在优雅贵气的感觉。

    凌翎七虽然跟在父亲身后,但是他也发现那陆院长正用好奇地眼光看他。

    陆子龙一边客气地道:“凌先生请坐,这位少年就是您的儿子凌翎七吧?”

    凌陵发点了点头道:“正是犬子!”说完,凌陵发又转头对凌翎七道:“小七,还不向陆院长行礼!”

第十三章 入学考核() 
凌翎七连忙大步走到陆子龙面前,行了一个礼,大声道:“学童凌翎七见过院长!”

    陆子龙惊讶地道:“快请起!对了,凌先生,这就是你儿子,我听说他只有八岁,怎的看起来却像是十三四岁少年一般大?”

    的确,陆子龙很疑惑,人看到一个八岁孩童身高超过1。5米,自然会感到无比惊讶。

    凌陵发又苦笑道:“让陆院长见笑了。我这孩儿从小就食量大,一个人顶三个成年人饭量,所以他是与普通的孩童有些不一样。但是小七学习也是非常用功的,这次我带他来,就是希望他能够书院学习。当然,我知道文山书院向来是认人不认钱,如果学童资质不佳,就算是交再多学费也是不能进学的。所以,就请陆院长按规定考校我儿吧,若是他不能通过,我便送他去县学。”

    陆子龙拿起桌子上的一本书,然后道:“不错,我文山书院虽然创办只有十五年,但是在绍兴府也是出了名的。先父曾说,凡入我文山书院之学童,须经过三道考核,有文有武,若是不能达到,资质平庸者,概不录入。这是我文山书院十几年来的规矩,我也不能破例呀!”

    凌陵发点了点头道:“好,就请陆院长按规矩办吧!”

    文山书院的名气的确够大,不但因为他是陆放翁创办的,而且文山书院还是一间文武兼修的书院,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童成材率高,有的成军中将官,很多考上举人进士,甚至状元也出了2个。

    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诏诸州、府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允许设置县学。崇宁元年(1102年)要求州、县一律置学。崇宁三年确定“增县学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

    宋朝的学校教学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在学校方面也有改进,主要是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这就是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全国各学一律采用“三舍法”,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这其实和后世也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

    宋朝提倡大兴地方学校,以县学为主,这是官办学校,当然民办书院也很多,当时官办学校,本为国家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子弟,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所以大多数贫民子弟都会选择县学,因为学费很少。就像是后来的义务教育。

    而书院就不同了,它类似于后世的贵族学校,学费高得吓人,一般人家的孩童是上不起的。当然文山书院不一样,它是陆放翁为培养更多国家栋梁之才而创办的,除了陆家自己掏钱维持,还有很多官商赞助,特别是那些从书院走出去的学子,都会赞助母校。所以文山书院的学费跟县学也差不多,但是要文山书院,也是非常不容易,每一名学童要经过三道考核,合格者才可以入学。

    这时候的学校,也有类似后世学校的奖学金。各地的书院和县学,生员都要出些钱米入学,有的是一边读一边耕作,书院虽然也像雨后春笋一般成立,却也没有衰败之势。官办的县学,考试成绩优异者,将由朝廷为其出学费,供食宿,当然这个是较小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其余的,就要自己出学费,但是可以免除徭役。

    书院也有这样的办法,那就是成绩优异者,免除学费,还要奖励。当然民办的书院,这个就更小了。

    文山书院除了考试诗经策之外,还要考武艺,但是入学考试的三道题,其中两道是诗赋和经义,另外一道就是武艺了。

    陆子龙抚须笑道:“好,老夫看这孩子生得相貌俊伟,想来通过三道考核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老夫就出第一题了,题目是以一种物品为题,作一首诗。也就是咏物诗,这类诗也是相当多的,当然以学童来说,能够做出一首通顺的诗就可以过关了。好了,凌翎七,老夫给你一柱香的时间,若是一柱香烧完之后,你还没有做出诗来,或是做出来的诗不符合要求,那么后面两道题目也不用考试了,只有三道题目都过关,才能入我文山书院进学。”

    凌翎七点了点头,平静地道:“是,院长!”其实他心里却是无比的激动,这题目真是太简单了!当然,对凌翎七这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宋朝的人来说,是非常简单,随便从脑海里搜一首咏物诗就行了,不过需要宋朝以后的咏物诗,而且不能太快就做出来,否则那不是要惊世骇俗?凌翎七可不想太过出名。

    凌翎七装作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在大厅内来回走着,一会看看屋顶,一会儿又看看门外,好像是在苦苦思索着,其实他根本就是在到处打量书院的环境,消磨时间。因为他已经有了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还很符合陆放翁的事迹和精神,也很符合侠义的精神。

    这首诗就是明朝著名的大臣于谦在十七岁的时候所写的一首《石灰吟》。诗通过对石灰生产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凌翎七心道,于谦呐于谦,对不住了,这首诗要提前几百年出世了。

    大约过了半柱香时间,凌翎七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停下脚步,对着陆子龙作了个辑道:“院长,我已经有了!”

    陆子龙抚须笑道:“好!你且念出来听听,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出诗来,你已经很不错了,只要这诗符合基本要求就算你过关!”

    凌翎七目光显得无比清澈,他大声朗诵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厅内气氛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不但陆子龙惊讶得瞪大了双眼,刚才还在抚须的手停在那里不动了,就连凌翎七的父亲凌陵发也震惊了,这哪里是一首八岁孩童能够做出来的诗,何况这还是在半柱香的时间内做出来的!这真是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第十四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陆子龙瞪大了双眼,喃喃地道:“要留清白在人间!说得好,这首诗真是太妙了!凌翎七,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面对陆院长的疑问,凌翎七不得不仔细解说一番:“院长,我记得老院长有一首词,也是咏物的。不过那是描绘寒梅的精神品格,借以抒发老院长的一身傲骨和报国之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把寒梅的特点描绘得无比深入,所以我就想到了石灰,它同样是和寒梅一样有着自己的精神品格。”

    “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说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也是说石灰石是一种奇特之物。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石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