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屠魔工业-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是热流回收。

    在正常的风洞实验室里,尾流回收根本不叫事,通过非平行栅格,让出风口大于观察区,最多在外面再来点挡板。

    科研部的风洞尾流可能会有上千度的高温,还是要大量采用热灵转换阵给回收掉一部分。

    完成风洞设计,观察设备暂时不管,喊上天基项目组的技师,又分了一堆零部件图纸交给工程部和制造局,开始施工。

    工程师们好奇心很重,天天有人跑来围观。

    “部长,吹个风需要做这么大吗?”

    “风扇太大了吧,人都能绞碎啊!”

    “部长,这就是风洞啊?”

    “哇,这个风扇叶子好多!”

    整个风洞建筑内外全长一百一十米,整流风扇直径有八米,为此在楼外专门为进、出气结构架设了钢架,钢架上有巨大的黄、红两色警告图标,三号楼楼顶也刷了巨大的“禁制降落”标志。

    这么大个东西,观察区长度十米,内径只有两米

    准备测试的时候刘香湘专程跑来抱怨:“师父你做的风扇太花钱了!”

    整整十八万两!

    十八万两银子里,有八万两银子的成本都花在各种风扇上,中间还专门把刘工调过来,跟沈文剑两个泡在流体动力实验室里重新设计了增压风扇的动力结构。

    还有一件事,沈文剑都没敢跟刘香湘说这些个风扇以后还要换!另外,风洞到这时候还没做完呢。

    灵月历九月初一,全新体系的风洞第一次试机,观察区有一颗被特殊结构围着的木元灵石残晶。

    不怕炸吗?

    老实讲,还好。

    风洞观察区距离增压风扇还远的很,就算把整个观察区给炸掉,现在也没有观测与记录设备,损失还是能承受的,毕竟大多数材料还能回收再熔炼。

    这次试验是为了搜集改进数据进行的,实验周期会控制在半小时内,暂时先布置大号隔热阵法撑过。同时科研部临时让工作中的煤粉炉进入满负荷运行。

    因为有一大票工程师和技师围观,沈文剑临时搭了个摄像机和投影器。

    推动大闸,开始为风洞提供灵力。再动旁边的小拉杆控制各风扇与导热吸热栅格的状态。

    风洞在加热过程中,为了不让观察室环境突然改变太大,会先引入气流再进行加热,利用风力在一定时间让环境(包含管道、风扇等)温度达到稳定值,最终输出指定温度的热流。

    开机之后开始是嗡嗡声,然后能听到明显的飓风呼啸的声音,很快变成滚滚雷声。

    围观的人都懵了,不得不用法术消除噪音。

    所以说还需要大量的高效消音材料,才能把风洞变成可以长期利用的常规实验室。

    “部长,黑漆漆一片看什么?”有人不满了,直接传音过来。

    沈文剑从口袋里抓了把纯钛粉末出来,用控物术在空中组成字幕:“马上就亮!”

    此时有人发现投影画面里已经有微弱的红光。

第169章 风洞完工() 
风洞里的照明系统极为诡异,它们在观察室出风口那面墙上、与两块地面上突起物中。两个地方的凹陷处有几块低熔点铝合金块,当观察室温度达到九百度时,这些金属会被风吹成亮白色,而且会在风压作用下紧贴在凹坑里。它们通过高精度内壁的反射,完成整个观察室的照明。

    实在是工作温度太高,一般的照明根本靠不住,非热风模式则另有一套照明。

    风洞的升温过程很慢,需要差不多三百秒才能把气温提高到一千度。

    即使如此大家兴趣仍然很大,都耐心等着画面越来越清楚。

    不过画面清楚了,有人不好了。

    古老一指沈文剑拿出来的钛粉,组成新的字幕:“传感器烧坏了。”

    原来里面锁着木元灵石残晶的设备,里面还有通信用传感器。

    它坏掉现在也没办法修,里面风速接近音速临界值,用法术变个东西在里面搞不好就会把出风口给炸了。

    一群人前后等了十分钟,也没见灵石有什么明显变化。

    沈文剑走到一边,给供热热系统换挡。

    大家看过新鲜,知道实验都需要多次才会有靠得住的结果,一部分人开始散去。

    接下来两分钟换一档,到第四次换挡时,终于看到曙光。

    “出来啦!灵气之精!”

    没人听到这位说话,但都能通过投影看到。

    沈文剑用钛粉和古老交流了几句,关闭风洞供热系统。

    古老站在观察区靠近增压风扇的位置,如果发生意外,他老人家会帮忙保住增压风扇不受太大的冲击。

    风洞的降温比加热要快很多,热供应一旦关闭,常温气流把全部格栅温度降至正常,只需要不到一百秒。

    情况很顺利,没有发生爆炸。

    打开观测区取出灵石和固定装置,发现有裂开,部分碎片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就很麻烦,之后还要对排风区进行检查和维修。

    对灵石进行检测,结果不错,本次试验的最终充能率为61%,后续实验可以安排在一千三百度到一千五百度之间。

    灵石开裂的问题可能是风速或风温的关系,只能一点点试。

    有了本次测试的结果,古老带着充能器开发组认真做后续的实验计划和实验设备的制作。

    沈文剑则带着风洞制作的原班人马,对风洞进行检修、改进和后续设备的安装。

    改进主要针对两个部分,防震、检修门、进排气机构。

    防震也是降噪的一部分,主要对各连接点采用其他材料与换装连接结构件。

    检修门原来是没有的,如果需要检修,就通过观察室的舱门进入风洞,本次的事故让沈文剑不能回避剑修问题。

    新增的检修舱门有三个,排风道、初级增温栅格区、二级增温栅格区。

    进气结构都加装了进气防尘网,为了不影响风量,和保证后续改进的需求,初级风扇都拆开来做了升级。

    排气结构借着加装舱门,顺便解体又加长了一截,同时室外的排气平台也又向外推了两米,充分利用新增的大一圈的方形排气道,设置一套专门用于拦截碎片的结构。

    碎片拦截结构,截面差不多是两个连续“z”字型,其中的横挡板很小,也没有与扰流板相连,通过改变扰流板角度调整排气风向,就能拦截大部分碎片,在高风速下,导流拦截比网眼型阻拦结构更好用,也更容易检修。

    这部分工作完成,应充能器开发组要求,临时加入一次实验。

    本次开发组设计了自己的拦截装置,沈文剑看过后直摇头,让他们把拦截装置固定到风洞里指定位置单独吹一次风。

    根本没开热风,直接用临界风速一吹,拦截器就解体了。

    放开发组回去继续设计实验,风洞制造组检查了新的导流拦截结构,效果不错,解体出来的金属片多数都在拦截板上,还有一块插在观察区到排气区的拐角上。

    借着实验搜集到的信息,顺便对增压风扇附近的连接结构做了微调,进入后续的总装。

    总装要把风洞的室内部分外面包三层!

    第一层是利用蜂窝隔热效应的空气材料层,用的是当初研究空气材料时弄出来的耐高温空气钨钢,最高能耐受两千六度的温度,虽然是金属,但实际导热率和石头差不多,这个东西现在还只能通过法术介入冷却段半手工制作。

    第二层是吸热层,就是科研部拿手的热灵转换,本结构使用的是专业版的热灵转换层,只有在空气材料层表面温度达到一千度时才会工作。

    第三层陶瓷隔热层,同时也是配重降噪层,这种陶瓷厚度有三十毫米,加入了特殊的材料烧结,成品内壁会形成蜂窝结构,外壁和普通陶瓷一样。它同时具备隔音、隔热的优点,但是水平都只是一般,太厚太重是缺点,所以一直没投入生产,可是用在风洞还挺合适。

    这三层装完,风洞整体自重和结构厚度、强度达到一个很夸张的程度,才能真正启动超音速风洞模式。

    这些东西全部生产装配完,中途进行了几次临时实验,3004年就快过去了。

    火箭组的设计也基本完成,和充能器开发组交替使用风洞,一组用常温超音速模式,一组用高温亚音速模式,动用超音速模式时,需要两台煤粉炉都达到中负荷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

    比较可惜的是风洞的超音速模式只能勉强达到一点二倍音速,距离火箭的全态实验需求还有点远。

    眼前的风洞真的做的很蛋疼,等充能器开发组把木元灵石充能器做成功,肯定还要拆掉,改成专业的超音速风洞,至少也得吹三到四倍音速的风才像话。

    最后一个月,沈文剑跟火箭组混在一起。

    开始吹风洞之后,后面的工作都是很繁琐的小工作,比如原来设计的气动外形不够合理,在改动外形时,可能导致重心偏了那么一两毫米,这就要调整大量的设备位置和连接机构长度。

    当然如果有钱可以乱放火箭,可以不调整,失败也能够得到非常多有用的数据。

    显然科研部还没富裕到这个程度。

    去年还在热销的外销型小蜜蜂,今年总共只收到五十几台订单。

    二代燃煤飞艇的对外销售单价为十三万两,科研部在的整体成本有八万两,考虑到中间的意外损耗,总利润两百四十万两不到。

    假如不开发新的财路,三百多万两的存款,包含发射站的建设,也就能发个七、八次也许还不够,里面还包含至少两枚测试用火箭。

    至于每年的拨款排除人员费用后还能剩下一些,肯定丢给原料组开发新材料,材料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趁着普通人的社会还能生产一些多余材料,能攒多少技术算多少。

第170章 吊嗓子() 
年假。

    红豆自成丹以来,一直在学习“做人”,过程比沈文剑预想的难度还大。

    首先,人和蜘蛛的感官差距太难跨越。

    紫牡丹蜘蛛没有听力,在化形之前是依据声音造成的震动判断信息的。

    现在依据解剖学化形获得了完整的听力,但是红豆根本不能把这些声音所代表的信息和她之前用震动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另一个感官,震动感知。

    蜘蛛能够拥有极高的震动感知力,依赖的是外骨骼和刚毛,它们本身是硬质的,能够很好的传导震动至神经。

    然而人类的表面覆盖的是软质的血肉,它本身就是缓冲器,就算红豆有分析震动信息的天赋,也没办法用失真的的情报分析出结果。

    为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以文字形式沟通,让红豆重新变回蜘蛛。

    变回蜘蛛的红豆以文字和殷铃交流,总结震动信息的分析过程,殷铃集中信息记录在玉简里在下班时间反馈给沈文剑。

    沈文剑抽冷子利用天河虚拟实验室做了些实验,设计出红豆的专用装备。

    是个头箍,跟紧箍咒长的不一样,头箍的装饰在侧面做成小翅膀。

    这个头箍通过阵法放大声音的震动信息,让红豆能隔着皮层感知到准确的震动。

    有了头箍殷铃才能正常的和红豆沟通,前前后后加起来折腾了半年,总算让红豆适应了用听力搜集声音信息,并能够自己开口说话。丧尸一样的行动方式,也在这段时间里慢慢改过来了。

    舌头、声带等器官也是蜘蛛没有的,直到年假时,她说话还口吃。

    “公子今今天不出出门吗?”

    沈文剑摇头:“今年年假要把你的问题解决。”

    蹭过年饭,在家里观察了红豆一段时间,终于想到要怎么纠正她的语言行为了。

    化形出来的器官和正常人一样,可是没有中间的适应过程,直接就让她和普通人一样说话,的确有些为难她。

    “啊?什么问题?”

    “下山玩去。”

    沈文剑没直接回答,带着红豆、殷铃和刘香湘一起下山去镇上。

    找到戏班。

    玉山镇有三个戏班,由于缺乏电视、收音机之类的娱乐活动,戏班的生意非常火爆。

    其中以演正戏的钱家班规模最大,大大小小的角有四十几个,专门演正旦和刀马旦的就有五个,还没算乐器师傅。

    不是所有的戏都需要一大堆人,钱家班要养活一大堆人会接些其他的活,比如弄三、五个人到大户家里唱一场、帮飞艇部录制些曲目或文戏。

    有业务关系在,事情办起来还算利索。

    今天起,红豆要在戏班学习吊嗓子,吊嗓子注重发声细节,借此能掌握发声系统的运作原理。

    沈文剑主要是怕拖久了把口吃拖成习惯,以后要改就难了。

    把红豆丢在后台练着,沈文剑和刘香湘、殷铃出去吃小吃,再回来听场戏,带红豆一起回山上。

    带着走一趟,把学费付过,第二天沈文剑就不来了,让三人自己来去。

    另外,家里定下规矩,严禁红豆说重复的字,宁可她卡死,也不能纵容口吃。

    殷铃、红豆和还没到时候的青柳几个,以后如果能渡过降临日,是要帮沈文剑传话甚至面试的,口吃肯定不行。

    他的土办法效果还不错,十几天后,红豆说话已经不会卡死,只有意外的停顿,再有几个月应该能彻底适应人的生活。红豆适应之后,就能对青柳几个言传身教,缩短适应时间。

    青柳、紫罗、水仙三个的修行进度开始分化,参照对象自然是红豆。

    青柳预计今年下半年能进入成丹期,水仙要等到明年。紫罗的情况比较差,最近一年的进展很小,天赋和努力都有关系吧。

    沈文剑也是听殷铃说闲话时才知道,原来红豆四个蜘蛛中,水仙的年纪最小,然后依序是红豆、青柳、紫罗。

    可惜修行前它们不记时间,没办法确认具体年龄,不过野生紫牡丹蜘蛛接触灵气之前寿命有限,差别不会太大。

    吉云比较让人省心,一天到晚懒洋洋的,偶尔要点东西吃,修为就嗖嗖的冲到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