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治方面赵昺认为应以祛风定痉为主。这些就非己所能了,在郝云通的主持下开出了验方,他们的方案是先吞服万灵丹两粒以发汗,再用五虎追风散煎服,服药前先服黄酒作药引;或玉真散分两次吞服,热陈酒一蛊调服;或蝉衣研末,陈酒吞服等几个方子。他不懂这些东西,也只能让他们酌情使用,不断调整剂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验方。

    赵昺不可能总是泡在医药院中,而受伤的李三娘也不便住在那里。毕竟住在那里的都是帮大老爷儿们,只其一个女子居于其中多有不便,更何况换药、裹伤都要有肌肤接触,且她身份特殊,没有人敢动手给她治伤。他只好将李三娘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而他们有婚约在身,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因而谁也说不出什么闲话,也顺理成章……

    “陛下!”现在每天给李三娘换药已经成了赵昺的必修功课,见他过来,李三娘早已收拾停当,起身施礼道。

    “可用膳了?”赵昺抬手让其免礼,随口问道。

    “谢陛下挂怀,三娘已经用过。”李三娘再次施礼道。

    “不必多礼,这样拜来谢去的太过麻烦了,随意些不必拘束。”赵昺摆手道。

    “嗯!”李三娘颔首点点头,依然不敢直视小皇帝。

    “可有什么不适?”赵昺其实也不自在,净手后接过苏岚递过的手巾边擦拭边问道。

    “还好,只是略觉肿胀。”李三娘回答道。

    “嗯,我看看。”李三娘的左前臂被一支弩箭贯穿,箭矢拔出后留下一个手指粗细的窟窿。而这种贯通伤治起来很麻烦,很容易形成箭疮,外边看着愈合了,可里边已经化脓,久治不愈便成了瘘疮。

    在苏岚的帮助下,李三娘卷起袖子露出胳膊。赵昺小心的解开裹伤的绷带,又用温开水将粘连的部分浸湿,待软化后才揭开敷料,将伤口暴露出来。他看看伤口周围是有稍有红肿,但并没有感染的迹象,只是有些炎症,并无大碍。

    “忍着点,不要动!”赵昺拿过镊子夹住伤口中的填塞的油条,抬头看看李三娘言道。

    “嗯,陛下尽管动手!”李三娘点点头轻笑道。

    “好!”赵昺点点头,动手轻轻的将油条抽出,看看里边已经长出了肉芽,渗出的血色鲜红,他笑笑道,“愈合的不错,再有些日子就痊愈了,不过还得忍忍。”

    “嗯!”

    “不用怕,我会轻一些!”赵昺感到李三娘的胳膊抖了一下,他知道接下来的消毒、清创和冲洗放入油条的过程会很疼,轻声安慰道。不过还是十分佩服这个女孩子的,那天他看过其脱下的防弹背心,上面有多出被武器击中的痕迹,里边的瓷板皆已破碎,可以想象当时战斗的激烈,而报上的军功其斩敌首就有二十余。

    “哇,看着就疼!”

    “你怎么来了?”赵昺刚刚清理完创口,夹起一根油条准备填塞伤口时,就听到有人发出惊叫,他一哆嗦,油条又掉到托盘中。他回头看看皱着眉道。

    “我听说宫里来了个巾帼英雄,当然要来瞧瞧!”陈淑蹦蹦跳跳地走进屋子里言道。

    “淑儿,陛下正在换药,不要打扰。”苏岚冲其摆摆手道。

    “咦,你怎么变瘦了,不会是假冒的吧?”陈淑听了却把注意力转移到赵昺身上,上下打量一番后疑惑地道。

    “……”自陈任翁将女儿送进来,赵昺整天躲着走,所以来了多天后两人还未打过照面,而算算也有六七年和她见面了,听其这么说也只能暗自苦笑,不知如何解说。

    “陈姑娘不要浑说,有失体统,官家为国日夜操劳岂能不消瘦!”王德皱皱眉打断其的话道。

    “是,大官!”陈淑见王德不悦的样子,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不敢再胡闹退后一步施礼道。

    “唉,冤家路窄!”赵昺看陈淑退到一边轻叹了声,继续完成余下的工作。

    “陛下的医术很高的,姐姐不用担心!”见王德出去了,陈淑又凑过来言道。

    “陛下也给你诊过病?”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三娘忍着痛问道。

    “陛下没有给我诊过病,但是我见过陛下将我父亲救活了。”陈淑言道。

    “哦,姑娘家父是陈将军?”李三娘松口气,又仔细打量了陈淑问道。

    “姑娘怎知?”陈淑有些惊讶地道。

    “我在琼州新军训练营见过你!”李三娘言道。

    “那就错不了啦,她就是哪热闹上哪去。”赵昺处理完伤口,拿过绷带给李三娘包扎伤口道,“淑儿,我听陈将军说你现在正在府里学女工,现在没事儿可以跟苏姐姐学学,她刺绣和缝纫皆好的很。”

    “不许再提,我就是为了这事才躲出来的,做女工太烦人了。”陈淑皱皱鼻子不耐烦地道。

    “哈哈,就猜是惹祸了,才逃出来避难的!”赵昺听了大笑道。

    “不许笑!”陈淑见小皇帝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气急败坏地跺着脚道。

    “好好,我不笑了!”赵昺见状赶紧憋住笑摆手道,可其他人又笑起来了。

    “陛下,你看他们!”陈淑指着李三娘等人道。

    “好,都不许笑了!”赵昺立刻指指几个人让他们止住笑抬屁股就要走,却低声嘀咕了声道,“唉,也就会欺负我。”

    “陛下不许走,我找你是还有事情说。”陈淑看陛下要走一把拉住其说道。

    “住手,怎能对陛下无理!”见其如此,李三娘不干了,一拍桌子厉声喝道。

    “你是谁?管得着我与陛下的事情吗!”陈淑见其样子也毫不示弱地道,但还是松了手。

    “陈姑娘,其是太后为陛下指定的皇妃,虽未大婚,但这事儿还真管的着。”王德轻声言道。

    “她……她便是大宁寨的那位少主?”陈淑皱皱鼻子道。

    “正是,她率兵攻取临安城,亲手砍了二十多个鞑子的脑袋,受了箭伤被官家接到宫里疗伤的。这可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子,我们都不敢有丝毫怠慢,你也小心些。”王德附耳道。可心中暗乐,这小丫头片子可遇到敌手了,看其还再敢‘欺负’陛下。

    “我才不会与其计较呢!”陈淑听了心中还是一惊,在她心里俚人都是蛮夷之辈,向来是不讲理的,但也不肯示弱,回首瞪着其道,可终归还是有些心虚,毕竟人家是有婚约的,自己却只是个借宿的。

    “好了,好了,你有话就赶紧说,朕还有一大堆的公文要处理,没空陪着你玩儿!”赵昺看俩人斗鸡似的互相瞪着,心中发苦,自己这不是没事找事,将她们都弄到一起干嘛,可还得陪着笑道。

    “陛下,我想在这里躲一阵子,不想回琼州!”陈淑言道。

    “为何?你父亲可说了,待下一批船回琼就让你回家,他没时间照顾你!”赵昺心说你还想赖在这儿,那可不行。

    “陛下,求你了。回到琼州每日我娘逼我学女红不说,还有上门提亲的,烦都烦死了了。”陈淑晃着小皇帝的胳膊道。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这些朕也管不了啊!”赵昺使劲抽出胳膊道。

    “才不是呢!”陈淑气急地道

    “哦,你若是看上了哪家公子,朕求太后为你指婚倒是可以试试。那个……那个陆正小时候不是与你玩的很好吗,朕听说现在也有出息了,他如何?”赵昺见状又道。

    “他就是个书呆子,现在在国子监读书,一心想要求取功名,我才不喜欢!”陈淑看看小皇帝不满地道。

    “哦,也对,那些文人整天咬文嚼字无趣的很。”赵昺点点头,想想又道,“你是将门虎女自然喜欢武将,军中的才俊也不少,江家、张家、还有刘家都有适龄男子从军,你看上哪个了,朕下旨让他们娶你,敢违旨抄他们满门!”

    “都不是了,好像我嫁不出去似的……”陈淑言道。

    “那你要什么,这里有的你尽管去挑,喜欢的拿走便是!”赵昺猜不出为啥,指指道……

    “苏姐姐,陛下似乎很怕那位陈姑娘,这是为何呢?”李三娘见陛下和陈姑娘两人在那里说话,可小皇帝却是一副低三下四的样子,十分奇怪地问道。

    “这个奴婢也不大清楚,这些年从未见过陈姑娘进宫,也许是早前的事情,她不是说其父是被官家救活的吗!”苏岚想想答道。

    “你们不知,官家还小的时候时常被陈姑娘捉弄,因而十分怕她!”这时王德也凑过来言道。

    “其总不至于比陈统领还顽劣吧?他都被官家调教的老老实实,难道会怕一个小姑娘。”苏岚不解地道,他不了解陈淑,却对陈墩的事迹十分清楚,知其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劣之徒,可对陛下却从不敢违拗。

    “呵呵,这天下之物,皆是一物降一物,官家有办法整治陈墩那混小子,却斗不了这个小女魔头。”王德笑笑道。

    “大官说说是怎么回事!”两女被王德的话吊起了好奇心,央求道。

    “好,老奴便与你们说说。”王德看小皇帝被陈淑缠住,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笑笑道,“那年官家才六岁,便被先帝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帅,出镇琼州。官家在赴任途中为筹措粮饷突袭广州城,而陈姑娘其家也是名门世家、书香文第,其父陈任翁随兄广东副使陈则翁起兵抗元,却身负重伤,遍请广东名医医治无效,已是奄奄一息,便求到帅府门上。”

    “当时府中的几位医士也无力回天,官家便亲往医治。那陈姑娘也只比官家大上两、三岁,却伶牙俐齿,甚是厉害,看官家岁数小,担心贻误病情,将官家一顿讥讽。而官家头一次碰到这种情形,年岁又小,便被其唬住了。”

    “原来如此,可官家不是医好了陈将军,为何还要怕她?”李三娘想想又不对,想想道。

    “唉,你们不知。后来官家继位后被困在崖山,那真是九死一生啊!”王德长叹口气道,“当日元军将海口全部堵住,行朝上下全部登船,随扈的臣僚便都居于御舟之上。陈姑娘也被其父寄养于舟上,其实也是作为人质,以表其忠心。可陈姑娘却异常厉害,不几日便将舟上的孩子们全部收服,每日领着他们捉弄官家,他不胜其扰便避之如虎,真是作孽,官家也就此坐下病了!”

    “哦,原来如此。”李三娘似有所悟地道……

第756章 隐忧() 
赵昺对付两个小娘子没有办法,只能是敬而远之,而当下如今各军看似高歌猛进,连连收复失地,形势一片大好,朝野上下也还沉浸在收复临安的兴奋之中,忙着接收城中的资财,整修宫室和衙门为重新进驻做准备。不过他下令对宫宇殿堂暂缓重建,不可大兴土木,而其中原因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外,还有是否迁都的问题,若是迁往建康,则等于白忙了。

    在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后,赵昺发现当年赵构将行在选择建在杭州不无原因,建康直面长江,若是长江防线被攻破,建康没有防御纵深,也就随之沦陷,这种挫败往往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更让他忧虑的是自己欲建立的长江防线本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隐患。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自古先民多有认识。早在春秋末期爆发的吴楚水战即已隐隐包含着对长江控制权的争夺,但在三国以前它从未成为南北的军事界限。长江防线的形成,是三国形势的必然产物。三国鼎立与晋吴对峙,都是以力量暂时平衡为基础的、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魏强而吴蜀弱的形势下,吴蜀必然要利用险要,在军事上寻求一条双方力量的平衡线,利用巨大的山脉和河流形成的地理屏障弥补弱势、保护自己。东汉末年,黄巾大乱,天下纷扰,汉室倾危,群雄并起。孙坚、孙策父子乘势而起,割据江东。建安五年,孙策遇刺,临终嘱咐孙权:“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保有江东当时遂成为孙吴集团之立国基础。

    赵昺在琼州一直谋划先占江南,再挥师北伐的战略,因此一切也是围绕着这个方针进行布局。他知道在历史上成功实现划江而治的政权,除了自己继承的南宋外,还有三国时期的孙吴,结果虽维持了数代,可最后都未能保住半壁江山。而排出政治因素外,只单纯的从军事角度考虑只凭长江防线也是处于极为被动和危险的境地。

    长江的自然条件,符合东吴屏蔽江东的要求。其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上游奔行在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和四塞险固的巴蜀之地,中下游江阔水深,河网密布,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成为天然的阻隔。曹丕曾临江感叹:“固天所以隔南北也!”北方大军不可能在行进中突进过江,而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准备。

    良好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吴能够通过经营长江防线,有效阻止敌军南渡,实现了以江、汉为池,虎臣毅卒,循江而守,与曹魏对峙数十年的效果。当然要将一条横亘数千里的天堑,加以驻守和经营,形成一条牢固的军事防线,必需拥有足够的国家实力与技术水平。

    从江防来看:首先,守江不可无人。江东在历经两汉的开发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面对战乱已久、经济衰退的中原,东吴具有了割据一隅的经济基础。东吴二十多万军队,保证了数千里战线各要塞都有兵可守。孙权曾说“若徒守江东,兵自足用”。二百多万人口的割据政权,使其有能力修筑大量的军事工程,维持必要开支。

    其次,守江不可无船。秦汉造船技术的大发展为东吴江河防守提供了装备支持。锚、舵、橹、帆的使用,船舶上层建筑的出现,使得战舰动力增大、机动性增强,兵员和武器的容纳量大大增加,战船能够更有效地使用武器,特别是实施火攻和发射火器。另外,对于东吴来说,长江发达的水系,两岸众多的港、汊、洲、渚,容易发挥其水战优势。

    赵昺第一阶段的策略就是采取东吴的限江自保策略,然后再图江淮巩固长江防线,最后挥兵北伐恢复中原。当前江南地区经过隋唐的开发,尤其是南宋政权南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