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梦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魂梦大唐-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很年青么?”杨玉环问道。

    “今年方才十六岁,你说是不是个少年俊才?”

    杨玉环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年少英武的少年将军的模样,轻轻地说道:“是哩,这种俊才三郎应该大力提拔才是。”

    “爱妃说得对,朕准备准了皇甫惟明的表奏,封颜天佑为从五品上的游骑将军。”李隆基笑着说道。

    杨玉环拿起奏折看着,李隆基也不阻拦,任由杨玉环阅览。

    杨玉环看得很是仔细,因为皇甫惟明的详细描述,她看得很有趣,也对颜天佑这个少年将军了解更多。

    “三郎,这个东岱是何官职?”杨玉环看到吐蕃东岱这个官职不太明白。

    李隆基笑着解释道:“吐蕃东岱相当于我大唐的四品军职,忠武将军宣威将军差不离。”他对东岱的品级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一个东岱统领万人兵马,和大唐的四品将军统率的人马差不多。

    “嗯?”杨玉环峨眉轻扬,神采奕奕道:“三郎,这个颜天佑竟然如此了得,千军万马中率领几十骑兵夺取敌方上将首级。”

    想到奏折中的描述,李隆基也很是激动,脑海里勾勒出颜天佑力斩敌将的英武场面,也是附和着杨玉环道:“爱妃说得对,这个颜天佑着实不凡,少年英才。”

    “三郎为何不对这样的少年英才大力提拔,从五品的将军也不高么?”杨玉环娇声说道,她也不知道为何会说出这番话,她这是第一次对朝堂政事关心。

    听到杨玉环这么说,李隆基思虑了稍稍,说道:“玉环说的没有错,颜天佑是应该受到大力提拔,朕要给天下臣民看看,凡是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朕都会不吝赏赐封赏,从五品将军小了,那就再升两级,朕加他正五品定远将军。”

    “臣妾倒想看看这个在千军万马中夺取上将首级的少年将军是何等模样?是不是天生异禀?”

    李隆基点点头,沉吟道。“说起此事,朕倒是也想看看这个颜天佑呢。”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嗯,等陇右战事结束,朕就下旨召他进京,那时爱妃就能够看到他了。”

    杨玉环心里确实对颜天佑很是期待呢。

    这时,高力士进来禀告道:“大家,诸位相国都到了。”

    (本章完)

第241章 朝堂内外 (下)() 
闻声,杨玉环从李隆基的怀里挣扎着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有些褶皱的裙摆。

    等杨玉环收拾好,李隆基才让高力士宣几位相国进来。

    大唐实行多相制,官员获得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资格后,便可进政事堂议政,都称为相国,其中大唐的中书令为右相,为相国之首。

    如今的政事堂共有七位相国,分别是右相中书令李林甫、左相侍中李适之、门下侍郎陈希烈、吏部尚书熙荣、兵部尚书萧嵩、工部尚书陆景融以及户部尚书张筠。

    今天受到李隆基召见,除了工部尚书陆景融因年事已高生病在家休养以外,其他的六位相国皆奉召而来。

    紫宸殿外的檐廊下,六个身穿深紫官袍服的人稀稀拉拉的分成两拨儿两个阵营,都在小声的说着话。

    一拨以右相李林甫为首,分别是李林甫陈希烈萧嵩。另一拨三人则是以左相李适之为首,熙荣和张筠围在李适之身边。

    两个阵营的众人各自在小声地议论着,等待皇上的召见。

    这时,紫宸殿正门开启,高力士走了出来。

    高力士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深得皇帝李隆基宠信,官封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其素有‘大唐内相’之称,地位尊崇。

    在廊下等候的几位相国也不敢怠慢失礼,从左右两边围堵住高力士,相互寒暄着。

    “大将军,陛下召见所为何事啊?”右相李林甫开口小声问道,实际上他是在试探今天皇帝的心情如何?

    高力士心知肚明,胖胖的大圆脸浮现出满满的笑容,故作恼恨自己的模样,说道:“这事怨我,忘了给下边人交代清楚,陇右军来了战报,陛下召见几位相国主要是为了与吐蕃的战事。”

    听闻是关于吐蕃战事,几位相国才放下心来。

    “陇右军与吐蕃的战事情况如何?”李适之这时候小心翼翼地问道。

    高力士见两位相国如此谨慎,心中暗笑,也不吊几人的胃口,索性他直接讲了出来,反正这消息几人进入后也会知晓,“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上了奏折,陇右军进军顺利,提前攻至了石堡城一线。”

    听是好消息,众人才彻底放下心来,边往殿内走,边心中思量着对吐蕃战事的想法。

    李林甫几人按照地位高低分成两列进殿,一进殿门转过屏风就看到了大殿里只有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两人,没有多想,直接躬身参拜。

    “臣等参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贵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人先是参拜皇帝,后面向杨玉环继续参拜。

    “各位爱卿免礼平身,请坐吧!”李隆基威严的声音响起。

    “谢陛下!”

    李林甫几人礼节一板一眼规规矩矩,起身后一拨儿一边,分坐在李隆基下首的两边的六个案椟之后。

    待众人归位坐下,李隆基轻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便对众人道:“今天朕临时召集各位爱卿前来,主要是关于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出兵吐蕃一事。”

    不等李林甫等人开口,李隆基紧跟着笑着说道:“陇右军四月二十分三路进军吐蕃,五日后攻破吐蕃屏障龙源关,现应该到了石堡城城下。”

    对于龙源关,在座的诸位相国都不陌生,大唐与吐蕃近年来连年交战,石堡城和龙源关的大名早已为众人所知。

    对于兵事,兵部尚书萧嵩最有发言权。听了皇帝介绍的情况,他也是微微心惊,不由自主地开口说话:“陛下,皇甫大将军这次可真是兵贵神速啊,往常攻破龙源关怎么也得十来日的功夫,看来天佑我大唐,这次我大唐必胜。”

    听着萧嵩唱赞歌,李隆基脸上的笑容更盛,心情愈加舒畅,不由开口笑道:“这次萧尚书你可是说错了,此次进军,我大唐陇右军中涌现出一名少年小将,名为颜天佑,他这次处在南路军中,先是以五百军攻破吐蕃军戍守的二十多堡,灭敌三千,其后更是以四百军破了南路险关白狼关,再又于千军万马中斩杀敌将吐蕃军的一个东岱,最后更是率军伏杀三千吐蕃骑兵助皇甫惟明破了龙源关。”

    对于颜天佑的战功,不用再看奏折,李隆基就朗朗口述了出来。

    颜天佑这亮眼的战绩说出来,瞬时让几位相国都有点瞠目结舌了,一人率军连胜连捷,竟然一人就灭了吐蕃七八千人,他们也不得不说厉害,在当朝,也就安西的李嗣业能够比拟了吧。

    “这颜天佑是何人?萧尚书可曾听说过?”李林甫这时看向兵部尚书萧嵩。

    萧嵩微微摇头表示没有听说过。

    李隆基解了他们的疑惑,“这颜天佑的出身来历,皇甫惟明的奏折里写的很清楚,颜天佑,淮南道扬州人,年十六,父早亡,由母亲颜氏独自抚养长大,家里以经商为生。”

    颜天佑的出身来历一出,众人立马知道这颜天佑出身寒门,重视的程度不由自动削弱。

    李林甫开口道:“这颜天佑小小年纪,竟然如此厉害,可见其家教渊源,如此人才,陛下应量力拔冲。”

    李隆基颔首赞同,道:“朕准备封颜天佑正五品定远将军,领上进大夫,诸爱卿意下如何?”李隆基目光看向下面的六人。

    “陛下,这颜天佑年方二八,怎么能如此拔升,过快升职不利于他的成长呀!”吏部尚书熙荣听了李隆基的话,忍不住开口道。

    对于皇帝一连给颜天佑升了三级六阶的军职,几个相国心里都不是很舒服,他们当初可都是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更不要说,颜天佑还是个寒门出身,他们这些出身名门的人自然看不过眼。

    听到有人反对,李隆基眼睛一眯,“此事不必再议,朕已经决定了”。

    李隆基说话的声音虽然不高,可几位相国都是人精,自然能品味出皇帝的决心,不敢再多言,纷纷闭口不再说话。

    李隆基以自己的威严力压几位相国,对于几个相国的反应,他很是满意,轻轻一咳嗽,说道:“那么,接下来,我们说说这陇右的战事。”

    (本章完)

第242章 两派相争() 
李隆基看了一眼李林甫,便道:“右相,你先来说说吧!对于吐蕃战事,你怎么看?”

    因为李林甫为人机警,善于揣摩他的心思,又有过人的处理政务之才,李隆基对李林甫很是宠信,自张九龄后,他就任命李林甫做了相国。

    近几年,除了重要的军国大事,大唐帝国千万繁琐的政务都被他托付给了右相国李林甫,李林甫也没辜负他的信任,都事无巨细处理得井井有条,国家府库日益增多,法度谨慎而严明,这让想多陪陪杨玉环的李隆基尤其满意。

    听到皇帝让自己发表见解,李林甫忙站起身,先是对李隆基躬身施一礼,然后才道:“陛下,此次出兵吐蕃,自然是为了收复失地,夺回石堡城。但是,臣下窃以为,如果战事顺利,不妨再全力夺回原属于我大唐的九曲之地,给吐蕃一记铭记于心的重创,让其再不敢冒犯我大唐天威。”

    李林甫的忠实铁杆陈希烈紧跟着表态支持,同意对吐蕃大举用兵,更是妄言河西安西军马也从吐蕃的北面和东北面对吐蕃进军。

    李林甫振振有力的声音很是感染人,不仅是他的一派人马,就连李隆基都听得热血沸腾,当即就想支持李林甫的想法,力主大唐开疆拓土。

    不过,有人却不作一样的想法,就见左相李适之站起身来,对着李隆基拱手道:“陛下,这两年我大唐接连对外用兵,安禄山于北方契丹靺蠍,高仙芝于安西吐蕃回讫,剑南于南诏,再加上陇右河西对吐蕃,兵力损失惨重,钱粮物资耗用无算,国库早已入不敷出、赤字连连,实在是不能再对吐蕃大举用兵了,请陛下三思啊!”

    李隆基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对李适之的话也很是认可。毕竟战争打得就是人力和财力,如果没有充足的钱粮军备物资支撑,战事就会对唐军大大不利,沉吟了片刻,他开口说话:“右相和左相的话都很是有理,其他几位爱卿怎么看?”

    陈希烈紧跟表态支持李林甫,萧嵩自然也不例外,同样支持李林甫。

    另一边,熙荣和张筠则表态支持李适之,户部尚书熙荣更是列出一个清单,把近两年的财政做了一个详细的论述,最后充分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唐财政紧张,不宜大举对吐蕃用兵。

    听着张筠对大唐财政的讲述,李隆基的眉头一皱再皱,没想到如今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竟然如此的缺钱。没错,就是缺钱。

    其实,大唐银钱紧缩,还是他李隆基的原因。

    自从李隆基封杨玉环为贵妃后,就在宫里大兴土木,生活也愈加奢靡浪费,用度比之前几年已经翻了近十倍,再加上他对贵妃的家人大肆分封大手赏赐,钱粮用度自然如流水般用去。

    虽然钱粮紧张,但李隆基想了想,还是说道:“右相说得不错,吐蕃虎视我大唐安西河西陇右之地,不断挑起战争,侵犯我领土,实为威胁我大唐安全的一颗毒瘤。”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半年前皇甫惟明上书,请求再次兵伐石堡城,朕当时还有些犹豫不决,毕竟自开元二十九年吐蕃偷袭石堡城成功,我唐军也多次企图夺回,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接连攻打却伤亡惨重,尤其是两年前皇甫惟明一次失败就损失了数万大军,朕实在是担心再败一次,但最后朕思量再三,还是决定对石堡城用兵,不夺回石堡城,实难解朕心头丢失国土之恨。”

    大殿里一片寂静,六位相国静静地听着李隆基述说,气氛有些低靡。

    听出李隆基话里的不甘心,李林甫心领神会,再一次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慷慨激昂的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陛下何忧之有?我大唐人口几千万,吐蕃才有多少人?更不必说我大唐地大物博,兵器军备充足,岂是吐蕃一个小小的蛮夷之国可比?若是前方战事顺利,臣请陛下同意加派兵马扩大战果。”

    李林甫的一席话,最终使李隆基下定了决心。

    李隆基豁然站起身来,对着下面几个相国高声肯定道:“右相说得没错,我大唐岂能怕了一个小小的吐蕃?传朕的旨意,加封皇甫惟明为河西朔方陇右三镇节度使,节制指挥三镇兵马,伺机夺回我大唐的九曲之地,好好杀一杀吐蕃蛮夷的威风!”

    李隆基的话一出,李适之就忍不住走出席位,走到殿中央跪下,大呼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战事一起,国家负担繁重,臣恐出大乱子,请求陛下收回成命啊!”

    李适之两次三番打消他的积极性,李隆基也有些恼了,只见,他长袖一挥,断然道:“此事,朕已有决定,你就不必多言了。至于钱粮军需后援之事,你与右相商议解决,难道朕的煌煌大唐连场大战都打不了?”

    听出李隆基话里的坚决,李适之也不再多言,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们都回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吧。”说完,李隆基带着高力士当先走出紫宸殿。

    皇帝走了,熙荣和张筠才敢走出来扶起李适之。

    这时,李林甫带着两个铁杆走过来,看着状态有些老态龙钟脸色灰败的李适之,故作关心道:“左相可要保重身体啊,我大唐怎么离得开你?”

    李适之听出话里的反意,也是当即反唇相讥道:“右相还是担心自己吧,在下就不劳右相关心了。”

    对此,李林甫呵呵一笑,不再理会李适之,带着两个铁杆走狗离开了大殿。

    此时,大殿内除了太监和宫女,只剩下了李适之三人。

    “左相,我等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事啊?某看李林甫不会让我们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