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国的覆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印加帝国的覆灭-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塔瓦尔帕当然知道舅舅的良苦用心,他是想让基斯基斯和鲁米纳维亲王打头阵,自己乘他们两败俱伤时全力出击,既不用付出多大的代价,而且还能大功告成战果辉煌。但作为基多大王他也确实不想让舅舅的部队受到太大的损失,因为舅舅毕竟是自己的亲舅舅,不象基斯基斯和鲁米纳维亲王,虽是自己的亲叔,但也是华斯卡尔的嫡亲叔叔。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总是在许多方面暗中偏袒着查尔库奇马大祭司。所以,听着查尔库奇马这话,阿塔瓦尔帕大王便用十分赞赏的神态点了点头,说,“此计甚好。”

    此时,有驿士急报说查穆尔统领的主力大军已出图梅班巴,正朝着里奥班巴城开进。

    阿塔瓦尔帕一听,便问,“基斯基斯的军队现到达何处?”

    驿士说,“已接近里奥班巴城。”

    大王用十分强硬的口气说,“令基斯基斯亲王不得停歇,立即赶到钦博拉索山口,坚守待令,不得有误。”

    驿士答道,“是,我的大王。”便起身离开了议事内厅。

    阿塔瓦尔帕朝一直匍在地上的三位大臣问道,“我的话你们都记住了吗?”

    三位大臣齐声答道,“大王训教铭记在心。”

    大王说,“那好,我明天看你们的行动。”说完,便从金椅上走下,出了屋子,在众妃的簇拥下,来到了御膳阁,吃了点可口的食物和水果,便朝着贞女宫走去。

    请关注张宝同的签约作品《诗意的情感》纪实著,精短散文、生活随笔和中短篇小说,正在上传《天堂悲歌》50。重返巴黎)

第一百二十九章。调运军粮() 
黄金帝国的覆灭(长篇小说)(上卷)《血色夕阳》张宝同

    次日上午,吃过早餐,阿塔瓦尔帕乘着八十人抬着的大轿,在二百多名王宫卫士的护卫下,来到基多城北的粮库视察。城北粮库是一座非常巨大坚固的粮库,远远看去就象是一座城堡。离粮库还老远,就能在通往粮库的许多路上看到大群小群的骆马被人赶着或是引着朝粮库那边聚集。在不懂圆的运用定义和没有车辆的印加帝国,大批和大量的物质转运基本上都是靠骆马来完成。而且上帝赐给印第安人的家畜就像那些印弟安人一样性情温顺,随便哪个小孩子都可以把它们赶到任何的地方去。

    这种骆马是珍贵羊驼的一种变种,生活在高山或高原地带,比一般的绵羊大不了多少,却能驮着七八十斤的重物,一天行走二三十公里。这种骆马生存能力特别强,山坡路边的青草或是苔藓它都能吃,而且可以一连几个星期不喝水,并能在寒冷的露天地里过夜,只要不是让它驮负过重的物品,它会非常地顺从听话,而且,负载物品也非常地平稳。所以,印加人都喜欢把这种动物称作为驮兽。但一旦发现哪头牲口驮载不动了,就要赶在它倒地之前把货物换到另一头骆马的身上,否则一旦躺倒在地,那就别无他法,只好宰杀了事。而且这种家畜不用专门喂养,到了宿夜之时,只要卸下它身上的货物,任它们在田野里走去,觅草寻食,一路上都可以这样放养,不必专门喂食喂料。如果给它们喂玉米,它们会吃得很香。即使不给它们喂粮食,它们也会照样干活。这种家畜的肉是现今世界上食用肉类当中的佳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有益健康。平常这些骆马都由主人驯养,或是军队集体驯养,一到战时,便集中成五百或一千匹一群的驮队,运送粮食和物质。

    不一会,巡视的队伍就来到了城北粮库。城北粮库长有二百多米,宽有五十多米,用大块大块的花岗岩石磊成,高达十二三米,蓬顶是很厚的草朵铺着。粮库有四个大门,都大大地敞开着。粮库前面是非常宽敞的一大片草地。草地上聚集着大群大群的准备运粮的骆马,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粮库的里面和外面,数千人正在忙碌着装运粮食。见基多大王来了,正在忙碌的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赶忙匍地跪拜,喊着,“大王万岁!”大王摆了摆手,要他们继续干活。人们这才起身,继续干着自己的活。

    这个粮库与其说是粮库,不如说是一个以蓄粮为主的皇家仓库。仓库里除过大量的玉米之外,还堆放着不计其数的古柯、金银铜器、餐盘、开矿用的丁字镐、服装、武器、及许多质量上好的毛织品和棉织品等。

    除过这种皇家粮库,在整个帝国还有三种仓库用来储存收获的粮食和征收的粮食。每个村庄不论大小都有两个仓库,一种储存遇上荒年救助本村人所用的粮食,另一种储存太阳田和印卡田收获的粮食。第三种仓库建于王室大道上,每隔17公里就有一座。而建在王室大道上的仓库里不但储存着粮食,而且还储存着武器、衣服和鞋子这三种战备物质。

    大王带着几位卫士来到粮库门前,见有许多人正在往军用布袋里装粮食。装满粮食的布袋被人们背到草地上堆放着,然后,就有人把堆放着的粮袋驮放在骆马身上。

    粮库里面垛着高高的玉米,玉米多得连人都没法朝里面进,而且,稍不注意,高高的粮堆就会象雪崩似地塌落下来,把人埋在里面。所以,大王才刚走到大门旁,就有官员挡住了大王,不敢让大王朝里进。

    大王问管粮库的官员,“这些骆队何时上路?”

    粮官说,“回大王,第一队骆马中午上路,为基斯基斯统领的部队运送一千袋粮食。第二队骆马傍晚时分出发,为西部统领鲁米纳维的部队运送一千袋粮食。第三队骆马明天清早出发,为北方部队统领查尔库奇马的部队运送一千袋粮食。”

    大王又问,“你们一共有多少骆马?多少天运送一回?”

    粮官说,“已有三千多只。根据路程情况和用粮需要,第一次和第二次要把粮食运至拉塔昆加,一个来回需要三天时间,第三次和第四次要运至安巴托,一个来回需要五六天时间。”

    大王点了点头,说了句“很好”,便带着轿队朝城西粮库方向走去。

    城西粮库在距城北粮库约四公里的地方。所以,不到半个时辰,就走到了。城西粮库比城北粮库小一些,约有一百多米长,三十多米宽,高十二三米,也是用大块大块的石块垒成,共有两个大门。门前也是大片青绿的草地,草地上已集聚了约五百多只的骆马。粮库里外也有数百人在忙碌着装运粮食。

    大王在粮官的陪同下,在粮库里面转了一圈,问粮官,“你们这些粮食运往何处?”

    粮官说,“按总管之意,这些粮食是为后续部队查尔库奇马大祭司的军队运送的,还有些是用于备用。”

    大王又问,“你们有多少骆马?”

    粮官说,“共有一千只。”

    大王皱了皱眉,对粮官说,“给你们总管说,这次交战是一次定胜负,所有的骆马都要全部用上,不需要备用。”

    粮官说,“是,我的大王。”

    看完粮库,阿塔瓦尔帕大王要去城西粮库以西四公里处的北方部队驻地去视察。大王被八十人的大轿抬着,在二百多名王宫卫士的护卫下,顺着郊外的行军大道朝西而去。路旁,除了稀少的农夫之外,不时地可以看到有一队队拖着极度疲惫的步子从外地赶来的士兵。农夫和士兵们见到大王的轿子,都跪地匍拜。但大王坐在轿子里,看不见外面,所以,轿子径直地朝着前面快步走着。

    请关注张宝同的签约作品《诗意的情感》纪实著,精短散文、生活随笔和中短篇小说,正在上传《天堂悲歌》 51生死决斗)

第一百三十章。练兵场上() 
黄金帝国的覆灭(长篇小说)(上卷)《血色夕阳》张宝同

    从行军大道旁过了一条小河,便进到了北方军队的驻地。守桥的士兵见是大王的大轿,便赶紧行礼,并有一名值勤官过来,殷勤地给大王的轿队带路。

    走过一片鹅卵石辅成的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路,便来到了一大片军营前面。在军营前的一大片空地上,聚集着许多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从他们崭新的服装和稚气未脱的面容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是刚刚从基多王国各省征集的新兵。这些新兵排着几支长队在领取着各种武器和物品。

    印加王法规定一位男子在二十五之前要听父母的话,由父母照管。而一旦到了二十五岁,就得要参军和服兵役。可是,从年龄来看,这些基多新兵有许多人才只有十八九岁。因为常年的战争,二十五以上的男人都去了军队,而村子里的人差不多都是老人、女人和孩子。所以,再招募军人就只能招那些年龄不足二十五岁以上的男人。特别是国难当头之际,还会让十五岁到五十岁以下的男人全部当兵。

    印加帝国规定所以年轻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应征当兵。此外,印加帝国还规定所有各村的村民每月都必须进行两到三天的正规军事训练,村里会用公粮来招待参加训练的人们。所以,如果有必要,国王可以一次将一二十万军队投入到战场之中。

    而在几十排军营之中,有一栋华丽而高大的房子,这就是查尔库奇马大祭司的住宅。

    尚未到达军营跟前,就有人来报说北方军队的统领正在训练场上观看军事训练。于是,阿塔瓦尔帕就让卫兵直接去训练场。

    北方军队的训练场就在一座山的背后,与皇家猎场只有一山之隔,只要翻过一座山就到了。山后是一大片平展的山坳。山坳中建有几排营房,营房前是一大片平展开阔的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士兵正在进行各种军事训练。见大王突然光临,查尔库奇马赶忙过来大拜施礼,然后,便把大王接到观看台上观看军事训练。

    此时,近万人的部队正散落在草地牧场四处进行着紧张的训练。印加军队一般划为百十来人的小队和三百来人的中队,及一千来人的大队。大队的军官叫校官,中队和小队的军官叫尉官。而统管三千人以上的军官为将军,统管一支万人以上部队的军官则被称为统领。

    牧场和丛林中每个小队树着一面军旗,而最醒目最耀眼的旗帜则是王家的旗帜,旗上闪耀着太阳与彩虹的图案,这是印加人的国旗徽记,表明他们是上天之子。

    在军旗飘扬的地方,到处是士兵们的拼杀声和喊杀声。这些士兵身穿基多军队红色的军装,头扎着包头,手持长矛、战斧和短刀,或在进行一对一的拼杀,或是在进行弓箭射击和标枪投射。长矛、标枪和箭头上安有铜头,但更多的则安着骨尖。为了防御,他们或穿着盔甲,或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质紧身上衣,手持盾牌。但他们训练最多的则是投石。

    投石是印加人在防御时使用最多,而且也是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他们把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块摆放在用石块垒起的城墙或是掩体内,然后,搬起或举起石块朝着目标投去。他们甚至还发明了投石器。这种投石器非常简便,可以把许多石块同时投到数十米的地方。杀伤力也非常强。

    从这些士兵的训练中可以看出,这些士兵大多是从那些性格特别强悍好战的一些省份招募来的,他们不但能吃苦耐劳,遵章守纪,而且英勇善战,视死如归。这支军队中的许多下级指挥官都是从他们中提拔上来的,有的甚至已被晋升为负责全面指挥的印加贵族军官。那些指挥训练的下级军官,头部戴着木制或兽皮制作的头盔,一手握剑一手持盾,不停地对士兵们喊喊叫叫地指挥着。在王家大旗的下面,聚集着一些高级军官,他们头戴着用金属制作并用宝石装饰的头盔,头盔之上缀以热带鸟类的艳丽羽毛。他们挥动着手中的小旗,指挥着各小队和中队进行着各种不同的训练。

    见大王带人前来视察,军官连忙俯身下跪,齐声喊道,“大王万岁!”

    大王朝他们摆了摆手,示意让他们继续训练。于是,军官们又挥舞着手中的小旗,指挥着四处的部队继续训练。大王来到一支练习射箭的小队里,看着士兵们在练习射箭。也许是因为这些士兵是新招募来的,或许是因为大王站在旁边观看,感到紧张,那几个士兵连续将目标射偏。

    大王有些看不下去了,就走上前去,要过一个士兵的弓箭,一边做着讲解一边做着示范,然后对准对面树上挂着的靶子连射几箭。就见每一个箭头都直穿靶心。惊得一旁的士兵和军官都不停地使劲鼓掌。

    接着,大王又来到了练习肉搏战的一个中队的旁边,看着士兵们一手拿长矛,一手拿着盾牌在进行一对一的剌杀演练。看着有的士兵在肉搏时攻击无力,大王马上让他俩停了下来,接过一个士兵手中的长矛和盾牌,做着示范与另一个士兵对刺起来。只见大王三下两下就跟那个士兵打在了一起,因为两人纠缠在一起,长矛一时使用不上,就见大王用盾牌朝士兵头部猛然击去,将那个士兵打倒在地。然后,对着站在一旁的教官和士兵们说,“训练就要跟实战一样,要真枪真刀地拼杀,不要玩花架子。”

    说着,便对那位教官说,“来,给当兵的做个样子看看。”

    那个教官当然不想跟大王一起比武,但又不敢抗旨不遵,只好从一个士兵手里要过长矛和盾牌,与大王进行比试。大王的一招一试都是狠招,充满着杀机,而教官却只是左闪右挡,前抵后应,生怕一招不慎,被大王刺中,而且,也不敢大胆出手进攻搏杀,以怕伤及大王。于是,两人一共打过几十回合,直到大王感到体力不足时,才一边大喘着气,一边把长矛和盾牌丢在了地上。那个教官见大王把长矛和盾牌丢在了地上,这才长长地缓了口气,把手中的长矛和盾牌也往地上一丢,一摸额头,已是大汗淋淋。

    大王歇了口气,然后,对旁边观看的士兵说,“你们都看到了吧?训练就得要象这样训练。”

    士兵们齐声喊道,“是,大王。”

    接着,大王走到那个年轻教官的跟前,拍了拍那个教官的肩膀,说,“这身武艺是跟谁学的?”

    教官说,“跟原来的校官学的。”

    大王又问,“你一次能对待几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