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胎,没有来世,没有往生。
因此李扶摇才要将这张散魂符点燃,才能确保河妖的来世不受影响。
所以才有来送他最后一程的说法。
春娘看着河妖,河妖不说话。
两人之间所有该说的都说完了。
李扶摇点燃这张散魂符。
火光照在河妖的脸上,他很快便一点点散去,消散在天地间。
等到最后一点都散去之后,李扶摇这才转过头看向春娘。
他轻声道:“你走吧,以后不要为恶。”
春娘冷冰冰说道:“杀了我。”
李扶摇摇摇头,“为他活着也行,别轻易说死不死的,或许是换个想法,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杀了我,为此好好修行,好好活着。”
春娘神色复杂。
李扶摇摆摆手,“在此之前,别乱出现在我眼前,说不定你还没到那一天,我就改了主意。”
春娘不再说话,默然离去。
李扶摇站在原地,似笑非笑。
王实推门而出,来到李扶摇身旁,笑着问道:“你吓她了?”
李扶摇摇摇头。
王实不置可否。
最后他诚心实意的说道:“下山这么一趟,虽然时间不长,但小道学到的东西比之前在山上都要多的多,这一切都要感谢李公子,若不是李公子,小道应当不会如此。”
李扶摇故作诧异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王实哈哈大笑,摆手而言,“没关系,完全没关系。”
李扶摇也是露出了一张笑脸。
良久之后,李扶摇才收拾好笑意,问道:“那座青山还去不去?”
王实摇头,“既然明白了,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小道沿着远路返回,回到观内潜心修道,争取早日将小道的道理变成守业观的道理。”
李扶摇笑着点头,没有拦着。
王实从怀里摸出个酒杯,指了指李扶摇腰间的玉酒壶,“走之前再喝一次酒,算是分别,希望下次再见,你李扶摇会是这天底下最让人瞩目的剑士。”
李扶摇没多说,只是给他倒满了酒,两人靠在栏杆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一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
李扶摇才沉沉睡去。
王实则是睁开了眼睛,整理了衣衫,对着睡着的李扶摇打了个稽首,这便转身离去,等到他走出很远之后。
李扶摇才睁开眼睛。
眼神清明。
他不说话,只是把一身酒气的白袍子脱下,穿上了一身青衫。
这是谢陆送的袍子,原本是给他师父准备的,可现如今都是他的。
换上一身洁净衣衫之后,李扶摇忍不住又喝了一口酒。
他哈哈大笑。
玉酒壶里的最后一口酒都被他喝的干干净净。
他把酒壶收好,不再悬挂在腰间。
背着剑匣,走出这座小院。
他不太想去那座青山观了,一来是因为王实离去的原因,二来则是忽然觉得现如今时机不太对。
有时候仅仅是感觉,他便觉得很重要。
——
几经波折,青山观里的年轻道士李念山总算是如愿娶到了自己那个梦寐以求的姑娘。
成亲的当天,李念山真的在一众师兄们的簇拥下,骑了一匹高头大马来到山下的青山镇,镇上百姓第一次看见这么大一堆山上修道的修士兴师动众的下山,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但等到知道这是山上道士下山迎亲之后便只剩下了满满的欣喜了。
一路上不断有人喝彩。
这让道士李念山有些害羞。
走在前面为他牵马的大师兄笑着说道:“小师弟,今日成婚,拿出些胆气来,哪里有如此不禁夸?”
李念山嘿嘿一笑,点点头,“大师兄放心。”
身材高大的大师兄絮絮叨叨的说道:“小师弟,娶妻之后莫要担忧什么,该上山时便上山,师兄们不会多说什么,就算是师父也不会责怪,莫要娶妻之后反倒是生分了,要多来走动才是,等以后有了子嗣,更要抱上山来让师兄们都看看,看看那小家伙,若是真的不上来,师兄们肯定下山削你。”
大师兄话音未落,身后便响起一阵嬉笑之声,不少师兄弟都附和着大师兄的这番话。
这让李念山还真有些措手不及,沉默了片刻之后才转移话题问道:“大师兄,师父呢?”
大师兄挠了挠脑袋,也是一头雾水,“今日一大清早起来,师父好像就不见踪影了,只不过我昨日还听师父说要给你备上一份大礼,今日应当不会缺席,应当还在山上,你将弟媳妇娶回去再说。”
李念山点点头,翻身下马。
他笑着走进那座偏僻小院。
——
大余边境的某座山林,某个衣衫褴褛的老道士正抱着一截枯木疾驰,在他身后,时不时的传出几道吼声。
声震云霄。
老道士抱着这截枯木,一路飞奔,嘴里忍不住开骂,但是却不是骂的身后追逐他的那个老家伙,反倒是在骂某个不让他省心的弟子。
可不管嘴里怎么骂,老道士的脚下不停。
跑出数千里之后,老道士气急败坏的朝着身后吼道:“老家伙,说了要给钱的,老道一观之主,会少你这点金银,你何必这样?”
追逐老道士的庞然大物是一颗老树,此刻并未化作人形,便看起来法相巨大,实在是骇人的很。
它此刻张开大口骂道:“羊海之你这个老不修,活了多少岁了,还在行这般巧取豪夺的事情,真是替你臊得慌!”
羊海之吐了口口水,“不管你怎么说,今天这东西你借也借了,就别想着拿回去了。”
老树破口大骂,“你看看老子不抽死你!”
话音未落,老树枝条瞬间长了一大截,疯狂的抽向羊海之。
羊海之险之又险的避过那老树的枝条。
抱着那截枯木撒腿就跑。
之前他做的事情都是治标,唯独这截枯木能治本。
有了这玩意,他某个不争气的弟子才能和某个柳树妖厮守百年啊!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万般读书人(上)()
位于延陵王朝境内京口山的那座学宫,这些日子以来风平浪静,在沉斜山那位观主接连让山河之中无数修士都侧目而视的这些日子里,这座山河儒教门下第一学宫,整个延陵的实际掌控掌控者,没有任何表示。
无论是观主梁亦上雨雾山教训杨长生,导致陈圣牌位显灵,还是说梁亦在剑山脚下出言挑衅朝青秋这位山河里唯一的剑仙。然后和那位不知道多久没有在山河当中出现过的剑山老祖宗一番打斗,最后得以登上剑山也好。其实都不算小事。
可即便如此,观主的声望硬生生在山河里再拔高了一截,更加坐实圣人一下山河第一的名头以后,按理说作为三教之中唯一有可能和道教有可能扳手腕子的儒教,理应有所反应才是,延陵境内其余书院、学堂都发出了些不大不小的声音,可偏偏最大的这座延陵学宫,波澜不惊,仿佛死水一潭,观主这颗巨石砸进去之后,竟然没有能弄出半点声响。
这座学宫对于观主所做的一切,好似漠不关心。
这实在令人费解。
不过再如何,不会有读书人上门质问这座学宫的话事者为何不作为,也不会有洛阳城的贵胄会来询问学宫的态度,毕竟道教这些年在山河之中,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三教之一了。
一家独大的说法,已经是日复一日。
更何况,与人争,本来就不是儒教该有的态度。
圣人所言何谓读书人,如何做读书人,一位圣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另外一位儒教圣人则是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六千年来,儒教出了四位圣人,每位圣人学说都有不同,就算是最简单的问题都有不同的说法,这六千年来让儒教门下的一众读书人,所学所思都有不同,只不过现如今只有四位圣人还好,若是之前儒教鼎盛之时,儒教内部更是流派林立,学说繁杂。
同一个问题有十数种解答也是常事。
只不过儒教本质如何,大部分读书人还是信奉一个礼字。
与道教始终有所不同。
山外风波不断,山内风平浪静。
沉斜山的那位观主这些日子一时风头无两,可学宫这边这位掌教却是寂静无声。
这位天底下可谓是除去儒教四位圣人之外学问最大的一位读书人,这些日子里,什么都没做,既没文章诗词流出,也不曾开过一堂课,偶有学宫弟子见到这位掌教的地点,则是在后山的一处清潭旁。
这处清潭比学宫的历史还要久远,潭水清澈可见底,学宫里的老夫子们很喜欢来这处清潭讨教学问,因此这处清潭又被学宫读书人大多称为学问潭。
学问潭初时并没有鱼,老夫子们讨教学问累了之后,坐在学问潭旁歇息的时候总觉得无趣,后来不知道哪一位老夫子突发奇想带了一尾青鲤放入潭水中,引得其余夫子效仿,久而久之,这学问潭便越来越多的鱼,只不过对于鱼这件事上,大抵夫子们的爱好眼光相差不远,因此这学问潭里至今都只有这青鲤一种。
既然潭中有鱼,自然便有人来钓,自从这处学问潭里有鱼之后,不少学宫里的先生夫子都喜欢闲来无事来此垂钓,可有一件咄咄怪事,让人费解。
那便是这潭中虽然有鱼,可无论所用饵料是什么,都不曾有一条鱼会咬饵上钩,让人十分不解。
期间有不少精通此道的夫子来此,无一例外都是毫无所获。
无人是想要吃这潭中鱼,可也无人能成。
久而久之,这学问潭便无人垂钓,偶有老夫子们在潭边讨教学问,歇息时候看着这潭里游得欢快的鱼,也只能叹气而已。
可这些日子,学宫里的读书人见到那位掌教的时候,才发现这位掌教真是在潭边垂钓,不知道是用的何种饵料,但总是看起来掌教并非一无所获。
只是掌教的竹篓,从未装过一条鱼。
这位天底下明面上学问第一的读书人从未将钓起的鱼拿到手上过,反倒是只是看过一眼便鱼竿一抖,鱼自然便从鱼钩上松开,滚落在潭水中。
惊起不少水花。
从清晨到黄昏,掌教始终没有拿起过一条鱼。
这让好些个一直关注着这边的读书人都觉得有些失望,掌教学问大,所思所想所行与常人肯定不一样,他们看不懂,其实也和很正常,不过谁都想从这位掌教的举动看出点什么东西来,毕竟这不就和掌教的差距缩短了一些么?
和大部分学宫读书人不一样,学宫藏书阁那边,辈分高的离谱的老先生周宣策不仅对山外的事情不理会,对于那位掌教钓鱼一事也是一样不上心。在众多读书人都关注着学问潭那边的时候,周宣策却是在看着某个才上山不久的读书人黄近。
那个年龄尚未到而立之年的读书人黄近,上山之前原本不过是周国的读书人而已,参加过一次科举,并未完完全全的将那一次的科举科目全部考完,便毅然离开少梁城,去某个地方抢亲,最后结果不尽人意,回到家乡之后,言余原本想着将他带回学宫,可他并未答应,后来独自上山之时,受了不少苦难,最后却是因祸得福,被周宣策相中,成了这藏书阁的杂役弟子,说是杂役弟子,但其实和周宣策的学生无异。
做这位师叔的学生,大概是在学宫里除去成为掌教的学生之外最令人眼红的一件事了。
黄近蹲在地上,埋着头在看一群蚂蚁在拖动一只黄蜂的尸体往洞穴里走,看得津津有味。
周宣策没有出声,只是在想这个年轻人又会从这蚂蚁里得出些什么结论。
黄近上山以来,在藏书阁里的这些日子,其实做的最多的一件事还是读书,藏书阁里虽然有不少品阶不低的法器,但那些法器的数量远远比不上藏书阁里的书。
这座学宫的藏书阁藏书之丰,几乎算是无人能比,沉斜山的登天楼号称有道卷三千,这藏书阁便号称有真书万卷,两者虽不知真假,但总该知道书多这件事,并不假。
黄近这些日子看的书多,知道的道理也多,只不过修为境界反倒是进展缓慢,为此周宣策不以为意,他宁愿见到黄近变成一个境界低到地里,可学问高到天上的这么一个读书人。也不宁愿他为了境界而抛弃其他。
书海里的风景,才是周宣策见过最美的景色。
半响之后,黄近站起身,背后依旧背着那把油纸伞,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周宣策在远处闭目养神,知道很快黄近就要张口问问题。
果不其然,下一刻,黄近便问道:“周师叔,一百个境界不高的修士合力大抵能打得过一个比他们境界高出一些的修士,可不管有多少人学问不高的读书人,应该加起来也不及一个如掌教那般的读书人吧?”
周宣策眯着眼睛,摇头轻声道:“不是如此,世上的读书人能有掌教学问高的,有没有不好说,但就算有,也不过一两个,那其余读书人便真的与掌教高于可比了?也不尽然,也有许多读书人,在整体学问上不如掌教。但在某一方面或许要比掌教强出一点,不必太多,一点即可,那这么多读书人的学问加起来,自然便该比掌教学问多出一点了,掌教非完人,要是说天底下的道理他都懂,那便是妄谈而已。就连咱们头顶的那几位圣人也不见得都懂。”
黄近若有所思,最后点点头,似乎便无话可讲。
周宣策主动开口问道:“这一次圣人洞府再现,学宫里敲定的是顾缘那小丫头,无可厚非,读书种子,宝贝疙瘩嘛,只是黄近,若你是掌教,对此如何决议?”
黄近皱眉道:“顾缘师妹是读书种子,修行天赋上佳,以学宫的角度出发来看,无可厚非,可总是有失公允,若黄近是掌教,也只会选顾缘师妹。”
周宣策饶有兴致的说道:“说说原因。”
黄近静心平意的说道:“若是以学问论高下,顾缘师妹年纪尚幼,比起来其余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