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南宋同行- 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有一些高官大户,比如吕氏军事集团,他们是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流求岛来求学,但是,那些都不是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大多是近亲旁枝还赶不上高丽国和日本国两国的贵族们,他们倒是把自己家族的重要人物都送来了。

    这种局面不太让人高兴,可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吴大鹏画制那个大宋政府的官僚体系,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注重那些不得志的年轻官员,或者是那祠俸官。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大宋时代则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到了现在,最近一次科举取士,竟然已经达到了千人!

    对于那些屡考不第的考生,还允许他们在遇到大宋官家的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再给你一个机会,就叫特奏名。

    也可奏请大宋官家开恩,赏赐出身资格,成为委派官吏这是极有人情味的举动,算是安慰奖了。

    大宋时代还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这样以后,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大宋南渡之后,还要举行大宋官家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称为琼林宴,直到现在都成为了惯例。

    但是问题来了,大宋政府要收纳天下英才的想法是好的,可他们去哪里弄那么多职位给取上的士们担任呢?!

    所以只能候官一两年是快速的,三四年是正常,最长的竟然是等了六年之久!

    还有每年经考试及格,要任用为政府官吏的大量的太学生,那些整天学习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太学生,他们学的都是通经致用的教材啊,个个是大才但是没有工作体现不出来大才们的能力。

    先前,大宋政府攻打大理国地区和交趾地区,这背后有国家安全的问题,也有权贵集团因为下龙湾动力煤煤矿的问题,更有解决官员冗余的问题。

    他们积极从鞑靼强盗集团手里购买回北方之地也有这个原因的成份在里面但是,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多年积攒的体制问题不是一时能解决的。

    大宋官家为了一切权力归自己,而且能直接控制用人大权,可以随时提拔官阶较低而有才能者担任要职,也可以随时撤换无能之辈,因而故意让各级官府层次重复设制,叠床架屋,使得整个官僚机构空前庞大。

    宋太祖曾令后苑造一薰笼,数天未成,太祖怒责左右,臣僚答以此事必须经过尚书省、本部、本寺、本局等许多关口,等到逐级办齐手续后覆奏,得到皇帝的批语“依”字,然后方可制造。

    宋太祖当时听后大怒,问宰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即可买一薰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

    赵普回答说:“此是自来条贯,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有台谏理会,此条贯深意也。”

    太祖听后转怒为喜说:“此条贯极妙!”

    由此可见官员冗余的问题出现在体制上,是一个只能暂时得到缓解而不得根本解决的问题。

    吴大鹏把眼光盯到了那些冗余者们,候官者们的身上了。

    联邦帝国现在开始需要这一帮子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家伙因为把他们弄到澳洲或是南美洲去加强文化输入,效果要远比平常人好。

    想想看,宗熊那样认识不足八百字,根本没有什么文化底蕴的人,让他当印加帝国皇帝帕萨的老师效果好,还是让那些冗余官员们当的效果好呢?

    没有文化的输入,他们在南美洲的开发不能算完全成功。

    当然,吴大鹏还会想办法修正那些人的影响在他们主动发挥大宋文化的影响的同时,还要加上联邦帝国文化的辅助!

    宋子强好奇地问道:“我们这里有什么文化?”

    吴大鹏到底是混过官场的,张口就来:“自由,法制,公平,科技,勤劳,富裕,文明,诚信,善良,和谐你还要多少?”

    宋子强听完了后一阵恍惚,说:“你咋现在还能记住?”

    “不用哪里都挂着条幅来让人记住,因为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心里有数呢!”

    “这和大宋文化能够兼容嘛?”

    “绝对能够,你相信我,从他们的古书经典里面,无论是什么价值观都能找到证明,其它的,就看我们的操作了。”

    ps:感谢书友澳洲老吴的打赏。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宋太学生事件() 
    大宋还有一种官场现象,那就是“奉祠”。

    所谓“奉祠”,多数情况下就是拿钱不干活,回家一边呆着,名义上是去主管了一个道观,实质上是归乡里居。

    虽叫做“监某庙”、“提举某宫观”,却与宫观事务没有太大关系,“祠”与“禄”之间基本脱离,只是借名食禄而已。

    此制始设于宋真宗,初衷是为了“佚老优贤”,是专门提供给高官的一种福利政策。

    到王安石变法时期,祠禄制变成了“以处新法之异议者”的名头,阙位大增,对象向中层官僚放开,从以前的寥寥数人,变而为几近百数。

    之后,发展势头迅猛,大宋南渡初期可统计出的祠禄官就已达一千四百余名,如果考虑到那时大宋的版图缩小、官阙减少的因素,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

    至于说到了现在,白吃俸禄的祠禄官已经达到两万余名了!

    大宋政府中的高层士大夫,鲜有未得祠禄者,倘不小心被弹劾,其命运无非就是“自乞奉祠”或“落职奉祠”了。

    这对于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士大夫而言,自然是人生的挫折,但对于那些不甚追求或者无力追求仕进的人来说,倒也算是一条很好的退路。

    比如大儒朱熹,本来当官的时间也不长,口头还常常嚷着“请祠”,因为“奉祠”对他来说确实是较好的选择:既然不能得君行道,我不妨回乡讲学、谈道著说去罢,还照样能拿点国家的钱钞养老。

    因为“祠禄”在大宋的泛滥,许多仕途不顺的士人都摸熟了“请祠”的退路,这自然给大宋政府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但是也要看到另一面对大宋时期的文学、学术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些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人,他们一生的成就多少都受惠于祠禄制度。

    他们也可以充当联邦帝国搞文化输出的帮手嘛。

    南北美洲的土著们,印度的土著们,南非的土著们需要他们西进的支援舰队还没有回来,但是,他们早晚会回来,欧洲和非洲地区的土著们也需要他们啊。

    硬实力可以让联邦帝国硬吃一切,软实力也要跟上,那才会让联邦帝国在整个世界起到重大作用的!

    吴大鹏领着一些手下,准备开始一个个的给锁定的“大才”写私信。

    大概意思是,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阁下不如出仕于四海让阁下的大才尽显于四方夷民,教化之,文明之,让他们感受我大宋的文化精髓信上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给他们官职厚禄那是一定的了,海外工作嘛,从来都是高薪水。

    计划一点点的实施,吴大鹏等人得意万分,一切都在掌控中,这就是穿越者们的优势

    但是,可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平和的大宋社会竟然会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动荡!

    吴大鹏等人惊呆了似乎大宋的主要官员们也都惊呆了!

    本来平平常常的一天,一些大宋太学生们突然暴起,他们打着好几个横幅高喊着口号冲出太学校,而且参与的人数由几十人很快变成几百人,然后又快速过千!

    他们没有胡乱喊叫,反而是口号清楚整齐。

    “反对纳贿辱国!”

    “反对卖国军阀!”

    “反对国皇不分!”

    “反对鱼肉百姓!”

    他们分发传单给路人,那上面详细介绍了大宋每年要给鞑靼强盗集团进奉的钱财数量;又以吕氏军事集团,山东西路制置使李庭芝等人为例说明地方军阀们借备战的名义大发横财,甚至还主动勾结鞑靼人,私下达下卖国的协议!

    皇家私产与国家公产关系模糊不清还有电报等行业被权贵垄断,电报费用竟然是流求岛上的四倍之多!

    还有不良的大商大户们与流求岛上的奸商们互相勾结哄抬物价不顾民生!

    他们的传单起到了作用,许多路过之人,其中还有小商人,甚至一些女人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里!

    大宋民众本来就喜欢看热闹,加上太学生们所言有理真没有想到啊,我大宋每年要白白给鞑靼强盗们那样多的钱财,要是给我们民众享之该有多好!

    那些地方军阀竟然挣了那样多的钱钞,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好行业都被权贵们占有了,难怪我们挣钱会如此不容易!

    流求岛上发电报一文钱四个字,我们这里一文贵要一个字,太不公平了!!

    现在物价还这样高!!!

    好吧,多种多样的怨气都集中到了一起了,形成一股力量再加上大宋政府还是一个相对开明的政府,他们允许民间办报,也允许议论朝政,当然,只要不过火就行。

    太学生们也有相对的言论自由和人身自由,可能驻校也可以走读,因为三舍制的原因,他们可能学习压力大一些,但是他们可以得到免费的餐饮,而且在贾平章的多次关照之下,不时还会得到一些奖学金也许唯一的不足之处是学制,由于学制的原因,他们少则五六年,多则七八年才能毕业,才能走向仕途。

    这个时候,整个太学校园算上走读的外舍生,人数几近一万五千人!

    总体来说,大宋政府对太学生还是不错的最早的太学生事件中,引发了那样大的社会动荡,也只不过处死了当时的领导者陈东与一个平民。

    上一次陈谊中他们又一次引发太学生事件中,大宋政府的相关人员也只给了开除六名领导者学籍的处分而且最后在贾平章的调和下,又陆续除掉了一些处分。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不杀读书人及士或是真的老传统。

    但是,大宋毕竟还是专制政府,总得有一些潜规则,不需要你唱赞歌,也不能让你太学生随意批评朝政啊过多关心朝政的太学生结果都不会太好。

    许多太学生也明白这个现实,他们埋头苦读,期待着有一天能身居高位,也许那时候发声会更有用处。

    但是,大宋太学生中还是有一些热血青年,他们还是见不惯一些他们理解不了的政治政策和行为,不知道怎么就一下子迸发出来了!

    他们到皇宫的正门丽华门去请愿上书,要求谢老皇太后给个说法他们集体坐在丽华门的大门口,一时间闹哄哄的,而且人还越聚越多!

    这一些内容就是联邦帝国驻大宋临安城大使馆以最快的速度传回的电报的全部内容!

    国王张安国知道此事后,想都不想,赶紧把几个朋友请来商量,这事情挺大!

    宋子强瞪着眼睛说:“大鸟,你行啊,怎么从太学生身上下手了?!”

    “屁!我要那些学生干什么?当下是需要老练的官员做事,那些热血的毛头小子,我们要他们干嘛?又不是干体力活!”

    吴大鹏恨恨地说:“这事情是谁挑起来的?好好查一下,耽误我们的大事!”

    ps:第三更!第三更!!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联邦帝国驻大宋的大使馆获得特权,准许他们的火花式无线电发报机可以在任何窗口时间内发报……基本上要做到时时通报情况的程度。

    幸好大使馆里的蓄电装备都是以吨来数。

    太学生事件是大宋政府的内政,但是,那些太学生提到了流求岛,这不得不让人关心。

    他们批评与鞑靼强盗集团的媾和,反对向他们进奉屈辱的贿赂……这是公开反对主和的贾老狗一派,本来符合联邦帝国的政治主张,但是他们又指责流求岛的商业活动,把流求岛的限购行动看成是囤积居奇。

    那么,是那些主战派的官员们在后面指使他们?好象也不是!

    他们反对权贵集团的垄断,批评物价过高……事实上主战派背后的主要支持者正是那些权贵集团!

    他们连和他们不搭边的地方军阀也得罪了……关键是他们从哪里得到的信息,连张安国听到了真实的情况都吃了一惊,他真的没有想到吕氏军事集团在陕西延长地区竟然与鞑靼强盗集团的某些贵族达成协议,上交一些钱财后,双方互不侵犯,和平共处,闷声发大财。

    由此,那里的煤炭与石油绵绵不断地弄到了大宋的市场……吕氏军事集团发了大财……但是,张安国相信这里面还有更多的内幕。

    他们几个人分析完那些太学生的诉求后断定,他们就是一些热血青年,一点点政治智慧也没有……应该没有被哪股势力指使,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些资料和真相后,就热血上头了!

    宋子强气哼哼地说:“我的中高压蒸汽动力马上就定型了,把我叫来研究这些破事……妈蛋的,一帮子二逼学生不好好读他们的书,胡闹什么?!

    不用管他们,让他们的巡警胖揍一顿就完事了!”

    吴大鹏也不高兴呢,那帮臭小子耽误自己的人才布局了……但是……

    万士达冷静地说:“让我们的大使去丽华门现场吧,当众把我们限购的政策解释一下,别让他们误会……第一时间就出来解释和澄清的效果最好!”

    对对,大家都点头认同,没有必要莫明其妙地沾上一身骚……何必让那些热血上头的太学生们误会自己呢。

    但是紧接着传来了新的消息……那帮太学生把贾老狗给气昏了。

    1283年的5月1日的中午,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