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他们的政绩。
庞克强是主管建筑材料的科长,在建筑材料方面也算是一个专家了,因此他更关心的是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以后,主要的研发方向是什么。所以庞克强便笑吟吟地道:“若禹同志,你再说说看,咱们的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以后,具体应该研究哪些混凝土技术呢?”
李若禹毫不犹豫地道:“作为最主要的建筑工程材料,混凝土的品种有很多。但是就我们大规模使用的预拌混凝土来说,我想我们的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应该把重点放在高性能混凝土上面,同时也开展一些特殊混凝土的研发,比如说轻骨料混凝土、透水混凝土、装饰混凝土等等。当然,我们的重点是高性能的预拌混凝土,这是使用量最大的混凝土,也是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混凝土。”
庞克强点了点头道:“的确,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我们的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把它列为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其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我国建筑正在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必将成为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刘大志也来了兴趣,他连忙道:“若禹同志,快说说这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究竟怎么样?我们的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又如何开展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李若禹朗声道:“好的,各位领导,我就简单说一说吧。高性能混凝土是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是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重要工程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会有明显的效益。1990年,美国首先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得到了世界各国和专家的认可;法国政府组织包括政府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建筑公司等单位开展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所以,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要及时跟上世界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在混凝土技术甚至建筑工程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从望其项背到并驾齐驱,最终引领世界混凝土技术发展。”
看到刘大志等三名领导都听得无比认真,李若禹顿时就感觉灵感来了,开始滔滔不绝地继续讲了起来:“水泥和混凝土堪称为世界上耗用量最大的材料;在我国尤其如此。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缺乏;同时也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大国;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矛盾会更加突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需要大量水泥;水泥的生产又极大地影响了环境;直接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所以绿色高性能的发展是事在必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使用;即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以粉煤灰为例;把粉煤灰做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掺合料,特别是高掺量粉煤灰的研究是特别重要的。粉煤灰是工业废料;如不很好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中采用粉煤灰;即解决了二次污染;又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作性。混凝土应该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渣掺和料;更多地节约水泥;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我想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开展,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通过理论研究提出材料性能劣化的理论或是经验模式,或者说叫做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理论模型,另外我们要开展几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这几种高性能混凝土包括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高强轻质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和智能混凝土,只有通过将试验室里面研发出来的混凝土应用到建筑实体当中,才能更好的继续优化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论和设计。”李若禹侃侃而谈道。
庞克强激动地道:“若禹同志,你说得太好了!这让我们看到了混凝土的未来充满了广阔的前景呀!不过,对我们的的预拌混凝土来说,高性能混凝土也面临很多问题,需要逐步去解决。比如说咱们的预拌混凝土,从搅拌站到施工现场距离都相对较远,所以要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不至于过大,另外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性能也必须要好。”
李若禹点了点头道:“庞科长您说得对。这些是高性能混凝土研发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过高性能混凝土不能简单理解为高强度混凝土,除了高强度外,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也是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的。”
第八十四章 招兵买马()
刘大志连连道好,然后又道:“若禹同志,沪海市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的配置人数是16人,你看看这些人应该从哪里去找?对技术人员的具体求是什么?你尽管提出来,然后交由我们的人事科去办。”
李若禹诧异地道:“16个人?刘书记,我原本预计是要20人以上,不过既然编制只有这么多人,那么目前来说还是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以后我想人员编制肯定得增加才够。我想沪海市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的定位必须要高,所以我们招聘技术人员必须要求是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并且要混凝土相关专业。最好能够招聘几名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另外博士学历的人才至少需要一名!这样才配得上我们的招牌。”
刘大志他们本来还以为招几个中专学历或是大专学历的人就够了,没想到李若禹提出来的人才需求层次还这么高!只是这样高层次的人才,一时半会又从哪里找得到那么多呢?要说一个两个还可以,但这可是十几个人,而且这种高层次的人才又如何会愿意到混凝土研发中心来工作?这些都是难题。
刘大志苦笑道:“若禹同志,你给我们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呀!你要知道,现在的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可以很稀缺的,要一下子招这么多大学本科以上的人才,还要硕士学历的人才,那就更困难了!我们原来还觉得招些中专生来就可以,没想到你提的要求这么高!”
李若禹呵呵笑道:“刘书记,咱们这个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可是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的!所以必须得是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专业人才。当然这个要求得确非常高,不过我想还是有办法的。咱们沪海的共济大学不就开设有建筑材料专业吗?咱们可以从今年的应届毕业生里面选择一些,这些人作为培养的苗子,当然他们还不足以担当起独立研发的重任。所以我们还得从一些科研院所里面招聘一些成熟的专业人才。我想咱们可以到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挖人,另外咱们邻省的姑苏市,不也有一家混凝土制品研究所吗?我想到这两家单位挖几名高层次人才过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当然前提是咱们得向人家提供更好的待遇。”
刘大志沉吟道:“嗯,这倒是可以试一试!不过咱们现在的预算并不多,开出的待遇也并不能太高,应届毕业大学生最多也就是500元每月,成熟的专业人才最多1500元每月,就算是博士,也只能给3000元每月的待遇。当然,我们还可以免费提供住宿和午餐这些福利。”
这个待遇标准其实也算不错了,毕竟在九十年代初的沪海市,企业职工的平均月工资只有400元左右。直到1999年,沪海市企业职工平均年工资才12900元,1990年只有4200元。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刚刚毕业就能有500元的月工资,这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因此在共济大学招聘到足够的建筑材料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
李若禹点了点头道:“刘书记,我知道咱们的预算肯定是有限的,而且要符合相关规定。500元的月工资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这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不过,1500元的月工资,要招聘到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混凝土制品研究所的成熟专业技术人才,可能还有些困难呀!所以我建议,是不是在这个工资待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研究项目奖金?也就是说每一名技术人员参与的研究项目如果完成了,便根据情况发放适当的奖金,这个奖金才是更具有吸引力的,我想有了这个奖金才会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
刘大志点了点头道:“若禹同志,你这个建议很不错!那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单位性质和咱们的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一样,都属于事业单位。只是比他们原先的工资高出些,的确还不足以让这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下决心离开原来的单位。有人说过,50%的利润能够让人铤而走险,100%的利润能够让人践踏法律。虽然咱们不希望那些技术人才完全是奔着钱来的,但是只有高额的奖金才能吸引他们过来。这个建议我们会认真考虑的!”
李若禹呵呵笑道:“不过,我还有一个担心的地方,那就是这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一看到咱们的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是一个年龄才23岁、工作不到一年的新人,可能就会打退堂鼓,所以我想咱们还必须得找一个资深的、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坐镇才行!我想刘书记肯定也想到这一点了吧?”
刘大志呵呵笑道:“若禹同志,难道你没有信心管好那些成熟的技术人才?我们对你可是有充分的信心!我相信只要你把你的专业技术水平一亮出来,那些人才再牛,只怕也得甘拜下风!其实我反倒是认为,只要有你亲自去招聘这些专业人才,肯定能把他们统统一网打尽!我知道做技术的人,就是愿意服比自己更厉害的人,是不是?不过博士这样的人才,现在并不容易寻找,所以咱们还是退求其次,只要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应该就可以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全国也不超过一万人,在建筑材料领域,更是只有十余人,所以要引进博士还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即使是建筑材料行业的高级工程师,同样也是不多的!李若禹原本还想找一个博士来,不过看来刘书记并不赞同,而且博士的确不好找,除非是引进国外的人才,但是国外的人才就更加不容易引进了。
最后,经过刘大志、程南通、庞克强和李若禹共同讨论,确定了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人才选用标准。除了李若禹这个主任外,再找一名具有建筑或建材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并且能够独挡一面的专业学术带头人担任副主任一职,工资待遇是3000元,并且有项目研究奖金,按照研究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在相关科院院所去挖具有硕士学位或工程师以上职称、学术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混凝土技术研究人才6人,工资待遇是1500元,同样享受项目研究奖金。最后就是从沪海市共济大学和复明大学去招聘建材专业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8名,工资待遇500元,同样享受项目研究奖金,只不过他们的奖金分配系数就相对要低得多了。
第八十五章 挖墙角()
沪海市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就是利用沪海四建公司原来的办公楼改建,那是一座四层楼房,总建筑面积也有将近3000平方米,用来做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楼倒是基本上足够了。不过李若禹知道,这个办公楼改建只是临时性的,将来的混凝土研发中心肯定得重新按照高标准设计建造一个。
现在李若禹一边进行改建的规划和监督施工,一边还要跟沪海市建筑工程管理局人事科的人去其他单位挖人墙角。首先要挖的就是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人才。虽然去挖同是沪海市建委管理之下的兄弟单位墙角并不是太好,但这个时候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沪海市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必须要在三个月之内完成筹建,这是沪海市建委下的死命令,刘大志和程南通他们也没办法。没有专业的人才,又如何能迅速地开展混凝土技术的研发,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那是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只有靠沪海市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来主持开展相关研究。
当然,要从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这样的好单位挖人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实一直到80年代之前,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都还是属于沪海市建筑工程管理局管理的单位,后来在80年代末它划归沪海市建委直管。不过,刘大志和程南通等领导跟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领导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只要把要挖的人才本人搞定,人事关系的转移就是小问题了。
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职工大部分都是大学学历,其中有很多都是从共济大学和复明大学毕业的。这里面还有李若禹的师兄,所以李若禹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师兄谢自力。
李若禹为了挖人,又是找同学把自己都不认识的师兄谢自力给约了出来。他想可以通过谢自力再找更多的人才,同时也可以把谢自力挖过来。李若禹的同班同学有一个叫李东新的,毕业后分配到了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现在正好利用到这层关系。
谢自力是比李若禹要大上八届的师兄,在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也工作了八年,算得上是一个老人了。自然他在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也认识很多人,李若禹知道那些人里面肯定有他需要的人才。不过,要把这些人才吸引过来,光靠那些并不比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高多少的工资待遇只怕还有些难度,所以李若禹只有靠画大饼来吸引这些人才了。
李若禹约了李东新和谢自力到沪海市比较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