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0。5公斤至1公斤重的中条鲜带鱼,去头尾、内脏、洗净后,用利刃“批”下鱼肉,放进煮得八成熟的粥锅或 饭锅,再加入些许葱花或青菜,这样,雪白的米粥,晶莹的鱼肉,还有葱香,异香醉人,令你食后永世难忘。 “鱼打冻”和年年有余(鱼)。每逢年三十,渔岛上家家户户的食橱里,都有数碗或十数碗打成冻状的鲜鱼,这是渔家所特有的一种海鲜饮食风俗,叫“年年有鱼(余)”。 在旧岁、新年相交替的除夕之夜,每户渔家都要红烧一锅鲜黄鱼、鲜鱼免鱼或鲜带鱼,盛满碗,一碗一碗存放于食橱中,由于春节前后海岛上气温较低,碗中鱼都会结冻,数天内不会变质,将上年留下的鱼,新年中一碗一碗慢慢地吃,寓有“年年有鱼(余)”之意,寄托了渔家人企盼年年丰收的美好愿望。
海上渔民一生以酒为伴,这是渔民生活风俗之共性。但苏沪闽渔民喜喝白酒;舟山列岛的渔民爱喝黄酒,渔民俗呼老酒。
渔民喝老酒,有许多名堂,体现出独特的俗趣。
喝祭海神酒。祭海神酒又分为开洋酒、谢洋酒。每逢春汛、夏汛、秋汛和冬汛的第一天出海之前,渔家总要聚集港湾滩头,举行祭海神仪式,以酒、鱼和三牲供奉。祭海 神仪式结束后,渔民就在海滩上大碗大碗地饮酒,以壮开洋征海之行色,以求一汛之丰收,此为开洋酒。而谢洋酒,则是渔民为庆贺一个渔汛的丰收,也为感谢海神的护佑,在海滩举行祭海神仪式。此仪式后,渔民将船抬上岸搁置安全处,然后开怀畅饮,一时 港湾海滩上酒碗高举,酒香四溢。 喝庆贺“木龙”赴水酒。即在新的渔船造好,举行祭海神、祭船官菩萨仪式之后,渔民在自己新入海的渔船上,喝的祈求吉祥、平安的喜庆酒。东海渔民有两处家,一处是海上以船为家,而且捕鱼人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在船上劳作,从时间观念上讲是以船为家更多;再则没有渔船,就无以养家,因此,渔民更加爱船、敬船,将新船入海即“木龙赴水(谐音富庶)”仪式作自己的盛大节日,即使再贫困,此时也要置办水酒鱼肉,邀来乡亲父老和船上伙计,开怀畅饮一番,以求出海一帆风顺,返港鱼虾满舱。
喝年节酒。先说喝过年酒。渔民身居海上孤岛浮洲,时时与大海相伴,出没风涛,他们把过年这个节日看得更重,因而也以饮酒相庆。一则因常年劳作海上,难得家人团聚、亲友相会,在漫长的使用木帆船的年代,春节前后半个月是不出海了,许多渔村,渔家就相互请吃“岁饭”,欢聚喝酒。有的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就开始互请,大多是从正月初三四开始互请,直到十月初十外出海捕鱼。吃“岁饭”之风,在渔岛自古即有之,至今还十分流行。有的渔老大喝酒兴起酣热之际,干脆脱了鞋袜,光脚踏泥地,不仅浑身酒热透过脚心通体散发,而且酒量不减,久喝不醉。往昔在渔岛,除了正月初一舞龙和调鱼灯这种大规模的喜庆活动,吃“岁饭”喝酒,就是渔民过年的最为热闹和开心的事。 再说喝其它的节酒。渔家节日喝酒,有许多名堂,体现出独特的风俗。按渔岛习惯,正月初六就要开始做春汛生产的准备,如张网渔户要打桁缉,扎网窗;拖虾捕春鱼的,就要补网修船。因此,无论是有船网工具的渔民为自己备汛,还是受雇于船东的渔民上工,都有“初六开架”即开工之说。所以,无论是穷人家,还是有钱人家,都要在正月初五或提前一天,做“新年羹饭”,再次祭祖,同时也借此备些酒菜,让即将又要开始一年辛劳的丈夫或父兄再畅快地喝顿酒,这叫“新岁酒”。 冬至节后,捕带鱼的渔船就要上南洋,渔民也要离家外出下半汛。因此,渔岛上,渔家主妇们,把做冬至羹饭作为一桩重要的大事,精心准备酒肴让将远征的亲人畅饮。 既有冬至阴极阳生,初生之阳不很强壮而每人需“扶”,喝“扶阳酒”之意,也有为冬至后即将离乡赴南洋的亲人饯行,祝愿平安丰收而归之心。
三、渔家饮食中的殊风异俗
在东海各渔岛,在渔港、渔家,特别是在出海捕捞作业,或是正在航行途中的渔船,鱼鲜食俗乃至日常饮食习俗中,都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是东海渔岛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殊风异俗。这些殊风异俗,不仅世代相传,而且约束甚严,无论是岛上、船上渔家自身,还是外来之客,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被认为是大不尊,或是不吉利。
1。吃鱼的忌讳
吃鱼不能翻鱼身。渔民食鱼,除了带鱼、鳗鱼等鱼体较长的鱼,无论是黄鱼、鲳鱼、鳓鱼,或是石斑鱼,虎头鱼等各种鱼类,一般都仅去其不能食用的鱼内脏,而保留“全鱼”,鱼体中间划几刀,以使油、酱之类佐料渗人鱼肉入味。烹饪熟了之后,端上桌来也是全鱼。吃鱼时,一般是主人先以筷指鱼示请,请客人尝第一筷,然后宾主一道食用,甚为 好客、热情。但这一面鱼体的鱼肉吃净后,却不能用筷子夹住鱼体翻身,不仅主人自己不会去翻鱼身,也不让客人去翻鱼身。总是由主人预早持筷,从上一面已用过的鱼体的鱼刺空逢里将筷子伸进去,再细心地拨拉出整块的针肉,请客人食用,以此示范,以后客人即会自动按主人的方法食用骨架下未用过的鱼肉,而不去翻鱼身。 吃鱼时不仅筷子不能拨翻鱼身,而且嘴也不能说“翻鱼身”,主人总是在作示范动的同时说:“顺着再吃!”
身处东海外海的渔民,素以豪爽、好客闻名于世,而在吃鱼这件事上为何有如此严
格而细致的规矩和习惯呢?归根结底,是为了避免一个“翻”字出口,或有“翻”的动
作出现。这个反映在鱼身上的忌讳习俗,可说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
渔民终年四海飘泊,风里走,浪里行,全靠一艘渔船为家,保平安,图丰收,把船
看作自己的性命所系,养家活口所依。岁岁年年,生生世世,是绝对不愿有船“翻”的
事发生。再则,渔民视船为“木龙”,而龙又是鱼所变,所谓“龙鱼”、“鱼龙”之说,即
是此意。由船不能翻,到“木龙”不能翻,到鱼不能翻,皆因“鱼”和“龙”紧密相连,
且又事关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一家生计所在,故而“吃鱼不能翻鱼身”也就成为一道
俗定的规矩,被所有渔家人所认同和严格遵守。无论是在渔民家里,或是渔船上,这个
习俗都不能违反。因此,若有老客带新客上渔岛,进渔家作客,总是首先把这个特殊的
风俗习惯告知新客遵行无误。若客人主动遵守渔家这个习俗,渔家会对客人更加敬重、
客气。
吃鱼不能说“吃光”、“吃完”、或“吃尽”。
第155章 《王妃复仇记》任务9()
紧张的气氛已经显示这次肯定是不同寻常的,皇上受的伤肯定比以前都重;至于有没有危及到性命;那就不知道了。
纪蓁诺天天在静室里诵经念佛;别人都以为她是在为皇帝祈祷;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时时刻刻念着的;都是皇帝赶紧去死。
刚开始传出来的消息是,皇上伤情有所好转,相信很快就能够临朝了;不过没两天又传出消息,说是皇上的病情恶化,起不了身,需要皇子代理监国。
皇帝在晕过去之前将几个已经长大成人儿子都叫了过去;分别安排了差事,于是大家的重点就不仅仅是在皇帝的伤情上了,也开始关注那些崭露头角的皇子们,皇帝这次受伤,是皇子们的好机会,如果表现的好,对于以后继承皇位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这次的事情也提醒了大家,就算是皇帝在强势,他也已经老了,需要找一个新的集成人了。
纪蓁诺辛苦撒播的种子在这个时候终于遇上了合适的土壤,开始生根发芽了。后妃们想起纪蓁诺说过的话,都觉得颇有道理,皇帝死了可不就是靠儿子过日子?此时不争何时争?
皇子们去听了自己的母妃的劝诫,本身全心全意办差的想法慢慢的移了位,也渐渐的考虑自己有多大的即位的可能性,要怎么样才可能继承皇位。
除了办差,皇子们的心开始不安分了,就开始想办法打探皇上的病情了,皇帝的病情如何,决定了他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而后妃们为了给儿子加印象分,各种东西都开始往承德宫招呼,今天说给皇上做了补身体的汤药,明天说给皇帝抄了几卷经书念了多少经,后天说进贡一个多珍惜的百年人参之类的,承德宫简直是菜市场一样热闹。
皇子们的想法却相反,他们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之后,就舍不得放开了,就开始想办法能不能拖延皇帝的病情了。
皇帝坠马,其实不是简单地坠马,皇帝不仅摔坏了脚脖子,还被树枝给从背部捅穿了,幸亏没有伤及要害,不然会当场就没命了,而且皇帝还没马给踢了一脚,当场就飞了老远,简直是太惨了。
刚开始还想瞒着皇帝的伤情,后来就瞒不住了。
尽管沈明荣很怕死,所以这些年一直在养生,但是抵挡不住人老了,经过这样折腾,身体再好的汉子也承受不住。皇帝用再好的药材,有御医再精妙的医术,身体还是虚弱了许多,而且总是有些反复。
皇帝身体撑不住,以前被他全权掌控的地方就开始出现漏洞了,皇子们也能够买通承德宫的宫人获得一些消息了,有时候皇帝屋子的窗子会被打开半个时辰,有的时候是突然换了一种香料……这一桩桩都是小事,但是对于虚弱的皇帝来说,都是挺要命的事儿。
而前朝,皇帝本来是想着将权力分散了,交给各个皇子,这样就没有谁能够坐大了,也就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只是这样一来,矛盾反而多了,争长较短的地方多了,朝臣们也开始站队了,导致朝廷是乌烟瘴气的,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浑水摸鱼的。
皇子们也在互相比试,同时暗地里还要给别人使坏拖后腿,导致整个朝政都有些混乱了。
皇帝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等他清醒的时候他就要看折子,每次看完了都很生气。
“真是一派胡言!江淮发了洪水,又如何能够调集几十万石粮食去支援旱灾的中原?华伟雄这种人竟然还替他求情!还念在他祖先之功上?这种人是给祖宗丢脸的!传朕旨意,慎刑司立马派人去将华伟雄当场斩杀!……”
这样的事情难以一一述尽。
御医们在下面听得是冷汗直流,皇帝这样一动怒,身体又要受到很大的影响了!于是御医们集体跪求皇帝,您老还是悠着点儿吧,别把身体给整坏了!
事情没有出乎御医们的料想,皇帝气急了,又晕了过去。
这样折腾下去是神仙也救不了皇帝啊,御医们真的是觉得白忙活了。
自从皇帝坠马之后,纪蓁诺便对外放出话,说要为皇帝祈福,不见客。当然,这个时候后妃们都集中在承德宫,没有几个人有闲情跑到纪蓁诺这里来的,纪蓁诺还真是清静的很。
听闻前朝乱起来了,纪蓁诺心里已经高兴极了,但是面上还是要微微露出担忧的神色,道:“只盼望皇上早日好起来,将这个局面控制住!”
众人无不支持她这个说法的。
只是事实证明那些都是他们的幻想罢了,皇帝这样好好坏坏地反复,身体更是折腾地不行,御医们说皇帝不能动怒,不要看折子,皇帝还以为他们是跟皇子们是一伙的呢!等到皇帝意识到皇子们的权势和野心都大了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皇子们厮杀的很厉害,而皇帝自己又起不了身了。
“启禀皇上!六皇子在比武场上受了伤,还请派御医前往医治!”
皇上一咯噔,急忙让四个御医去六皇子府,又让人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六皇子练武的时候被陪练的人打成了重伤,那些陪练的都已经被控制起来了,只是六皇子的伤一定要加紧医治。
沈明荣问都没问,直接让人将那些陪练全部砍了。
那些人也真是可怜,本来就是去做人肉沙包的,不敢下重手,皇子把他们打个半死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他们伤及了皇子半根毫毛,他们就没好果子吃。比如这次,明明是皇子之前的争斗,有人在武器上做了手脚,导致枪的精铁枪头直接飞了出去,扎在了六皇子的身上,于是六皇子也是生命垂危了。
这个事情也要查,手底下的精锐都派去查这个事情。牛有舐犊之情,更何况是人。皇帝的儿子遭人暗算了,皇帝当然要查个清楚,到底是谁竟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今天敢杀皇子,明天是不是就要杀皇帝了!
皇帝被自己脑补的下到了,于是下面的人被逼得很紧了。
皇帝的人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尽管他们查到了一些很可怕的东西,但是这多年来,他们查到的东西哪有不可靠的呢?作为刚上手权力的皇子们在玩弄阴谋诡计上自然是比不上经验丰富的皇帝的,于是一查就露出了马脚来了,原来六皇子重伤这个事儿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几个好儿子,而且六皇子自己也不太干净!
在皇帝看来,这是自己本来以为纯良的几个儿子全部黑化了,简直是挑战他的权威,挥霍他的信任啊!皇帝自然又怒了。
于是皇子们遭受到了皇帝前所未有的怒火,全部都给跪到承德宫来,没喊起来不准起,没说给吃的不准吃,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都给跪着!除了重伤的六皇子,如果六皇子还能够恢复的话,皇帝打算让他补上的。
皇帝吩咐完之后,又是一阵气血上涌,然后又晕了过去,于是可怜的皇子们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吩咐让起来回去,连着跪了好几天,身娇肉贵的皇子们虽然有宫人们偷偷塞的蒲团和准备的茶汤之类的,还是跪肿了膝盖。
皇帝再次醒来,还是在贴身太监的提醒下才想起这个事情,才传令将几个儿子叫起来,回去休养一下。
这一跪没有像皇帝想象中的那样磨掉皇子们的戾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让皇子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