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4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朕没有听见!”赵昺再次厉声道。

    “属下定牢记陛下教训!”赵孟锦感觉今天脸都丢尽了,狠狠的瞪了身边的僚属们大声吼道。

    “解散吧!”自己这边没有解散,校场上的其他各部哪里敢动,都瞪着眼睛看小皇帝在那里发火。而赵昺这下似乎满意了,叹口气似乎十分无奈的摆摆手道。

    “解散!”赵孟锦转身大声下令道。这时众军才随着一级级的口令声的下达列队离开,可除了脚步声再无杂声,谁都看的出来这些大佬们都很不爽,最好不要惹事。

    众军散去,赵昺直接走到水井边洗净了手脸,重新整理了军容,便向食堂的方向走去用餐。赵孟锦也只能苦笑着讪讪跟在后边陪着小皇帝,而陈凤林却一溜烟儿的跑向食堂,让人赶紧准备给陛下留出张桌子,并且告诉火军千万不要搞特殊,自己的饭菜也要和普通的军兵一样

    “陛下,辎重营已经准备好了,属下陪陛下过去!”食不言,寝不语。既是这个时代的风尚,也是军纪的规定,小皇帝吃饭保持着军中的习惯,转眼功夫一碗稀粥,三个馒头已经下肚,然后自己刷完碗便走,赵孟锦赶紧追上道。

    “这次朕恐怕要在此盘恒些日子,你天天陪着朕难道就没有军务吗?”赵昺边走边道。

    “陛下说笑了,属下怎能没有军务,而是担心陛下有事相召。”赵孟锦施礼道。

    “留下个参军陪着朕就行了,用不着你这个置帅陪着。”赵昺面无表情地道,“难道你是对自己所属的军队没有信心,担心朕会遇险?”

    “当然不是,江东诸军自属下以下皆对陛下忠心不二!”赵孟锦赶紧言道。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时时陪着朕。”赵昺停下脚步扭脸道。

    “这”赵孟锦实在不知道如何回答了,是与不是都不对,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来。

    “你实在没有事情,可以训训那些家伙们。今天朕刚当众训斥了你,便是将他们都练死,谁都不敢放个屁!”赵昺笑笑在其耳边轻声道。

    “嗯,属下明白了!”赵孟锦听了邪恶地笑笑道,而心中的郁闷也一扫而光,行了个礼便要告退。

    “记住给朕找个机灵点儿的人,不要磨磨唧唧的!”赵昺赶紧强调道。

    “陛下放心!”赵孟锦掩饰不住兴奋道

    虽然赵孟锦对自己的人很有信心,但还是选择一个较为封闭的地方,让小皇帝在那里开工。而赵昺则大度的多,只留下两个侍卫在身边伺候,但是他也清楚那些近卫们肯定就在附近盯着,若是有人有异动,只怕第一个就被射杀了。

    辎重营皆编有军匠,负责修理损坏的兵器和营具,战时也修造守城或攻城设备。赵昺到来时,他们皆以根据自己所想将工具和材料准备齐全,他也不多说废话,将自己画好的图纸挂起,先行讲解一番,让他们大概了解自己要造的是个什么东西,然后将部件图分发给相应的工匠,让他们依照尺寸和样式制造,而他负责解释和检验。

    赵昺设计的战车采用四轮厢车的样式,车长一丈六尺,宽八尺,通高八尺,车厢高六尺半。因为要安装转向车架,实现单轴转向,因此车轮采用前小后大的结构。而车轮的大小决定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和稳定性,打仗不可能让你在荒郊野外挑个平坦的地儿列阵,更不会总在大路上行驶。所以要选用大尺寸的车轮,选用的后轮直径为五尺,前轮直径为四尺。

    车轮在这个时代不可能用橡胶车胎,通常都是选用木轮,并用铁叶加固。而战车的首要就是结实,尤其是车轮,而木制大尺寸车轮在野外更容易损坏,若是在半道上麻烦就大了。因此赵昺采用铁制车辐,车毂镶嵌木条的车轮,在保证结实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

    战车的车厢,赵昺没有采用胡斯战车的斗状样式,而是传统的方正形状,车顶截面为等腰梯形。而为了能添加辅助护板,他将车轮改为内藏式的,这样就避免了护板与车轮的摩擦和碰撞。并且可以减少车辆的宽度,增强通过性,也提高了战场生存率。

    大家都知道车辆的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现代赛车底盘恨不得直接贴在地上,就是追求稳定性的结果。大尺寸的车轮必然抬高了车厢,使重心上移,而赵昺为了兼顾通过性和稳定性在设计上采用了下沉式车厢。这样不仅解决了重心过高的问题,还使车厢内的高度增加,提高了容积和乘员的舒适性。

    在保证乘员能够直起身的前提下,赵昺将下沉的部分改造成了储物箱,用以盛放乘员的随身装备及储备粮食和饮水,如此来提高自持力和活动空间。他既然是这方面的专家,自然会设法利用所有的空间,驭手的座位也当然不会放过,被改成了储物箱,里边放置两把斧子、两把铁铲、两把镐、两把锄头和一套修理工具。

    车厢的箱体,赵昺选用耐腐和强度及价格上比较合理的松木板,考虑到当下弓弩的威力,三寸的木板防御力足矣。因而除了底板,侧厢板和顶板都是这个尺寸。最为有创造性的是车厢的左、右厢板采用的‘飞翅’结构,也就是两块厢板都可以整体掀起,形如张开的鸟翅。这样既不必像偏厢车那样考虑在战时车辆的方向,且厢板掀起时可以提高车顶的高度,便于放散火器释放时产生的硝烟。

    为了方便射击,在每侧厢板上开有五个射击孔,高度正好使枪手保持立姿射击。而两侧厢板上较低的位置赵昺分别设计了可折叠的椅子,使乘员在行车时可以坐下,减少疲劳。车的宽度也能让士兵横向躺着伸开腿,能够在车上舒服的睡觉,不必睡帐篷了。除了在一侧厢板上设计了一扇与胡斯战车相似的小门,方便乘员上下外,他还在底板上留了个活门,作为逃生和袭击敌军之用。

    驭手的驾驶位自然在车的正前方,方便他们观察前方路况,若非苦于没有条件,赵昺还打算装上两面后视镜。而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不仅两侧装有护板,车顶也向前探出,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同时,还能够防护从天而落的流矢,反正能想到的,他皆尽力做到了。

    尽管赵昺已经考虑到了战车应该具备的一切条件和人机结合,但是他最为担心的却是战车的自重问题。这绝非是多装或少装一些东西的简单问题,而是牵涉诸多问题。首先就是车辆自重太大,通行能力受限,在松软的路面上很容易陷车,不仅会降低行军速度,还要不得不考虑行军路线。遇到河流更是麻烦,要想到桥的承受力,架桥时也要进行进一步加固。

    再就是牵引力的问题。按照通行的算法,一匹挽马长途行走的拖拉力量等于它体重,而赵昺能选择的挽马范围很窄。现下他无法弄到欧洲和西伯利亚地区的重型挽马,而广西和大理马体型太小不足以胜任,只能别无选择的采用蒙古马。

    蒙古马的体重大致在六、七百斤之间,牵引力也就是在六百斤左右。若是用两匹马就是能拖拉十石左右,采用四轮能有所提高,但也不会太高,这样一来车身过重,载重量就只能相应的减少。而这又仅非增加马匹的问题,要知道一匹马每天消耗的粮食等于五个人的量,这就加重了物资补给的压力,就是说要用数倍的消耗来增加运输量。因此赵昺要求安装到车上的每一个部件都要称重,并做好记录,以便能精准的做出改进。

    赵昺身边的人都知道,在他试制新物件的时候,向来不会吝啬金钱。不过他这次没有开出重赏,却也掏钱为所有参与的人员改善伙食,大鱼大肉管饱。而辎重营的军兵也与小皇帝一起干活儿为荣,两天后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第一辆样车的制作。

    可以说样车基本达到了赵昺的设计要求,但也不出所料的超重了。他的设计前提是一辆战车可以搭乘一个十四到十七人的战斗组,其中包括十五名火枪兵和两名驭手。算算仅乘员及他们的随身装备就在一千五百斤了,两匹马是肯定拖不动了,只能选择四匹马进行牵引。可即便如此加上车的重量都很勉强了,更不要说携带更多的辎重了。

    赵昺只能在车上打主意了,他发现车的重量最大的部分,除了车轮、车轴,就是车体框架了。车轮的主意就不要想了,而他知道同等直径的铁管和实心铁柱强度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承重力是一样的,但是不仅节约了材料,还减轻了重量。

    于是车轴变成了空心铁管,底部框架和底板也采用韧性和强度不输于或强于木材的竹子,从而减轻车体的重量。但是赵昺仍不满意,而主意只能打在厢板上了。这问题十分棘手,薄了防护力减弱,那就得不偿失了。但是难不倒他,经过试验后,他选用夹层结构厢板。

    最外层仍用松木,但是厚度仅为一寸,中间采用稻草编织的草垫,并经过碾压后提高其的强度,减少厚度,内层则用不足半寸后的木板夹持。如此一来不仅减轻了重量,还降低了成本,毕竟这里是水稻种植区,稻草除了烧火基本没有任何用处。

    在赵昺的不懈努力下,车的重量终于降到了七百斤,足足减去了五百斤之多。可不要小瞧这点重量,若是改为粮食,足够一车人吃上一个月了,换成火药和铅弹足够他们打一场战役了

第853章 露一小手() 
又经过三天的‘鏖战’,改良款新型战车终于完成,随后进入了路试阶段。赵昺要求车上奇装满员坐上十二名士兵,一名伙长和两名驭手,并携带十日的粮草和三日饮水及三千发备用弹药。并命他们要在这十天中完成包括大路三日长途极限行军,泥泞路面,砂石路面及颠簸路面的测试,并要详细记载战马和战车的情况,及途中修理部件和保养情况。

    对于这种双车十日十夜千里长途郊游,赵昺当然是十分希望能够参加,不过他也就是想想而已,自己若是跟着去就不是两辆车,而是万人大游行了。前方自有人黄土垫路,净水泼街,就差众人抬着车走啦!而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静待结果,且前去迎奉太皇太后灵柩的谢翱传来消息,他们刚刚到达大都,也就是说自己至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外边浪。

    如此一来,赵昺便可以按照原计划出游了,而将置司和督抚司狠操了几日的赵孟锦也想出去轻松一下,陈凤林当然也不甘落后,死皮赖脸的跟上了船。他也当然愿意有个伴儿,于是乎三人乘船转向太湖而去。时隔一年再度到此,却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在与蒙古龙湾水军和海道运粮漕兵恶战之后,赵昺令陈任翁在太湖组建内河水军,如今各部训练完毕已经分赴各地戍守,建在西岛偌大的营区只下一个教导队留守。而当初为了帮助白手起家的陈任翁,他曾御前水军中抽调了部分官兵协助其,而留守的教导队统领正是护军中人,眼见其为熟悉的御船到来,立刻大开水门迎陛下入营。

    留守的人员不足三百人,赵昺的随行人员就有千余人,水营也便为他们所‘占领’,但绝对是举双手欢迎被强占,而他们则下降为后勤采购人员,大清早的就得驾船前往附近草市采购所需。可太湖周边经过多年的开发,业已是良田万顷,尤其是州县附近少有荒地,并不是狩猎的好地方。若是动用大批军兵围猎不仅扰民,还会践踏将要收获的稻谷。

    而赵昺也不喜欢游牧民族那种动辄出动数万军兵驱赶野兽的大规模围猎,他将狩猎的地点选择在太湖西,据留守的军兵所言那里是长兴县地,属于丘陵地区,不适宜开垦为耕地,只有靠近湖边小山被辟为茶山,还保持着近乎原始的状态,自然也是鸟兽的藏身之处。

    休整了一日后,赵昺和赵孟锦、陈凤林各领亲卫乘船过渡到湖西,避开人居择地登岸,二十余人背着装备徒步进山。入秋之后,天气虽然没有那么凉爽,但是雨水已经不像夏日那么频繁,有些天高云淡的意思。随着深入,采樵路已经变成了羊肠小道,再往前行小路也消失在林中。

    初秋的山谷里,阳光从竹叶间隙穿透而下,照在山间的丛林地上,形成各种形状的光影,竹叶被风吹起,摇曳成绿色的波浪,山间除了他们的脚步声,便是特有的沙沙音响,一行人的队伍行走在寂寥的山谷中,给静静的山林带来了热闹。

    连绵起伏的山谷中似乎没有尽头,在树林的山道中行走还是很闷热的。前边有陈墩带着三名侍卫搜索前进,开辟道路,赵昺和两位大将走在队伍中间,身侧是各自的亲卫相伴而行,再后是十数名背负着沉重背囊的‘壮丁’最后边是几位持枪侍卫断后警戒。

    赵昺今天穿军装,脚下是厚底牛皮战靴,小腿扎着绑腿;腰束武装带,右、后侧各挂着个子弹盒及一把匕首,左后侧挂着水壶;身后背着一个中型军用背囊,其中装着一双备用鞋和一张薄毯,两日的干粮及些杂物;肩上背着卸下刺刀的一支火枪。在山间穿行了一个多时辰,大家早已汗流浃背,他虽然有些微喘,却不像赵孟锦早已是气喘吁吁,身上只剩下一支枪还背在肩上,其余的早转移到了亲卫身上了。

    “陛下,前边有片空地,还有两间废弃的木屋,可以暂时休息片刻!”这时陈墩小跑过来言道。

    “也好!”赵昺一路行来默记步数,应该进山有七、八里了,早已不见人迹,再看赵孟锦虽未喊累,眼神中却也颇为期待,他点点头言道。

    又向前行了不远,转过一片竹林,眼前便出现片缓坡,一座木屋掩映在竹林中,更为难得的是木屋的旁边有条山间小溪淌下来形成的水洼。赵昺走到木屋前,站在门外的侍卫显然已经搜查过了,他们急忙帮着小皇帝卸下背包,接过肩上的枪。他向屋中探头看了看,其中散发着股霉味,屋角用石板垒砌的灶台上已积了厚厚一层的尘土,其它再无长物。

    “休息一会儿,将这里收拾一下,作为落脚之地。咱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不像是打猎,却像行军,早将鸟兽惊走了!”赵昺回头说道。

    “是!”陈墩应道,指挥着侍卫们布置警戒,清理周围的杂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