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他们无忧无虑地与鞑靼强盗作战。
也正因为《流求时报》的详细报道,鞑靼强盗集团的大头目忽必烈高兴的看到了,流求人在山东地区使当地“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杆而起!
此时正是攻打那些海盗,收复失地的时候了!
当然,先前的什么约定都是实用之计,哪里还尊重那些……如果一纸条约便能起了做用,还要钢刀和战马做甚!
还有对全真教使用了精神奖励之办法……一口气封了好几个“真人”、“大真人”的荣誉称号!
前文说过,尽管全真教一直臣服于鞑靼强盗集团,但势力日盛的全真教还是引起了大头目们的猜忌。
早在元宪宗蒙哥汗时期,喇嘛教和全真教为争夺天下宗教总领地位,就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佛道《化胡经》之辩,即著名的“戊午佛道大辩论”!
这场辩论赛中,双方各出17人,全真教首席代表是李志常,而喇嘛教首席代表是大名鼎鼎的萨迦五祖八思巴。
喇嘛教在元廷的暗中支持下取胜,夺得了宗教总领的位置,而全真教由此逐渐衰落,风光不再。
由此可见,虽然王重阳以及他的继任者一直将全真教定位于“宗教服务于鞑靼强盗集团”的角色,但大头目却掌握着全真教的生杀予夺大权,既可以提拔、赏赐,也可以打击、限制!
他们一边让喇嘛教取代全真教的位置,一边不停擢升已死的王重阳的精神地位,这样一手硬一手软,既利用全真教稳定政权的宗教作用,又不至于形成新的“黄巾之乱”。
对于“从未抗金,一直亲近鞑靼”的全真教来说,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
但是他们依靠这一次在山东地区的行动,又重新得到了大头目忽必烈的赏识,不仅又得到了好几个真人,大真人的封赏,还有可能重新夺回天下教领之首的地位!
在大头目忽必烈准备开始进攻的时候,全真教上下更加积极配合起来,他们号召百姓捐钱捐物,宣扬一切的苦难都是流求人在山东地区引发的,只要平定了他们,真正的自在和幸福的生活就会降临……
这一切都是大头目忽必烈喜
欢看到的……事实上,他更为喜欢的是,他的军资准备非常顺利!
流求岛暗中推广的一些新作物和新技术,推进了大宋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不能不推进了鞑靼强盗集团生产力的发展。
这让他们的进攻准备更加充分……(。)
第二百二十七章 战争的前奏()
鞑靼强盗集团的大头目忽必烈根本不懂农业生产,但是他有忠心不二的汉臣帮他管理统治,他只需要看结果就可以了。
近几年刚刚出现在大宋境内的新农作物品种同样让鞑靼人也受益匪浅,无论如何,稍微有心的话都能弄到种子。
他们主管农业的汉臣几年内很快认识到了土豆、地瓜和木薯这三大薯类的绝佳用处,并且以官方的身份积极推广,这就远胜于民间自发推广的速度了。
至于说像是玉米和高产水稻这样的作物,他们更不留余力地推广,甚至还某些地区规定了种植面积!
怎么说呢,极端****的统治也有他的好处——一令既出,莫不遵守:错了就错了,对了,那就是他们的英明了。
主管农业的汉臣据此奏言道:“那玉米之物,先天就是为我大军所产,用其秸杆可以喂马羊之畜,用其实可以养民,甚好……此正是我大军顺应民意,正合天道之明证!”
大头目忽必烈不通农业,但是能做出基本常识上的判断……他非常高兴能有在喂养好战马的同时还能养人的农作物。
他马上下令各个地区都要大规模种植!
鞑靼人本是游牧民族,他们心里和思想里一直没有什么东、西、南、北文化差异的区别,什么有用就拿来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还是正处于自信和开放的时期,可以接受一切外来的有益事物,从来不强调自己的特色。
流求岛出产的海盐和鲸鱼肉同样也在鞑靼强盗集团管治下的地区贩卖,由于两者价钱的便宜也降低了他们那里的生存难度……同样,这一切都降低了鞑靼强盗集团的军备难度。
鞑靼大军的蠢蠢欲动不可能躲过流求卫队的眼线,他们三路大军正在整装齐发,就要向着山东地区逼压过来了。
各路情报不断地向着济南城汇报——
济南城里的流求卫队陆军指挥大营里现在彻夜不安,大小军官们来来往往,他们不时地把三个方向的敌人动向汇报过来,又不时接收着下发的不同命令……这一次鞑靼大头目忽必烈真的发狠了,这一次出动了近三十万大军!
他们将要出动比几年前南攻大宋时出的兵马还多!
济南指挥大营的情报同样不停地通过火花式无线电报传往流求岛……王德发主家一直要求亲自去山东地区坐阵,就算是他也不算精通军事,但是自认为总比那些家养小子们强。
张国安岛主拦住了他,说:“不要当他们是小孩子了……从先前的几仗来看,作战的问题不大,让他们先是死守吧,只要铁心死守,你还不放心?!”
王德发主家想了半天,把最坏的结果都想到了,也想不出有什么太大的漏洞。
这些年的准备不是白白浪费时间的!
王德发主家近似自言自语地说:“就算被打退了也不怕吧……我们还可以再来,手里还有海军呢……”
张国安岛主拍拍他的肩膀说:“对!最差的结果不过如此……大不了从头再来,我们输得起!”
这样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确实可以输上一两场,只要手里还有海军,只要他们的生产力依然还在,就还可以组织起另一次挑战!
鞑靼强盗集团的水军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内河河军,除了大宋的周边,其它所有的海面都由流求卫队的海军说的算……这里还包括高丽、日本和琉球三国附近的海域!
琉球国早就完全倒进了流求岛的怀抱,虽然名不正,但是实上却是如此——琉球国从流求岛订购的战船完全听从张国安岛主的指挥,从他们的国王到战船上的水手,没有一个感觉不对的。
他们的海军还有陆军,完全是流求岛帮忙打造出来的,而且再也没有受到日本萨摩藩欺凌的担心了,甚至还关系尚好,互惠互利。
落后从来不会必然挨打,关键是要学习,要找到好的盟友。
弱小才会更讲究外交,琉球国的国王和太子眼下就为自己的国家找到了好盟友。
他们与流求岛的交往成为其它国家的榜样。
真正的好盟友永远是互利式,向着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而不是实用主义,甚至谁和它结盟谁受穷受苦。
事实上这周边海域的安全是他们自己打出来的……原先多如牛毛的大小海盗已经全都消失了,要么就被流求卫队海军打掉了,要么就跑回大宋境内当了大小海商。
甚至他们打出的通往埃及的黄金商道都是安全无比……就算在遥远的波斯湾里,只要看到海船上有流求两个大字的旗帜,根本都没有谁敢打坏主意。
前文说过,流求海军在天竺地区的海域,一次歼灭波斯海盗的二十七条大海船!
郭勿语大队长甚至带队找到了那些海盗的所谓老巢,他们俘获了无数的金银财宝——那里的海路顿时廓清,恢复了先前的平和。
但是开始时,他们只是把情报通过其它商船送了回来,整支船队没有急着回归,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还没有真正完成……郭勿语大队长通过审讯擒获的波斯海盗,他发现所谓的海盗里面竟然还有一些原来是伊尔汗国的“正规军”改装成的!
这可不是简单的海盗问题……这是断我流求海上黄金商路的战争问题!
郭勿语大队长对他的助手张德培中队长说:“若是伊尔汗国的国家行为,我们不可轻易撤离……他们凭着国家的实力,可能随时打造出战船,随时组织出海盗来搔扰我商路……”
张德培中队长摸着毛茸茸的下巴,看着张国安岛主送给他们的精装海图……这份海图远比在《流求时报》上公开的海图要精细。
他当时指着所谓的波斯湾内的几个港口说:“从海盗们的口供看,他们能制造战船的港口不过三个,只有一个是大型的……”
郭勿语大队长顿时笑了:“嘿嘿……老张,你真是大胆啊,竟然想要敢突击对方的港口……”
你早就这样想的好不好?!
张德培中队长是个厚道人,没有理会郭勿语大队长的狡黠,他说:“与其等着他们再建战船,再组织人来攻击我,不如先去捣毁他们的制造基地……就像我们的主家那样,打他们一次,就让他们几年内都没有能力反抗!”。
第二百二十八章 首战是海军先发起的()
事实上,流求卫队的海军大队对伊尔汗国两个港口的进攻,应该早一些算是流求岛首先进攻鞑靼强盗集团联军的证明。
但是,由于这个进攻并不在流求岛作战的计划中,后来很久之后才把他们海军的战斗列入了正式作战的范畴里,才得到了流求卫队的首战是海军先发起的肯定。
事先,张国安岛主他们千想万想也没有想到远在万里的伊尔汗国竟然还会出此招术,竟然想切断自己的黄金商路后,顺势再来围攻流求岛……鞑靼强盗集团原来也是有大局观的,竟然也会海陆联合作战的方式。
那时伊尔汗国还没有在流求卫队的作战考虑中,纯属一次巧合。
1265年伊尔汗国的大汗旭烈兀卒,诸王、大臣奉他的儿子阿八哈嗣位。
阿八哈一开始由于未得大头目忽必烈许可,只是权摄国政,他们遣使报丧后,大头目忽必烈派使者持诏立他为汗。
阿八哈即汗位后,始定都于桃里寺,并以蔑剌哈为陪都。
当大头目忽必烈大举攻宋时,他应要求送上工匠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人应命,因此那个回回炮技术传入了鞑靼军队中,当然,这次传入技术的时间点上比流求岛传给大宋技术的行为晚了些,除了增加了当时对攻的惨烈外,基本没有什么作用。
那个时候伊利汗国的军事制度,仍沿用鞑靼人的万户、千户、百户、什户制。
较为纯种的鞑靼人组成的军队是阿八哈汗统治伊利汗国的支柱,但长期以来,驻守在各州军队的补给得不到汗庭拨给的数额。
为能保障军需供应,他们只能对军队实行了采邑制。
采邑制是从各地区登记册和税册中的封地、港口、草原、耕地及荒地中,拨出一部分靠近军队适合军队耕种的部分或是一定的赋税等,按照千人一伍分地发出去,军队对所得部分享有所有权。
伊利汗国规定:享受采邑的军卒,平时参加劳动生产,战时则出征打仗。
但是,他们都是出身于游牧,根本不适合参加海战,当水手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征召当地的波斯人,特别是一些靠近地中海岸的少数民族。
波斯人有过参加大型海战的历史,而且当地的战船也因此也受了很大的影响。
那就是发生在公元前四百多年的萨拉米斯海战——有意思的是,当时希腊海军不过只有四百多艘战船,而波斯方则有一千二百多艘,但是结果竟然是让希腊海军大获全胜!
这里简单提一下,因为这次海战对这个时空的战船建造和海战方法影响很大。
希腊的作战舰当时只是长而低矮的三层桨座的桨帆战船,船重不过五十吨左右……在甲板上载有大约40名陆战士兵。
但是这些战船的最主要的武器是船艏水线下用青铜包裹的撞角。
战时,每艘战船上有150名桨手,分坐在三层甲板上划动长桨推动战船前进,其速度可以超过7节。
这个速度给予战船的撞角以巨大的冲撞力,可以轻松将对方的长桨齐刷刷地撞断!
而与此同时,波斯人的长桨横帆战舰一般船重为二百吨左右,这个重量在那个时空看来十分巨大,非常有气势,但是它们不够灵活,它们本来就是按照跳帮作战的战术设计的。
他们的陆战队员希望船与船尽快绞缠在一起,敌我通过接舷在甲板上进行混战,使战船的甲板成为一个浮动的战场。
那个时候,在交战中等双方的战船接近后,希腊舰队打头的舰船以飞快的速度冲在最前面,并用它们突出的青铜撞角猛烈撞击行驶在最前面的那些敌舰。
在希腊人的冲击下,波斯人的战船不是被撞沉就是被撞断了长桨后,被逼回到后续舰队中去了。
这时,那些灵巧的希腊三层桨座战船,在实际的海战中,它们左突右撞,绕着敌人的桨帆战船兜圈子,避免被波斯人的锚钩钩住。
同时,用撞角一次又一次地攻击那些挤作一团的敌人,直到最外面那一圈敌船变成一堆堆漂浮在海面上的破碎的木板为止。
当西风刮起来的时候,波斯人的舰船都忙着升起风帆逃跑。
那时,虽然在实力上波斯人仍然胜过希腊人,但他们士气低落,无心恋战。
而希腊军队里的士兵都不是被强征来作战的,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都具有赴死拼搏的精神。
不仅如此,事实证明他们还具有良好的战术、良好作战性能的舰船和非常熟练的操船技巧,所有的一切都保证了他们作战的胜利。
这一次大海战,对地中海及波斯湾甚至红海地区的海战影响深远。
三层桨座战船的船型,明显优于大型单层桨帆船,特别是后来他们从回回海商那里学到了大宋海船的舵桨技术后,地中海及波斯地区的战船基本定型。
不过,这个时期的罗马式考贝塔型商船也登上了海洋的舞台。
它一般长30米,宽10米,长宽比为3比1。
这一比例一直为后来的造船家因袭了一千年。
这种船体比较坚固,从侧面看去是圆形而不是方形或平底型……这种商船结构是一种西方传统形式,一直流传至现在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