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下车找了些干草垫在下面,同样无济于事,现在是夏天,两天前刚刚下了一场大雨,所以路上还没有干透,车子自然是很容易陷下去。
在李家湾十几名青半年的推拉下,那辆车终于爬了上来,杨德志下了车,看了看刚才车子陷进去的地方,只见那条沟足有三四十公分深,里面全是软泥,难怪车子进去就出不来了。
杨德志对着村民们感谢道:“乡亲们呐,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说起来,也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这条路早就应该修了。当然,现在好了,你们村的李若禹同志拉来了捐款,咱们县里也决定拿出一万元做为补贴,帮助村里把这条路修好。”
说完,杨德志又对身边的刘文龙和郑安庆道:“文龙同志、安庆同志,你们看看,这条路烂成这个样子,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呀!我们的老百姓要求高吗?一点也不高,他们不但没有什么要求,还如此的朴实勤劳,但是却没有过上好日子。这是为什么呢?这都是因为我们政府的工作没有做好嘛!乡亲们,今后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文龙书记,还有安庆乡长帮助你们解决,如果他们解决不了,你们可以来县里找我。跟大家作个自我介绍,我是荣州县副县长杨德志,乡亲们你们辛苦了!”说完杨德志朝着李家湾的村民们就鞠了一躬。
李保堂和李保生连忙上前,李保堂激动地道:“杨县长,这可使不得啊!我们这些老百姓受不起您的礼,您能够亲自到我们这乡坝头来,就已经让我们全村人都感激不尽了!”
杨德志摆了摆手道:“不,不,不,乡亲们,是我这个副县长没有当好!我们的干部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所以呀,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要提出来。对了,哪位是李若禹同志?”(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 旅游X县()
李若禹这时候不得不站出来了,因为杨副县长已经叫出他的名字。其实杨德志在刚才就已经观察过了,在十几名李家湾青壮年人当中,他发现有一个年轻人跟其他人不太一样,他的身材高大而且气宇轩昂,站在人群当中就好像鹤立鸡群一样,想不出众都难。当然,杨德志虽然已经百分之九十九肯定那名高大青年就是李若禹,但他还是觉得这样比较好,如是贸然叫错了人,那就不太好了。
李若禹走上前去,朗声道:“杨副县长好,我就是李若禹,很高兴见到您!”
看到李若禹不卑不亢的样子,杨德志就知道李若禹不简单了。的确,在李若禹看来,杨副县长虽然是一县的副县长,但是论级别也不过是副处级干部。而沪海市建筑工程管理局的领导至少都是正处级了,而前世李若禹见过更多高级别的干部,像沪海市建委主任等厅级干部也是见过不少的,所以在杨副县长面前,他当然是显得很平静了。
如果是普通的人,就你李保生和李保堂一样,他们基本上就没见过这么大干部,所以显得无比的激动。至于李家湾的普通青年人,要是面对杨副县长这样的干部,那就肯定是显得畏缩不前,就连说话恐怕也要结巴。但是李若禹没有,这给杨德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杨德志一把握住李若禹的手,然后用力地摇晃着,显示出他对李若禹的热情:“若禹同志呀,不介意我这样叫你吧?你为家乡人民做了件大好事啊,我要代表县委县府感谢你!这次招商引资的事情,就要麻烦你多费心了!”
李若禹感觉有点受宠若惊了,杨副县长是用双手握住他的,而且直到他话说完才放开,李若禹只得朗声道:“杨副县长,您太夸奖我了。这次能够为家乡办点事情,是我的荣耀,所以您不用感谢我。这次我想出来的桫椤谷旅游开发项目,规划很庞大,如果没有县里和市里的支持,也是难以落到实处的。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得靠杨副县长多做一些工作,争取从市里甚至是省里拿到一些财政拨款,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弄好,我们这个旅游开发项目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双狮乡和五宝乡的老百姓都能够脱贫致富,甚至于咱们县的经济也能够靠旅游带动起来。当然,要让咱们整个县的经济都发展起来,仅仅靠桫椤谷这一个项目是不行的,最好是能够跟市里联动起来,各个旅游景区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形成一个全方面的旅游经济带。”
杨德志越听越是心花怒放,李若禹讲的这些,顿时让他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啊,荣州经济发展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一个偏远的农业大县,县里面没有什么支柱产业,但是旅游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发展方向。因为盐都市和荣州县都有不少可供开发的资源,除了桫椤谷之外,仅仅是盐都市就有三大博物馆,分别是盐业历史博物馆、恐龙博物馆、彩灯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江姐故里”等美誉而蜚声中外。
荣州也不差,比如说县城西郊的荣州大佛,为唐代所刻,佛像坐南面北,通高36。67米,是一尊代倚坐佛装弥勒摩崖石刻造像,有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佛之称。
另外在建设中的双溪水库工程,也可以开发为旅游景点。还有县城西北的大片原始森林,也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还有荣州军政府旧址,位于川省荣州县城内,它是辛亥革命中首义的荣州独立后,吴老等革命者处理军政事务的地方。同样可以开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在双狮乡,也还有一个很不错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开发,那就是吴老的故居。
想到这些,杨德志的眼睛都放出了光,这真是太好了!他激动地道:“若禹同志,你说得太好了!咱们县就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争取把它培育成咱们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李若禹点了点头道:“有杨副县长这句话,我相信一定能成!当然,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我们还需要多下功夫,多向国外和国内旅游开发得比较好的地区学习。我认为将来的旅游开发和规划要特别注重旅游营销和管理,把我们的荣州打造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旅游的品牌。我想随着国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将来必然会形成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如果我们能够及早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采取特别的营销战略,加大宣传力度,那么我们荣州的旅游区建设,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形成我们的旅游品牌,那也是我们荣州的一张名片!所以,我们还可以搞一个系统的规划,把我们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搞得更好。”
听到李若禹这么一说,杨德志又是一阵欣喜,他又握住了李若禹的手,大声道:“好啊,同志们,乡亲们!刚才若禹同志说得太好了,就拿旅游产品来说吧,咱们荣州也有很多呀!就说桫椤吧,它也极具开发价值,可以开发出多种产品来。还有你们双狮乡,不是盛产竹子吗?而且技艺精湛的篾匠也很多,咱们可以在双狮乡搞一个竹制工艺厂,利用咱们盐都小三绝的名声,做成一个品牌,将来桫椤谷开发起来,也可以卖给国内外的游客,做成旅游纪念品。”
书生乡长郑安庆一拍大腿道:“是啊,杨副县长说得太好了,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个事情我亲自来抓,请杨副县长放心。”
李若禹也感到很高兴,杨副县长重视旅游产业,说明县府也是一样重视,这样的话,也许真的能够实现旅游兴县的目标。双狮乡竹子的确很多,而盐都小三绝之一的宫扇,那是蜚声国内外的竹制工艺品,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制作精艺,艺术品质高,编织工艺也非常复杂,堪称艺术珍品,号称天下第一扇。清末盐都匠人以竹丝编制一床重仅几两的蚊帐,连同竹编团扇参加赛宝会,川省道台将团扇转呈慈禧太后,慈禧大悦,并奖给“金牌”一枚,赐名《宫扇》,让它美名远扬。如果能够把这个做成盐都和荣州的旅游产品,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氏宗祠()
杨德志大手一挥道:“走,同志们,咱们到李家湾去看一看,走一走。咱们就步行过去吧。”
说完,杨德志就拉着李若禹,走在了最前面。看到杨副县长如此平易近人,村里的人也不害怕了,大伙儿就紧紧跟在他们后面,向村子走去。县里的两台车,都有专门的司机,他们会开着车到村口调头停好。
到了村子里,杨副县长当然首先就是看李氏宗祠了。县文化局等相关部门的干部也需要实地查看李氏宗祠的情况,毕竟它也是列入了县文化保护名录的古建筑。
一行人来到李氏宗祠门前,这时候李氏宗祠显得很是破旧,杨德志看了一眼就大声道:“这还是我们政府文化部门没有做好工作啊!看看,你们看看,这李氏宗祠都变成什么样了?但局长,你说说你们有没有认真调查过我县的古建筑保护情况?这座祠堂要是再不修缮的话,也许就要毁掉了。”
看到杨副县长一脸不高兴地朝着自己兴师问罪,县文化局的但朝阳也有些惭愧,其实他是知道李氏宗祠的情况,不过像李氏宗祠这样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还很多,他们又怎么可能保护得过来?那是需要一大笔钱的。荣州本来就是一个穷县,他们局里的财政也很吃紧,有时候甚至工资都要拖到年底才能发,所以他是知道情况却没有办法。
但是今天杨副县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批评自己,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但朝阳倒也想通了,也是,这宗祠虽然说是李家湾的私产,并不属于公物,但是它也是列为保护名录的古建筑,自己的工作确实没有做到位。
“是,杨副县长,我们的工作的确做得不倒位!咱们县是川南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也有着很多古建筑,它不但是我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物质见证,也是特色鲜明工艺精湛的建筑精品。很多古建筑都由于年久失修而受到严重威胁,保护好古建筑,也是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需要,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也是一种旅游资源。杨副县长说得对,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尽全力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才不枉老祖宗留给我们这些宝贵的遗产。”但朝阳激动地道。
杨副县长大声道:“好了,我也知道你们没有钱来保护这么多古建筑,这也不能完全怪你们。但是,你们要把咱们县里的古建筑情况再摸一遍,看看哪里的古建筑还有旅游开发的价值,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旅游开发的规划,把古建筑都保护好。同时,也要尽最大努力发掘古建筑的旅游开发价值,我们要学习江南古镇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思路,把我县的旅游和古建筑保护工作都做扎实。”
查看了李氏宗祠的情况,文化局的干部们也认为,这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县里完全同意李家湾利用捐款修缮李氏宗祠的报告,毕竟这不是公共建筑,只是不破坏原有的建筑特色,就完全可以让李家湾请人修缮,当然县文化局也将派人监督修缮的工作。
接下来杨副县长又带着干部们到李家湾的村民家里进行了调研,和书生乡长郑安庆介绍的情况基本一致,杨德志对李家湾的情况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乡里的工作,特别是郑安庆的工作,他还是比较满意,给予了充分肯定。
到了中午饭的时间,本来杨副县长是想到乡政府去吃的,不过他们却没有想到李家湾的村民们异常热情,把他们给留了下来。
村里的老人李国东,也就是李保生的堂叔,他站在村子最高处就敲响了铜锣,同时又大声喊道:“乡亲们,咱们李家湾好久没有热闹过了,今天杨副县长都来咱们村了,咱们得好好欢迎一下县里来的干部,大家有肉出肉有米出米,热闹热闹。”
李保生和李保堂,还有李若禹也是热情地挽留杨德志,就在村里吃中午饭。杨德志一想,要是自己再矫情,那不是让乡亲们寒心吗?
为了欢迎县里的干部,很多村民把自家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什么老腊肉、刚捉到的田鸡,鳝鱼等东西都拿到李若禹家来了,李若禹家的院坝比较大,摆个十桌八桌的不是问题。所以中午的伙食就在李若禹家煮了。
趁着大伙做饭的功夫,杨副县长就和李若禹、李保生、李保堂还有郑安庆、刘文龙他们聊起天来。
杨副县长呵呵笑道:“若禹同志啊,听说你在沪海建筑工程管理局工作?怎么样,有没有想过回家乡来工作?”其实这个时候,杨副县长是动了爱才之心,他想要把李若禹从沪海调到荣州来工作,甚至已经想到要让李若禹来负责县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不过,他哪里知道李若禹已经辞职准备下海,而且李若禹也不喜欢当官。
李若禹决定实话实说,毕竟现在已经没必要骗杨副县长,人家一查就能查得到自己的情况。
“杨副县长,其实我倒是想过回家乡来办厂什么的。不过,现在咱们县确实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项目。不瞒您说,我刚刚从局里辞职了,准备在沪海开一家混凝土搅拌站,这是我最熟悉的项目。就是捐款给咱们修缮祠堂的海诚国际贸易公司,会投资我的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另外,我会多联系几个老板,来考察咱们的桫椤谷旅游开发项目。”李若禹平静地道。
听到李若禹这么一说,杨德志太震惊了,李若禹那么好的工作都放弃了,肯定不会愿意到县里来工作,原来人家是要当老板!开公司赚大钱!当然,杨德志并不懂混凝土搅拌站是什么,所以他便好奇地问道:“若禹同志,既然都是要开混凝土搅拌站,在沪海开也是开,到咱们荣州来开也是开,你何不回来开公司呢?我们县里一定会给你最好的优惠政策。”
李若禹知道杨副县长肯定不明白混凝土搅拌站是什么,闻言他就正色道:“杨副县长,不是我不想回家乡来开混凝土搅拌站。而是咱们荣州,甚至咱们盐都市,都还不具备开混凝土搅拌站的条件呀!”(未完待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