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妃心中一叹,没有再说什么。
“走,亲自送她一程。”东侯太一向钦天监深处走去,声音更加冰冷:“我要让燕丹没那么容易死。”
月妃心中漠然,她清楚东侯太一的愤怒,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居然·····
同时,也泛起道道冷意,该死的人。
·····
第二日。
大秦使臣就向燕国出发,目的很简单,率先向燕国发出责问,质子燕丹居然私自逃跑,将我大秦放在何处?
燕国难道想与我大秦开战不成?
同时,燕丹私自逃跑被大秦杀死的消息,也已经渐渐传开,让咸阳城不少人议论纷纷。
一些等待结果的才子不禁觉得秦国太过霸道、狂妄了。
那毕竟是一国太子,虽然是率先私自逃跑,但也不应该就这么直接杀了。
一些才子却感觉痛快人心,好霸气的大秦,根本不将燕国放在眼里。
对加入大秦更加期待了。
同时,几大丞相也在快速批改着试卷,一切都如常进行。
(第一章,谢谢支持。@@帝子受有些忧伤:想拥有一个不喜欢朕、不被感情影响的女属下都不行,都在想些什么?朕真的就那么优秀吗?快、快用各种支持抚平朕心中的忧伤。)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贤者、大贤、诸子、亚圣(1)()
考试结束十天后,所有的试卷终于全部批改完。收藏本站
单项能通过六十分的,一共有十三万余人。
随后,大秦就召集了所有还在咸阳城等待的人,统计他们的身份名字。
再跟试卷一对比,发现留在咸阳城中的十一万余人中,通过考试的,不过只有区区一万左右。
虽然数量上看去,能弥补大秦此时的空缺,但将他们擅长的种类一划分,六部中一些部门也就不够了。
毕竟各类擅长的才子人数,并不是一样。
当然,对于帝子受等人来说,有这些人现如今也已经足够。
又过了数天,大秦就发放了通过榜单,咸阳城上空、出现了一份淡金色的名单,正是那通过考试、还留在咸阳城的一万余人。
“出来了!出来了!”
“没有我的名字?”
“难道名字没出现的,就都是没有通过的?”
“九原王明,是我、我通过了。”
“一、魏国大梁尉缭,他是何人?竟是能称为第一!”
“二、楚国上蔡李斯,没想到他居然成为第二!”
“咦,为什么没有我的名字?”
“哼,这名单中明显没有离去之人,要不然那排在前列怎么可能如此轻松?”
“第三甘罗,我知道此人,少年成名,曾经乃是吕相的门客。”
····
····
名单一出来,十一万左右的才子议论纷纷,咸阳城中的大小势力、各方势力的耳目乃至平常百姓,都不禁议论纷纷。
十一余万中没有通过的人虽然失落,但也不至于如何。
毕竟都是修行之人,这点心境还是有的。
‘尉缭!天下间果然卧虎藏龙,绝大部分人都走了,我还是没能成为第一。’人群中,一道气质不凡、有种威严气质的年轻人心中一叹。
‘第三,没想到我只是第三!’另一处地方,双眼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甘罗有些不甘,和小觑天下人之心的醒悟。
“各位才子~!”忽然,商鞅的身影出现在秦王宫门前的上空,淡淡的声音、自成法理,带着一股让人感到压抑的威严:“老夫恭喜通过的才子,我大秦欢迎你们加入,稍后便会有吏部官员安排你们。
前十之人,更是能得到我大秦奖励。”
众多才子情绪不一,但也没人敢闹事,即使是没通过的,也只能暗自失落。
“而没有通过的才子,我大秦也另有重用,还望在咸阳等待两日,大王求才若渴,定不会轻视各位,望我等能成为同僚。”商鞅继续说道。
此话一出,那十一万才子即使是没有通过的,也是心中一热。
商鞅是何等人物。
他这一句话,便是足以让他们感到精神振奋。
同时,也在思考着秦王对没有通过的人,会如何重用?
不提众多才子的议论,商鞅说完后,就进了秦王宫。
大殿之中,帝子受坐在上方,内阁、六部、军阁以及军阁下的三部,所有重臣都已经齐聚。
这几天来,通过的一万余人中绝大部分,都已经安排好,那是吏部的事。
都会是七品的县丞、郡吏、或八品的县吏。
这些人,有八千来位。
还有一千余人加入了军方,他们都是考试中,军事出色、或军方需要的一些人才,比如后勤、军法等等,安排他们是军阁的事。
而剩下的九百来人中。
他们是最为出色的人,很多人都是数门成绩差不多。
如何安排他们,或者说争抢他们,六部以及军阁,都主动出手了。
自从大秦官职划分以来,到处都缺人,更缺人才。
哪怕高层还不缺,但中底层,很多职位皆是空缺。
底层不说了,那八千余人加上军阁的一千多人,几乎都是底层,而这九百来人,就是中层。
商鞅到来,对帝子受行了一礼,见中人目光都望向自己,微微有些苦笑,也不废话,手指一伸一团光芒出现。
“启禀大王,那九百一十三人中,明显偏向一门的,共四百零五人,剩余之人皆是双门、甚至多门之才。
臣吏部已经将他们适合的部门,都已经划分出来了,各位请看。”平稳的声音响起,商鞅最近最为忙碌,没办法,他身为吏部大夫,这些都离不开他。
十几位重臣纷纷将神识探入光芒之中,浏览其中的内容。
九百一十三人中,那明显偏向一门的,就不用多说。
按照自己所长、各自归入六部就是了。
剩下的·····
大殿中一片安静,众人都在细细思索着该如何选择。
现在虽没有帝子受前世记忆中,那后来朝代的党争。
但大秦朝堂上的暗流,也是很多的,甚至毫不逊色。
法家独大,纵横家、杂家相互联合,还有其他一些学说。
老秦世族、与外来之人的相争。
外戚楚国王室留下的影响。
甚至是宗室的一些人。
等等等等,以前秦昭王强势,还算是压住了他们。
秦昭王死去,后来两任君王几年内就都死了,还没来得及相争。
帝子受登位,先期四大丞相强势、新王初登位不宜大动作,加上几年内死去两王的噩耗,勉强压下了各方矛盾。
后来官制改革,帝子受用官制、有意无意压住了一些人和纷争,几乎完美接过了那个时期。
树立了自己的威望,才有现在朝堂上的平静和欣欣向荣。
这也是帝子受被无数人认为雄才大略的重要原因,可不仅仅是官制改革,权利明细。
而被帝子受用官职压制的,有外戚、宗室,还有各家之间的一些矛盾。
权利细分,外戚、宗室看似跟以往一样,但实则直接丧失了很多权利,因为他们再对一些人、一些部门指手画脚,包括所有人的影响力都是大减。
各家之间的矛盾,也是平息了大半。
说白了,就是拉拢大部分人,压制小部分人。
顺带着,将所有人的影响力划分到一个区域,总体减弱他们的影响力,使各方平衡。
方有帝子受此时在大秦的地位。
这其中种种的权利变动,外人是不会清楚的,都被掩饰在了官制改革之下。
很多人只会觉得,好像忽然间,宗室在朝堂上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外戚同样如此。
各家学说都占据了一部分权利,大王的作用越来越强,被各家学说争先讨好、效忠。
否则朝堂之上,远比现在热闹得多。
不过虽然如此,但各方之中,依旧有着各种或明或暗的对立。
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比如这些才子的出身等等。
足足数个时辰,那五百来人、才被各个部分瓜分完毕。
只剩下几个明显超过其他人一大截的多门之才。
其中以尉缭、李斯、甘罗三人为首。
相争不下时,帝子受亲自开口了,尉缭进入军阁,李斯进入吏部,甘罗进入礼部。
李斯、甘罗两人都是以五品中卿的职位起步。
六部之中,以大夫为首,随后便是两位侍郎,再下是四位上卿、十六位中卿、三十二位下卿。
而尉缭,却是直接以二品军阁军法部大夫的职位起步。
没办法,这就是实力的地位。
这方世界,终究说起来,还是实力为尊。
就连考试之中,各自境界,也是评分的因素之一,当然只是大体境界。
那些才学很不错,但实力低下的,通常都会是六十多分。
毕竟要是将他们放到高位上,是不可能服众的,只能先将他们放到低位上,等待他们成长。
李斯、甘罗两人相比如今的尉缭,自然是有所差距。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自身实力。
李斯不过是天仙巅峰,甘罗更不用说,要不是他爷爷对大秦的功劳,即使是第三名,也还捞不到中卿的位置。
这就是这方世界的残酷,你学识再高,实力不强、依旧没用。
而尉缭就不一样了。
直接金仙的境界,在金仙境界中,也是强者。
在商鞅等人眼里,已经达到诸子的境界。
没错,在这方世界中,对金仙强者,有一种并不流行、只在强者眼中流传的划分。
分别为贤者、大贤、诸子,和亚圣。
而在帝子受眼里,贤者为金仙第一层次到第三层次,大贤是第四层次到第六层次。
诸子是第七层次。
亚圣是第八层次。
如今整个大秦也只有一位亚圣,就是商鞅。
实力决定大部分,尉缭就是诸子、金仙第七层次的实力,商鞅他们都能感受到。
加上他那超凡的学识,如此大才愿意加入秦国,他们如何能不欢迎?
其中尉缭也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无名之人。
大秦就有几位高层听过他的名声。
以二品军法部大夫的职位起步,并不出奇。
······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统天下、所缺者何(2)()
像此时的四大内阁大臣之一、四大丞相之一的范雎,还没有到达这个境界。
诸子境界,在整个天下,都并没有多少。
在帝子受的眼中,也只有真正确定自己的道,有可能真正踏上道之上的人,才能拥有这般实力。
金仙是一个过渡的境界,也是一个涅槃的境界。
可能有人修炼很快,短短时间,就能成为其中的强者。
因为他就是寻道、确定道、真正踏上道的过程。
真正踏上道,那就是大罗金仙了。
而道,说白了就是法则,或者叫道则。
踏上道,就是领悟了法则。
世间法则无穷,常说的三千大道、三千法则,也只是天地之间、最为基础的三千法则罢了。
天地世界因为这三千大道而存在,比如时间、空间、金木水火土等等。
实际上,法则没有数量,它是无限的,法、儒等等,都可以是法则。
法则的说法很简单,存在就是法则。
可能你一个念头所想的东西,就是一条法则,不过这条法则虽然因为您的念头出现了,但并不强,很弱,需要你自己去开辟、去走、去强大它。
真正达到巅峰的法则、道,洪荒中也只有最基础的三千大道。
其余出现的大道,都需要人自己去开创,去走。
像洪荒中很多大人物,他们的道、法则,都是根据一些法则为根基、自己融合创造的。
他们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
比如太清大道、玉清大道、上清大道。
这个世界中,不少人连帝子受都感到一抹惊艳,就是因为很多人,都是在寻求一条前无古人的道。
比如法、儒等等。
大商世界、大隋世界、大明世界中,其实也有这等人物,不过还未成长起来,还不到金仙、去寻道的地步,所以看不出来。
尉缭同样是要走一条三千大道之外的道——兵道。
对兵道的领悟,在如今的大秦境内仅次于王翦,但也属于同一个层次,皆是金仙第七层次的诸子境界。
而且虽然都是兵道,但其实内容并不一样。
同样走一条大道,两人的理解,却可能完全不同,很正常的事。
大道浩瀚无穷,哪怕领悟的是三千大道之一,走到同一条大道的巅峰,都会因为两人的不同,而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更何况三千大道之外的兵道。
两人还都是在探索的地步,还没能真正的踏上兵道。
从尉缭考试的内容看,他是从战略、大局方面去寻兵道,像王翦等人,是从真正带兵打仗方面寻兵道。
恰恰正好,大秦正缺一位真正的战略大师,协助朝廷指挥全军大局。
这也是尉缭一来,就能位居二品的原因之一。
甚至众人都清楚,不用太久,军阁大臣中都肯定有他一席之地。
商量完这次论才大典通过的才子安置后,众人安静下来,看看帝子受。
他们清楚帝子受定还有大事要宣布,比如那些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如何对他们重用?
很快,赵高走进大殿,毕恭毕敬道:“大王,尉缭来了。”
“宣。”
“喏。”
赵高走了出去,众人略微一惊。
尉缭!
他怎么来了?
看样子还是大王让他来的。
压下心中好奇,平静等着,数息后,一道身影走了进来。
看上去四十多岁,身材普通,面容清正,自有一股不凡的气质。
正是此时论才大典第一、大秦收获最大的人才,尉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